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学课件
课件
课件目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
课件
课件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大单元整体设计
课件
课件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课件
课件教学目标1.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及相关图片,将“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和“中国原始农业”等内容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中理解,知道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必备的基本观念。2.搜集相关考古图片及相应的文字史料,通过考古发现解读历史,了解化石“讲述”历史的作用,明白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时期社会的重要依据,进而提高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课件
课件教学目标3.通过对史前时期古人类、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发展阶段的学习,体会劳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及史前时期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强化历史学习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意识。4.通过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进而培养新时代的家国情怀素养。
课件
课件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课件
课件1.通过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可获得哪些信息。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时空观念)2.了解我国境内的已知最早人类是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及其特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通过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作用等问题。知道中国文化多元一体,增强民族自豪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课件
课件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疑问?
课件
课件请大家来猜一个谜语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
——打一动物人,到底是哪来的呢?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人类进化历程300万200万180万30万年5万年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使用天然工具制造简单工具(石器)使用天然火打制石器人工取火精细石器磨光钻孔狩猎缝制兽皮捕鱼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时空坐标
课件
课件01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课件
课件找到下面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上画下来。比一比,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1、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有哪些?
2、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约多少年?
3、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4、他们已学会了哪些生存的本领?
独立自学
课件
课件我国目前已确认最早古人类元谋人化石遗址远景元谋人化石遗址发掘
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两颗人类牙齿的化石
古化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化石元谋人地位:距今170万年,是我国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之一。
课件
课件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观察下面两幅图,说一说元谋人掌握了哪些生存技能?
元谋人打制的石器遗址中发现炭屑和小块烧骨
元谋人: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天然火)。思考:你认为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课件
课件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约1万年前。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
课件
课件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观察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他们生活的地方有何共同点?共同点:分布在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流域。位于我国南部云南省的是什么人遗址?生活在哪条河流附近?元谋人遗址长江上游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课件
课件一、元谋人1.发现的地点:2.距今的年代:3.生产活动: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4.地位/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会制造工具知道使用火注意: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课件
课件02重要的北京人
课件
课件找到下面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上画下来。比一比,看谁找的又快有准
1、北京人的遗址位于哪里?
2、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约多少年?
3、他们的遗址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独立自学
课件
课件北京人全名称之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者“北京人”
课件
课件裴文中(1904—1982),河北省滦县人。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1929年12月,他发现了北京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课件
课件北京人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旧石器时代早期女性)头部上肢下肢与现代人相似与现代人无多大区别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个子稍矮骨骼粗壮其他像人像猿猿人唇部前伸
课件
课件尖状器刮削器【挖掘植物根茎】【割剥皮肉】【削尖木棒】
课件
课件北京人狩猎场景复原图
课件
课件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课件
课件生产力水平低下(根本原因)环境的险恶无法单独生存。生产工具简陋,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过着原始群居生活。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课件
课件烧烤食物照明、防寒北京人用火(天然火)驱赶野兽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课件
课件二、北京人1.发现的地点:2.距今的年代:3.生产活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4.地位/意义:1、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2、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打制石器,使用火(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群居生活
课件
课件※结合所学,说说北京人是怎样向现代人进化的?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是手脚分工明显,具备早期人类的体质特征。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具备早期人类的基本生产能力和社会组织特点。这些都说明北京人已经向现代人进化了。
课件
课件03生活更优越的山顶洞人
课件
课件“山顶洞人”身上已无猿类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作比较:
课件
课件体形及工具生活年代及发现地点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具有现代人类特征磨光技术和钻孔技术生产生活人工取火采集狩猎捕鱼元谋人的石器北京人的石器山顶洞人的首饰和骨针
课件
课件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生活地点距今年代体貌特征工具制造用火情况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云南元谋县距今170万年/打制石器自然火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距今70-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自然火会保存火种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距今约3万年与现代人基本相同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
课件
课件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具有审美、爱美意识知道使用火保留猿的体质特征会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群居会用火、保存火种
课件
课件1.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若研究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A.相关的文献记载
B.远古的神话传说C.学者的相关观点
D.考古发现的门齿化石D
课件
课件2.“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C.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D.能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过群居生活A
课件
课件3.“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由攫取经济到生产经济的伟大革命性转变。”下列哪类发掘不可作为人类已经由“攫取经济”转变为“生产经济”的依据()
A.家畜饲养遗迹
B.人类使用的工具
C.人类用火遗迹
D.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C
课件
课件2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课件1.通过出土文物图片、历史故事,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等基本史实,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初步掌握史料实证的方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通过小组合作,对比分析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异同,认识地理环境对农耕文化的影响,提升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学习本课,体验原始农耕生活对文明社会的影响,感悟劳动在创造人类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人类,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课件
课件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的生存方式打猎穴居采集是什么原因使原始人告别居无定所、风餐露宿的生活?
课件
课件
思考:猜一猜什么原因导致人口数量的变化?
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人类的人口数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与旧石器时代100万年中的人口增长数相比,约增长25倍。——《全球通史》
课件
课件原始人搭建房屋原始人种植粮食
课件
课件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课件
课件阅读课文第一目
思考原始原始农业社会有哪些特征?1.种植农作物2.开始定居生活3.制作磨制石器4.制作陶器5.饲养家畜
课件
课件Q:结合书本图片,归纳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分布情况及原因?分布情况:北方地区先民栽培粟[sù]和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先民栽培稻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和黍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课件
课件浙江义乌出土的碳化稻粒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碳化粟粒
课件
课件刀耕火种
课件
课件距今约20000年距今约10000年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水稻粟,即小米黍,即黄米世界上最早稻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课件
课件二、河姆渡人—来自长江
课件
课件河姆渡人中国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生活时间:距今约7000年生活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镇河姆渡村
课件
课件干栏式建筑房屋样式:河姆渡人为什么这样建造房屋?
课件
课件既可以防蛇虫猛兽,又可以避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建造原因:历史地位: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重要影响。河姆渡遗址水井
课件
课件稻穗纹陶盆上印有稻穗的图案河姆渡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面积的稻谷、稻秆、稻叶构成的稻谷堆积层,据发掘报告说总量达到150吨之多。刚出土时稻谷外形完好,色泽金黄,少数稻谷连外壳的隆脉、秤毛及芸尖仍清晰可辨。经农史学家多次抽样鉴定认为是人工栽培水稻。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在世界考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课件
课件陶灶玉器骨哨耒耜
课件
课件河姆渡人还懂得使用天然漆。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木质、敛口,呈椭圆瓜棱形,圈足略外撇。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微有光泽。
课件
课件三、半坡居民—来自黄河
课件
课件半坡居民中国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生活时间:距今约6000年生活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
课件
课件1953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史前聚落遗址——半坡遗址,遗址中出土了菜籽和粟的朽粒。
课件
课件
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聚集在一起)、窖穴、壕沟,居住区外还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窖场。
课件
课件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建造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
课件
课件鸟鱼纹彩陶葫芦瓶三角纹彩陶钵半坡遗址的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半坡人的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人面鱼纹盆
课件
课件
瓮棺葬——
很多瓮棺底部或用作棺盖的盆上,大多有一个小孔。关于这些葬俗种种,说法很多,一种意见是,夭折儿童被装入瓮棺而不是直接埋入黄土中,是希望给其一定的空间,瓮棺盖或底部上的小孔则是希望他(她)能恢复呼吸,得以复生。郭沫若参观半坡遗址时有诗云:"半坡小儿冢,瓮棺盛尸骸;瓮盖有圆孔,气可通内外。"有人推测这可能与当时的诊断技术落后、幼儿常出现"假死"的现象有关系,所以大人存此侥幸念头。另一种意见是,这与当时人们对灵魂的信仰有关,盆、钵底部的小孔当是供灵魂出入的通道。
课件
课件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瓶
尖底瓶——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因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于水中;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
课件
课件骨鱼叉骨铲骨鱼钩石刀捕鱼工具石球狩猎工具骨簇(箭头)
课件
课件用心制作必出精品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介新课标的全名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连劳动、道德这些,也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而课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经二十多年没更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更新。所以这次新标准的实施,首先是对老课标的一次升级完善。另外,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颁布,也能体现出,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啥?课程方案是对某一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或者说,是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简单说,每个年级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么讲,课程方案就是依据。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就是说,它规定了,老师上课都要讲什么内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就像是一面旗帜,学校里所有具体的课程设计,都要朝它无限靠近。所以,这份文件的出台,其实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我们孩子成长的走向。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九年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独立设置劳动课程。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结合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通过增加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案例等,增强了指导性。教育部将组织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指导地方和学校细化课程实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订工作,启动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本课件是在MicorsoftPowerPoint的平台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本课件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减轻了学习负担,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育的灵活与高效。部分内容取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品整理不易,仅供一线教师教学参考使用,禁止转载!
课件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大约从距今约10000前到距今约5000多年。新石器时代是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磨制石器
课件
课件四、农业出现—标志意义
课件
课件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牛肩胛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狗骨新石器时代畜牧业有了初步的发展Q:这些文物的出土可以推断出什么信息?
课件
课件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课件
课件
农业起源,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转变意义重大。在农业出现之前,人类对自然而言是被动适应的...但是农业出现之后,人类就拥有了改造和改良自然的能力,从而能够从自然中获取到更多的基本生活所需品。——社科院考古所科考中心赵志军
课件
课件有农业,然后人类的食物,乃能为无限制的扩充,人口的增加,才能无限制。人类才必须定居。一切物质文明,乃有基础。——吕思勉《中国通史》
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拥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进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义:
课件
课件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以北洋政府矿政司顾问的身份,在河南渑池县发现了仰韶彩陶文化遗址,揭开了中国田野考古序幕,也印证了中国史前文明的存在,解密了东方文明体系的起源与发展问题。在仰韶遗址被发掘之前,国外学术界广泛认为中国在遥远的上古时代并无人类居住,雅克·德·摩根在《史前人类》一书中宣称:“中国文明始于公元前七、八世纪,我们完全不必理会它的史前史。”而仰韶遗址结结实实地打了这种说法的脸,各处遗址的发掘推翻了对中国无石器时代的刻板偏见,也为中国人研究自己的古代文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彩陶——仰韶文化
课件
课件黑白陶——大汶口文化这时采用了高温下严密封窑技术,使陶土中的铁元素得以还原,有的还在陶土中掺过炭,因此烧成的陶器多为黑色。白陶用高岭土制造,制造时努力保持陶土的纯洁,因而烧成了白色。白陶的出现有重大的意义,它为以后瓷器的制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课件
课件蛋壳陶——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的高等级墓葬中,发现一种被称为“蛋壳陶”的精美陶器。通体漆黑透亮,器壁极薄,如同鸡蛋的蛋壳,因此得名。这类陶器极为精美,可以说,在整个中国新石器时代,“蛋壳陶”是制陶工艺的巅峰。在龙山贵族的墓葬中,蛋壳陶器往往是饮酒的酒器。考古学家推测,在龙山文化中,贵族们通常在宴席和祭祀时展示这些精美绝伦的酒器,借以凸显自己尊贵的身份。
课件
课件
良渚文化是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良渚玉文化的标志性文物——玉琮。这种礼器在良渚先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编号为98号的玉琮因体型巨大,雕琢精美,堪称良渚文化玉琮之最,被称为“琮王”。“琮王”高8.8厘米,外径17.6厘米,内有圆孔,重6.5千克。器体呈矮方柱形,外壁分为四节,全器共饰8组简化神人纹、16组神鸟纹和8组完整神人纹,并于各纹饰上间饰云雷纹,纹饰繁复,造型精美,是良渚玉文化的巅峰之作。玉琮——良渚文化
课件
课件
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玉龙在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赤峰市也因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红山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第一龙——红山文化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各地方文明虽然衰落了,但其文明因素和成果却在交流过程中传承了下来,后世的中华文明就是以中原文明为主脉,以地方文明为支脉融合而成,各地方文明均是中华文明因素的贡献者。这种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从史前就已成型,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也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海纳百川
课件
课件项目河姆渡人半坡人不同点所处区域房屋样式种植作物生产工具家畜饲养手工业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水稻粟骨耜石器、骨器、角器等猪、狗、牛猪、狗陶器、玉器、乐器骨哨陶器、乐器、会纺织为什么南北地区史前人类在饮食和建筑样式上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原因环境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也不同综合本课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课件
课件1.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所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C
课件
课件2.“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片达几十万片,还有陶器、骨器、石器及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由此可知()A.旧石器时代人类演进变化规律 B.原始农耕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C.部落联盟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D.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更替过程B
课件
课件3.粟在梵语、波斯语中分别被称为“Cinaka”和“Shu-shu”,与“秦”“粟”谐音。而谷子在英语中被称为millet,有压碎、磨粉之意。据此可说明()A.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 B.原始农业始于中国C.粟作为作物由欧洲传入中国 D.中华文明影响世界D
课件
课件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3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件
课件1.知道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早期国家的产生。(唯物史观)2.通过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遗址,了解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表现(史料实证)3.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史料,了解炎黄联盟的形成、涿鹿之战,知道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4.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史料,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禅让制,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课件
课件大汶口文化遗址
课件
课件炎帝(左)、黄帝(右)雕像
课件
课件庚子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课件
课件1.文明社会的标志
课件
课件什么是文明?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什么?古代早期文明位置示意图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文明古代印度文明中华文明
课件
课件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高级阶段的社会状态。
私有制、阶级、国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材料一: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文明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具体到社会发展史角度,就是指人类社会何时进入到国家形态。——《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集萃》什么是文明?
课件
课件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国家产生的两大标志一是阶级的出现;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什么是国家?
课件
课件重点探讨
材料一:在原始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继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日渐丰富……氏族首领往往便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氏族的公有制便遭到破坏,私有制便产生,进而导致阶级的产生。一旦阶级和阶级矛盾在氏族社会中出现,人类社会的历史,便开始向文明时代迈进了,文明社会即将到来。——李友谋《仰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材料二:笔者认为,国家形成的标志应修正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阶级的出现是国家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机器的本质特征。——王震中:《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形成》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分化统治者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剩余产品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征服者被征服者部落战争公共权力政府军队监狱国家产生被统治者
课件
课件2.中国早期国家遗迹
课件
课件相关史料
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良渚古城复原图
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和水利系统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课件
课件当地时间7月6日10点43分(北京时间7月6日14点43分),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中国提交的“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陈若茜:《恭喜!良渚申遗成功》,《澎湃新闻》2019-07-06
课件
课件陶寺古城遗址
课件
课件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
课件
课件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陶寺古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城内有两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有可能是观象台的遗址。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知识链接
课件
课件
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课件
课件3.神话里的华夏
课件
课件口述史料:
口头讲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神话传说、俗谚、回忆录等实物史料: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等文献史料:
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史书、书籍、报刊等研究历史的依据都有哪些?
课件
课件部落联盟时期——炎帝、黄帝、蚩尤部落黄帝炎帝蚩尤1、五六千年前,中国步入部落联盟时期2、黄河流域的主要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结成联盟,推选联盟首领。
课件
课件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阪泉涿鹿黄帝炎帝
涿鹿之战1.结果:炎帝战败归顺黄帝,炎黄部落结成联盟
炎黄部落蚩尤指南车2.结果:蚩尤战败,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课件
课件华夏族的形成涿鹿之战后,黄帝因此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人文初祖,近代以来,海外华人也自称为“炎黄子孙”。2020年黄帝陵全球华人新年祈福大典现场炎帝黄帝阪泉之战炎黄联盟华夏族蚩尤涿鹿之战其他部落
课件
课件历史·探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华夏族是由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
课件
课件个人简介主要发明炎帝,号神农氏。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炎帝。传说中的炎帝,能够……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③制作乐器琴瑟;炎帝炎帝的发明④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课件
课件个人简介黄帝
黄帝,名轩辕。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史记》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
课件
课件问题与思考说说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根据?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们在衣、食、住、行、医药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考古材料证明先民的传说是有科学根据的。传说:在文字发明之前,人们口耳相传的具有一定历史性的故事。史实:通过考古资料,掌握确切证据,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区别与联系:传说中被考古资料证明的部分是可信的;没有被证明的就是不可信的虚构内容。
课件
课件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庙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庙
课件
课件禅让制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实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原始民主)传位传位尧舜禹
课件
课件远古的传说文明社会的标志中国早期国家遗迹神话里的华夏炎黄——人文初祖私有制阶级国家良渚——长江下游陶寺——黄河中游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方法
课件
课件1.彩陶最早流行于中原地区,到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上中游和辽河流域,这一现象可看出中华文明()A.多元一体的特征 B.中原地区向周边学习C.百花齐放的局面 D.各地区彼此相互隔绝A
课件
课件2.2023年3月27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从台湾来大陆交流、祭祖。马英九先生曾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炎帝与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炎帝与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C.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D.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A
课件
课件3.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大量传说提到黄帝时期有穿井、造舟、做弓箭、制衣裳、定干支律历等发明创造。这些传说反映出黄帝时期()A.使用打制石器为主 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出现明显阶级分化 D.文明社会略具雏形D
课件
课件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单元整体设计
课件
课件课标要求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文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课件
课件教学目标1.结合“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等,将“夏商周更替”和“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等内容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中,在历史学习中深化时空观念。2.通过对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的学习,解读夏商周的建立与发展及社会的转型,通过史料了解历史,进一步提高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课件
课件教学目标3.通过对铁器牛耕、商鞅变法等史实的学习,认识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唯物史观意识。4.通过对都江堰工程的建设和诸子学派相关内容的了解与学习,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课件
课件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4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件
课件1.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理解人心所向是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唯物史观)2.阅读史料,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观察相关文物图片,直观感受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成果。(史料实证)3.掌握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时空观念)4.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历史解释)5.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家国情怀)
课件
课件《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2023年,乌尔善)Q:你看过这部电影吗?你知道电影中的商王原型是谁吗?《封神第一部》于2023年7月20日在中国上映。该片取材于中国古代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讲述了狐狸精苏妲己的魂魄进入王宫,商纣王受其迷惑,杀妻灭子、炮烙谏言的臣子、残害四方诸侯、建摘星楼,西伯侯姬昌先被囚,后逃回西岐等的一系列故事。
课件
课件生产力开始发展
阶级产生产品剩余贫富分化奴隶社会:
奴隶视为是奴隶主的财产,可以买卖。奴隶主可强迫奴隶进行工作,且无报酬和人身自由。
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的生产领域劳动者都是奴隶,那这样的社会叫做奴隶社会
课件
课件“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武王伐纣
课件
课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课件
课件1.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2.人物:大禹(夏禹)
3.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4.地位:
课件
课件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
课件
课件巩固统治的措施:
课件
课件二里头遗址的年代是距今3750年到3500年,而史书记载的夏王朝的年代是距今4000多年到3500年,所以二里头遗址是夏中晚期的都城。———卜宪群《中国通史》
二里头1号宫殿地基图如何证明夏朝真的存在?
课件
课件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墓葬区平民生活区宫殿区作坊区
课件
课件铜爵铜鼎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
课件
课件
商原本是夏朝统治的一个部族,它的首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渐渐强大起来。此时,夏朝的暴政已经失去民心,成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伐桀,灭夏建商。“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要灭亡,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失去民心暴君夏桀成汤建商
课件
课件二、商朝的统治
课件
课件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2.建立者:汤3.都城:亳(今河南郑州)
课件
课件商朝的强盛: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课件
课件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以后270多年没有再迁都,殷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心,后人把商朝又叫殷朝。思考:商朝前期为何不断迁都?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盘庚迁殷
课件
课件商朝长期对外征战,控制范围不断拓展思考:面对如此大的统治区域,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商王采取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课件
课件一座商王墓,殉葬的奴隶有400多个戴枷奴隶陶俑殉葬奴隶墓葬巩固统治的措施:①设置监狱②制定酷刑③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商朝传位至第31位国王商纣王时,已是危机四伏,社会各种矛盾都达到了异常尖锐的程度,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
课件
课件
商纣荒淫无度,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且刑罚严酷,设置了炮烙等酷刑。
——《史记˙殷本纪》
对外征伐沉重徭役赋税建造豪华宫殿
课件
课件三、西周的兴衰
课件
课件【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课件
课件1.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2.建立者:武王3.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
课件
课件思考: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周天子该如何管理呢?夏西周商
课件
课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1.目的:2.依据:3.对象:4.权力: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宗亲、功臣、古帝王后代①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②受封者可以在自己封地内进行再分封设官员,建武装,征赋役诸侯国具有较大独立性。
课件
课件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查诸侯谁纳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
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吕氏春秋》③朝见天子,述职义务:①向周王进献贡物②服从周王调兵
课件
课件卿大夫士诸侯周天子平民奴隶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特点:
周武王去世后,他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公旦“制礼作乐”,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包括严格区分君臣、父子、夫妻等身份和亲疏、尊卑、贵贱等地位的礼仪,以及与这些礼仪相配套的乐舞。例如,青铜鼎的使用数量有严格的区分,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乐舞也有不同的标准,天子用八横八纵共64人的规模,诸侯用六横六纵共36人的规模,大夫用四横四纵共16人的规模。
课件
课件殷商贵族微子启功臣姜尚周王室贵族召公成王弟叔虞武王弟康叔周公子伯禽嫡长子继承制
课件
课件材料一:西周各诸侯国的权力直接来自于周天子的授予,诸侯本人的地位由周王册封。周天子的分封使得周王朝对诸侯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和行政建制上的保证措施,周天子与诸侯间形成的是一种较为固定的君臣统属关系。诸侯国在建立之后,在分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与西周王畿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实际上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趋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并在相近的观念下逐渐产生了对周王室的认同感,实际上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一定基础。——节选自《高中历史教学中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关内容探析》材料二: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节选自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三: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译:周平王时,周王室势力衰落,宗法制被破坏,诸侯称霸,群雄争战)Q: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有何影响?影响:(1)积极:开发了边远地区,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2)消极:西周后期,诸侯势力强大,王权衰落,威胁到了周天子的地位;为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埋下了隐患;
课件
课件
公元前841年,国人(平民)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史称国人暴动。周厉王慌忙逃命,最后死在了国外。国人暴动使西周元气大伤,加速了西周王朝崩溃的进程。国人暴动
课件
课件公元前771年,犬戎、申侯乘幽王游幸骊山,分两路出兵,直扑骊山行宫。幽王急令点燃烽火召兵,只见狼烟四起,却不见诸候一兵一卒。幽王最终死于乱箭之中。烽火戏诸侯
课件
课件思考:结合所学,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有何启示?夏桀商纣王周幽王①共同原因:天子无道,昏庸残暴;诸侯强大,得到民心拥护。②启示: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广用贤才,勇于纳谏,爱护百姓。
课件
课件朝代夏商周西周东周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亡国之君重大事件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禹汤周武王周平王阳城亳、殷镐京洛邑桀商纣王周幽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分封制国人暴动周赧王平王东迁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1.西周的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的亲戚姜姓,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建立封国。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驿站制C
课件
课件2.2024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是首个全景式展现______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文中空白处应是()A.夏文明 B.商文明 C.周文明 D.秦文明B
课件
课件3.西周的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的亲戚姜姓,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建立封国。与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驿站制B
课件
课件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课件
课件1.通过对铁制农具和牛耕等出土文物图片及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知道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2.通过将春秋时期与西周时相关制度进行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3.知道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课件
课件前1046—前771前770—前476东周春秋前475—前221战国西周商夏《战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记述了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历史。《春秋》为鲁国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历史,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
课件
课件王室衰微1.王室衰微的含义名称土地兵力
财力、人口天子与诸侯关系西周
阅读西周和东周王室实力对比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东周结论
直辖方圆千里
直辖方圆百里
直辖14万人
直辖几千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天子在政治上处于最高地位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面积缩小经济薄弱政治地位下降兵力下降
课件
课件2.王室衰微的表现没权没地没臣没钱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不再定期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向周王定期缴纳贡赋西周·分封制东周·分封制逐步瓦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王室衰微的表现:(1)分封制逐步瓦解。(2)周王室权威明显削弱,渐渐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控制。(3)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向周王室缴纳贡赋,导致周王室财政入不敷出,困难重重。王室衰微
课件
课件材料研读周天子:你们能不能别打了……诸侯们:你管不着……诸侯争霸结果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史记·周本纪》
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状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王室衰微
课件
课件(1)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目的:(3)口号:想一想:诸侯争霸为什么要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1)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的口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2)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色,能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追逐自身的利益。“尊王攘夷”(尊敬王室,排除夷狄)。诸侯争霸
课件
课件说法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说法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史记》晋文公齐桓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诸侯争霸
课件
课件成语典故:一鸣惊人(楚庄王)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继位。他继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迷于酒色,并下令:“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举冒死进谏,喝得正痛快的楚庄王很不高兴。伍举请他猜谜语“有一只鸟停在宫殿内,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啊?”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前591年在位晋楚之战,楚庄王跃升为中原霸主楚庄王争霸诸侯争霸
课件
课件成语典故:卧薪尝胆(勾践)吴越争霸
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于公元前506年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公元前496年,吴军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吴王阖闾因伤逝世。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勾践求和。吴王拒绝了伍子胥联齐灭越的建议,迫使越王勾践向他称臣。齐国转兵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
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公元前473年,趁夫差在中原会盟内部空虚之时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此后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剑勾践卧薪尝胆诸侯争霸
课件
课件材料一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十几个大国、强国。——《文物春秋战国史》根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积极影响(1)有利于国家的局部统一。诸侯争霸
课件
课件根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材料二
诸侯国在争霸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辖地,吞灭了周围的戎狄部族。这些地区的戎夷部族,迅速与华夏文化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员,对华夏文明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简明春秋史》材料三
春秋战国期间的混战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过程,各诸侯国为了不被吞并,纷纷实行改革来提高自己的国力,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积极影响:(2)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积极影响:(3)各诸侯国变法图强,推动社会变革。诸侯争霸
课件
课件孟子(公元前372—前289)材料四据《春秋》记载,242年间,列国进行的战争共483次。这些军事行动和朝聘盟会实际上是大国对小国的掠夺。……此外,小国人民还得为大国统治者服兵役和劳役。——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诸侯争霸
课件
课件1.农业发展的表现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牺(xī)尊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牛)为畎(quǎn)亩(田间,田地)之勤。——《国语·晋语》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河姆渡人使用的耒耜商周时期的青铜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笨重,使用不方便硬度不够,不够锋利,不耐用造价昂贵,韧性不好,易断锋利、韧性好、耐用、造价低廉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石器时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课件
课件铁犁牛耕的意义:(1)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2)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社会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材料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盐铁论·水旱》思考: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之前相比有何好处?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课件
课件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春秋珍品莲鹤方壶楚国漆器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煮盐业纺织业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课件
课件3.商业发展的表现产品的增加,使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各诸侯国统治者对经济活动提供一定的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在当时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齐桓公“宫中七市”。——《战国策·东周》商品交换市场农业手工业商业促进促进促进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课件
课件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诸侯争霸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影响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积极: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局部统一王室衰微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商业:商业活动活跃,金属货币广泛使用手工业:规模扩大,分工细致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权威明显削弱,控制力大减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结果:周王室地位不断下降,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背景: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口号:“尊王攘夷“消极: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表现
课件
课件1.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统一
D.适者生存过程性评价C
课件
课件2.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障分封制度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A
课件
课件3.“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巩固了周王室的地位
B.给社会带来了灾难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D.促进了民族交融A
课件
课件同学们,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课件
课件谢谢大家
课件
课件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过渡6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
课件1.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等,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识读《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3.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课件
课件周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前770年前476年春秋前475年前221年战国西周东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课件
课件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变革?
课件
课件一、时局之变——战国七雄
课件
课件观察下图,尝试找出两张地图有什么不一样?晋国赵魏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说明了什么?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分封制度完全崩溃
课件
课件战国七雄现学现用,填一填
课件
课件战国七雄形势图燕楚齐韩魏秦赵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上中下
课件
课件思考:对比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典型战役,概括战国时期战役的特点?
材料:春秋时期的战争,战幕一开,胜败立定;战场也受限于狭小且平坦的作战地区;而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凭借的只是500辆战车。战国时期的作战时间从数月延长到数年,战线延长绵亘。而战国末期,一次大战就要动员和布阵几万辆战车。
——《西周、春秋与战国军事战争比较研究》杨德权时期战争名称交战国双方兵力持续时间伤亡人数战争目的春秋城濮之战晋楚8-9万11万1天共约2万战国长平之战秦赵30-50万40-50万3年20万45万争霸兼并兵力多时间长伤亡重战国时期战争特点:
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P33—34)
课件
课件材料一: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相关史事》材料二:(长平之战)前261年秦攻赵。秦反间计成功易帅赵括,秦诱敌深入合围赵军。被困46天后,赵括突围时被射杀,赵军投降。秦坑杀降军40万。材料三:争城以杀,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孟子消极: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战国兼并战争的影响积极:客观上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课件
课件问题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对于诸侯国统治者来说,如何保证自己的国家能够战争别国,一统中华?实现富国强兵如何实现富国强兵?推行变法改革
课件
课件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渴望获得政治权利各诸侯国统治者渴望在兼并战争中获胜变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改革的直接动力小组讨论三分钟,画出示意图,证明改革必然会开展。变法改变的是生产关系瓦解旧制度,确立新制度
课件
课件二、政治之变——商鞅变法
课件
课件赵魏韩秦燕齐楚乐毅改革邹忌改革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李悝变法胡服骑射改革商鞅变法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课件
课件
河山以东强国六……周室衰,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遏之(被当作野兽对待)。——《史记·秦本纪》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秦本纪》秦国变法原因:西陲小国,诸侯卑秦秦孝公继位,图强改革求贤如渴。
课件
课件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在魏相手下做过官。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投奔秦国,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开始推行变法。后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
课件
课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言为重百金轻”舌战群臣,舆论宣传南门立木,取信于民
课件
课件内容作用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损害旧贵族的利益,有利于新贵族集权提高军队战斗力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最能体现变法性质)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稳定社会秩序集权富国强兵小组讨论三分钟,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
课件
课件影响
十年“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百年“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百三十年“六王毕,四海一。”符合使秦国实力大增,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课件
课件政治制度:
分封制土地所有制:公有制统治阶级:
奴隶主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郡县制商鞅变法前后的变化?私有制地主农民封建制度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课件
课件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史记》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王充《论衡》阅读材料讨论: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商鞅虽死但其法未废。通过变法,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的改革。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改革。
课件
课件三、经济之变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2025年浙江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外聘的合同范本
- 工业区位选择+第二课时+工业集聚及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 2025年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德国买房合同范本
- 应用文写作+关于“A+Lifes+Work”的记叙文 讲义 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 2025年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房屋租给卖烟花的合同
- 十堰2024年湖北十堰市茅箭区教育局所属学校招聘教师13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 31010-2019
- 展会展中营销方案
- 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名校中考四模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新高考改革方案政策
- 2024年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媒体创意短视频制作》课件-运动短视频制作关键技术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 7S培训管理教材课件(-28张)
- 过桥资金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