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城项目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报批稿2015.10.21_第1页
珠宝城项目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报批稿2015.10.21_第2页
珠宝城项目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报批稿2015.10.21_第3页
珠宝城项目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报批稿2015.10.21_第4页
珠宝城项目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报批稿2015.10.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国际珠宝城(暂定名)公共建筑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专篇建设单位:安徽中汇国银德源置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十月目录TOC\o"1-3"\h\u第一章项目概况 VK值0.850.901.001.11.2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值E1(lx)60005500500045004000(4)模拟结果及分析A-S1#:标准层整体空间采光效果图由上图可知,A-S1#整体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为2.32%。标准层主要功能空间采光效果图A-S1#标准层主要功能房间为办公室(采光系数标准值要求3.3%)。由上图可知,A-S1#标准层主要功能房间平均采光系数为3.61%,大于3.3%,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的要求。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满足标准要求的面积比例如下表:RADDaylightFactorsContourBandWithinAbove(from-to)Pts(%)Pts(%)3.3-4.3403518.89881341.274.3-5.320749.71477822.375.3-6.39314.36270412.666.3-7.35122.417738.37.3-8.33191.4912615.98.3-9.32171.029424.419.3-10.31050.497253.3910.3-11.3610.296202.911.3-12.31770.835592.6212.3-13.33821.793821.7941.27由上表可以得出,A-S1#标准层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要求的面积比例为41.27%。B-1#:整体空间采光效果图由上图可知,B-1#整体空间平均采光系数为3.83%。主要功能空间采光效果图B-1#主要功能房间为客房(采光系数标准值要求2.2%)。由上图可知,B-1#主要功能房间平均采光系数为6.15%,大于2.2%,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的要求。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满足标准要求的面积比例如下表:RADDaylightFactorsContourBandWithinAbove(from-to)Pts(%)Pts(%)2.2-3.2423917.841934181.423.2-4.2254110.71510263.574.2-5.219288.121256152.885.2-6.215496.521063344.766.2-7.213355.62908438.247.2-8.211124.68774932.628.2-9.210004.21663727.949.2-10.28423.54563723.7310.2-11.28333.51479520.1811.2-12.26072.56396216.6812.2-13.29233.89335514.1213.2-14.213545.7243210.2414.2-15.25872.4710784.5415.2-16.24291.814912.0716.2-17.2600.25620.2681.42由上表可以得出,B-1#主要功能房间采光系数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要求的面积比例为81.42%。4.5室内灵活隔断室内隔断是分割空间的重要构件,是非承重墙体的一种。可以实现空间的灵活分割,创造自由的空间。首先活动隔断是异于传统固定墙体的,它的优点在于可收可展,不占用空间。在需要一个空间时可展开来,划分一个空间区域,不需要时可收起来到板房区不占用空间,大大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本项目B-1#楼裙房部分为大开间商业,对于大开间商业在保证室内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量多采用无隔墙的大开间敞开式空间和矮隔断、玻璃隔断等。项目A-S1#、A-S2#、A-S3#、A-S4#和B-2e#为商办综合楼,在保证室内工作环境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应采用无隔墙的大开间敞开式空间和矮隔断;此外,采用可重复使用的灵活隔墙,比如玻璃隔断、预制板隔断、可拆卸轻质隔墙等。室内灵活隔断可减少室内空间重新布置时对建筑构件的破坏,节约材料,同时为使用期间构配件的替换和将来建筑拆除后构配件的再利用创造条件,从而实现节约建筑材料。商场玻璃隔断玻璃隔断大开间办公及矮隔断4.6土建装修一体化二次装修、重复装修造成施工材料、装修材料以及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为节约材料资源,本项目公共区域均采用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对土建和装修进行统一或同步设计,施工单位对土建和装修进行统一或同步施工,事先统一进行建筑构件上的孔洞预留和装修面层固定件的预埋,避免在装修施工阶段对已有建筑构件打凿、穿孔,既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又减轻了噪声和建筑垃圾。此外,设计中还将相同材料需要的部位模数化设计,如板材、面砖、玻璃等。建筑尺度的模数化、定型化、标准化,可使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批量生产,在施工过程中,材料可以相互替换,以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同时提高施工的速度,缩减工期。4.7管道井设计建筑中设备、管道的使用寿命普遍短于建筑结构的寿命,因此各种设备、管道的布设应方便将来的维修、改造和更换。设备、管道布设满足以下两个要求:一方面,公共使用功能的设备、管道、管井应设置在公共部位,尽量减少对用户干扰的前提下,便于日常维修与更换。另一方面,施工图应详细注明设备和管道的安装位置,以便于后期检查和更新改造。管道井位置第五章结构设计5.1结构体系本项目A-S1#、A-S3#、B-2e#楼结构类型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B-1#楼地上2层,地下30层,结构总高度约为128m,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核心筒抗震等级为一级。5.2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根据《合肥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市政府令[2006]123号)和《合肥市预拌砂浆管理办法》(合政办[2011]26号)规定,本项目现场浇筑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全部采用预拌砂浆,不仅节约了材料资源的浪费,而且减少施工现场噪声和环境污染。5.3高强度高性能材料本项目建筑结构体系中梁、板、柱等构件中受力钢筋应采用HRB400级以上,使用量占受力钢筋的比例大于85%。5.4地基基础、结构体系及结构构件优化本项目对B-1#楼进行地基基础、结构体系及结构构件优化设计,达到节材效果。基础设计优化:拟采用预应力管桩节约材料和工期;采用抗压剪抗拔桩,减少桩的种类;根据墙柱反力不同,设置承台桩基或筏板桩基,提高桩基利用效率,减少桩的数量。结构体系优化:本项目地块内的建筑高度差异大,根据它们不同的要求分别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以满足不同结构抗震的要求。玉石交易中心A区为地下3层,地上31层,结构总高度约为138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商业办公综合体地上3层,结构总高度小于24m,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构件优化:在满足轴压比和侧向刚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柱尺寸,梁高采用跨度1/12的经济合理梁高;悬挑梁根据荷载采用变截面梁,截面大小随所受弯矩沿轴线变化,节约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梁板柱钢筋均采用HRB400高强钢筋,节约钢筋用量;大跨度梁采用C40预应力混凝土梁,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减少材料用量。第六章给排水设计6.1给排水系统设计6.1.1水源本项目市政供水水源拟自金寨南路、龙川路各引一路DN200市政给水管,在地块内构成环网状,提供地块内室内外消防用水、建筑物低区用水和加压水泵供水,生活水和消防水分别设置计量表,在地块内形成环状消防管布置,消防给水接自室外环管,生活给水单独设置管网,建筑红线内,分别经水表井后,与场地管网相连接。市政给水管网压力不小于为0.28MPa。6.1.2给水系统设计本项目给水系统采用竖向分区:B-1#地下室至地上三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四至顶层采用变频调速泵组分区供水,其他公共建筑地下室至地上四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五至顶层采用变频调速泵组分区供水。每个地块各自设集中生活泵房和生活水箱,变频泵从生活水箱取水,竖向分区供水,保证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大于0.45MPa,且分区内低层部分设减压阀保证各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不同使用功能的区域各自设干式水表计量。6.1.3排水系统设计本项目室内污、废水采用合流制。室内+0.000以上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水管,地下室废水采用潜水排污泵提升至室外雨污水检查井。A、B地块生活污水设D300拟排入金寨南路接口进市政污水管网,C地块设D300拟排入龙川路接口进市政污水管网。室外采用雨、污分流制。屋面设计雨水斗,雨水经汇集、收集、弃流后再排入室外雨水管网,A、B地块设D600拟排入金寨南路接口进市政污水管网,C地块设D300拟排入龙川路接口进市政污水管网。厨房含油废水经隔油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车库冲洗水经隔油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空调冷凝水系统由凝水立管集中间接排放。6.2管网防渗漏措施本项目选用优质的管材、管件以及性能高、零泄漏的阀门。合理设计供水压力,避免供水压力持续高压或压力骤变;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管道的基础处理和覆土施工,控制管道埋深;水池、水箱溢流报警和进水阀门自动联动关闭;根据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安装分级计量水表,计量水表安装率达100%。管材:1.给水管:室内部分:给水主干管采用内衬塑热镀锌钢管,DN>100法兰或沟槽连接;DN≤100丝扣连接。给水支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室外部分:采用球墨铸铁管,承插橡胶圈接口,内衬聚合物水泥砂浆,外涂热沥青防腐。2.排水管(污、废水管)和雨水管室内部分:重力流排水管采用PVC-U实壁加厚管(S11.2),承插连接,专用胶粘接。压力流泵后排水管采用内外壁涂塑钢管,法兰或沟槽连接。室外部分:选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双壁缠绕排水管,弹性橡胶圈承插连接。管道接口: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防治措施:①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②接口缝内要洁净,对水泥类填料等刚性接口要预先湿润,而对油性的则预先干燥后刷冷底子油,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同时为防止管道变形,间隔20m必须设置柔性接口。管道基础做法: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预防措施是:①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对于DN300以下管道或柔性管道优先采用土弧(砂石)等柔性基础,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②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③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6.3用水计量水量计量是进行水平衡测试、了解掌握用水规律、实行定额用水、防止漏水和超量用水、促进节水的重要硬件基础。本项目按照使用用途和水平衡测试标准要求设置水表,对不同使用用途分别设水表统计用水量,水表设置位置情况如下:1)给水系统总引入管(市政接口)。2)还需在以下位置设置用水计量装置:a)直接从外网供水的低区引入管上;b)高区二次供水的水池前引入管上;3)按照使用用途,对生活用水、绿化用水分别设置计量水表,统计用水量。4)按照付费或管理单元,对不同类型用户的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本项目中的办公、商业等部分均应分别计量。6.4节水器具本项目节水器具按照《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目录中公布的节水设备和器具设计,并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及《节水型产品和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GB/T18870的要求。同时依据《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5501-2010,《坐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5502-2010,《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7-2012、《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8-2012、《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8379-2012等标准,建议后期业主选用用水效率达到二级的卫生器具。6.5节水灌溉本项目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室外地面绿化采用微喷灌方式浇洒。微喷灌的雾化程度高,对植物的打击强度小,均匀度好,其组合喷灌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能力,因此不会造成表面径流,节水效果更佳。微喷灌6.6A地块非传统水源利用6.6.1雨水回收利用(1)雨水回收利用方案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本项目A地块结合自身特点,设计雨水系统,收集部分区域场地雨水,经过过滤消毒处理后经增压泵提升至使用点,用于整个场地室外绿化灌溉及地库冲洗。(2)出水水质指标雨水用于整个场地绿化灌溉及地库冲洗,出水水质应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要求。下表为雨水系统出水水质指标汇总表。雨水系统出水水质指标汇总表序号项目数值1基本要求无漂浮物、无令人不愉快的嗅和味2pH6.0~9.03色(度)≤304嗅无不快感5浊度(NTU)≤56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7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108氨氮(mg/L)≤109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0.510铁(mg/L)≤0.311锰(mg/L)≤0.112溶解氧(mg/L)≥1.013总余氯(mg/L)接触30min≥1.0,管网末端≥0.214总大肠菌群(个/L)≤3(3)原水收集途径1)路面及其公共区域汇集的雨水路面上所汇集的雨水有以下特点:污染多、污染程度大,汇水面较分散,初期雨水水质差。2)绿化区域汇集的雨水绿化区域汇集的雨水,经过绿化的表面沉积、渗滤,泥砂含量少,但是这种雨水会含有较多(绿化)的肥料、(植物腐烂形成的)腐殖质和其它可溶性物质,雨水成分也比较复杂。3)屋顶所汇集的雨水屋顶雨水在三种雨水中水质相对较好,主要含一些固体颗粒(降尘造成)。且屋顶雨水汇水面较集中,较易收集。(4)雨水回用系统将屋面雨水通过屋面雨水排放管道排至雨水检查井,地面雨水直接排至雨水检查井,从收集区域末端雨水井接入原水,经弃流设备对原水进行初期弃流,弃流之后较为干净的原水进入模块池储存,回用时原水通过提升泵至回用处理设备,经自清洗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深度处理后回用于整个场地绿化灌溉及地库冲洗。用于收集原水的储存装置,采用成品装配式塑料储水模块,可以采用不同数量的组合,组成不同的容积。该材质储水池便于安装施工,且容易保证储水池内水质。(5)雨水收集量本项目根据雨水规划方案设计雨水系统,收集场地内部分区域雨水。具体收集区域如下图青色网格区域。雨水收集区域(青色网格区域)根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中5.2.4条规定雨水设计径流总量公式计算。式中:Wya——年用雨水量(m3);Ψc——雨水径流系数;依据《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BHJ/T010-2014表H.0.1选取。F——计算汇水面积(hm2);收集区域面积为9531.05平方米。ha——常年降雨厚度(mm);依据《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BHJ/T010-2014表F.0.1合肥市2001~2010年10年平均降雨量为1038.33mm。0.6~0.7——除去不能形成径流的降雨、弃流雨水等外的可用系数;本项目取值0.6。本项目可收集雨水量编号汇水位置汇水面积(m2)下垫面种类雨水径流系数年收集雨水量(m3)1屋顶2230.27硬质屋面0.91250.512室外硬质铺砖及道路4441.47硬质地面0.92490.323室外绿地2859.32绿地0.15267.20年收集雨水总量4008.03(6)年用水量计算绿化灌溉用水:A地块整个场地绿地面积为6115.50m2,草坪以暖季型为主,搭配少量冷季型,采用一级养护,按照《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中5.1.8条规定,绿化灌溉的年均灌水定额取0.28m3/m2.a,日均浇水定额取2L/(m2·d)。浇洒月份为4~11月,其他月份植物处于休眠期,不需要浇洒。绿化灌溉日用水量Q1=0.001×2×6115.50=12.23m3/d绿化灌溉年用水量Q绿化=0.28×6115.50=1712.34m3/a地下车库冲洗用水:按照《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中5.1.9条规定,地下车库冲洗用水定额取2L/(m2·次),年冲洗次数按30次计,地下车库面积为21166m2。地下车库冲洗日用水量Q2=2×21166÷1000=42.33m3/次地下车库冲洗年用水量Q车库冲洗=Q4×30=1269.96m3/a(7)年均水量平衡计算A地块整个场地年均水量平衡计算详见下表。年均水量平衡计算结果雨水收集量(减去初期径流弃流量)绿化、道路用水量其他损失水量⑶/m3总用水量⑷/m3富余量⑸/m3汇水区域汇水面积/m2径流系数收集量⑴/m3用水区域用水量⑵/m3400.802982.30624.93屋顶1038.330.94008.03绿化浇洒1712.34室外硬质铺砖及道路1038.330.9地库冲洗1269.96室外绿地1038.330.15注:①⑶=⑴×10%;②⑷=⑵;③⑸=⑴-⑷-⑶从上表可以看出,理论计算收集量大于总用水量,因此,收集区域收集的水量可满足绿化浇灌及地库冲洗,雨水充足月份可用于道路浇洒。(8)逐月水量平衡计算综合全年降雨量情况,由于降雨的不均匀因素影响,分析逐月降雨量情况。A地块整个场地经平衡计算后预计全年雨水回收利用总量为2551.18m3,建议雨水充足月份用于道路浇洒,不足时采用自来水间接补给。

逐月水量平衡计算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降雨量/mm49.4157.7169.18102.5283.50127.62192.53148.8270.6733.2456.7946.34硬质屋顶收集/m359.5069.5083.32123.47100.57153.70231.87179.2485.1140.0368.3955.81硬质地面收集/m3118.50138.41165.92245.88200.27306.09461.77356.94169.5079.71136.20111.14绿化地面收集/m312.7114.8517.8026.3821.4932.8449.5538.3018.198.5514.6111.92月总收集/m3190.72222.76267.05395.72322.33492.63743.19574.47272.80128.29219.21178.87年总收集/m34008.03绿化浇灌/m30.000.000.00122.31366.93244.62244.62244.62244.62122.31122.310.00地库冲洗/m3105.83105.83105.83105.83105.83105.83105.83105.83105.83105.83105.83105.83总用水量/m3105.83105.83105.83228.14472.76350.45350.45350.45350.45228.14228.14105.83其他损失水量/m319.0722.2826.7039.5732.2349.2674.3257.4527.2812.8321.9217.89雨水富余量/m365.8294.66134.51128.01-182.6692.91318.42166.58-104.93-112.68-30.8555.15雨水利用量/m3105.83105.83105.83228.14290.10350.45350.45350.45245.52115.46197.29105.83雨水利用总量/m32551.18(9)蓄水池容积的计算日总用水量54.56m3。雨水储存池有效容积按3d的回用雨水用量计算:V=54.56*3=163.69m3,蓄水池体积为180m³,建议蓄水池尺寸为:5m×6m×6m。综合考虑雨水收集区域,地下车库及雨水管网走势等因素,拟将蓄水池设置在如下图所示位置。蓄水池蓄水池蓄水池位置6.6.2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1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全年生活用水量序号用水项目名称使用人数或单位数平均日生活用水定额使用天数年用水量(m3)1住宅1076人145L/人·d36556947.32商业7302㎡5L/m2营业厅面积·d36513326.153办公4500人32.5L/人·班25136708.75合计106982.2本项目年总用水量用水种类年用水量m3生活用水量106982.2绿化喷灌用水量1712.34地库冲洗1269.96未预见水量(10%)10996.45年总用水量120960.95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Wu=WR+Wr+Ws+Wo式中:Ru——非传统水源利用率,%;Wu——非传统水源设计使用量,m3/a;Wt——设计用水总量,m3/a;WR——再生水设计利用量,m3/a;Wr——雨水设计利用量,m3/a;Ws——海水设计利用量,m3/a;Wo——其他非传统水源利用量,m3/a。本项目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2551.18/120960.95=2.11%。6.7B地块非传统水源利用6.7.1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依据《民用建筑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一般空调环境1kW冷负荷每小时约产生0.4~0.8kg的冷凝水(取0.6kg),水质较好,可用于室外绿化灌溉、车库冲洗等用途。本项目拟收集B-1#建筑空调冷凝水,用水室外绿化灌溉和车库冲洗。B-1#建筑冷负荷约为15038kW,按夏季空调使用天数120天,每天供冷时间为10小时计算,夏季可产生冷凝水10827.36m3。6.7.2雨水回收利用(1)雨水回收利用方案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本项目B地块结合自身特点,设计雨水系统,收集部分区域场地雨水,经过过滤消毒处理后经增压泵提升至使用点,用于整个场地室外绿化灌溉及地库冲洗。(2)出水水质指标雨水用于整个场地绿化灌溉及地库冲洗,出水水质应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要求。下表为雨水系统出水水质指标汇总表。雨水系统出水水质指标汇总表序号项目数值1基本要求无漂浮物、无令人不愉快的嗅和味2pH6.0~9.03色(度)≤304嗅无不快感5浊度(NTU)≤56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7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108氨氮(mg/L)≤109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0.510铁(mg/L)≤0.311锰(mg/L)≤0.112溶解氧(mg/L)≥1.013总余氯(mg/L)接触30min≥1.0,管网末端≥0.214总大肠菌群(个/L)≤3(3)原水收集途径1)路面及其公共区域汇集的雨水路面上所汇集的雨水有以下特点:污染多、污染程度大,汇水面较分散,初期雨水水质差。2)绿化区域汇集的雨水绿化区域汇集的雨水,经过绿化的表面沉积、渗滤,泥砂含量少,但是这种雨水会含有较多(绿化)的肥料、(植物腐烂形成的)腐殖质和其它可溶性物质,雨水成分也比较复杂。3)屋顶所汇集的雨水屋顶雨水在三种雨水中水质相对较好,主要含一些固体颗粒(降尘造成)。且屋顶雨水汇水面较集中,较易收集。(4)雨水回用系统将屋面雨水通过屋面雨水排放管道排至雨水检查井,地面雨水直接排至雨水检查井,从收集区域末端雨水井接入原水,经弃流设备对原水进行初期弃流,弃流之后较为干净的原水进入模块池储存,回用时原水通过提升泵至回用处理设备,经自清洗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深度处理后回用于整个场地绿化灌溉及地库冲洗。用于收集原水的储存装置,采用成品装配式塑料储水模块,可以采用不同数量的组合,组成不同的容积。该材质储水池便于安装施工,且容易保证储水池内水质。(5)雨水收集量本项目根据雨水规划方案设计雨水系统,收集场地内部分区域雨水。具体收集区域如下图青色网格区域。雨水收集区域(青色网格区域)根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中5.2.4条规定雨水设计径流总量公式计算。式中:Wya——年用雨水量(m3);Ψc——雨水径流系数;依据《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BHJ/T010-2014表H.0.1选取。F——计算汇水面积(hm2);收集区域面积为15984.29平方米。ha——常年降雨厚度(mm);依据《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BHJ/T010-2014表F.0.1合肥市2001~2010年10年平均降雨量为1038.33mm。0.6~0.7——除去不能形成径流的降雨、弃流雨水等外的可用系数;本项目取值0.6。本项目可收集雨水量编号汇水位置汇水面积(m2)下垫面种类雨水径流系数年收集雨水量(m3)1屋顶5114.97硬质屋面0.92867.962室外硬质铺砖及道路5578.52硬质地面0.93127.863室外绿地5290.80绿地0.15494.42年收集雨水总量6490.24(7)年用水量计算绿化灌溉用水:B地块整个场地绿地面积为10071.20m2,草坪以暖季型为主,搭配少量冷季型,采用一级养护,按照《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中5.1.8条规定,绿化灌溉的年均灌水定额取0.28m3/m2.a,日均浇水定额取2L/(m2·d)。浇洒月份为4~11月,其他月份植物处于休眠期,不需要浇洒。绿化灌溉日用水量Q1=0.001×2×10071.20=20.14m3/d绿化灌溉年用水量Q绿化=0.28×10071.20=2819.94m3/a地下车库冲洗用水:按照《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中5.1.9条规定,地下车库冲洗用水定额取2L/(m2·次),年冲洗次数按30次计,地下车库面积为45281m2。地下车库冲洗日用水量Q2=2×45281÷1000=90.56m3/次地下车库冲洗年用水量Q车库冲洗=Q2×30=2716.86m3/a(8)年均水量平衡计算B地块整个场地年均水量平衡计算详见下表。年均水量平衡计算结果收集量(减去初期径流弃流量)绿化、道路用水量其他损失水量⑶/m3总用水量⑷/m3富余量⑸/m3汇水区域汇水面积/m2径流系数收集量⑴/m3用水区域用水量⑵/m31731.765536.8010049屋顶5114.970.917317.6绿化浇洒2819.94室外硬质铺砖及道路5578.520.9地库冲洗2716.86室外绿地5114.970.15空调冷凝水//注:①⑶=⑴×10%;②⑷=⑵;③⑸=⑴-⑷-⑶从上表可以看出,理论计算收集量大于总用水量,因此,收集区域收集的水量可满足绿化浇灌及地库冲洗,水量充足月份可用于道路浇洒。(9)逐月水量平衡计算综合全年降雨量情况,由于降雨的不均匀因素影响,分析逐月降雨量情况。B地块整个场地经平衡计算后预计全年雨水回收利用总量为4826.66m3,建议水量充足月份用于道路浇洒,不足时采用自来水间接补给。

逐月水量平衡计算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降雨量/mm49.4157.7169.18102.5283.50127.62192.53148.8270.6733.2456.7946.34硬质屋顶收集/m3136.47159.40191.08283.16230.64352.50531.79411.07195.2091.80156.86127.99硬质地面收集/m3148.84173.84208.40308.82251.55384.45579.98448.32212.89100.12171.07139.59绿化地面收集/m323.5327.4832.9448.8239.7660.7791.6870.8733.6515.8327.0422.06空调冷凝水排水/m32706.842706.842706.842706.84月总收集/m3308.83360.72432.43640.80521.953504.553910.293637.093148.58207.74354.97289.64年总收集/m317317.60绿化浇灌/m30.000.000.00201.42604.27402.85402.85402.85402.85201.42201.420.00地库冲洗/m3226.41226.41226.41226.41226.41226.41226.41226.41226.41226.41226.41226.41总用水量/m3226.41226.41226.41427.83830.68629.25629.25629.25629.25427.83427.83226.41其他损失水量/m330.8836.0743.2464.0852.20350.46391.03363.71314.8620.7735.5028.96雨水富余量/m351.5498.24162.78148.89-360.922524.852890.012644.132204.47-240.86-108.3634.27雨水利用量/m3226.41226.41226.41427.83469.76629.25629.25629.25629.25186.97319.47226.41雨水利用总量/m34826.66(10)蓄水池容积的计算日总用水量110.70m3。雨水储存池有效容积按3d的回用雨水用量计算:V=110.70*3=332.11m3,蓄水池体积为340m³。综合考虑雨水收集区域,地下车库等因素,拟将蓄水池设置在地下二层。6.7.3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本项目通过收集雨水和空调冷凝水用于绿化灌溉、地库冲洗,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如下所示。全年生活用水量序号用水项目名称使用人数或单位数平均日生活用水定额使用天数年用水量(m3)1办公2500人32.5L/人·班25120393.752商业69187㎡5L/㎡营业厅面积·d365126266.283酒店400床270L/床位·d36539420合计186080.03本项目年总用水量用水种类年用水量m3生活用水量186080.03绿化喷灌用水量2819.94地库冲洗2716.86未预见水量(10%)19161.68年总用水量210778.51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Wu=WR+Wr+Ws+Wo式中:Ru——非传统水源利用率,%;Wu——非传统水源设计使用量,m3/a;Wt——设计用水总量,m3/a;WR——再生水设计利用量,m3/a;Wr——雨水设计利用量,m3/a;Ws——海水设计利用量,m3/a;Wo——其他非传统水源利用量,m3/a。本项目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4826.66/210778.51=2.29%。6.8场地年径流控制A地块:本项目A地块用地净面积为20385m2,以年径流总控制率55%为目标,对应合肥降雨量(日值)10.5mm,则项目场地内设计降雨控制量应大于:10.5/1000*20385=214.04m3。项目硬质屋顶面积为4770.09m2,径流系数为0.9;硬质地面面积为9499.41m2,径流系数为0.9;绿化地面面积为6115.5m2,径流系数为0.15,本项目综合径流系数为0.675。项目入渗实现的降雨控制量为214.04*(1-0.675)=69.56m3。项目雨水回用系统实现的降雨控制量为180m3。本项目日控制雨量径流总量为69.56+180=249.56m3>214.04m3,故年径流总控制率达到55%。B地块:本项目规划用地净面积为30426.58m2,以年径流总控制率55%为目标,对应合肥降雨量(日值)10.5mm,则项目场地内设计降雨控制量应大于:10.5/1000*30426.58=319.48m3。项目硬质屋顶面积为9736.51m2,径流系数为0.9;硬质地面面积为10618.88m2,径流系数为0.9;绿化地面面积为10071.2m2,径流系数为0.15,本项目综合径流系数为0.652。项目入渗实现的降雨控制量为319.48*(1-0.652)=111.18m3。项目雨水回用系统实现的降雨控制量为64m3。本项目日控制雨量径流总量为111.18+340=451.18m3>319.48m3,故年径流总控制率达到55%。第七章暖通设计7.1空调系统设计7.1.1室外设计参数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4.2℃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1.7℃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1.4℃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6℃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1℃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6%夏季室外大气压1001.2hPa冬季室外大气压1022.3hPa夏季室外平均风速2.9m/s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7m/s7.1.2室内设计参数房间名称夏季冬季新风量噪音标准dB(A)温度C相对湿度%温度C相对湿度%商业26≤6518——20m3/h.p≤50酒店26<6520——50m3/h.p≤45办公26<6520——30m3/h.p≤45会议室26<6518——30m3/h.p≤457.1.3冷热源空调冷热负荷指标:本项目B地块的B-1#区域包括玉石交易中心及商办酒店综合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其中玉石交易中心建筑面积为36898m2,酒店建筑面积为20000m2,办公建筑面积为24698m2。夏季冷负荷约为:15038kW,冬季热负荷约为:9235kW。单位面积冷指标:184W/m2,单位面积热指标:113W/m2。其余小商业采用多联空调系统,办公、住宅采用分体空调。小商业夏季冷负荷指标为200W/m2,冬季热负荷指标为120W/m2。空调形式:本项目A地块商业及办公均为分割小单元形式,为便于分户计量,各单元商铺单独设置多联式空调机组,办公各单元采用分体式空调,每单元均设有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B地块包括B-1#及B-2#二个区域。其中B-1#区域包括玉石交易中心及商办酒店综合体。B-1#区域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冷源采用电制冷机组(大容量的离心式制冷机组和小容量的螺杆式制冷机组组合设置),负荷变化时,保证制冷机组高效运行。空调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2℃。热源采用燃气真空热水锅炉,经换热机组换热后,取得60/50℃的供回水供空调末端设备使用。B-2#区域包括商业及商办综合楼,商业及办公均为分割小单元形式,为便于分户计量,各单元商铺单独设置多联式空调机组,办公各单元采用分体式空调,每单元均设有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冷热源性能选择:A-S1#、A-S3#、B-2E#楼的单元商铺冷热源采用多联机,多联机的IPLV(C)满足现行《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同时相对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提高8%。A-S1#、A-S3#、B-2E#楼的小单元办公冷热源采用分体空调,其能效等级应满足《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2010(能效等级2级)和《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效率等级》GB21455-2013(热泵型,能效等级2级)的节能评价值要求。B-1#楼集中商业、办公、酒店区域冷源采用电制冷机组,大容量的离心式制冷机组和小容量的螺杆式制冷机组组合设置,其中离心式制冷机组和螺杆机组的COP满足现行《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同时相对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提高6%。空调热源采用燃气锅炉,锅炉房位于地下室。燃气锅炉的热效率满足现行《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同时相对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提高2%,即锅炉的热效率应达到91%。供热量计量及调节:本项目锅炉房设置供热量、燃料的消耗量及补水量计量。此外,设置供热量调节装置:1)锅炉本身通过回水温度调节燃料供应量调节;2)设置变频水泵对系统供水量进行调节。锅炉烟囱设置:考虑对锅炉产生高温烟气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拟将锅炉烟囱设置与B-1#楼裙房屋顶,高出裙房屋顶2米。具体位置见下图。锅炉烟囱锅炉烟囱烟囱位置7.1.4空调风系统设计本项目大空间区域采用单风道一次回风系统。空调箱设在专用机房内。气流组织采用上送或侧送、上回或侧回的方式;小空间办公、小会议室、客房、小空间商店等采用独立新风系统。气流组织采用上送或侧送,上回方式。部分有条件区域排风系统拟设置全热回收系统补充新风的耗能。过渡季节空调机组实现最大总新风比不小于50%。本项目合理设计风系统,合理选用风机,保证普通机械通风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小于0.27W/(m³/h),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的要求。7.2通风系统设计本项目各卫生间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10次/h换气次数考虑,排风管道接入竖井前设70℃防火阀;地下室设备用房采用机械排风系统,水泵房、贮藏室排风量分别按照5次/h、4次/h计算;变电所设置机械送、排风系统,风量按照设备发热量计算;汽车库设置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风量按6次/h换气次数考虑,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CO检测装置,超过一定量值时报警,并立刻启动排风系统;燃气锅炉房通风换气次数和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第八章电气设计8.1供配电系统设计本项目区域内消防安保控制中心、电信中心、消防用电设备、应急照明、消防潜污泵、生活变频泵、客梯等为一级负荷(其中超高层的消防负荷、弱电系统负荷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自动扶梯等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一、二级及以上负荷要求双电源供电,末端自投。在B-1#楼超高层地下一层设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房一座,内设一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所有一二级用电负荷的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自备柴油发电机组容量初步定为1200kW。本项目拟考虑在C区北侧大门处设10/0.4/0.23KV电业变电所(局管总变)一座,10KV双重电源从市供电网埋地引入。在C区地下室北侧设10/0.4/0.23KV用户变电所(自管变)一座;在A区室外地面设10/0.4/0.23KV电业变电所(局管分变)一座,其10KV电源由C区的局管总变引来。在A区地下室区域分散设10/0.4/0.23KV用户变电所(自管变)两座;在B区地下室南侧设置10KV开闭所一座,10KV双重电源从市供电网埋地引入;在B区地下室区域分散设10/0.4/0.23KV用户变电所(自管变)三座,其10KV电源由B区的10KV开闭所引来。根据当地供电部分要求:暂定在B地块地下车库北侧预留一座10KV市政公用开闭所。变电所具体位置见下图。在供配电系统设计时,除了一般的电力负荷计算,应进行无功功率补偿计算,补偿后的功率因数数值应满足合肥市电力公司的要求,建议在变压器低压侧经并联电容集中进行无功补偿,补偿后的低压侧功率因数应不小于0.9,无功补偿装置应具过零自动投切的功能,并应有抑制谐波及抑制电涌措施。此外,供配电系统中存在谐波干扰的用电设备,应考虑设置无源滤波器或有源滤波器等抑制谐波电流的处理措施。变电所变电所变电所变电所变电所变电所A地块变电所位置变电所变电所变电所变电所变电所变电所B地块变电所位置变电所变电所变电所变电所C地块变电所位置8.2节能照明8.2.1高能效照明灯具本项目选用的照明灯具均为高效节能光源,所有节能灯具均配置电子镇流器,使其功率因数不低于0.90。走廊、楼梯间、地下车库建议采用LED灯具。灯具效率均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的要求设计,如下表所示。直管型荧光灯灯具的效率(%)灯具出光口形式开敞式保护罩(玻璃或塑料)格栅透明棱镜灯具效率75705565紧凑型荧光灯筒灯灯具效率(%)灯具出光口形式开敞式保护罩格栅灯具效率555045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筒灯灯具的效率(%)灯具出光口形式开敞式保护罩格栅灯具效率6055508.2.2照明节能控制照明系统采取分区控制、定时、延时、感应控制等节能控制措施,符合《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1的规定,其中,楼梯间照明系统配有声光控开关,办公室、商店、酒店餐厅以及客房等采用分组控制,门厅、走廊等公共空间采用调光、定时、分组、感应、延时控制,地下停车库采用感应、延时、定时、分组控制。大空间场所利用室外自然光的变化自动调节人工照明照度,所控灯列与窗平行,采用光传感器监测自然光,控制与窗平行的灯列自动开关,保证工作面得到设定的照度水平,节约电能消耗。8.2.3照度与照明功率密度本项目主要功能房间的照度、照明功率密度值、统一眩光值及显色指数均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的要求设计,其中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按目标值设计,各功能区域建筑照明质量良好。此外,公共区域及设备机房照明功率密度值设计应满足GB50378-2014中5.2.10要求,照度值设计应满足GB50034-2013的6.3及GB50016-2014中的10.3.2、10.3.3要求。如下表所示。房间或场所照明功率密度值(W/m2)对应照度值(lx)UGRRa现行值目标值办公室9.08.03001980会议室9.08.03001980接待室、前台——200—80服务大厅11.010.03002280商业10.09.03002280收款台——200—80客房一般活动区7.06.075—80床头150写字台300卫生间150公共车库2.52.050—60门厅4.03.5100—60走道、楼梯间2.52.0502560电梯前室4.03.5100—60泵房4.03.5100—60一般控制室9.08.03002280配电房7.06.0200—60发电机房7.06.02002580风机房、空调机房4.03.5100—60锅炉房4.03.5100—60电梯机房7.06.020025808.3节能设备选用本项目选用变压器空载负荷和负载损耗值均应不高于《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2013中能效等级2级的规定。水泵、风机、电梯等设备满足相关国家标准的节能评价值要求。电梯采用电梯并联控制。加压水泵采用高效变频泵,极大地节约运行的能源消耗。地下车库采用双速排烟风机,实现低速排风,高速排烟。根据项目实际运营情况设置排风机为定时启停,有利于节能。8.4能耗分项计量本项目参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对建筑照明系统、空调系统、动力系统以及特殊用电(地下车库充电桩按10%配置)等能耗进行分项计量,同时根据能源种类,对能耗进行分类计量。这对于了解和掌握各项能耗水平和能耗结构是否合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分类、分项计量逻辑图如下图所示。分类、分项计量逻辑图建立完善的综合能耗分类、分项计量系统,可实现:(1)部分区域实现分区域监测、计量与集中管理;(2)易了解总的用能现状,找出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为能源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方向;(3)实现建筑能耗的分析统计与审计,向上一级能耗监测系统数据中心上传数据;(4)方便能源管理部门对能源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测与管理;(5)为节能降耗研究、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数据。计量表具应具备数据上传功能。8.5智能化系统设计本项目按照《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要求,根据建筑功能,从智能化设施的统一性、系统设备的兼容性以及后期系统的扩容方面考虑,进行智能化系统设计。本项目的主要智能化系统设计有:1)电话及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心机房设数字式程控交换机,主要供物业用,办公室租户自行装交换机。2)综合布线系统:a)对于多单位共用的办公建筑,由各单位建立各自独立的布线系统;b)对于出租、出售型办公建筑,物业管理部门应统筹规划建设设备间、垂直主干线系统及楼层配线设备等;c)对于办公建筑内区域范围较明确的,采用配置集合点的区域配线方式;3)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建筑内及地下室根据实际情况设置GSM900MHz、DCS1800MHz、CDMA800MHz、PHS1900MHz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地下室提供150MHz、280MHzBP机以及内部对讲信号覆盖。4)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a)采用860MHz双向传输网络技术,信号经双向用户放大器放大,采用分配分支方式,用户终端电平需满足当地要求。b)楼内垂直干线缆采用9C-FT铝套屏蔽电缆,楼层间支干线采用RG11四层屏蔽电缆,用户线采用RG6四层屏蔽电缆。5)有线广播系统:广播影像设备设于一层消防控制室内。消防控制室内设收音机、卡座、CD机、等控制设备。在地下室车库、餐厅、电梯厅、卫生间及各层公共走道设有扬声器。6)安全防范系统: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无线电子巡更系统、一卡通系统、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能对各子系统数据进行记录和综合管理,分析各种报警信号,并协调控制各安保子系统。7)多媒体显示系统及触摸屏查询系统:a)多媒体显示系统能兼容普通电视和数字电视信号、MPEG2/MPEG4影片、FLASH动画、文字、网页内容等,在门厅、休息区、会议室的门口等处设置LED显示屏进行信息显示。b)首层大堂和来访客人等候区安装触摸屏查询系统。8)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本系统采用网络形式将智能控制盘进行环形连接,并采用集中显示、报警和控制。主要对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公共场所照明等进行监控。9)智能化系统集成:设置集成管理BMS系统,对有光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10)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取合适的火灾探测手段。第九章景观环境设计9.1复层绿化建筑场地绿化设计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的乡土植物,构成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系统,既能体现本地区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特色植物景观特点,保证了绿化植物的地方特色,又能够满足风环境和噪声控制的要求,起到一定的绿化防风和绿化降噪作用。本项目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系统,且尽量选择适合合肥气候条件的乡土植物。地下室顶板覆土深度应满足各种植物类型最小栽植土厚度的要求。植物配置表类型树种/草种乔木广玉兰、香樟、水杉、白玉兰、紫玉兰、银杏、马尾松、榔榆、朴树、榉树、雪松、女贞、棕榈、胡桃、垂柳、合欢、罗汉松、紫楠等小乔木龙爪柳、红叶李、桂花、紫薇、银薇、夹竹桃、枇杷、石楠、红枫、垂叶海棠、梅、孝顺竹、枇杷、凤尾柏、紫丁香等灌木木槿、八爪金盘、红叶石楠、金边黄杨、毛杜鹃、冬青树、龟甲冬青、红花檵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珊瑚树、红叶石楠、南天竹、海桐、含笑、栀子花等草百慕大、高羊茅、狗牙草、果岭草、黑麦草、马尼拉、马蹄金、麦冬草等各类植物栽植土层厚度要求植物类型栽植土层厚度(cm)草坪植物>30小灌木>45大灌木>60浅根乔木>90深根乔木>1509.2景观场地本项目地面停车位铺砖采用镂空率大于40%的植草砖,其它硬质铺装建议多采用透水砖,最大限度地增加雨水的自然渗透,补给地下水资源。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达到1.2m~1.5m以上。室外透水地面可以降低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增加场地雨水与地下水涵养,改善生态环境及强化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补充地下水量,减少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下陷;减轻排水系统负荷,以及减少雨水的尖峰径流量,改善排水状况。因此,建议本项目增加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如增加植草砖的应用、增加地面绿化等措施。植草砖示意图9.3景观照明建筑景观照明宜采用LED灯、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细管径荧光灯或紧凑型荧光灯,景观照明需要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景观照明示意图对于夜景照明设计,应采取以下措施限制光污染:(1)将照明的光线严格控制在被照区域内,限制灯具产生的干扰光,超出被照区域内的溢散光不应超过15%;(2)合理选配照明灯具,控制灯具眩光值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限值要求;(3)控制夜景照明在建筑立面和标识面产生的平均亮度满足《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限值要求;(4)合理设置夜景照明运行时段,及时关闭部分或全部夜景照明、广告照明和非重要景观区高层建筑的内透光照明。第十章可再生能源专项设计10.1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本项目B-1#主楼22F~30F为酒店,共有床位468张,拟采用玻璃真空管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提供生活热水,辅助热源为空气源热泵。依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用水定额取中值,酒店全年生活热水用量计算见下表:使用人数或床位数热水平均日用水定额日用热水量(m3)使用天数年用热水量(m3)468床130L/床位.d60.8436522206.620人37.5L/人.d0.75365273.75合计/61.59/22480.35依据《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规程》(DB34/1801-2012),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总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A——集热器总面积,m2;Qw——日均热水用水量,kg;Cw——水的定压比热容,4.18kJ/(kg·℃);tend——贮水箱内的终止设计温度,50℃;ti——水的初始温度,15℃;JT——当地集热采光面上的年均日太阳辐照量,取11392kJ/m2;f——太阳能保证率0.4~0.5,取0.5;——集热器的年平均集热效率,取0.5;——贮水箱和管路的热损失率,经验值取0.20~0.30,取0.25。则A=1041.77m2。本项目考虑根据B-1#裙房屋顶可能受主楼的日照遮挡较严重,现采用Ecotect软件对B-1#裙房屋顶进行春分日09:00-15:00时日照时数模拟,选择适宜布置集热器的区域,以保证集热器表面能达到较好的日照要求,模拟气象数据采用HefeiCSWD。模拟结果如下图所示。B-1#屋顶春分日09:00-15:00日照时数图由上图可以看出,集热器表面春分日09:00-15:00平均日照时数为3.32h,日照时数较差,日照遮挡严重。但红框区域的日照时数较好,面积约483m2,适宜布置太阳能集热器。本项目日热水用量61.59t,系统设计选用64吨的水箱,32吨的集热水箱和32吨恒温水箱。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屋顶平面布置图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运行原理图10.2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依据合肥市建委提出的关于“珠宝城项目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意见书”,本项目“A-S1#、A-S3#、B-1#、B-2e#应至少利用一种可再生能源”。由于A-S1#、A-S3#、B-2e#建筑较高,分别为86.45m、82.45m、78.35m,若在其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不利于光伏系统的防风设计、安装、并网、维护等。此外,屋顶除去屋顶凸出结构层、暖通空调设备等占用的空间,A-S1#、A-S3#、B-2e#屋顶可利用面积约为700m2,又考虑布置的光伏板日照会受到女儿墙和屋顶凸出结构层的影响。因此,综合考虑,B-1#屋顶设计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A-S1#、A-S3#、B-2e#屋顶太阳能光伏系统移至B-2a#屋顶进行布置。B-2a#A-S1#A-S3B-2a#A-S1#A-S3#B-2e#B-1#项目效果图太阳能光伏布置示意图调整后太阳能光伏系统布置示意图(1)太阳能光伏系统运行原理本项目所采用的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运行原理如下图所示: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组成示意图(2)光伏组件的技术参数本项目拟采用的光伏组件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太阳能电池种类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型号235P-60指标单位数据峰值功率Wp235尺寸mm1650*992*50电池类型mm156*156电池排列方式/60本项目以冬至日上午9时和下午15时光伏板阵列阴影前后互不遮挡的原则作为参考,经过日照遮挡分析,建议安装阵列间距为1.5m,安装倾角为30°,安装朝向和建筑朝向相同。布置应考虑女儿墙日照遮挡、光伏板的日常维护和与屋顶的协调性。(3)A-S1#、A-S3#、B-2e#屋顶太阳能光伏系统本项目A-S1#、A-S3#、B-2e#屋顶可分别布置光伏板4排,每排布置39块,共布置468块,装机容量109.98kW。现将A-S1#、A-S3#、B-2e#屋顶所布置的光伏板移至B-2a#屋顶。在B-2a#屋顶东边布置光伏板8排,其中前四排每排布置35块,第五排布置33块,第六排布置30块,第七排布置19块,第八排布置10块,则东边屋顶共布置光伏板232块,装机容量54.52kW;B-2a#屋顶西边布置光伏板8排,其中前六排每排布置47块,第七排布置28块,第八排布置15块,则西边屋顶共布置光伏板325块,装机容量76.38kW,则B-2a#屋顶共布置光伏板557块,总装机容量130.9kW,布置示意图如下所示。B-2a#屋顶光伏布置示意图(4)光伏系统日照时数模拟对本项目光伏板优化后的方案进行冬至日09:00-15:00日照时数模拟,模拟结果如下图所示。光伏板优化后冬至日09:00-15:00日照时数图由上图可以看出,B-1#和B-2a#屋顶光伏板表面冬至日09:00-15:00平均日照时数为5.57h,在所布置的光伏板中冬至日09:00-15:00表面日照时数在3h以上的面积占99.5%,日照时数良好。(5)光伏系统发电量现对优化后的光伏方案进行全年太阳辐照量模拟,模拟结果如下图所示。光伏板年太阳辐射量由模拟结果得出,所布置的光伏板全年平均太阳辐照量为1102kWh/m2。根据《合肥市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导则》中的公式对布置的光伏板年发电量进行估算:式中:—年发电量(kWh);—装机总量(130.9kWp);—水平面年总辐射量(1102kWh/m2);—倾角修正系数(取1.05);—标准太阳辐射强度(取1kWh/m2);—光伏阵列效率(取95%);—温度及衰减修正系数(取94%);—污秽影响修正系数(取92%);—逆变器效率(取96%);—并网损耗系数(一般在93%~96%之间,取95%)。计算得出B-2a#屋顶光伏系统年发电量为11.27万kWh。10.3节能经济效益分析10.3.1太阳能热水系统年供热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1—太阳能热水系统年供热量(MJ);A—太阳集热器采光面积,本项目集热器总采光面积为268.8m2;JT—太阳能集热器采光表面的年太阳辐射量,取4158.08MJ/m2;ηcd—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取0.5;ηL—管路和水箱的热损失率,取0.2。经计算:本项目太阳能热水系统年供热量为419134.36MJ。建筑热水年需求量计算:式中Q2——建筑热水年需求量,MJ;Qw——年热水用水量,t;取22480.38m3;Cw——水的定压比热容,4.18kJ/(kg·℃);tend——贮水箱内的终止设计温度,50℃;ti——水的初始温度,15℃;经计算:本项目年热水需求量为4698393.15MJ。故本项目年太阳能保证率为8.92%。常规能源替代量按下式计算:式中:—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常规能源替代量,kgce;—全年太阳能集热系统得热量,MJ;q—标准煤热值,取q=29.307MJ/(kgce);ηt—以传统能源为热源时的运行效率,取0.31。经计算:本项目太阳能热水系统常规能源替代量为46133.92kgce。本项目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投资约为32万元。寿命期内年节约费用按下式计算:式中:—太阳能热水系统年节约费用(元/年);—太阳能热水系统年常规能源替代量,kgce;q—标准煤热值,取q=29.307MJ/(kgce);P—常规能源的价格0.5653元/kWh;Mr—太阳能热水系统每年运行维护增加的费用,包括集热器部件更换维护、管路保温维修等费用,按项目可再生能源总投资额1%选取。经计算本项目太阳能热水系统年节约费用约20.91万元。项目费效比按下式计算:式中:—太阳能热水系统费效比,元/kWh;Czr—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总投资,元;—太阳能热水系统年常规能源替代量,kgce;q—标准煤热值,取q=29.307MJ/kg;N—系统寿命期,取15年。经计算,本项目太阳能热水系统费效比为0.067元/kWh。静态投资回收年限按下式计算:式中:Nh—太阳能热水系统静态投资回收年限;Czr—太阳能热水系统总投资,元;Csr—太阳能热水系统年节约费用,元。经计算,本项目太阳能热水系统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82年。10.3.2太阳能光伏系统常规能源替代量按下式计算:式中:——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常规能源替代量,kgce;D——每度电折合所耗标准煤量,kgce/kWh,根据上年火电耗煤水平确定,没有相关数据时取D=0.323kgce/kWh;——太阳能光伏系统年发电量,kWh;经计算,本项目常规能源替代量为36402.1kgce。按7.5元/W计算,本项目光伏系统投资为84.53万元。项目所在地白天8:00~17:00电价为1.2元/度,则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35年。10.4环境影响分析降低CO2、粉尘、有害气体等排放,减少空气污染,缓解温室效应,是建筑中节能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所能产生的最直接的环境效益。本项目采用光伏系统后,极大程度上降低了CO2、SO2和粉尘的排放量,如下表所示。CO2减排量SO2减排量粉尘减排量203.86吨1.65吨0.83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二氧化碳减排量(kg);--太阳能光伏系统年常规能源替代量,kgce;--标准煤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取=2.47kg/kgce则=203.86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二氧化硫减排量(kg);--太阳能光伏系统年常规能源替代量(kgce);--标准煤的二氧化硫排放因子,取=0.02kg/kgce。则=1.65吨/年。粉尘减排量应按下式计算:式中:--粉尘减排量(kg);--太阳光伏系统年常规能源替代量(kgce);--标准煤的粉尘排放因子,取=0.01kg/kgce。则=0.83吨/年。因此,本项目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后,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203.86吨,年减排二氧化硫1.65吨,年减排粉尘0.83吨。第十一章绿色施工11.1总体要求(1)根据《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文)进行组织、施工和管理。(2)应依据设计文件中的环境保护要求,在施工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3)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4)在节能方面,施工现场应制订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对能源消耗量大的工艺必须制订专项降耗措施。(5)在节水方面,安装工程施工应实行用水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6)在节约材料与资源利用方面,应优化施工方案,选用绿色材料,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节省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提供安装施工废弃物管理规划和施工现场废弃物回收利用记录。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7)工地设立“绿色工地”监督员,负责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工作。11.2施工过程控制(1)施工现场宜采取淋湿地面、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等综合降尘措施。(2)运进或运出施工现场的土方、砂石、粉煤灰、建筑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细散颗粒材料,应采取封闭运输。(3)光污染控制施工现场应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设置挡光板,使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区域范围。(4)电焊作业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11.3施工噪声控制施工噪声是居民特别敏感的噪声源之一,根据目前的机械制造水平,它既不可避免,又不能从根本上通过噪声控制措施予以消除,只能通过加强施工产噪设备的管理,以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尽量减少拟建项目施工而给周围人们生活等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须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323-2011)和《合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列》中的有关规定,避免施工扰民事件的发生。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晚间(9:00-22:00)不得从事电锯等高噪声施工活动,午间(12:00-14:00)及晚间(22:00-6:00)禁止一切施工活动,以免影响周边居民的体息。如因建筑工程工艺要求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而进行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必须提前7日持建管部门的证明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施工日期和时间,并在周围居民点张贴告示,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备案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往往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和高强度等特点,施工单位应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机械操作时间的方法加以缓解,并减少同时作业的高噪施工机械数量,尽可能减轻声源叠加影响,建议企业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和施工阶段合理化施工方案,尽可能的减少施工机械的使用频率。桩基工程一般应使用混凝土灌注桩或静压桩等低噪声施工技术。拟建项目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工艺,若施工时发现部分工段确需采用锤击打桩等施工作业方式的,必须事先先获得合肥市环保局批准方可施工。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管理,保证施工机械处于低噪声、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状态;电动机、水泵、电刨等强噪声设备须安置于单独的工棚内,工棚位于施工场区东北角,以减轻对周围敏感点的噪声影响。如果本项目施工期间邻近地块项目建设完成并已有居民入住,要求施工单位在项目区设置移动隔声屏障,减少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要求业主单位在施工现场标明投诉电话,一旦接到投诉,业主单位应及时与当地环保部门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环境纠纷。第十二章绿色运营管理12.1资源管理制度12.1.1节能与节水管理制度物业公司应建立节能、节水责任制,将节约能源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节能与节水管理措施主要有:要求建筑内水、电等计量表具设置齐全,实行分类计量与收费,并做好全年计量与收费记录;建立物业内部的节能管理机制,如随手关灯,空调、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下班前关闭开关电源;定期检查给水系统的设备、管道的跑冒滴漏,规范使用节水器具和节水设备、设施;组织开展节能节水宣传活动,提高建筑用户的资源保护意识。12.1.2垃圾管理制度物业公司应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及时对垃圾收集、清运,对流向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垃圾管理措施主要有:对建筑施工、装修、维修期间产生的垃圾如渣土、砂浆、混凝土、废旧包装材料等废弃物进行容器化分类收集和处理;公共场所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回收区域,设置醒目的指示牌,并说明各类垃圾的分类标准;垃圾站(间)垃圾应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并设置冲洗和排水设施。12.1.3绿化管理制度物业公司应制定绿化管理措施,主要有:采用无病害病虫害防治措施,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污染;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种植地的土壤、气候、水源水质等状况,进行有效的养护,保证苗木有较高的成活率;定期对行道树、花灌木、绿篱等进行修剪;发现枯死苗木及时处理。12.1.4耗材管理制度物业公司开展的各项专业管理与服务,如建筑设备的维修养护、清洁保洁、污染防治、绿化管理等,都涉及物料用品的使用和消耗。加强各种耗材的管理,既可以节约运行成本,又能节省资源、保护环境。耗材管理措施主要有:建立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制度,减少因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建立耗材管理制度,比如保洁用品领用登记、纸张双面打印等。12.1.5档案管理制度在运营管理中,物业公司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及设备、能耗监管、配件档案及维修的运行管理记录。物业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