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省沧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仔细审题,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洁。3.考生完成试卷后,务必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一、选择题。(本题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在这部专题片里,我们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是()A.元谋人使用磨制石器B.蓝田人过着农耕生活C.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D.北京人制作精美玉器2.李老师的板书内容有“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等。由此判断李老师的课堂主题是()A.良渚古城遗址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D.北京人遗址3.如果拍摄一部反映商朝时期的电视剧,下面情节不能出现的是()A.年老的舜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禹B.盘庚迁都至殷C.在龟甲上刻下祭祀的相关情况D.汤以毫为都城4.□□□始于西周,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后,大封功臣。他把功臣分封到所属国去,形成一个个环绕镐京的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材料中“□□□”处是()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5.公元前3世纪中期,赵国大儒荀卿在游历秦国后写道,“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服不挑(佻),甚畏有司而顺......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A.百家争鸣的出现B.商鞅变法的实行C.秦二世的暴政D.“推恩令”的实施6.孔子在长期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把某些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这些教育理论包括()A.为政以德B.仁者无敌C.因材施教D.礼法并用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主阶级需要一些学者做他们的顾问,为他们出谋划策,最大程度上维护各自阶级的利益。这一期间,代表各阶层利益的不同思想学说纷起。材料主要讲述了百家争鸣的()A.思想主张B.意义C.代表学派D.背景8.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商周时期青铜器()A.工艺复杂B.种类丰富C.制作精美D.象征身份9.秦代统治者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男子尽力耕作,却不能保障吃饱,女人在家纺织,依旧无衣可穿,无法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条件,从而使阶级矛盾在秦代末年异常尖锐。由此导致()A.民族关系日益缓和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统一局势逐渐稳固D.陈胜、吴广起义爆发10.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汉高祖推行“轻田租,什伍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这一措施说明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A.严刑峻法B.郡国并行C.休养生息D.横征暴敛11.“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期头为饮器,月氏逃遁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可见,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A.深化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B.加强对西域的管理C.联合匈奴平定七国之乱D.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12.某历史公众号做了一期专题,下图是该专题的资源包。可知,该期专题的名称是()货币的发展历程B.活跃繁荣的学术思想争鸣C.古代的对外交往D.辉煌灿烂的秦汉科技文化13.该长官的主要职责在于推行汉朝的政令,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该长官是()A.太尉B.御史大夫C.西域都护D.丞相14.《三国志》中记载了一场战役:“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该战役()A.交战双方是曹军和袁军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D.成为西晋由盛转衰的转折点15.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年代尺空白处填入的是()A.西晋统一B.孙权称帝C.三国鼎立D.西晋灭亡16.西晋统治者让宗室诸王掌握军队。分封使司马氏统治集团只看到宗室的力量,而忽视了对宗室制约的其它力量。同时,宗王可以出镇军政要地,宗王掌握了军符。这些政策导致的直接结果是()A.国人暴动B.八王之乱C.七国之乱D.黄巾起义17.前秦在统一的客观条件不充分,民族关系并非和睦时仓促起兵模仿西晋灭吴,其东施效颦的结局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这里的“起兵”指的是()A官渡之战B.桂陵之战C.淝水之战D.长平之战18.《齐民要术》记载:“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可知,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A.遵循人民的心愿B.注重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总结林业畜牧业方面的生产经验19.下列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A.书法艺术的发展B.绘画艺术的传承C.雕塑艺术的创新D.诗歌创作的繁荣20.下图所示内容展现了中国古代()A.农业生产工具改进B.食物种类的丰富C.农业种植方式的变化D.耕地面积的增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21题14分,22题18分,23题13分,24题15分,共6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了解历史的途径多种多样。通过不同的途径,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文物中的历史】【遗址中历史】【史料中的历史】“桀为无道,暴戾顽贪,天下颤恐而之。”-《吕氏春秋·慎大览》“商王纣......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有炮烙之法。”-《史话·般本纪》(1)结合材料中骨耜的制作方法,河姆渡人生活的时期被称为什么?判断鎏金铜马见证了哪条商路的开辟。(2)请你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写出表格横线处所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遗址的发现有何意义。陶寺古城遗址社会发展状况证据手工业发展水平高出土的各类遗物种类多墓葬的规模、随葬品数量和质量差距大(3)据材料,探究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景时期,下诏“驰山泽之禁”,属于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允许农民开荒耕种;减轻农民负担,实行轻徭薄赋,降低田租税率,由汉初十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由此,出现了我国古代的第一个盛世。材料二汉武帝共推行了6次币制改革。改革确立了造型精致、质量优异的“五铢钱”作为官方铸造的唯一合法铜制货币的地位......将铸币权收归国有,提升了中央政府的财力和国家的整体实力,国库收入得到长足的增长,直接助力了汉武帝各种国策的推行,维持社会安定平稳。材料三刘秀下令严禁残害奴婢。他8次大赦天下,8次举冤狱、出系因,并改死罪为肉刑。为澄清吏治,刘秀对贪官污吏和失职违法者严惩不贷。这些措施为光武中兴之业提供了保障。(1)材料一中的“第一个盛世”指的是什么?概括促使该盛世出现的举措。(2)据材料二,写出汉武帝币制改革确立的钱币名称。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次币制改革对国家发展的作用。(3)据材料三及所学,归纳光武帝振兴东汉的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总结西汉和东汉的两个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经济发展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剧变时期,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突破的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促使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材料二秦始皇在经济方面的“大一统”实践,体现在统一全国货币和统一度量衡。秦始皇通过法令的形式进行币制划一,改变了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本位制、单位以及铸币的形制、轻重和大小等均不一致的状况。他宣布“一法度衡石丈尺”,诏令丞相隗(wei)状和王绾(wan)主持确定度量衡的法定标准。这便利市场交易买卖,起到了促进和巩固经济发展的作用。材料三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南方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1)据材料一,指出促使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及所学,谈谈秦始皇在经济方面的“大一统”实践对秦朝发展产生的影响。(3)据材料三及所学,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炎黄二帝与蚩尤的战争,是在炎黄与东夷两大族群交会中产生的碰撞,是中华民族两大族源走向融合以及华夏族成为中原主体民族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材料二春秋时期,中华大地上的居民有中原的“诸华”“诸夏”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周王曾娶狄女为后,晋献公、文公都娶戎族女子为妻......春秋早期,中原的晋、齐等大国经常遭到戎狄的进攻。从春秋中期开始,不少的戎狄逐渐被华夏征服。到春秋末年,原来散居于中原各地的戎、狄、蛮、夷差不多都已和华夏融合在一起了。材料三他下诏改鲜卑复姓为汉姓;积极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实行汉制:凡属鲜卑族旧制,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1)据材料一,指出“华夏族”形成的主要方式。(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产生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所述内容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说说该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4)综上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认识。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仔细审题,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洁。3.考生完成试卷后,务必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一、选择题。(本题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C【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D【10题答案】【答案】C【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A【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A【20题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个小题,21题14分,22题18分,23题13分,24题15分,共60分)【21题答案】【答案】(1)新石器时代。丝绸之路。(2)社会出现贫富分化。意义: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文化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3)夏朝和商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最终失去民心,引发人民的反抗。【22题答案】【答案】(1)文景之治。举措:允许农民开荒耕种山林川泽;减轻农民田租,实行轻徭薄赋。五铢钱。作用:确立了官方唯一合法货币,统一了货币形制;将铸币权收归国有,增强了中央政府财力,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助力汉武帝推行国策,维护社会稳定。(3)严禁残害奴婢;多次大赦天下、举冤狱、释放囚犯;严惩贪官污吏和失职违法者。(4)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整顿吏治、关注民生等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策。【23题答案】【答案】(1)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2)影响: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秦朝经济的发展,便利了市场交易,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控制,巩固了秦朝的统一。(3)推动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