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REEN
BUSINESS中考一轮讲练测专题03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01命题趋势02知识导图03考点突破04大单元情境设计知识点一
秦统一中国知识点二
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三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识点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点五东汉的兴衰知识点六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点七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目录CONTENTS知识梳理+素养拓展+真题演练课标导航+命题角度时空定位+网络构建大单元主题+情境创设+解题分析秦汉奠定大一统的基础命题趋势·目标导航课标导航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命题角度命题趋势·目标导航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统一的意义及措施)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4.王朝兴衰的规律及原因(秦的统一及灭亡,西汉及东汉的兴衰)3.大一统的概念(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5.盛世的出现(文景之治、汉武帝巩固大一统)6.中外交流、民族交融(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丝绸之路)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黄巾起义爆发公元184年秦统一六国东汉建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西汉建立秦朝灭亡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25年时空定位·知识导图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统治西汉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豪强大族—社会动荡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统治中后期前期秦朝建立—秦灭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衰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统一措施—巩固了国家统一巩固科技与文化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张仲景《九章算术》司马迁《史记》道教佛教盛世汉武帝时空定位·知识导图知识点一
秦朝的统一1.1秦朝的统一
1.2秦朝统一的措施知识点二
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三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识点四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考点突破·知识导图知识点五
东汉的兴衰知识点六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4.1张骞出使西域4.2丝绸之路4.3对西域的管理知识点七
秦汉的科技与文化考点突破知识点01秦统一中国考点梳理+素养拓展+真题演练秦灭六国原因时间顺序秦朝建立时间人物都城意义①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具备统一六国的条件②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用人才
③采取了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④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要求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咸阳秦始皇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知识点一
秦统一中国1.1秦朝的统一②区分秦朝和夏朝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秦: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时间换算公元前3世纪后期①区分秦国和秦朝秦朝-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国-诸侯国方面统一措施影响政治文化经济交通军事疆域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修筑道路。开灵渠,统一岭南;派蒙恬北击匈奴,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促进了各地的文化、经济交流,便利了交通往来,巩固了国家统一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负责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知识点一
秦统一中国1.2秦朝统一的措施西周-分封制商鞅变法-县制秦朝-郡县制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秦朝疆域图素养拓展观察第一幅地图,说一说秦灭六国的策略?观察第二幅地图,说一说秦朝的疆域四至?史料实证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君主专制:是指决策方式
,一切军国大政均由君主专断独裁;矛盾:皇权—相权中央集权:是指国家结构
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指中央领导地方,地方必有服从中央的领导。矛盾:中央集权—地方分权郡县制三公制皇帝制素养拓展史料实证
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划分依据血缘地域地方官员产生世袭产生皇帝任免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较强独立性郡县直接受中央管辖郡县制地域皇帝任免郡县直接受中央管辖相较于分封制而言,郡县制有何特点?打破了分封制的血缘政治关系,官僚制取代了官位世袭制,地方严格服从中央。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读通鉴论》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史料实证】综上所述郡县制的实施有何历史意义?素养拓展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秦并六国,分建四十二郡,造成此下二千年中国疆域之大轮廊。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封建制破弃,郡县制成立,平民、贵族两阶级对立之消融。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钱穆在《国史大纲》①国家版图: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古代中国版图的基本轮廓;②政治制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国家政治体制基本模式(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③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④社会文化;为大一统文化观念奠基;素养拓展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秦并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由此可知,秦“并天下”后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盐铁官营 D.铸造五铢钱B汉武帝的措施真题演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统一货币的措施,将货币统一为两个等级,黄金作为上等货币,以“镒”为单位;铜钱则模仿周朝的形制,重量为半两,上面铸有“半两”的字样,以便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这样描述: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制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此外,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新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A根据材料“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新皇帝”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统治全国。真题演练(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大一统’的政治理念起源于三代,在秦朝变为现实。”下列文物可为此提供证据的是(
)CA.
毛公鼎
B.
刀币C.
半两钱
D.
瓦当毛公鼎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属于秦朝刀形币是秦统一全国之前齐国等国的货币题干中“汉并天下”瓦当是汉朝时期的文物,与题干秦朝变为现实不符秦朝时期为了巩固统一,采用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全国,促进全国社会经济联系,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真题演练(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里耶秦简绝大多数写于秦统一以后,其中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8—461号木方”记载内容中的“统一”(
)A.推动思想文化发展到高峰
B.结束了长期以来争战混乱的局面C.促使国家财政有很大改善D.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D秦灭六国并统一全国后,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这有利于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适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真题演练考点突破知识点02秦末农民大起义考点梳理+素养拓展+真题演练刘邦项羽起义项羽刘邦陈胜吴广起义直接原因时间地点口号政权地位遇雨误期,按律当斩公元前209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直逼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大泽乡失败根本
原因秦的暴政(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焚书坑儒;秦二世更加残暴)知识点二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空心砖《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秦代刑具材料:秦王足已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史记•秦始皇本纪》原因: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启发:失民心者失天下,治国应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注意缓和社会矛盾。结合材料,概括秦朝灭亡的原因。秦帝国的兴亡史,对当今的治国理政有何启发?素养拓展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秦始皇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有,五帝所不及”。而也有人记载:“秦王贪狼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你怎么看呢?(1)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首创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广建宫殿,大修陵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3)实施暴政、刑罚残酷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原则:客观公正,辩证看待VS功过素养拓展唯物史观(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历史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安史之乱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C.宋金和议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D.郑成功收复台湾结束了葡萄牙对台湾38年的统治A公元前209年爆发的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安史之乱使国家元气大伤,并不是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原因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宋金和议是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加重了南宋人民的负担真题演练考点突破知识点03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考点梳理+素养拓展+真题演练建立巩固休养生息政策背景汉高祖措施表现汉文帝汉景帝措施表现经济发展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经济逐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赋税(十五税一),减免徭役及兵役。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三十税一);积极赈济灾民;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纺织、漆器等有较大发展。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成为富商大贾;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知识点三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道家“无为而治”根据材料说一说秦亡汉兴的原因?你能得到什么启示?项目秦朝汉初统治政策赋税沉重(三分之二)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等轻徭薄赋(什五税一)“兵皆罢归家”鼓励耕织结果导致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使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素养拓展唯物史观秦亡原因:统治者滥用民力,统治残暴,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汉兴原因:统治者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启示:统治者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汉书》记载,汉文帝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这则史料反映了(
)A.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 B.汉朝实行轻徭薄赋政策C.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 D.汉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汉文帝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重视和发展农业生产,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亲自率领天下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这充分反映了汉文帝重视农业生产.真题演练(2024·山东泰安·中考真题)《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汉文帝霸陵中,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了(
)A.考古发现否定了文献的真实性
B.《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C.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浮华
D.汉文帝把冶铁经营权收归中央C题干反映的是考古发现肯定了文献的真实性《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说法过于绝对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根据题干“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结合所学可知,汉文帝以节俭著称,墓葬以瓦器、陶俑为主真题演练(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A.休养生息 B.平抑物价 C.盐铁官营 D.尊崇儒术A汉武帝的措施真题演练根据材料可知,西汉建立之初经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表明当时的社会境况是(
)BA.风调雨顺,丰衣足食 B.食物匮乏,人口锐减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连年灾荒,起义不断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与题干内容不符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情况连年灾荒,起义不断是东汉末年的状况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饥荒、食物匮乏,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社会动荡。真题演练考点突破知识点04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考点梳理+素养拓展+真题演练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政治上思想上①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②建立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①“罢黜百家,尊崇儒术”;②兴办太学经济上军事上①注重农业生产;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统一铸币五铢钱;④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⑤开通丝绸之路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外交上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知识点四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封国势力壮大,威胁中央集权措施:主父偃-推恩令巧妙之处:不费一兵一卒削弱诸侯势力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对地方的统治金缕玉衣素养拓展史料实证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尊崇儒术汉代讲经图秦坑儒谷探究: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和目的有什么异同?态度不同:秦-焚书坑儒,激化矛盾;
汉-尊崇儒术,巩固统一。目的相同:控制思想,巩固统治实质相同:都是思想文化上的专制政策新时代下如何对待儒家(传统)文化?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相结合,促进时代进步与发展。素养拓展历史解释西汉东汉隋朝唐朝明朝清朝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汉武盛世-汉武帝洪武之治-明太祖永乐盛世-明成祖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开皇之治-隋文帝光武中兴-光武帝盛世局面启示原因表现统治者勤于政事,善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交往和交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善用人才,重视吏治稳定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统一盛世之治素养拓展唯物史观(2024·山东日照·中考真题)下面为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应为(
)D真题演练根据题干思维导图中的“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官营”“北击匈奴”等内容和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均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主要措施A.战国时期社会转型 B.中央集权制度确立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面为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应为(
)A真题演练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秦朝为了巩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郡县制,西汉颁布“推恩令”,旨在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这些措施的出发点都是巩固统治A.巩固统治 B.加强皇权 C.分封诸侯 D.休养生息(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统一货币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汉武帝时,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统一铸造了(
)BA.圆形方孔半两钱
B.五铢钱C.开元通宝
D.交子秦朝统一的货币唐朝时期的货币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汉武帝时期,下令禁止郡国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真题演练(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下图所示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为解决该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CA.恢复郡县制B.实行休养生息C.颁行推恩令
D.设立三省六部从秦朝开始郡县制一直存在,不存在恢复据题干,可知,地方封国实力较大在管辖范围和管辖人口上已经超过中央。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了中央集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权力,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隋唐时期的制度汉初推行的经济政策真题演练(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汉武帝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国策由“无为”转为“有为”。下列能体现其政治“有为”的是(
)B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施了“推恩令”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统一铸造五铢钱秦始皇时期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思想措施统一铸造五铢钱是经济措施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真题演练考点突破知识点05东汉的兴衰考点梳理+素养拓展+真题演练建立兴盛光武中兴措施经济发展衰亡中期原因影响后期人物影响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建立东汉,史称光武帝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名存实亡。张角黄巾起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释放奴婢、减轻田租、减轻刑罚,赦免囚犯。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整顿吏治。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王景治理黄河。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青瓷技术成熟。豪强大族势力膨胀,形成割据势力知识点五
东汉的兴衰
东汉宅院画像砖政治腐败,豪强地主势力膨胀素养拓展史料实证(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CA.嬴政
B.刘邦
C.刘秀D.杨坚秦朝的建立者空白处的朝代是东汉,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隋朝的建立者西汉建立者真题演练考点突破知识点06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考点梳理+素养拓展+真题演练西域的地理范围汉代人把今天甘肃______和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_____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张骞通西域经过第一次: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第二次:公元前119年,为了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加强与西域的联系,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玉门关阳关新疆知识点六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6.1张骞出使西域陆上丝绸之路路线交流内容作用海上丝绸之路①中原传入西域: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②西域传入中原: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乐器、歌舞(1)向东: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2)向西: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长安—河西走廊—经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知识点六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6.2丝绸之路机构西域都护府职责颁行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时间公元前60年范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长官西域都护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知识点六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6.3对西域的管理
图1张骞通西域图2丝绸之路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或现象?请说一说图1反映的事件与图2现象的关系。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素养拓展史料实证
根据《丝绸之路示意图》,说说陆上丝绸之路途经地区。欧洲西亚中亚西域(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长安长安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北非西域(今新疆地区)素养拓展史料实证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往来:欧
洲长安葡萄苜蓿石榴良种马香料核桃玻璃宝石乐器歌舞宗教漆器茶叶凿井技术丝绸铸铁技术开渠技术造纸术瓷器指南针科技交流商贸往来物种传播文化交融双向交流;西汉输出的主要是生产技术,输入的主要是农作物新品种。特点:内容丰富;双向交流素养拓展史料实证西汉唐太宗武则天元朝康熙乾隆1878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北庭都元帅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回归平定准葛尔叛乱左宗棠收复新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素养拓展唯物史观(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通过这条道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西汉时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B真题演练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A.洛阳 B.长安 C.开封 D.大都(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公元前60年,西汉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轮台古城遗址位于我国的(
)D真题演练公元前60年设立的西域都护府,负责保护商旅往来,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A.西藏 B.甘肃 C.内蒙古 D.新疆考点突破知识点07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考点梳理+素养拓展+真题演练类别领域时代人物内容科技造纸术医学数学农学秦汉文化史学宗教西汉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治未病”东汉华佗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东汉司马迁《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佛教传入中国东汉张角、张陵道教兴起《九章算术》《氾[fàn]胜之书》意义:①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保存和传播②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医圣”佛教的传入的意义,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点七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秦汉科技文化特点?推动秦汉时期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因素有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租赁与人力资源服务合同
- 机床设备搬迁服务合同模板
- 2025-2030年中国醋酸甲酯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速溶固体饮料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调压箱市场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竹纤维及制品市场发展状况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移动电源车产业运行动态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白卡纸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饭店转让合同常用范本
- 水产海鲜批发合同
- 学校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届东方电气集团校园招聘正式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eepSeek科普学习解读
- 202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 2025年七下道德与法治教材习题答案
-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检测卷
- 家政服务员(母婴护理员)五级模拟试题及答案
- 化工产品加工协议书范本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人教版化学】必修1 知识点默写小纸条(答案背诵版)
- 危险化学品目录(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