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学实录2课时_第1页
《陋室铭》教学实录2课时_第2页
《陋室铭》教学实录2课时_第3页
《陋室铭》教学实录2课时_第4页
《陋室铭》教学实录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教学实录2课时[教学设想]本课教学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读文——一次文字的穿越;第二个环节,读人——一次精神的跋涉;第三个环节,学做人——一段生命与情感的攀登。三个环节皆以读为本,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提升感悟。不放弃引导。或连缀,或点拨,或介绍,或总结,借刘锡的文,拎出刘锡这个人,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刘锡的内心世界。[课堂实录]一、交流座右铭导入《》师:老师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板书:我思考我存在),这是老师的座右铭。知道什么是座右铭吗?生:就是用来激励自己的话。师:对。同学们,你们的座右铭又是什么呢?来,把你的座右铭写下来,让大家共同分享。(投影展示,课堂交流。)师:还有的同学没有写,希望大家学了这一课后都能拥有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被尊为铭辞中的长者的铭文——(板书:陋室铭、刘锡)。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书上有注释嘛。师:你很会学习,你注意到了书上的注释。器物之铭是用来述功纪行的,而刘锡的《陋室铭》则别具一格,它虽以自己的住室命题,但是用意却在自述其志。二、初读《陋室铭》结识刘锡师:与刘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因此,要结识刘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行疏通。借助注释还不能解决的字句,就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疏通课文,约3分钟)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没有人举手啊?我可要考考大家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谁来译译?生:谈笑的都是大学问家,往来的没有不学无术的人。师:是吗?还记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怎样译吗?生: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师:这种修辞手法叫——生:互文。师:现在谁再来译刚才的这句话。生:谈笑往来的都是知识渊博的人,没有不学无术的人。师:这就对了。看来大家对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现在我们读起来——(自由朗读)师:谁愿意一试?生:读(忧郁消沉地)。生:读(振奋昂扬地)。师:他们读得怎么样。生:他们两个一个读得悲凉凄楚,一个读得激昂慷慨,好像都不大对味。师:对味,这个词下得妙!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对味?生:铭文是用韵的,要注意压韵。师:怎么个用韵法,你能不能具体说说——生:本文押的是in和ing,有名、灵、、青、丁、经、形、亭这些字。师:你能不能读一下?(读得韵味悠长)师:不错。大家认为要读出韵味还需要注意什么?生(七嘴八舌地):重音;停顿;节奏;语气;语调;语速;基调……师:好,就按你们的要求,再读——(于是摇头晃脑,人声鼎沸,读得自得其乐。)师:要读好《陋室铭》,还要了解文体特点。陆机说:“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板书:博约温润)“温”,气度温和;“润”,语调柔顺。请大家“温”“润”地读起来——(读得温文尔雅)师: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读一篇文章之前,我们就应该尽量多地去了解一些背景材料,“知人论世”嘛,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将细究。现在自由朗读,根据你对《陋室铭》的理解,读出你心目中的刘锡。(有的味道十足,有的韵味悠长,有的感受细腻,但大多还平淡无味。)师:这么短小精美的文章,能不能把它背下来?(学生诵读)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练习,借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诵读情况。请从课文中找出和画面意境相符的来。(图片和学生回答略。检查默写略。)三、品读《陋室铭》拜访刘锡师:文章的字面意思我们大体弄清楚了,内容方面你还有什么疑问和困惑不妨提出来。生:老师,作者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干巴巴地往那里一摆是什么意思呢?师:看注释——生:(读)“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师:仔细想想,作者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是什么?生:“斯是陋室,惟吾德”,我美好的品德也会让陋室生辉,我也会像诸葛子云那样受到后人的景仰。师:你能结合前后文去想,很好。补充一点,注释上说“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原文是——(板书: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大家想想,刘锡为什么只引用了后半句呢?你能猜猜他写这句话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吗?生:刘锡以君子自居,故意只引用后半句,以示谦虚。生:文贵曲嘛!如果把前半句也引用上就过于直白了。生:其实,刘锡并不像你们说得那样谦虚。你看“斯是陋室,惟吾德”,就直言不讳,很不谦虚的嘛!师:你能把这句话也改成第一、二句那样的句式吗?生:……室不在陋,有德则。师:咂摸咂摸,和原句比较效果有什么不同?生:这样一改,谦虚的意思倒是有了,只是前面三句都是一个句式,一个调子,未免……师:单调乏味,是吧?其实,原句还包含了一种自负自信自得和自许的意思,不仅意义丰富得多,而且整散结合,长短结合,读起来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生:我不明白,素琴和丝竹都是乐器,为什么素琴之声悦耳,丝竹之声就乱耳了呢?师:结合具体的字句,揣揣。生:“调素琴”,从一个漫不经心的“调”字可以看出刘锡优雅的情怀、高洁的志趣。生:“素”,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生:从“素”字还可以看出刘锡的音乐爱好是“素”,是天然去雕饰,而不是丝竹管弦,歌舞升平。师:你们能结合具体的字眼来品,这很好。文中的“丝竹”,我们可以理解为世俗之乐,是纵情于歌舞升平的颓废之音。大家知道,刘锡的生活志趣是超然物外的,“世人皆爱”“丝竹”,而刘锡“独爱”“素琴”。(出示图片:今安和县刘锡的陋室)师:来,我们一起走进刘锡的陋室去参观参观。作为来访者,你想拍摄哪个镜头?说出你的理由来。生:我想拍下刘锡“调素琴,阅金经”的镜头,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师:你的心境一片澄澈。生:我想拍下“鸿儒谈笑图”。他们吟诗抚琴,好让人羡慕啊。师:“鸿儒谈笑图”,名字不错。只要努力,你也能成为鸿儒,不过,你成了鸿儒后,不要瞧不起白丁啊。(生笑)生:我想拍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画面。一个“上”字,一个“入”字,把苔痕和草色写活了。师:你是一个心清如水的孩子。你来读读,注意重音。(生读)师:“上”和“入”重音把握得不错。作为来访者,你想录下刘锡的哪句话?从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心声?生:我想录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话。刘锡多么渴望自己也能像诸葛子云那样建立一番功业啊。师:这才是男儿本色。你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了向往之情)生:我想录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这里好像有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的意思。师:真知灼见!你来读读。(读出了惆怅、失落感)生:我录的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德”之人,也可以让自己的陋室“名”起来,“灵”起来。师:说得好。你能仿写一句吗?……就以写作为题吧。生:……文不在……,有……则高。(抓耳挠)师:文不在巧,有意则高。行吗?(生点头,不好意思地笑着坐下)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间就要和刘锡说再见了,离别在即,你不想留下点什么纪念吗?老师有个建议,你可以给刘锡的陋室起一个雅称,比如——清心斋;也可以给刘锡送一块匾额,比如——室陋德。生(杂声):怡然居;德亭;笑谈斋;卧龙轩……师:这些雅称都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和高洁傲岸的人格光辉。生:我送的匾额是“宁静致远”。师:你能不能读出文章的“静”和“远”来?(心平气和地读)师:不疾不徐,波澜不惊。不错。生:室雅人和。师:来,读出“雅”与“和”。(从容不迫地读)生: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师:这块匾额老师建议你在刘锡去世后再送,最好不要当面送。(生笑)生: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师:是一幅,不错。不想说再见,也得再见了。老师建议你这样和刘锡话别,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生:刘公,我想对你说,你虽然身居陋室但仍不改高洁之志,实在难得。生:孔子赞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老师提示个别字句)刘公,我想对你说——贤哉,刘公!师:贤哉,XXX(学生姓名)!四、研读《陋室铭》我看刘锡师:从我们起的雅称我们送的匾额和我们的话别话语来看,同学们对刘锡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当然,对刘锡,允许你有不同的评价。(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师:前面有同学就说,“斯是陋室,惟吾德”,直言不讳,很不谦虚的嘛!(生笑)你怎样看刘锡?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自己是鸿儒,就瞧不起白丁啊?(生笑)生:来来往往的都是博学的大儒,刘锡的朋友很多嘛,这么热闹。生:就是啊,往来的朋友熙熙攘攘,怎么可能“苔痕上阶绿”呢?师(惊喜地):好,不同的声音出来了!刘锡到底是真隐还是假隐啊?他是消极遁世啊?还是积极入世啊?生:刘锡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他是一个积极的隐士。(生笑)师:“积极的隐士”怎么讲?生:从生活状态来看,他过的也的确是一种近似于隐居的生活;但是,从他的心态来看,他心中向往的还是要有一番作为啊!师:何以见得?能结合课文来谈吗?生:你看,他自喻仙和龙,又自比诸葛子云,“斯是陋室,唯吾德”,他坦然直陈,毫不掩饰自己的清高自许,这像是一个真正的隐居之人吗?生:好男儿志在四方,大丈夫趋时而动!他哪里是在隐居?那是在等待时机,忍辱是为了负重!师:好一个“忍辱是为了负重”!同学们思维的触觉已经抵达刘锡的内心世界。大家知道吗?其实刘锡的这篇铭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刘锡被贬至安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从这个来看,刘锡隐居了没有啊?生:(恍然大悟)这样看来刘锡并没有弃官归田。大隐隐于市嘛,刘锡虽遭贬谪,他还住在城里,只是官做得比原来小了。生:的隐居是主动的放弃,而刘锡的隐居是无奈的选择啊。师:这倒让我想起了胡文英说庄子的一段话——“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这也是刘锡的困境,不同的是刘锡没有选择放弃。他本想借“苔痕”、“素琴”等表现一种隐士节操,可是,不知觉中“鸿儒、“德”等却暴露了他的志士情怀。这里既有自我安慰,又有自我勉励,所以,我们也被他拨弄得手足无措。大家如果读过他的《游玄都观》和《再游玄都观》就知道了,他其实是一个积极入世之人,文中引用孔子的话就是个例证。高唱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的刘锡,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痴心不改,这样一个刘锡,怎么可能“隐居避世”“独善其身”呢?师: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了刘锡,你才能读出《陋室铭》的韵味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谁又能知道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无奈和挣扎啊!半年时光,他就被迫搬了三次家。你要我愁,我偏乐。同学们,你就是刘锡,你的一腔孤愤要借这篇铭文传达出来!读——(读得一腔孤愤喷薄而出)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刘锡要让山因我而名,要让水因我而灵,这是何等的气!同学们,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得抑扬顿挫大气)师:刘锡,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有的,是大丈夫的傲岸和超拔,有的,是大丈夫的铮铮铁骨。刘锡,哪怕身居陋室,也绝不会沉溺于孤芳自赏。听——刘锡身在陋室发出了“斯是陋室,惟吾德”的`呐喊。读——(读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就是这样一个刘锡,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里尚且春意盎然,他又怎么可能让一间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进取的心?想想刘锡愤笔书写《陋室铭》时的复杂心情,让我们怀着对刘锡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再读——注意:“何陋之有?”要读两遍。播放音乐:《高山流水》(读得声情并茂,酣畅淋漓。“何陋之有?”“何陋之有?”的诵读声在教室里久久回荡。)第二课时三、品读《陋室铭》拜访刘锡师:文章的字面意思我们大体弄清楚了,内容方面你还有什么疑问和困惑不妨提出来。生:老师,作者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干巴巴地往那里一摆是什么意思呢?师:看注释——生:(读)“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师:仔细想想,作者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是什么?生:“斯是陋室,惟吾德”,我美好的品德也会让陋室生辉,我也会像诸葛子云那样受到后人的景仰。师:你能结合前后文去想,很好。补充一点,注释上说“‘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原文是——(板书: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大家想想,刘锡为什么只引用了后半句呢?你能猜猜他写这句话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吗?生:刘锡以君子自居,故意只引用后半句,以示谦虚。生:文贵曲嘛!如果把前半句也引用上就过于直白了。生:其实,刘锡并不像你们说得那样谦虚。你看“斯是陋室,惟吾德”,就直言不讳,很不谦虚的嘛!师:你能把这句话也改成第一、二句那样的句式吗?生:……室不在陋,有德则。师:咂摸咂摸,和原句比较效果有什么不同?生:这样一改,谦虚的意思倒是有了,只是前面三句都是一个句式,一个调子,未免……师:单调乏味,是吧?其实,原句还包含了一种自负自信自得和自许的意思,不仅意义丰富得多,而且整散结合,长短结合,读起来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生:我不明白,素琴和丝竹都是乐器,为什么素琴之声悦耳,丝竹之声就乱耳了呢?师:结合具体的字句,揣揣。生:“调素琴”,从一个漫不经心的“调”字可以看出刘锡优雅的情怀、高洁的志趣。生:“素”字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生:从“素”字还可以看出刘锡的音乐爱好是“素”,是天然去雕饰,而不是丝竹管弦,歌舞升平。师:你们能结合具体的字眼来品,这很好。文中的“丝竹”,我们可以理解为世俗之乐,是纵情于歌舞升平的颓废之音。大家知道,刘锡的生活志趣是超然物外的,“世人皆爱”“丝竹”,而刘锡“独爱”“素琴”。(出示图片:今安和县刘锡的陋室)师:来,我们一起走进刘锡的陋室去参观参观。作为来访者,你想拍摄哪个镜头?说出你的理由来。生:我想拍下刘锡“调素琴,阅金经”的镜头,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师:你的心境一片澄澈。生:我想拍下“鸿儒谈笑图”。他们吟诗抚琴,好让人羡慕啊。师:“鸿儒谈笑图”,名字不错。只要努力,你也能成为鸿儒,不过,你成了鸿儒后,不要瞧不起白丁啊。(生笑)生:我想拍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画面。一个“上”字,一个“入”字,把苔痕和草色写活了。师:你是一个心清如水的孩子。你来读读,注意重音。(生读)师:“上”和“入”重音把握得不错。作为来访者,你想录下刘锡的哪句话?从这句话中你听到了什么心声?生:我想录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话。刘锡多么渴望自己也能像诸葛子云那样建立一番功业啊。师:这才是男儿本色。你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了向往之情)生:我想录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句话。这里好像有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的意思。师:真知灼见!你来读读。(读出了惆怅、失落感)生:我录的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个“德”之人,也可以让自己的陋室“名”起来,“灵”起来。师: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转眼间就要和刘锡说再见了(此处删减293字),老师建议你这样和刘锡话别,以“刘公,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说一段心里话。生:刘公,我想对你说,你虽然身居陋室但仍不改高洁之志,实在难得。生:孔子赞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老师提示个别字句)刘公,我想对你说——贤哉,刘公!师:贤哉,XXX(学生姓名)!四、研读《陋室铭》我看刘锡师:从我们起的雅称我们送的匾额和我们的话别话语来看,同学们对刘锡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当然,对刘锡,允许你有不同的评价。(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师:前面有同学就说,“斯是陋室,惟吾德”,直言不讳,很不谦虚的嘛!(生笑)你怎样看刘锡?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自己是鸿儒,就瞧不起白丁啊?(生笑)生:来来往往的都是博学的大儒,刘锡的朋友很多嘛,这么热闹。生:就是啊,往来的朋友熙熙攘攘,怎么可能“苔痕上阶绿”呢?师(惊喜地):好,不同的声音出来了!刘锡到底是真隐还是假隐啊?他是消极遁世啊?还是积极入世啊?生:刘锡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他是一个积极的隐士。(生笑)师:“积极的隐士”怎么讲?生:从生活状态来看,他过的也的确是一种近似于隐居的生活;但是,从他的心态来看,他心中向往的还是要有一番作为啊!师:何以见得?能结合课文来谈吗?生:你看,他自喻仙和龙,又自比诸葛子云,“斯是陋室,唯吾德”,他坦然直陈,毫不掩饰自己的清高自许,这像是一个真正的隐居之人吗?生:好男儿志在四方,大丈夫趋时而动!他哪里是在隐居?那是在等待时机,忍辱是为了负重!师:好一个“忍辱是为了负重”!同学们思维的触觉已经抵达刘锡的内心世界。大家知道吗?其实刘锡的这篇铭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刘锡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到和州当通判。和州的知府姓策,他意给刘锡小鞋穿。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给了刘锡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的江面,刘锡反倒十分高兴,并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悬挂了这样一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州,他命令门的书丞将刘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面积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小屋位于德胜河的边上,附近是一排排杨柳。刘锡看到这些景色,欣然命笔,又写了这样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仍旧在这一间半小屋里读他的诗,写他的文。策知州见刘锡仍不买他的账,便又在城中为刘锡选了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逼他搬家。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刘锡想,这狗官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就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从这个故事来看,刘锡隐居了没有啊?生:(恍然大悟)这样看来刘锡并没有弃官归田。大隐隐于市嘛,刘锡虽遭贬谪,他还住在城里,只是官做得比原来小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