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新中国的法治进程,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2.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3.核心概念:法制与法治、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空坐标知识点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初创表现(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意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____________,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2.形成(1)成就①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1982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批基本法律。(2)影响: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3.发展背景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措施①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____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入宪法成就到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意义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4.完善(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3)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4)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5)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6)2020年5月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图解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问题思考]中共十五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改为“治”。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视角从民主法制到人权法治史料自1978年宪法开始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1999年,“依法治国”成为宪法原则。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现行宪法第三十三条中增加一款,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入宪,将执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把政治原则提升为宪法条款②,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进入一个人权法治建设的新时代。——摘编自俞荣根《从民主法制到人权法治——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宪政成就》读史①表明时代背景;②体现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成就。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权入宪”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化拓展]全面认识依法治国方略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本质树立和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意义①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1.[教材内容改编]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等法律。这些法律()A.有利于我国法律法规体系形成B.全面落实了“依法治国”的理念C.重在保护我国公民的个人权利D.配合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发展2.[教材内容改编]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的统一,做到改革决策、发展决策与立法决策紧密结合,并把经济立法放在重要位置。”这表明当时我国重视经济立法的目的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C.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D.保障经济体系的建设3.[教材内容改编]下表是1978—2013年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据此可知,我国()时间主要成就1978年12月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82年12月提出“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法律体系”1997年9月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13年11月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A.民主政治建设已经完成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知法守法风气逐渐形成D.法治建设契合社会发展知识点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背景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表现道德风尚健康向上社会氛围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作用2.改革开放以后(1)背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表现时间具体内容意义20世纪80年代“________________”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20世纪90年代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1994年颁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________________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2001年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2006年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共十八大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点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不同程度地规定和影响着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问题思考]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作用与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视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史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同时,党和政府特别注重精神文明建设①。各级政府果断禁绝娼、赌、毒等社会痼疾,迅速涤荡了旧社会留下的污泥浊水。与此同时,党领导开展了广泛的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运动②,大力推动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除旧布新,开展了大规模扫盲和扫除封建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活动③,得到亿万群众的热烈拥护。——摘编自胡昌勇《中国共产党精神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读史①党和政府的关注;②思想建设;③移风易俗。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化拓展]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含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过程中,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作用(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方向,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它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3)有利于形成尊重公民合法权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1.(2023·临沂高二上期末)右图为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得奖归来》,描绘了参加公社庆功表彰大会归来的生产队女队长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的场景。画作体现了()A.精湛高超的艺术水平B.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C.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D.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2.(2023·永州高二上期末)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中共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紧跟时代发展步伐B.弱化爱国主义教育C.推动社会风气异变D.提高公民文化素养3.[教材内容改编]杨善洲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后,他扎根大亮山,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经营权无偿移交给国家。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轨协议书范本简约版
- 拆迁用工赔偿协议书范本
- 工业地产项目协议书范本
- 个人还货款协议书范本
- 心理健康课课件小学
- 摩托租车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灯饰照明:户内照明项目发展计划
- 心理健康课件内容
- 2025年映前广告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版交通物流顶岗实习协议书(实习培训与行业应用)物流升级
- 人员异地办公管理办法
- 劳务派遣与服务协议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课件
- 消费者权益保护培训课件
- DB11T 2454-2025 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规范 生物样本化学物质检测
- 提高服务意识培训课件
- 贸易公司员工职业操守行为准则制度
- 护理50项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安全培训
- 部门保密培训课件
- 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