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东西方先哲第1课先师孔子学案岳麓版选修4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东西方先哲第1课先师孔子学案岳麓版选修4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东西方先哲第1课先师孔子学案岳麓版选修4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东西方先哲第1课先师孔子学案岳麓版选修4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东西方先哲第1课先师孔子学案岳麓版选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课先师孔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见。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孔子的儒家思想及教化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重点)2.对孔子儒家思想仁、礼、中庸思想的理解和评价。(难点)学问点一孔子其人1.籍贯出身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2.教学活动孔子30岁左右时,收徒授业,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3.政治活动(1)孔子治鲁:孔子曾经是齐国贵族的家臣,回到鲁国后又曾担当司寇。(2)周游列国:从政失意后的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志向,但备受冷遇。4.退修诗书晚年的孔子收集古代的文化典籍,整理成《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学问点二孔子的思想1.仁者爱人(1)思想核心:“仁”。①含义:“爱人”,爱自己的亲人,爱其他人。②简评:超出家族和等级的界限,但有等级差别。(2)政治主见:统治者要施仁政。(3)实现途径:遵守“忠恕”之道。2.克己复礼(1)礼的基本含义:“礼”是指周礼。(2)维护工具:提出“正名”的主见。用周礼的等级名分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3)与“仁”的关系:“相辅相成”、不行分割。3.中庸之道(1)含义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②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当地加以调和,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制约。(2)意义:是实现仁和礼的途径;是最高的品德,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依据。4.教化思想(1)指导原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化思想。(2)教学思想①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主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化。(3)教学实践:兴办私学。学问点三“万世师表”1.对中国的影响(1)汉武帝时期之后,儒家思想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2.对世界的影响(1)亚洲:很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并成为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欧洲:儒学在18世纪传到西欧后,法、德等国先进的思想家们从中得到很大启发。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1.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思想核心是“仁”。2.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疼惜民力,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这是其“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3.他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主见“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化的资格,这是“仁”的思想在教化方面的体现。4.他主见“克己复礼”,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仁”。5.主见中庸,通过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保持“仁”的常态化。6.其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1.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言论能反映其“中庸”思想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D.“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的是“仁”,不符合“中庸”思想,故A项错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孔子所强调的“克己复礼”,故B项错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与人交往融合但不如胶似漆,小人之间看上去如胶似漆但内心勾心斗角,符合“中庸”思想,故C项正确;“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意思是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也要使别人能站得住,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孔子思想的影响及借鉴意义1.地位和影响(1)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以“仁”、“礼”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经过长期发展,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教化传统的基础:在教化目标、教化内容、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3)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朝鲜、日本、越南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论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4)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宏大的思想家和教化家之一,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其创立的儒学不断被时代给予新的内涵。2.借鉴意义孔子思想中包含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义轻利,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些思想仍是我们今日须要弘扬的。2.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解析】通过题干中信息“皆在孔子范围中”可知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故选B项。【答案】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发行的关于孔子周游列国和讲学的纪念邮票。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材料三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探讨,在欧洲学问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吸取精神力气的源泉……(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沈福伟《中西文化沟通史》材料四一个企业家必需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自己的工作就是要通过《论语》来提高商人的道德,使商人明晓“取之有道”的道理;同时又要让其他人知道“求利”其实并不违反“至圣先师”的古训,尽可以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日本“实业之父”涩泽荣一请回答:(1)孔子周游列国和讲学的主要思想核心是什么?(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说明我国发行纪念邮票的主动意义。(3)试从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分析出现材料三、四所述状况的缘由。【思路分析】考查角度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对东西方的影响材料解读材料一、二:孔子的思想主见;材料三、四: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儒学的影响。解答思路第(1)问,读图说史,要求归纳孔子的主要思想核心,学生回答时要言简意赅、表述清楚。第(2)问,要强调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着重发掘孔子思想的主动意义。第(3)问,从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分析儒学在世界中的影响,要结合所学学问进行回答。【尝试解答】(1)思想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动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思想核心:宣扬以“礼”和“仁”为核心的思想主见,主见建立礼乐文明和“中庸”的社会。(2)主动意义:“仁”对国人的为人处世有极大影响,形成了民本思想传统,造就了东方文明谦恭的性格;孔子提倡的“礼”影响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有助于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团结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从而通过修身、齐家而渐渐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又是中国宏大的教化家,影响非常深远。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亚洲很多国家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日本、朝鲜、越南等);同时也对欧洲启蒙运动具有肯定的启发和推动作用。1.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如同丧家之犬”,你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最重要的缘由是()A.孔子地位低下B.孔子主见不能满意当时统治者的须要C.受到其他学派打击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解析】结合孔子所生活的时代特征去分析,他生活在战乱常见的春秋末期,不被统治者所接受的最重要缘由是其主见不能满意当时统治者争霸的须要。【答案】B2.下列关于“仁”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B.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切疼惜C.“仁者爱人”D.包含的“仁爱”思想是人人同等的、普遍的爱【解析】孔子的“仁”是一种有等级差别的爱,由亲及疏,爱的程度是渐渐降低的。故D项表述不正确。【答案】D3.关于孔子“礼”的思想的相识,不正确的是()A.从狭义的角度讲,是指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B.从广义的角度讲,是指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C.“克己复礼”和“正名”是实现“礼”的方法D.“礼”从本质上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解析】孔子出身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家庭,其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答案】D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定的世界老师节、马来西亚的老师节等都定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A.孔子的教化思想是世界上最科学、最先进的B.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推崇C.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孔子作为老师形象的代表已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解析】孔子是中国古代闻名的教化家,其教化思想影响广泛,渐渐扩展到全世界,材料的描述表明孔子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典型的老师形象,被广泛接受。【答案】D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担心”,其思想浸润中国历史2000多年。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孔子式的实践。在人民公社时期,在改革之前的国营企业里,我们不去着力探讨如何把“蛋糕”做大,而是用心探讨如何平分“蛋糕”,于是“大锅饭”就形成了。“大锅饭”越吃越稀,甚而至于渐渐变为“大锅粥”“大锅汤”了。(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依据材料二,说明老农为何不欢迎孔子式的实践。(2)依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