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阶段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我国境内既发现直立人又发现智人化石是在()A.云南元谋 B.陕西蓝田 C.湖北郧阳 D.北京周口店2.“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中华文明“诞生”的是()A. B.C. D.3.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禹治理的是()A.黄河 B.长江 C.西辽河 D.淮河4.“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汤武革命”指的是()A.尧舜禹的禅让 B.夏商周的更替C.春秋战国的动荡 D.西汉东汉的变化5.“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反映这一时期政治格局的变化是()A.诸侯争霸 B.思想活跃 C.王朝统一 D.经济兴盛6.西周时期,“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到了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耒耜等磨制石器的出现 B.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C.出现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7.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A.A B.B C.C D.D8.“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材料反映了秦巩固统一措施包括()①统一货币②统一度量衡③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④统一文字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9.“坑灰未冷山东乱”体现秦始皇哪一暴政()A.赋税沉重 B.穷奢极欲 C.法律严苛 D.焚书坑儒10.“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朝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朝皇帝为民,与民共享 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11.贾谊《过秦论》中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刘邦、项羽起义 D.黄巾起义12.汉武帝时期,一名来自长安的商人到蜀郡(今成都)进购一批食盐,这位商人交易时使用的货币是()A. B.C D.13.“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话出自()A.项羽 B.霍去病 C.霍光 D.卫青14.东汉初年,光武帝多次下诏释放囚徒、奴婢,禁止人口买卖。上述措施()A.缓和了集团内部矛盾 B.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C.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15.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名存实亡的是()A.武王伐纣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起义 D.六镇兵变16.小明同学在查阅资料后,绘制了中国古代某项科技成果的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这项科技成果()A.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B.保存了丰富的秦朝史料C.促进了农学的发展 D.联系了人们的生产生活17.“今有田广十五步。纵十六步。问为田几何?今有粟一斗,欲为粝米,问得几何?”这是《九章算术》中的一道例题。据此可知,《九章算术》具有()A创新性 B.实用性 C.实验性 D.艺术性18.为了改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局面,曹操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A.招揽人才 B.扩充军队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实行屯田19.下列人物不可能出现在《史记》中的是()A秦始皇 B.董仲舒 C.曹丕 D.刘邦20.《晋书·江统传》记载:“关中(主要是今陕西一带)之人,百余万口,率其户口,戎狄居半。”“戎狄”最可能是①鲜卑族②氐族③女真族④蒙古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西晋的社会风气是()A.唯利是图,生活腐化 B.贵族当权,轻视功名C.注重门第,鄙视富贵 D.能力至上,不计名利22.《晋书·王敦传》记载“王与马,共天下”,这反映了()A.军功贵族冲击皇权 B.世族门阀势力强大C.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 D.地方割据势力膨胀23.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这一时期的时间跨度可以表示为()A.公元4世纪前期至公元5世纪后期 B.公元5世纪前期至公元6世纪后期C.公元5世纪后期至公元6世纪前期 D.公元4世纪后期至公元5世纪前期24.“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第一个以建康为都城称帝的是()A.孙权 B.刘备 C.司马睿 D.司马炎25.“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A.祖冲之 B.王羲之 C.毕昇 D.顾恺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0分,共35分。26.12分)观察地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1)观察地图,哪一朝代是青铜铸造业发展的高峰期?青铜器出土地的分布有何特点?(2)青铜器是文物即实物史料,我们研究时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材料中哪一青铜器有关于中国的最早记载?与夏商时期相比,四周时期青铜器的分布可能与哪一制度相关?据此推断,此时青铜器的功能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说明青铜器与这一时期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3)与青铜器同一时期的还有哪一文明成就?概括这一时期的文明成就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27.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通了丝绸之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材料二悬泉置是丝绸之路上迄今为止唯一一处经考古发掘的汉代驿站遗址,在这里出土了有字汉简23000多枚,木简的纪年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到公元107年(东汉安帝永初元年)。作为汉魏时期的一处驿置机构,悬泉置遗址及其出土的简牍文献,见证了这一时期中央王朝畅通丝路、经略西域的历史往事。——甘肃简牍博物馆(1)据材料一,丝绸之路最远到达了哪些地区?奠基者是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特性。(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梳理悬泉置驿站简牍记录的丝绸之路大事纪,推断悬泉置驿站的功能。对于该驿站遗址的研究,有何现实意义?(3)综上,概括汉朝以来中国对外交往的原则。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形势图魏西晋AB东魏北齐西魏北周蜀吴东晋宋齐梁陈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1)完成材料一填空。B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结束北朝分裂局面的是哪一政权?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是如何为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奠定基础的?(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突出的统一性”?请以材料一加以佐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阶段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下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B【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A【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A【21题答案】【答案】A【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A【25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0分,共35分。【26题答案】【答案】(1)商朝是青铜铸造业发展的高峰期。青铜器出土地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首要任务是辨明真伪。材料中何尊有关于中国的最早记载。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分布可能与分封制相关。此时青铜器的功能从以祭祀、礼器为主,逐渐增加了彰显身份地位等功能。关系:青铜器作为礼器,是当时政治制度的物质载体,体现了等级制度和权力象征,强化了政治统治。(3)同一时期的文明成就还有甲骨文。地位: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代表,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后世文化、艺术、历史研究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27题答案】【答案】(1)丝绸之路最远到达欧洲(大秦)。奠基者是张骞。特性:官方主导;中外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文化交流;路线以陆路为主。(2)大事纪:西汉时期设置悬泉置驿站;西汉时期敦煌郡太守快行巡视悬泉置驿站;西汉时期中央派出传车马迎西域客人。功能:传递信息、接待过往官员和使者、提供物资补给、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现实意义:有助于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贸易、文化交流等情况,为了解古代中西交往提供实物资料。(3)和平友好、平等互利、开放包容。【28题答案】【答案】(1)A是十六国;B是北魏,由鲜卑族建立。结束北朝分裂局面的是隋朝。经济发展: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民族交融: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