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作业指导书TOC\o"1-2"\h\u13742第一章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概述 4242741.1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定义与意义 412611.1.1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的定义 4206021.1.2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的意义 433041.1.3智能化发展 4123681.1.4绿色化发展 4230911.1.5标准化发展 414491.1.6规模化发展 560401.1.7国际合作发展 5137721.1.8产业融合发展 527739第二章设施农业规划与设计 511677第三章设施农业材料选择与应用 6127331.1.9结构材料 6106491.1.10覆盖材料 7249571.1.11保温材料 758481.1.12配件材料 7280011.1.13结构功能 774021.1.14覆盖功能 7286891.1.15环保功能 781361.1.16温室结构材料应用 7270851.1.17覆盖材料应用 8169511.1.18保温材料应用 840291.1.19配件材料应用 829769第四章设施农业结构设计与施工 8110011.1.20需求分析 8140501.1.21场地选择与规划 8113721.1.22结构设计 8175161.1.23设计优化 913501.1.24施工准备 941231.1.25基础施工 940001.1.26主体结构施工 9226461.1.27覆盖材料施工 9290391.1.28配套设施施工 9120331.1.29结构稳定性评估 10297051.1.30结构可靠性评估 1097721.1.31结构安全性评估 10237411.1.32结构环境适应性评估 108201第五章设施农业环境调控 10305501.1.33温度调控 10192781.1.34湿度调控 11188111.1.35光照强度调控 1124681.1.36光照时间调控 11241391.1.37二氧化碳调控 1244501.1.38氧气调控 12214181.1.39有害气体调控 1228188第六章设施农业灌溉与施肥 12243401.1.40灌溉系统设计原则 13242421.1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特性进行设计,保证灌溉均匀、有效。 13281501.2选用高效、节能、环保的灌溉设备和技术。 13175991.3灌溉系统应具备一定的调节和适应能力,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农业发展需求。 13260731.4保证灌溉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13144881.4.1灌溉系统设计内容 13273682.1确定灌溉水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 13118402.2确定灌溉方式,包括喷灌、滴灌、微灌等。 1319382.3确定灌溉制度,包括灌溉周期、灌溉次数、灌溉量等。 13150972.4设计灌溉管道系统,包括管道材料、管道直径、管道布局等。 1398202.5设计灌溉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化控制、手动控制等。 13185222.5.1灌溉系统应用 1359173.1灌溉系统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湿度进行适时灌溉。 13105123.2灌溉时应注意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土壤透气性。 13253983.3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避免白天高温时段灌溉,以降低水分蒸发。 13257823.4加强灌溉系统的运行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1342373.4.1施肥技术 13315971.1确定施肥种类,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3126251.2确定施肥量,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计算。 1399991.3确定施肥时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安排。 13201661.4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包括撒施、冲施、滴施等。 1339011.4.1施肥方法 13286002.1基肥:在作物播种前,施入一定量的肥料,为作物生长提供基本养分。 13201162.2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适时施入肥料。 13161992.3叶面喷施:将肥料溶液喷施于作物叶片,快速补充作物所需养分。 13232432.4滴灌施肥:将肥料溶液与灌溉水混合,通过滴灌系统施入土壤。 14161532.4.1系统组成 14119181.1灌溉控制系统:包括水源控制系统、管道控制系统、喷灌(滴灌)设备控制系统等。 1421181.2施肥控制系统:包括肥料供应系统、肥料混合系统、施肥设备控制系统等。 14192711.3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养分传感器、气象传感器等。 14308381.4控制中心:负责对灌溉与施肥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1467221.4.1系统工作原理 14217622.1系统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信息,自动制定灌溉方案。 14122312.2系统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肥料供应情况等信息,自动制定施肥方案。 14317742.3系统通过灌溉控制系统和施肥控制系统,实现灌溉与施肥的自动化执行。 14184572.4系统通过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灌溉与施肥效果,调整灌溉与施肥策略。 14154452.4.1系统应用 14218993.1灌溉与施肥自动化控制系统可提高灌溉与施肥的精确度,减少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 14278683.2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整灌溉与施肥方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14286703.3系统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4300883.4系统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414725第七章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 14111183.4.1病虫害防治原则 14105043.4.2病虫害防治策略 15203323.4.3天敌昆虫防治 15294643.4.4微生物防治 1597843.4.5农药选用原则 16190333.4.6农药施用技术 167590第八章设施农业设施维护与管理 16153933.4.7日常检查 16207943.4.8定期保养 16213183.4.9特殊保养 1741713.4.10制定运行计划 17149003.4.11人员培训 17231043.4.12运行监控 1778643.4.13设备更新 17106693.4.14安全培训 17279443.4.15安全防护设施 17279923.4.16应急预案 17260653.4.17安全检查 1818036第九章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与政策 18263253.4.18设施农业产业现状 1875613.4.19设施农业发展趋势 18219713.4.20设施农业政策法规 18276323.4.21设施农业扶持政策 19123163.4.22产业链现状 19178583.4.23产业链建设方向 1915678第十章设施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 19206533.4.24技术培训方法 20325523.4.25技术培训内容 20302253.4.26技术推广策略 2051773.4.27技术推广途径 21213203.4.28政策支持 2189483.4.29组织体系 21166613.4.30人才队伍 21256513.4.31服务平台 21213783.4.32服务质量 21第一章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概述1.1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定义与意义1.1.1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的定义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改善和提升,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现代农业设施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设施、农业信息化设施等。1.1.2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的意义(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保障粮食安全: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4)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5)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可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第二节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发展趋势1.1.3智能化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未来,农业生产将更加依赖智能化技术,如农业物联网、智能农业设备、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1.1.4绿色化发展在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中,绿色化发展已成为重要趋势。通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1.1.5标准化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将逐步实现标准化,包括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标准化。这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1.1.6规模化发展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将更加注重规模化发展。通过集中连片种植、大型农业企业等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1.1.7国际合作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农业设施建设水平。1.1.8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将推动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第二章设施农业规划与设计第一节设施农业规划原则设施农业规划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以下是设施农业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原则:设施农业规划应遵循国家相关政策,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农业现代化要求,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2)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因素,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综合效益。(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设施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4)生态环保原则:在规划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5)科技创新原则: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设施农业规划中的作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第二节设施农业设计要点设施农业设计是保证设施农业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以下为设施农业设计要点:(1)功能分区明确: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合理划分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管理服务区等,保证各功能区域协调运作。(2)生产流程优化:设施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生产流程,实现生产环节的高效衔接,降低生产成本。(3)设施设备选型: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和投资能力,选择适合的设施设备,保证设施农业建设的先进性和实用性。(4)节能减排: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绿色生产。(5)安全性考虑:充分考虑设施农业建设的安全性,包括设施结构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第三节设施农业布局与分区设施农业布局与分区是保证设施农业高效运作的重要环节,以下为设施农业布局与分区的基本原则:(1)主体功能区布局: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区域优势,合理划分主体功能区,包括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等。(2)辅助功能区布局:辅助功能区主要包括仓储、物流、技术研发、培训等,应与主体功能区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3)网络化布局:设施农业布局应实现网络化,通过道路、水系、电力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4)生态保护与景观布局:在设施农业布局中,注重生态保护与景观建设,营造优美的农业生态环境。(5)分期实施与动态调整:设施农业布局与分区应结合实际情况,分期实施,并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动态调整。第三章设施农业材料选择与应用第一节设施农业材料种类设施农业材料是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1.9结构材料(1)钢材:包括热轧钢板、冷轧钢板、镀锌钢板等,主要用于温室、大棚等设施的主体结构。(2)铝合金: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适用于温室、大棚等设施的主体结构及配件。(3)塑料:如PVC、PE、PP等,用于制作薄膜、管材等。1.1.10覆盖材料(1)薄膜: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用于覆盖温室、大棚等设施,具有良好的保温、保湿效果。(2)遮阳网:用于遮阳、降温、防虫等,分为黑色、白色、绿色等。1.1.11保温材料(1)聚氨酯泡沫:具有优良的保温功能,用于温室、大棚等设施的保温层。(2)玻璃棉: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和防火功能,适用于温室、大棚等设施的保温。1.1.12配件材料(1)连接件:包括紧固件、焊接件等,用于连接设施主体结构。(2)支撑件:如立柱、横梁等,用于支撑覆盖材料。第二节设施农业材料功能要求设施农业材料应具备以下功能要求:1.1.13结构功能(1)强度高: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设施稳定、安全。(2)耐腐蚀: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功能,以适应恶劣环境。(3)耐磨损:材料应具有较好的耐磨功能,以适应长时间使用。1.1.14覆盖功能(1)透光性:覆盖材料应具有较好的透光性,以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2)保温性:覆盖材料应具有较好的保温功能,以降低能耗。(3)防水性:覆盖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功能,以防止雨水侵入。1.1.15环保功能材料应无毒、无害,不对环境和作物产生污染。第三节设施农业材料应用实例以下为设施农业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几个实例:1.1.16温室结构材料应用某农业企业建设一栋面积1000平方米的温室,采用热轧钢板和铝合金作为主体结构材料。其中,热轧钢板用于立柱、横梁等承重部分,铝合金用于门窗、天窗等附件。1.1.17覆盖材料应用某农业合作社种植蔬菜,采用聚乙烯薄膜覆盖大棚。薄膜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和保温性,有效保障了蔬菜的生长环境。1.1.18保温材料应用某农业科技公司建设一栋智能温室,采用聚氨酯泡沫作为保温层。该材料具有优良的保温功能,降低了温室能耗。1.1.19配件材料应用某农业设施企业生产的温室连接件和支撑件,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材料。这些配件具有优良的连接功能和支撑功能,保证了温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第四章设施农业结构设计与施工第一节设施农业结构设计方法设施农业结构设计是设施农业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其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20需求分析在设施农业结构设计前,首先需对农业生产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种植种类、生产规模、生产周期、环境要求等,以保证设施农业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适用性。1.1.21场地选择与规划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规划。场地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土壤质量、交通便捷等条件。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设施农业结构的布局、面积、形状等因素,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1.1.22结构设计设施农业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类型选择:根据生产需求和投资预算,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如温室、大棚、连栋温室等。(2)结构材料选择:根据结构类型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钢材、木材、塑料等。(3)结构尺寸设计:根据生产需求和结构材料特性,确定结构尺寸,如跨度、高度、长度等。(4)结构强度设计:保证结构在自然灾害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包括抗风、抗雪、抗地震等。(5)结构功能设计:考虑设施农业结构的使用功能,如通风、采光、保温、灌溉等。1.1.23设计优化在设施农业结构设计过程中,要不断进行优化,以提高结构的功能和降低成本。优化方法包括结构参数优化、材料选用优化、施工工艺优化等。第二节设施农业结构施工技术设施农业结构施工技术是保证设施农业建设质量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24施工准备在施工前,需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保证基础坚实、排水畅通。同时要对施工材料、设备、人员等进行充分准备。1.1.25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是设施农业结构施工的重要环节,要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基础施工方法包括混凝土基础、砌筑基础等。1.1.26主体结构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包括钢架结构、木结构、塑料结构等。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保证结构尺寸和强度符合要求。1.1.27覆盖材料施工覆盖材料包括塑料薄膜、玻璃、阳光板等。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覆盖材料的完整性和密封性,以提高设施农业结构的保温和采光功能。1.1.28配套设施施工配套设施包括通风系统、灌溉系统、保温系统等。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配套设施的正常运行,以满足设施农业生产的需要。第三节设施农业结构安全评估设施农业结构安全评估是对设施农业结构在自然灾害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29结构稳定性评估对设施农业结构的抗风、抗雪、抗地震等能力进行评估,以保证结构在自然灾害中的稳定性。1.1.30结构可靠性评估对设施农业结构的耐久性、材料功能、施工质量等进行评估,以保证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1.1.31结构安全性评估对设施农业结构的防火、防盗、防滑等安全性进行评估,以保证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1.1.32结构环境适应性评估对设施农业结构的通风、采光、保温等环境适应性进行评估,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通过设施农业结构安全评估,可以为设施农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保证设施农业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第五章设施农业环境调控第一节温湿度调控技术1.1.33温度调控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设施农业中,温度调控技术主要包括加热和降温两个方面。(1)加热调控加热调控主要包括空气加热和水加热两种方式。空气加热设备包括热风炉、热风机等,水加热设备包括热水锅炉、水暖设备等。(1)热风炉:热风炉是一种常见的加热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热效率高等特点。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将空气加热后送入设施内。(2)热风机:热风机是一种以电为能源的加热设备,具有升温快、噪音低、节能环保等优点。(2)降温调控降温调控主要包括通风和湿帘降温两种方式。(1)通风:通风是利用自然风或风机将室内热量排出,以达到降低设施内温度的目的。通风方式包括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2)湿帘降温:湿帘降温是利用水的蒸发吸热原理,将湿帘与风机配合使用,降低设施内温度。1.1.34湿度调控湿度调控主要包括增湿和降湿两个方面。(1)增湿增湿方式有喷雾、湿帘等。(1)喷雾:喷雾是将水雾化后喷入设施内,增加空气湿度。(2)湿帘:湿帘是利用水的蒸发吸热原理,将湿帘与风机配合使用,增加空气湿度。(2)降湿降湿方式有通风、除湿器等。(1)通风:通风是将室内湿气排出,降低设施内湿度。(2)除湿器:除湿器是一种以电为能源的设备,通过压缩制冷技术降低空气湿度。第二节光照调控技术1.1.35光照强度调控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在设施农业中,光照强度调控技术主要包括补光和遮光两种方式。(1)补光补光是指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使用人工光源补充光照。常见的人工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2)遮光遮光是指利用遮阳网、遮阳膜等材料,降低设施内光照强度。1.1.36光照时间调控光照时间调控主要包括延长光照时间和缩短光照时间两种方式。(1)延长光照时间延长光照时间是指通过人工光源,使植物在夜间仍能接受光照。常见的方法有使用定时开关控制光源。(2)缩短光照时间缩短光照时间是指通过遮光材料,使植物在白天接受较短的光照时间。第三节气体环境调控技术1.1.37二氧化碳调控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在设施农业中,二氧化碳调控技术主要包括补充二氧化碳和排放二氧化碳两种方式。(1)补充二氧化碳补充二氧化碳是指将二氧化碳气体输送到设施内,提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常见的方法有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钢瓶等。(2)排放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是指将设施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1.1.38氧气调控氧气是植物呼吸作用的重要原料。在设施农业中,氧气调控技术主要包括增加氧气供应和减少氧气消耗两种方式。(1)增加氧气供应增加氧气供应是指通过风机、水帘等设备,提高设施内的氧气浓度。(2)减少氧气消耗减少氧气消耗是指通过降低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氧气的消耗。常见的方法有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1.1.39有害气体调控有害气体主要包括氨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在设施农业中,有害气体调控技术主要包括排放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两种方式。(1)排放有害气体排放有害气体是指将设施内的有害气体排出,降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2)净化空气净化空气是指利用空气净化器、植物吸收等方法,去除设施内的有害气体。第六章设施农业灌溉与施肥第一节灌溉系统设计与应用1.1.40灌溉系统设计原则1.1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特性进行设计,保证灌溉均匀、有效。1.2选用高效、节能、环保的灌溉设备和技术。1.3灌溉系统应具备一定的调节和适应能力,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农业发展需求。1.4保证灌溉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运行维护成本。1.4.1灌溉系统设计内容2.1确定灌溉水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2.2确定灌溉方式,包括喷灌、滴灌、微灌等。2.3确定灌溉制度,包括灌溉周期、灌溉次数、灌溉量等。2.4设计灌溉管道系统,包括管道材料、管道直径、管道布局等。2.5设计灌溉控制系统,包括自动化控制、手动控制等。2.5.1灌溉系统应用3.1灌溉系统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湿度进行适时灌溉。3.2灌溉时应注意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土壤透气性。3.3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避免白天高温时段灌溉,以降低水分蒸发。3.4加强灌溉系统的运行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第二节施肥技术与方法3.4.1施肥技术1.1确定施肥种类,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1.2确定施肥量,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计算。1.3确定施肥时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安排。1.4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包括撒施、冲施、滴施等。1.4.1施肥方法2.1基肥:在作物播种前,施入一定量的肥料,为作物生长提供基本养分。2.2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适时施入肥料。2.3叶面喷施:将肥料溶液喷施于作物叶片,快速补充作物所需养分。2.4滴灌施肥:将肥料溶液与灌溉水混合,通过滴灌系统施入土壤。第三节灌溉与施肥自动化控制系统2.4.1系统组成1.1灌溉控制系统:包括水源控制系统、管道控制系统、喷灌(滴灌)设备控制系统等。1.2施肥控制系统:包括肥料供应系统、肥料混合系统、施肥设备控制系统等。1.3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养分传感器、气象传感器等。1.4控制中心:负责对灌溉与施肥系统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1.4.1系统工作原理2.1系统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信息,自动制定灌溉方案。2.2系统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肥料供应情况等信息,自动制定施肥方案。2.3系统通过灌溉控制系统和施肥控制系统,实现灌溉与施肥的自动化执行。2.4系统通过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灌溉与施肥效果,调整灌溉与施肥策略。2.4.1系统应用3.1灌溉与施肥自动化控制系统可提高灌溉与施肥的精确度,减少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3.2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整灌溉与施肥方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3.3系统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4系统有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七章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治第一节病虫害防治策略3.4.1病虫害防治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预防为主,采取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方法的互补作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2)科学用药,合理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特点,科学选择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农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3)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作物抗性:通过改善设施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作物抗病性和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4.2病虫害防治策略(1)农业防治:采用抗病品种,调整作物布局,优化栽培管理技术,提高作物生长势,增强抗病能力。(2)物理防治:利用灯光、色板、防虫网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降低害虫种群密度。(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开展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4)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第二节生物防治技术3.4.3天敌昆虫防治(1)选择适宜的天敌昆虫:根据设施农业生态环境和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天敌昆虫进行防治。(2)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资源:加强本地天敌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3)人工释放天敌昆虫: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人工释放天敌昆虫,降低害虫种群密度。3.4.4微生物防治(1)选择适宜的微生物制剂:根据设施农业生态环境和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2)应用微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加强微生物资源的研发与利用:加大微生物资源的研发力度,提高微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效果。第三节化学防治技术3.4.5农药选用原则(1)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2)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3)合理确定用药剂量和施药时间: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需求,合理确定用药剂量和施药时间。3.4.6农药施用技术(1)喷雾技术:采用喷雾器进行农药喷雾,保证农药均匀覆盖作物表面。(2)涂抹技术:将农药涂抹在作物表面,提高防治效果。(3)灌根技术:将农药稀释后,直接灌入作物根部,防治土传病虫害。(4)烟雾技术:利用烟雾机将农药以烟雾形式施入设施内,提高防治效果。通过以上防治策略和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设施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为我国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第八章设施农业设施维护与管理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施维护与管理对于保证农业生产的高效、稳定运行。以下是设施农业设施维护与管理的相关内容。第一节设施维护保养方法3.4.7日常检查(1)设施外观检查:检查设施主体结构、覆盖材料、连接部位等是否存在破损、变形、松动等现象,发觉问题及时修复。(2)电器设备检查:检查供电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等电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3)水源及灌溉系统检查:检查水源是否清洁、充足,灌溉系统是否畅通,保证设施内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3.4.8定期保养(1)清洁保养:对设施内部及外部进行清洁,去除灰尘、污垢,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2)润滑保养:对设施运动部位进行润滑处理,减少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3)更换零部件:定期检查设备零部件,对磨损、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更换,保证设备运行功能。3.4.9特殊保养(1)防锈处理:对设施金属部件进行防锈处理,防止锈蚀影响设施使用寿命。(2)防虫害处理:对设施内部进行防虫害处理,防止虫害对作物生长造成影响。第二节设施运行管理要点3.4.10制定运行计划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制定设施运行计划,明确设施运行时间、工作强度等,保证设施高效运行。3.4.11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设施的操作方法、维护保养知识,提高设施运行效率。3.4.12运行监控(1)实时监控设施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2)定期检查设施运行数据,分析设备功能,为设备维护保养提供依据。3.4.13设备更新根据设施运行情况,适时进行设备更新,提高设施整体功能。第三节设施安全管理措施3.4.14安全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设施安全操作知识,提高安全意识。3.4.15安全防护设施(1)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2)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防护网等。(3)保证设施内消防设施齐全、有效,定期进行检查。3.4.16应急预案(1)制定设施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2)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3.4.17安全检查(1)定期进行设施安全检查,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2)对重点部位和关键设备进行重点监控,保证设施安全运行。第九章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与政策第一节设施农业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3.4.18设施农业产业现状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设施农业产业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设施农业面积持续增长,设施类型日益丰富,包括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连栋温室等。(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设施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设施结构设计、环境调控、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3)产业链逐步完善。设施农业产业链逐步向产前、产中、产后延伸,涵盖种子种苗、设施设备、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4)产业布局逐渐优化。我国设施农业产业布局逐渐优化,形成了以设施蔬菜、设施水果、设施花卉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3.4.19设施农业发展趋势(1)绿色生态发展。未来,设施农业将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2)智能化发展。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设施农业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3)集约化发展。设施农业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土地产出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4)市场化发展。设施农业将更加注重市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第二节设施农业政策法规与扶持政策3.4.20设施农业政策法规(1)法律法规。我国设施农业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2)政策文件。国家层面发布的政策文件包括《关于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意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3.4.21设施农业扶持政策(1)财政补贴。国家对设施农业给予财政补贴,包括设施建设补贴、良种补贴、技术培训补贴等。(2)贷款支持。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设施农业给予贷款支持,降低融资成本。(3)保险保障。开展设施农业保险,降低自然灾害和意外对设施农业的影响。(4)技术推广。加强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技术水平。第三节设施农业产业链建设3.4.22产业链现状设施农业产业链涵盖了种子种苗、设施设备、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当前,我国设施农业产业链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产业链条不完整。部分环节发展滞后,制约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益。(2)产业链协同性不足。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协同性不足,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益降低。(3)产业链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