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音乐体能及美术活动_第1页
幼儿园的音乐体能及美术活动_第2页
幼儿园的音乐体能及美术活动_第3页
幼儿园的音乐体能及美术活动_第4页
幼儿园的音乐体能及美术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的音乐体能及美术活动★引言

................

P.2

1.音乐活动篇................

P.31.1歌唱活动

................

P.41.2韵律活动

................

P.71.3打击乐活动

................

P.91.4

音乐欣赏活动

................

P.111.5

音乐活动设计的难点和建议

................

P.14

2.

体能活动篇

................

P.182.1小马运食物

................

P.192.2

开心的跳跳糖

................P.212.3好玩的软棒

................

P.232.4小小运水工

................

P.252.5小兔子拔萝卜

................

P.282.6寻找小鱼

................P.302.7体能活动设计的难点和建议................

P.32

3.美艺活动篇................

P.353.1

手工制作

................

P.363.2气球印画

................P.383.3纸绳贴画

................

P.403.4撕贴画

................

P.433.5美艺活动设计的难点和建议................

P.45鸣谢

................

P.48幼儿园的音乐、体能及美艺活动

目录1而进行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要了解幼儿的能力和个别的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模式教学。但如何掌握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找到适合幼儿学习的方法,这都是值得教師去研究的課題。教育局幼儿园校本支援组在2018/19学年的「内地与香港教师交流及协作

计划」中,14名交流人员与56所幼儿园的教师交流,从「体能与健康」和「艺术

与创意」两个学习范畴着手进行研习,目的是解决教师在推行活动时遇到的难点。交流人员和香港教师一起从共同备课、观课和评课,以及进行专题研习与交

流,深入探讨「音乐」、「体能」和「美艺」的教学活动。音乐活动从歌唱活动、

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四种形式入手;体能活动,从暖身活动、

基本活动和舒松活动三个环节入手;美艺活动从感知与探索、创作与表现和欣赏

与评价三个环节入手。在设计活动时,我们关注加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推动

幼儿进行探索,从活动中建构知识。同时,我们不断思考和提出活动过程中会遇

到的难点,并一一找到解决的方法,达致因材施教,以照顾幼儿学习的多样性。本书中的音乐活动篇、体能活动篇及美艺活动篇,内容包括交流人员和香港教师共同研习的活动示例;「教学关注及举隅说明」是在推行活動時教師最常遇上

的问题,以及在实践中我们曾施行有效的解决方法。此外,我们会提出各类活动

设计的难点和建议,旨在提升教师在不同学习范畴上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最后,我们希望能藉本书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让各位可以此为参考,按各

幼儿园的校情调适活动设计,从而促进香港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课程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鼓励幼儿从探索和发现中建构知识。同时,课程应配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突显活动以游戏为主的重要性。幼儿园课程

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与教师的指导下,为达到幼儿发展目标幼儿园的音乐、体能及美艺活动

引言2活动名称齐齐望过去级别低班时间25分钟活动目标价值观和态度:在音乐游戏中能投入角色扮演,并享受游戏的乐趣技能:感知歌曲及其旋律,并尝试演唱知识:认识歌曲中的动物角色及相关情节活动准备音乐、填空式教学图谱、图卡活动流程

引起动机1.

教师讲述故事情境,引发幼儿感知歌曲的兴趣。2.教师向幼儿表示有一群小朋友外出游玩时看到一些东西,请幼儿细心聆

听歌词,听听小朋友看到什么。活动内容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歌词见备注)

,引导幼儿感知歌曲旋律及歌词(1)教师慢速

范唱歌曲第一遍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歌词与旋律,然后请幼

儿自由表达所听到的内容。(2)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再仔细听一听小朋友看到什么动物。教师再次范

唱歌曲第二遍,重点在唱到歌曲中动物的部分,刻意放慢演唱速度,以幫助幼兒感知歌曲中的相關動物角色。教師鼓勵幼兒根據聽辨的資訊,

尝试表述小朋友所看到的动物,并把相应的动物图卡贴出来。(3)教师出示图谱(见右图),边跟随琴声的伴

奏,边慢速范唱歌曲第三遍,在唱到歌曲中动物的部分,就指着图谱空白处,以提

示幼儿感知动物出现的先后次序。然后,

教师提问幼儿动物出现的次序,并根据

幼儿的表述,将青蛙、猪仔、鹩哥和狮

子的图卡逐一贴在图谱的空白横线处。(4)教师提出另一个问题,请幼儿听听这些

动物在干什么。教师在琴声的伴奏下

唱歌曲第四遍

,在唱到歌曲中与动物做

的事情相关的部分时,刻意放慢演唱速

度,以帮助幼儿听清楚相关歌词内容。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以下歌词内容:「青蛙在干什么?」(在跳水)「猪仔真风趣是什么意思?」(会逗人开心)「鹩哥‘驳嘴’是什么意思?」(争辩)1.1歌唱活动4(5)

理解歌词内容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创作歌词中动物的相关

动作:「谁会用动作学一学青蛙跳水的样子?」「如何表现出猪仔真风趣?」「鹩哥的动作又如何做?」「如何表现出狮子咆哮的样子?」教师边跟随琴声边

范唱歌曲第五遍

,边带领幼儿利用他们创编的动作

进行歌唱表演。2.教师引导幼儿参与动物扮演游戏,分角色进行表演(1)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安排不同的幼儿扮演青蛙、猪仔和鹩哥,教师则

扮演狮子。当唱到青蛙时,扮演青蛙的幼儿就学青蛙跳出来,唱到猪

仔和鹩哥时,相关的幼儿就扮演猪仔和鹩哥的动作走出来。听到狮子

来的时候,幼儿要安静地保持一动不动的样子,不能吵醒狮子。教师

扮演狮子,带领全体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2)

教师改变游戏规则,邀请三名幼儿分别扮演青蛙、猪仔和鹩哥。同

时,教师与其他幼儿扮演狮子的角色进行歌唱表演。(3)

为加强幼儿的自主性,教师让幼儿任选青蛙、猪仔或鹩哥的角色进行

游戏,并向幼儿说明规则,当听到狮子醒来的吼叫声,其他动物便要

赶紧逃回家(即回到座位)。3.教师运用反思评价的方式,引导幼儿看图谱尝试演唱歌曲(1)

教师请幼儿看着图谱试一试把这首歌从头到尾完整地唱出来。(2)

教师引导幼儿跟随琴声的伴奏尝试演唱。(3)

教师根据幼儿演唱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演唱中的问题,并想出解决方法。小结、舒松教师指小动物能成功避开狮子,并随音乐带领幼儿散步回家。备注《齐齐望过去》歌词齐齐望过去,清溪裹,有只青蛙想跳水;齐齐望过去,小屋裹,有只猪仔真风趣;有只鹩哥,吱吱喳喳想驳嘴,齐齐望过去,山窿裹,有只狮子归家去。5教学关注及举隅说明教学关注图卡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为使幼儿尽快掌握歌词,教师容易一次性以乱序的方式呈现多张图卡。

以此活动为例,图卡不仅包括青蛙和猪仔等角色,还包括清溪、小屋和山窿等场景。

教师期望幼儿在倾听教师范唱后,能根据歌词将所有图卡顺序排列出来,以此强化幼儿的

记忆。可是,由于图卡数量较多,幼儿一边要倾听教师范唱,一边还要观察和配对图片的

次序,反而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举隅说明运用「填空式教学图谱」教师可运用「填空式教学图谱」(见图谱1)引导幼儿学习。教师预先把场景顺序摆放在

图谱上,幼儿只需听辨歌曲中出现的动物,并根据动物所出现的场景进行配对,大大减轻幼兒的學習負擔。幼兒不僅能輕鬆地理解和記憶歌詞,還能借助圖譜的提示完整地演唱。图谱1:填空式教学图谱图谱2:填充后的图谱6活动名称我是巴士小司机级别幼儿班时间20分钟活动目标价值观和态度: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并体验听音乐玩集体游戏的

乐趣技能:按照音乐的节奏,用身体前倾、后倾、转圈等动作表现开车和停车的

姿态知识:幼儿能运用巴士司机开车的情境体验音乐活动准备绘本《蜡笔小黑的的神奇朋友》、音乐、路线图、驾驶执照活动流程引起动机1.

重温绘本故事,激发幼儿兴趣。2.教师以绘本的情境作导入,指出绘本主角蜡笔小黑有很多好朋友,他非常想念好朋友,今天请幼儿做小司机,开着巴士去找好朋友。活动内容熟悉音乐,学习开车、停车和转弯的动作(动作见备注)(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听音乐做握着軚盘开车的动作。第一次播放音乐时,

幼儿坐在原地做转动軚盘动作;第二次播放音乐时,幼儿在原地以小碎

步做转动軚盘开车和停车动作。(2)

为使幼儿更投入活动,教师发给幼儿一个驾驶执照,并把驾驶执照贴到

幼儿的右臂上,鼓励幼儿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司机(跟随音乐节奏开

车和停车)。(3)

第三次播放音乐时,幼儿一个跟着一个顺时针方向在圆圈地线上以小碎

步做开车和停车的动作。(4)

幼儿熟习开车和停车的动作后,教师出示小黑家至好朋友家的路线图,

并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感知上山、下山和转弯的开车情境。接着,教师请幼儿看着路线图思考巴士上山、下山和转弯时小司机的动作是怎样的,

并请幼儿在原地以小碎步做出不同的开车动作。(5)

教师播放音乐AB段,提示幼儿上山、下山和转弯之处,并和幼儿一起在

圆圈地线上一个跟着一个顺时针做相关动作。(6)

当幼儿熟习所有动作后,教师便请他们一起开巴士带小黑去找好朋友。

教师播放整首音乐,引导幼儿听音乐节奏以小碎步进行开车、上山、下

山、转弯和停车动作。小结、舒松教师以小黑朋友家的图片作终点,指出巴士已到达小黑朋友的家,活动结束。1.2

韵律活动7备注:动作说明第一段:曲式A:平路开车(手握着軚盘顺着圆圈碎步走)曲式B:剎车(手握着軚盘,左腿屈膝右脚尖前点地)第二段:曲式A:上山(身体向后倾,手握着軚盘顺着圆圈碎步走)曲式B:剎车(手握着軚盘,左腿屈膝右脚尖前点地)第三段:曲式A:下山(身体向前倾,手握着軚盘顺着圆圈碎步走)曲式B:剎车(手握着軚盘,左腿屈膝右脚尖前点地)第四段:曲式A:转弯(手握着軚盘自转圈一周,再顺着圆圈碎步走)曲式B:剎车(手握着軚盘,左腿屈膝右脚尖前点地)教学关注及举隅说明教学关注韵律活动的动作设计韵律活动是伴随音乐协调身体动作的活动,但教师若不认识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便会設計出不符合幼兒能力的動作,甚至在活動中出現動作難度忽高忽低的情況。举隅说明遵循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动作发展主要有三个规律: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从单纯

动作到复合动作;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而《我是巴士小司机》韵律活动的动作层

次设计便是遵循以上规律。首先,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听音乐坐在原地握着軚盘做开车动

作。然后,教师请幼儿融合脚步动作做开车与停车动作。接着,幼儿跟随音乐一个跟一

个顺时针方向在圆圈上做出小碎步开车和停车动作。这样的设计下,从不移动到移动,

从单一动作到复合动作,难度逐步上升。在幼儿熟习开车和停车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再

让幼儿探索新动作,即上山、下山和转弯,在情节变化中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和音乐的

表现力。8活动名称动物演奏会级别幼儿班时间20分钟活动目标价值观和态度:享受与友伴一起进行打击乐活动的乐趣技能: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能为故事中的角色选配乐器知识:学习运用打击乐器表现故事,以及乐器演奏的方法活动准备圆舞板、沙锤、串铃、小动物头饰活动流程引起动机1.

教师讲述故事情境,引发幼儿感知歌曲的兴趣。2.教师讲述故事(见备注),带领幼儿进入故事情境,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角

色、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以及主要情节。活动内容1.幼儿学习运用语音表现故事情节(1)

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组织幼儿讨论如何表达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声

音,例如用「哒哒哒」的声音表现啄木鸟敲木琴,「咚咚咚」的声音

表现小猴子打鼓和「铃铃铃」的声音表现萤火虫飞舞,同时声音渐强

表示演奏的声音越来越大。(2)

在教师的指挥和语言提示下,幼儿完整的用语音演奏故事。2.幼儿在出示的各种乐器中寻找适合的声音替换语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探

索演奏乐器的方法(1)

幼儿自由操弄不同的乐器,寻找和发现与故事角色匹配的声音。(2)

在教师的协助下确定演奏方法,并尝试演奏,探索何种演奏的力度符

合故事的情境。3.幼儿在教师的指挥和语音提示下进行演奏(1)

幼儿分组选用乐器,戴上小动物头饰,在教师的指挥和语言提示下有

节奏地演奏故事。(2)

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帮助幼儿调整座位,再一次演奏。小结、舒松教师请幼儿收拾乐器,并告诉幼儿乐曲《动物演奏会》的名称,接着一起随着樂曲拍手,離開音樂室。1.3打击乐活动9备注:1.故事:动物演奏会夏天的夜晚,下过一阵雨,空气中充满了泥土和青草的芳香。一年一度的动物演奏会就在今晚隆重举行。湖畔的草地上,音乐家正忙着检查自己的乐器。啄木鸟边用长长

的嘴东敲敲、西敲敲牠那个用枯木做的木琴,边侧耳听音准不准。猴子抱着小鼓,

打起自己最喜欢的节奏,打到愉快的地方,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萤火虫们聚成五彩

的光团飞到舞台上空,把气氛烘托得更浪漫。演奏会正式拉开序幕!啄木鸟、小猴子和萤火虫纷纷上台表演,每个节目都很精彩。音乐会结束了,音乐家进行了合奏,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观众,悠扬的乐曲声在森林裹久久飘荡。2.配器建议啄木鸟----圆舞板猴子----沙锤萤火虫----串铃教学关注及举隅说明教学关注打击乐活动的组织在幼儿班初期尝试打击乐教学的教师通常面对很大的困难和挑战。打击乐是一种规则性

强、节奏要求高、合作性多的音乐形式。幼儿班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

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比较弱,进行打击乐活动会有一定难度。幼儿在演奏过程中奏出的音

响与音乐很难协调一致,其随乐意识较弱,部分幼儿往往只陶醉于摆弄乐器,游离于音

乐之外,很难用准确的节奏、清楚的音色来表现音乐。举隅说明打击乐的基础流程(故事、动作、音乐、挑战)要解决幼儿班打击乐活动的组织难点,教师可按照打击乐教学的基础流程(故事、动

作、音乐、挑战)去组织活动。三至四岁的幼儿处于体验感知阶段,而且也是刚开始参

与正规的打击乐活动,这种游戏性打击乐的教学方式更适合他们的学习需要。本活动教

师以《动物演奏会》的故事,设定了三个主要表现的动物形象。教师先以故事内容为主

线,在导入活动中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之后的环节裹,幼儿通过教师讲述的故事情

境以及音乐的导入,用语音表现故事情节(动作)。通过教师的引导,他们探索配器方

案,熟悉乐器的敲打方法,尝试完整演奏(故事、节奏与音乐的配合)。最后,幼儿自

由选择乐器,再一次演奏(挑战),从而达到使用不同乐器的体验。10活动名称四小天鹅级别低班时间25分钟活动目标价值观和态度:积极参与活动,享受欣赏音乐带来的乐趣技能:通过模仿天鹅飞和转圈的动作,感受乐曲的ABA’段结构和活泼优美

的风格知识:通过故事认识和欣赏《四小天鹅舞曲》ABA’段活动准备天鹅生活姿态的影片、音乐、图谱活动流程引起动机教师讲述故事情境,引发幼儿感知歌曲的兴趣(1)

教师制造去森林探险的故事情境,带领幼儿踮起脚尖,轻轻小碎步走进音

乐室。(2)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在森林中不同的动物叫声作练声,并带领幼儿呼吸湖边的清新空氣作呼吸的練習。(3)

教师指草丛中传来了声音,有动物要来了,请幼儿快“躲”起来(幼儿回到

座位上)。活动内容1.欣赏乐曲《四小天鹅舞曲》(1)

教师播放音乐和影片,让幼儿边聆听乐曲,边欣赏和观察天鹅生活姿

态。之后,教师提问幼儿「天鹅是甚么样貌的?牠们在做甚么?」并

请幼儿以动作模仿天鹅优美的姿态。(2)

教师出示图谱(见备注),并讲述《天鹅》的故事。(3)

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边观察图谱,边欣赏乐曲。接着,教师邀请幼

儿自由用动作表现图谱内容。(4)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与幼儿重点讨论ABA’段的不同动作,并从幼儿中

提取最适宜的动作表现乐曲结构,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两至三遍。(5)

教师以摄影师拍照的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创造天鹅定格造型的动机和

兴趣。2.

教师介绍《四小天鹅舞曲》音乐作曲家和演奏的乐器(1)

教师提问幼儿聆听这段乐曲和乐器的感受。(2)

教师介绍《四小天鹅舞曲》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是《天鹅》芭

蕾舞剧中最受欢迎的舞曲之

。舞曲音乐轻松活泼、节奏轻快,描绘

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戏的情境。舞曲以管乐和弦乐二重奏的形式描绘出

小天鹅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小结、舒松教师带领幼儿在乐曲中模仿小天鹅飞行离开音乐室。1.4音乐欣赏活动11备注: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舞曲》图谱A

:天鹅双手上下拍动翅膀;B

:天鹅向不同方向旋转飞翔;A’:天鹅飞累了,停在湖面上休息。教学关注及举隅说明教学关注1.如何感受和欣赏乐曲的风格和结构?幼儿班和低班幼儿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欣赏乐曲是有难度的。幼儿因受到具体形象思维身心特点的限制,欣赏音乐不能像成人一样仅靠听觉的单一渠道聆听感受。幼儿在刚接触一段陌生乐曲的时候,仅仅能够随乐曲自然摆动身体表达对乐曲节奏的感知,而对於樂曲略複雜的欣賞體驗,如結構、風格等就無法立即通過動作表現出來。2.

感受和欣赏是幼儿艺术表现的前提,音乐欣赏活动也是如此。当教师鼓励幼儿以动作自由表達而幼兒無法完成或者有困難時,這可能與幼兒缺乏相應的經驗有關。12举隅帮助1.有趣的故事情境、图谱和动作是幼儿学习欣赏音乐的铺垫(1)

教师需要为乐曲设计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感受和多次欣赏乐曲。在这个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创设幼儿能够理解的“去森林探险”故事情

境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在这个故事情境中,教师设计有趣的场景将进场

(去森林探险)、练声(学动物叫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和欣赏音

乐结构(天鹅飞行、转圈和落在湖面上)、乐曲终止(摄影师拍摄天鹅定格的造

型)等过程贯穿起来,幼儿在一个完整和充满趣味的故事情境中反复感受和欣赏

乐曲的主题内容、风格和结构。(2)

与音乐匹配的图谱对幼儿感受和欣赏音乐起了辅助的作用。借助简单的视觉符

号,图谱能将抽象的音乐形象视觉化,呈现出乐曲中不同的音乐形象、结构特点

和节奏变化。幼儿看着形象鲜明的图谱随音乐做动作,便能够全面而完整地感知和欣赏音乐乐曲。如《四小天鹅舞曲》的图谱采用小天鹅的简笔划,有的翅膀向

上,有的翅膀向下,幼儿看到图谱就能随音乐模仿天鹅做向上或者向下舞动翅膀

的动作。(3)

教师要从幼儿学习特点的角度考虑,以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幼儿最容易随音乐做的动作,配合乐曲节奏,感受音乐的美。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

力逐级增加难度,变换动作多次感受音乐乐曲,如活动中幼儿感受B段乐曲时,

可以先坐在座位上仅做双手转动手腕动作表示天鹅转圈,熟悉音乐后可以站立自

转表示天鹅转圈。教师在幼儿创编的多种动作中,选取大部分幼儿能够做的动作

作为感受音乐的动作支架,其余的动作可以省略不采用。2.丰富的已有经验是幼儿以身体动作表达的基础教师可尝试加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相关事物的观察,也可查找相关影片或图片供

幼儿观看,以丰富其对某事物的表象经验。《四小天鹅舞曲》这个音乐欣赏活动,

幼儿能自如地表达多种天鹅的姿态,就是因为活动之前教师有经验铺垫,让幼儿观

看天鹅各种姿态的影片,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131.

歌唱活动设计的难点和建议◆

难点

一为了让幼儿学唱一首新歌曲,教师总是会花费许多时间范唱,让幼儿反复聆听和

跟唱。可是,这样容易令幼儿失却兴趣,变得不愿意参与歌唱活动。此外,虽然幼兒重複聆聽和跟唱,但效果仍不理想,幼兒常常對記憶歌詞感到困難。

建议歌唱教学中,教师范唱目的要明确。特别是歌词内容比较复杂的,教师至少要保

证幼儿倾听五遍范唱之后,才可以鼓励幼儿尝试演唱。这是为了保障幼儿在充分

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做好学习的准备。(1)

第一次范唱,目的是唤起幼儿对歌曲初步的学习兴趣。第一遍范唱后的提问,一般都会选择比较开放的问题,如「你们听到了甚么?歌裹有谁?」目的是

了解幼儿是否关注到歌曲信息,但不要求幼儿准确说出内容。(2)

第二次范唱,目的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倾听歌曲,并在期望幼儿重点感知的部分,刻意放慢速度范唱,让幼儿特别留意此部分就是教师期望关注的问题,从而令幼儿能针对性的回应问题。(3)

第三次范唱,目的是验证幼儿猜测与回应的准确性,是对幼儿思维活动的一种激励或启动过程。若验证的结果与幼儿之前的推测一致,那么就是对幼儿主动

思考的正向肯定;若验证的结果与幼儿的推测出现偏差,那么幼儿就能在纠正

错误的过程中获得重新思考的机会。(4)

第四次范唱,目的是帮助幼儿进一步加强对歌词的理解与记忆。歌唱教学中,理解歌词也是一项学习重点。特别当歌曲裹出现一些新奇的词语,幼儿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先理解,才能有助于记忆。所以,第四次範唱時,教師應着重突顯對詞語的理解。(5)

第五次范唱,目的是在幼儿充分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既要提供机会予幼儿自主表达与创造,又要满足幼儿动静交替的学习原则。所以,教师在第五次范唱

前,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现相应的歌词内容,再鼓励幼儿跟随教师的范

唱进行表演。幼儿一旦参与动作表演时,是顾及不到唱歌的。让幼儿用动作参

与的方式感受歌曲,既满足了幼儿活动筋骨和自我表现的需求,又让幼儿增加

了感知歌曲的机会。总而言之,每一次范唱,教师只提一个关注点,幼儿就能比较清晰地聚焦学习,明晰當下任務,從而成為有準備的學習者。1.5音乐活动设计的难点和建议14◆

难点二当幼儿忘记歌词时,通常会由教师做评价,指出幼儿出现问题的部分,并由教师带

领幼儿重复演唱存在问题的部分。教师普遍对于反思评价环节总是很疑惑,不清楚

谁是反思评价的主体,同时亦不知道如何组织反思评价。

建议1.反思评价的主体是幼儿,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反省

认识的过程,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学会了。教师可通过询问幼儿是不是真的

学会唱歌,让幼儿先进行演唱。然后,教师可聆听幼儿会否出现唱不清楚某

些乐句,或声音越唱越低的现象发生。若有此情况出现,则说明幼儿在歌曲

的学习中,对某些部分的理解和记忆不准确。2.教师应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師可啟發並追問幼兒為甚麼聲音會越唱越低?

哪一句唱时有问题?这句不会唱的时候,可以请谁帮助?那么,幼儿便会发现问题并需要想办法解决。当

评价的主体改变后,幼儿的学习方式也会发生改变,目的是培养幼儿成为一个

主动的学习者,评价自己是否学会了。2.

韵律活动设计的难点和建议◆

难点教师对于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韵律活动感到困难,这可能由于教师不了解或忽略幼兒的年齡特點,所選擇的音樂隨意性比較大。

建议幼儿班阶段,教师可选择轻松愉快、柔和、节奏清晰和快慢适中的音乐。只要是活

泼轻快的旋律,就算是重复性的音乐幼儿也会喜欢,而且幼儿也易于运用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和节奏。低班阶段,教师可选择愉快和有特点的音乐。到下学期,教师可逐步加入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高班阶段,教师可选用不同性质、不同节奏和不同风格的音乐。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经典音乐,或一些适宜的流行音乐都可以成为韵律活動的音樂材料。3.

打击乐活动设计的难点和建议◆

难点

一教师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打击乐活动的常规,但是具体的方法和经验不足,導致打擊樂活動中常規欠理想。15

建议1.

常规在一节打击乐活动中是非常关键的,关系到幼儿能否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

奏,自己的演奏与整体音响是否协调等。活动开始时,幼儿应聆听音乐的信号

整齐地将乐器从座椅下取出。拿出乐器后,凡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大腿上,

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开始演奏前,幼儿按教师的指挥手势整齐地将

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势。演奏结束后,按教师的指挥手势将乐器放回

大腿上。活动结束后,在教师指导下幼儿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2.

至于活动进行时的常规,幼儿演奏时身体应倾向教师,眼睛注视教师,积极地

与教师进行交流。同时,幼儿应集中注意聆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并努力与他

人协调。交换乐器时,幼儿须先将原先使用的乐器放在座椅上,再迅速无声地

找新的座位,拿起乐器,坐下,将乐器放在大腿上。交换过程中幼儿不与他人

或场内的座椅相撞,坐下时不使座椅发出声音。3.

教师可参考以上的常规,因应幼儿的年龄特点而提出合理的要求。◆

难点二与歌词相比,节奏更为抽象。有些教师为让幼儿理解不同的节奏,会运用反复练习法,機械式地讓幼兒進行訓練,使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幼兒亦未能積極投入學習活

动中。

建议图谱法是引导幼儿进行节奏演奏的有效策略,通过图示把音乐内容简单化和形象

化,增强直观效果,使幼儿学起来轻松和有趣味,幼儿通常很快便能感受到不同的图谱所表达的含义。教师常用的图谱包括动作总谱、图形总谱和语音总谱。动作总谱是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当要表现比较密集的节奏时,教师不宜选用笨拙的肢体动作表现。同时,身体动作不宜太复杂,要避免动作对幼儿掌握总谱内容造成不必要的困难。图形总谱是用形状和色彩表现节奏。教师可用几何图形、乐器音色的象征图、乐器形象简图等来作图谱的材料,同时应避免过于复杂和细致的图形设计。语音总谱是用嗓音表现节奏。教师可用有意义的字、词、象声词等来作图谱材料。教師應注意語音總譜要有趣、易記和易於上口。以下是各種總譜的例子:

1

2

3

4

5

3

1

6

4

5

5

3

动作图形

语音拍手

-

-走

-拍手

-

-走

-拍头拍肩●滴笃拍头拍肩●滴笃1·16,,4.

音乐欣赏活动设计的难点和建议◆

难点教师容易把音乐欣赏活动与韵律活动混淆,教师会在音乐欣赏活动要求幼儿创造更多的动作和姿态,甚至追求动作上的高标准。

建议音乐欣赏活动和韵律活动是有区别的,尽管这两类活动都需要用到动作参与,但是

用途不一样。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需要用自己的动作作为支架,感受音乐乐曲的结构和风格。如果教师因动作达不到自己预期的审美标准而直接教授幼儿动作,那么幼儿将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在模仿学习动作上,而不是以肢体动作欣赏音乐乐

曲,这样的做法就会导致教学活动的重点不突出,动作失去了辅助的作用。因此,音乐欣赏活动的动作应来源于幼儿自发动作,教师不必过多强调幼儿动作的创造性表现或追求动作的高标准,动作简单有效便可,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加深感受和欣赏音乐。反之,韵律活动中的动作是幼儿创造性表现的方式,教师必须鼓励幼儿大胆多样的创造性表达。17活动名称小马运食物级别低班时间25分钟活动目标价值观和态度:培养乐于尝试、勇于挑战的精神技能:提高弹跳力,能跨跳过阔度不一、高低不同的障碍物知识:掌握单脚起跳和单脚落地的跨跳动作活动准备自编小马操,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小篮子和代表粮食的豆袋,高低不同的栏、紙盒、報紙活动流程暖身活动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地,回忆《小马过河》的故事。然后教师化身马妈

妈,表示今天小马又要帮农夫运粮,但是运粮的路途要经过许多的障碍,所以

小马要有跨跳的本领,最后教师邀请幼儿随音乐做小马操。基本活动1.探索练习跨跳(1)教师将纸盒、报纸等四散摆放在活动场地上,请小马把障碍物幻想成大

石或枯树,想出方法跨跳过障碍物。教师让小马观察后选择一件自己认

为有信心跨跳过的物品,成功后教师建议小马尝试跨跳更多的物品,同

时鼓励小马互相观察和模仿别人跨跳的方法。(2)教师集合小马,请他们说一说和做一做自己的跨跳方法,看谁的跨跳方

法比较好和为甚么好?(3)教师表示马妈妈很欣赏小马的跨跳方法,现在由马妈妈展示能跳得高且

远,而又安全的跨跳方法:助跑——放松、中速;起跳——蹬地腿要快

速、有力、充分,摆腿方向要正,幅度大,膝盖放松;落地——轻柔并

继续前跑几步,不要停顿,两肩自然摆动(为了给幼儿正确的示范,教

师助跑、起跳和落地时的动作要慢,还要边做边解释动作要点)。(4)小马模仿马妈妈的方法继续练习跨跳,教师进行个别指导。2.第一次小组游戏(1)教师集合小马,表示还有比这条更艰难的路要小马跨跳。此时教师将纸

盒和报纸组合成更高或更宽,更有难度的障碍物。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

闯障碍物,全组幼儿必须合力完成跨跳所有的障碍物。(2)幼儿互相分享刚才安全跨跳过障碍物的方法。3.第二次小组游戏(1)教师让两组幼儿利用高低不同的栏、纸盒、报纸等物料搭建更有挑战性的道路,能讓全組幼兒通過。(2)教师请两组幼儿交换位置,跨跳对方所设计的道路。(3)教师说经过多次的观察,相信幼儿已有能力协助农夫把食物运送到仓库內,可以進行小馬運食物遊戲了。2.1小马运食物194.游戏:小马运食物(1)教师利用场地上的各种物料摆放好障碍物,介绍玩法和规则:「现在就让马妈妈告诉大家运送食物的路径,每队小马在起点排队,每只小马每次取一袋食物。向前跑、跨跳过石头(高度不一),去到河旁边

跨跳过河(阔度不一),然后把食物放在仓库裹,再返回起点。回到起点

时轻拍站在队前友伴的小手,代表他可以出发。看看哪组的小马能又

快又安全地把食物运送到仓库中。」(2)教师组织幼儿玩游戏,提醒幼儿运食物过程中注意安全。舒松活动教师赞赏所有幼儿的表现,带领幼儿听着舒缓的音乐走成一个大圆圈:「小马辛苦了,幫農夫把食物都運到了倉庫裹!深呼吸慢行,拍拍腳,放鬆心情慢慢

走!」教师引导幼儿做出不同的舒松动作,结束游戏。教学关注及举隅说明教学关注1.绘本引发体能活动的开展暖身活动借助绘本为主题,迁移绘本内容设计体能活动,能引发幼儿兴趣。2.情境创设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幼儿喜欢游戏,对小动物有天生的喜爱与好奇心,模仿小动物等富有情境的游戏更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更刺激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愉悦的情境中,幼儿以角色的身份代入,自然练习走、跑、跳等动作,掌握相关的动作要领,积极完成情境中的“小任務”,從暖身活動開始,環環相扣,相互承接,推動遊戲的發展。举隅说明1.善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设计体能活动幼儿对《小马过河》的故事熟悉,很喜欢学小马奔跑、跨跳,还愿意像小马一样,帮助妈妈做事情。教师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善用故事中老马、小马的角色和运粮食的

情节,贯彻始终设计了本次的体能活动。暖身活动时,教师请幼儿回忆故事,引发幼儿

积极参与的兴趣。为了让幼儿的跨跳更有趣味性,教师还准备了高低不同的栏、纸盒、

报纸等物料,激发幼儿用单脚起跳和单脚落地的跨跳动作,活动内容的选择符合幼儿生

活经验和认知发展规律。2.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创设情境本次活动中,幼儿已经听过了《小马过河》的故事,所以,结合幼儿的经验和需要,教

师创设了小马过河的情境。教师扮演马妈妈,幼儿扮演小马,豆袋代表粮食,还用高低不同的栏、纸盒、报纸等布置成小河、大石、枯树等障碍物。以情境创设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能关注幼儿的多样性,如让幼儿选择跨跳有信心的障碍物,给幼儿成功体验之时,方能积极面对新的挑战。20活动名称开心的跳跳糖级别低班时间25分钟活动目标价值观和态度:享受游戏的乐趣技能:能够遵守游戏的规则,完成任务知识:探索出多种跳动的方式来弄掉身上的纸球活动准备不同的纸张(杂志纸、报纸、色纸、抹手纸)、胶纸、白板、白板笔、计时器、

音乐活动流程暖身活动1.

教师带领幼儿听着音乐进场,环绕场地做出跑、飞和走的动作,之后围圈

站立。2.

教师与幼儿一起扮演“跳跳糖”,以语言提示幼儿跟随音乐做快速或慢速的

原地跳动作。基本活动1.教师创设“开心的跳跳糖”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跳动方法(1)

教师引导幼儿幻想自己是一粒开心的跳跳糖,放到嘴裹就会不停地跳

动。(2)

教师请跳跳糖们按照指示做不同的跳跃动作,如向前跳、向后跳、向上

跳、向左跳、向右跳、向左跳两下、向前跳三下等。(3)

教师边示范边总结跳跃的动作:起跳的时候双臂由后向前上方自然摆动

时,两前脚掌用力蹬地,两膝充分蹬直,落地时需要屈膝缓冲,保护肢

体安全。2.教师创设“跳跳糖口袋”的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探索多种跳动的方式来弄

掉身上的纸球(1)

教师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是一个跳跳糖口袋,裹面装了6粒跳跳糖,请幼儿利用不同的紙張,每人做6個小紙球當作跳跳糖,之後用膠紙黏在身上。(2)当教师说︰「打开口袋吃糖啦!」幼儿需要以跳动的方式把身上的「纸

球跳跳糖」弄掉。跳动期间幼儿不能用手拨走「纸球跳跳糖」。(3)

幼儿在1分钟的时间裹自由探索不同的跳跃方式,最后看谁身上的「纸

球跳跳糖」最少。(4)

教师引导幼儿交谈:怎样跳可以让「纸球跳跳糖」

全部弄掉?(快速

跳、用力跳等)3.竞赛游戏:小组合作探索最佳的跳跃方式,将身上的跳跳糖弄掉(1)

教师将幼儿分成A、B两组,A组幼儿先为B组每位幼儿在身上黏上6粒

「纸球跳跳糖」,接着B组幼儿需要在1分钟之内以不同的跳跃方式,

把身上的「纸球跳跳糖」弄掉。时间到了,由A组幼儿负责统计B组所

有幼儿身上「纸球跳跳糖」的数量。2.2

开心的跳跳糖21(2)

A、B组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3)

集合幼儿,比较两组幼儿身上「纸球跳跳糖」的数量,最少者为胜。舒松活动教师请幼儿做舒松动作,如抖抖手、捶捶肩、拍拍腿等,最后跳跳糖融了,

幼儿慢慢躺到地上去,平伏心情结束活动。教学关注及举隅说明教学关注1.促进幼儿在体能活动中的综合发展培养幼儿对体能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动作协调灵敏性是体能与健康学习范畴的主要目

标。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动作发展内容,组织生动有趣、循序渐进兼备层级挑战的游戏活动,以丰富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教师也应该善用幼儿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有目的地結合其他範疇的內容,予幼兒綜合性的活動體驗。2.注重幼儿在体能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和自我保护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保证幼儿的身心健

康和安全,教师应该加强幼儿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教育,如建立幼儿对运动的兴趣,让他們掌握基礎的運動技能,逐步提升幼兒運動時的安全意識和保護身體的能力。举隅说明1.以综合模式推行活动,打破学习范畴界限教师在看似简单的“跳跃”动作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如活动开始时,教师请

幼儿扮演跳跳糖的情境,融入了群性发展的内容。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

料,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纸张搓成球状黏在身上,期间教师尊重幼儿选择物料的意愿,使

幼儿积极地进行搓黏纸球,有效结合了视觉艺术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幼儿在制作过程

中,发现了身上或轻或薄的纸球、小的纸球、多贴胶纸的纸球,均不容易被弄掉。他们

还发现在指定时间内跳得快一些、用力一些,可将更多的纸球弄掉,以致幼儿的科学探

究、反思与实践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在活动结束时,教师引导幼儿统计和比较每组幼儿

身上所剩余的糖果数量,正好也提升了幼儿运算的能力。整个游戏中,教师巧妙地以综

合模式推行活动,使幼儿获得多元的发展。2.运用标准的动作技能作自我保护,同时提升身体的协调和灵敏性从安全与保护身体角度出发,幼儿在跳跃活动中保持平衡,促进身体协调灵敏的动作要领是身体腾空、落地时要屈膝。教师在活动的初期已给幼儿正确动作示范和解说,提醒幼兒按照跳躍動作的要领进行游戏,确保肢体安全。幼儿从动作游戏中探索、实践和调

整,感知到跳跃落地时屈膝缓冲给自己的身体起到保护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能游戏活動中,除了要關注場地、物料的安全,更需要从动作发展的角度去激励幼儿注意安全,形成自我保护意识。22活动名称好玩的软棒级别高班时间30分钟活动目标价值观和态度:乐于参与活动,愿意接受挑战技能:能运用软棒设计跑、跳、钻、爬的游戏,增进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知识:能与友伴一起探索软棒的多种玩法活动准备软棒、报纸、音乐活动流程暖身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进入活动场地,分散站立,利用报纸卷成纸棒进行

热身,从伸展运动到下蹲、体转、腹背、跳跃运动,再到原地变速跑,以及

慢慢走。基本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探索软棒的多种玩法,并互相学习1.

单人游戏教师给幼儿独自用软棒玩游戏,过程中肯定幼儿的探索与发现,同时鼓励幼

儿观察友伴的游玩方式,促使他们对物料的玩法有更多的思考。最后,教师

总结大家的玩法,让幼儿作模仿学习。(1)你快我又快把软棒直立在地上,放开双手绕着软棒跑,软棒倒下时伸出手把它接住。(2)夹物行进跳双脚并拢,身体半蹲,两腿夹紧软棒做向前跳状,弹跳并轻轻落地,

练习双腿夹物行进跳。(3)

立定跳远将软棒放在地上,从一定距离跨跳过软棒。(4)发射火箭双手握软棒,用力向上抛。2.小组游戏教师给幼儿结伴游戏,从同侪互动中想出不同软棒组合的合作游戏,并共同

协商游戏的规则。最后,教师总结各个小组的玩法,让幼儿作模仿学习。(1)风火轮将软棒呈十字形摆放地上,幼儿轮流练习有距离的跳跃。(2)钻过山洞幼儿手持软棒,摆成高高低低状,让友伴在身体不能触碰软棒的情况下,練習連續的鑽爬。(3)

飞跃丛林将软棒叠成小山丘,幼儿从起点线后进行助跑与跨跳。2.3

好玩的软棒233.集体游戏教师不断增加集体游戏的难度,促进幼儿间的合作体验。(1)基础的玩法幼儿围圈站立,单手扶着直立圈内的软棒,听到教师口令后放开软棒,再向前跑到下一个位置,成功接住刚才站在前面幼儿所松开的软棒为

胜。(2)进阶的玩法教师让幼儿围出更大的圈进行游戏,增加幼儿间的距离,教师连续发出口令,促使幼兒做出一連串快速跑和接物的運動。舒松活动教师和幼儿利用软棒做出舒松动作,如击腿或手臂,跳火把舞等,最后随音

乐离开活动场地。教学关注及举隅说明教学关注1.「一物多玩」中探索「物」的多种玩法,能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创造者,他们的创造力无处不在。在体能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引导

幼儿作出探索,体验不同的游戏方式,令幼儿的创意获得发展。「一物多玩」中探索「物」

的多种玩法,可以满足幼儿成为发现者、探索者的需要,激励幼儿自主的思考,持续不断

地提升他们学习时的专注力,激发创新游戏与运动的意识。2.「一物多玩」中「玩」的多种体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和灵敏性发展时,也能培育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应为幼兒提供與友伴合作學習和遊戲的機會,讓他們在遊戲中學會合作。举隅说明1.教师配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需要,提供适合的物料支持幼儿的探索与创造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选择的物料是“软棒”,它安全

、色彩明亮和组合性高。教师给幼儿时间和空间,以个人或小组方式探索软棒的多种玩法。独自游戏时,有幼儿利用软棒作支

撑跳,或将软棒放在两腿间夹着走、跳等。小组游戏时,幼儿将软棒摆成条状,

一起练习跑;将软棒摆成十字形或田字格,练习跳跃;将软棒叠高,练习助跑跨越等。幼儿在自主

探索的过程中同时关注到友伴的玩法,有助激发他们构思更多的玩法,而教师也有效地利

用了这个教育契机,鼓励幼儿互相观察、模仿,培养出幼儿爱探索与创新的精神。2.教师提供多种的合作方法,加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活动中的小组探索与游戏,幼儿能因应游戏内容组成小组,合作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在表达、交流、分享和实践中,他们学会了合作的重要性,体验与友伴创造游戏时获得的

成就感和乐趣;活动中集体游戏的环节,采用基础的玩法和进阶的玩法,在层层递进中发

展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24活动名称小小运水工级别高班时间30分钟活动目标价值观和态度:体验与友伴合作运水的快乐技能:能协调和灵敏的跨越障碍运水知识:重温走、跨和平衡的动作,知道循环游戏的玩法活动准备胶杯、音乐、速度梯、高低不同的障碍物、高矮不同的平衡木、水盆、大小

不一的胶杯(贴上刻度)、水活动流程暖身活动教师表示天气酷热,水库的水快用完了,所有幼儿今天要成为一位小小运水

工,帮忙将水运送到水库。因此教师请每位幼儿选一只胶杯,听音乐《杯子

操》进行热身,以免幼儿在运水的途中受伤。基本活动水盆

平衡木

障碍物1.拿空杯练习(1)教师带幼儿来到事先用速度梯、障碍物和平衡木摆成循环路线的场地,跟幼兒觀察並交代場地的材料和路線(下稱山徑)。(2)先由教师示范行走整条山径,之后请幼儿从起点出发,拿着空胶杯进行兩次行山徑的練習。(3)幼儿依次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幼儿走、跨和平衡的动作,并提醒幼儿要

注意安全。2.拿半杯水练习教师出示水盆,请幼儿观察手中胶杯半杯水的刻度位置,然后在水盆前排队

自己取水,再从起点出发行山径两次,完成后把水倒回水盆去。教师提醒幼

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不同大小的杯子,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还要保持杯中的水不灑到外面去。3.拿整杯水练习教师请幼儿交流刚才的经验。提高活动的难度,教师请幼儿观察手中胶杯整

杯水的刻度位置,然后在水盆前排队自己取水,再从起点出发行山径一次,

完成一圈后把水倒回水盆去。2.4

小小运水工

25速度梯

▲起点4.分组比赛(1)

教师祝贺所有幼儿已经完成了全部的练习,可以帮忙运水到水库了。

教师摆放障碍物成为两组的运水山径,当中的障碍物和平衡木的高度

有所不同,教师请幼儿观察场地的变化,之后请幼儿自由组合分成两

组,站在自己选择的场地起点处准备运水。(2)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幼儿要从起点的水盆中取水,然后经过障碍到终

点,把水倒在水库中,再从旁边跑回来轻拍下一位幼儿的手,该名幼儿

就可以出发,最先把水盆的水运完的一组为胜。水盆A

起点水库水盆B

起点(3)

教师邀请胜出的小组分享经验,也请失败的小组反思原因,鼓励输了的幼兒不要灰心,只要找到了原因,下次也能奪取勝利。舒松活动教师带领所有幼儿听着舒缓的音乐走成一个大圆圈,跟随教师做出不同的舒

松动作,结束游戏。教学关注及举隅说明教学关注1.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幼儿的自主学习是指幼儿在学校按自己的想法和心愿,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学习模式

来认识事物,从而获得信息,取得经验。现代幼儿学习观认为,幼儿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

学习,是使幼儿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的学习,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关注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2.幼儿在竞赛游戏中的分组在幼儿的体能活动中,女孩侧重于节奏轻快、力度较小的运动;而男孩侧重于力度较大、

速度较快而刺激的体能活动。因此,教师在竞赛游戏时如按照男孩、女孩进行分组,容易

造成比赛结果的不公平。另外,教师在设计体能游戏时,要考虑男女孩的生理特点,尽量

缩小以上的差异,引导他们尝试各种活动,从各方面得到积极的锻炼,促进他们有共同的

发展。26举隅帮助1.教师放手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请幼儿进入游戏场地后,先观察并交流场地的材料和路线,再请幼儿

尝试拿着空杯行两次山径,这正是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学习,教师从观察发现幼儿问题的基

础上进行引导,从而使幼儿能自信地面对接下来的挑战。另外,教师在活动前已告诉幼

儿,舀水时要把袖子挽起来,手不要放太低等,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活动时教

师即放手让幼儿自主取水,幼儿在信任中增强了活动的能力,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能

的锻炼。可见,教师在交代清楚活动规则和进行安全教育后,对幼儿敢于放手,幼儿才会

有更多的探索和尝试的机会,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2.教师根据游戏的具体内容进行幼儿的分组竞赛游戏非常受高班幼儿的欢迎,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身体及心智发育最为迅速的阶

段,但男孩、女孩之间的体力还是有差别的,教师根据游戏的需要,设基本的游戏规

则,如必须男女同组,之后请幼儿自由组合的分组方式,避免了按照性别来分组,这样

男女孩混合搭配,照顾了女孩的体力及心理感受,让男女孩公平竞争,各自都获得体能

活动的满足感。V27活动名称小兔子拔萝卜级别幼儿班时间20分钟活动目标价值观和态度:感受和友伴一同拔萝卜和送萝卜的快乐技能:练习下肢力量、弹跳力和平衡能力知识:探索双脚连续向前跳的方法活动准备场地上画有三条跑道、兔子头饰、插了红萝卜图片的纸砖(数量是幼儿人数

的两倍)、篮子三个、音乐《带动跳》、儿歌《小白兔白又白》活动流程暖身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变换速度学巨人走路、矮人走路进入游戏场地,跟随音乐《带

动跳》做动作,重点让幼儿腿部和足踝肌肉充分伸展。基本活动1.

自由探索小兔跳(1)教师化身为兔妈妈,向幼儿说:「今天我们变成小兔子,小兔子怎么

跳?」播放儿歌《小白兔白又白》,请全体幼儿自由探索小兔子跳。(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示范小兔子跳。(3)教师就幼儿的动作加以说明正确双脚连续向前跳的要点,边讲边示范:

预备——腿弯曲,臂前后摆,上体稍前倾;起跳——臂向前上摆,腿蹬直,展体,使身体向前上方跳出;落地——曲腿全蹲。2.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1)教师播放儿歌《小白兔白又白》,将幼儿分成三组,一个接一个在跑道上練習雙腳連續向前跳,期間教師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2)教师再次示范双脚连续向前跳动作要点,提醒幼儿起跳和落地都要注意

腿弯曲,保护膝盖,还能保持身体平衡。3.游戏:小兔子拔萝卜(1)教师在场地上放置插了红萝卜图片的纸砖成红萝卜田,对幼儿说:「我

们家中已没有食物了,请兔宝宝们一起到田裹拔一些萝卜带回家。」(2)教师将幼儿分三组排队后,说出游戏的玩法,如第一位幼儿先在跑道双

脚连续向前跳,到红萝卜田拔一个红萝卜后再跳回起点,之后把红萝卜

放进篮子中,再轻拍队中第一位兔宝宝的手,被触手的兔宝宝可随即起

跳,前往拔红萝卜,如此类推直到把所有的红萝卜拔完为止。配合游戏的進行,教師播放兒歌《小兔子白又白》。2.5小兔子拔萝卜28舒松活动1.总结评价教师赞赏幼儿:「今天小兔子很能干,双脚连续向前跳的本领增强了,还拔

了很多红萝卜回家,稍后我们可以送给公公和婆婆品尝,请小兔子们拍手互

相称赞。」2.做舒松操教师请幼儿听着轻柔的音乐,跟随教师做舒松的动作,重点针对腿部肌肉进

行放松。3.材料整理教师请幼儿帮忙收拾,把场地上的“红萝卜田”(纸砖)整齐放回积木箱去,然後拿着紅蘿蔔和籃子回活動室。教学关注及举隅说明教学关注活动的评价与收拾舒松活动是体能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

一般占用活动五分之一的时间。舒松活动可以让幼儿

身心放松,缓解兴奋的情绪。教师在舒松活动时,除了带领幼儿针对重点练习的身体部位进

行放松外,还要进行活动的评价与收拾。教师肯定幼儿的努力,有利激发幼儿参与体能活动

的兴趣。还有,教师让幼儿参与收拾,既是一种放松,也同时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

收拾习惯,让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举隅说明1.有目的地进行活动的评价最后的活动评价,教师要肯定和称赞幼儿的努力。像本次活动,教师以妈妈的口吻表扬小

兔子们,说:「今天小兔子很能干,双脚连续向前跳的本领增强了,还拔了很多红萝卜回

家,稍后我们可以送给公公和婆婆去品尝,请小兔子们拍手互相称赞。」这样的评价能激

发幼儿再次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2.收拾的安排活动中用到的物品,要在活动后及时进行整理。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物品的状况,在

安全的环境下,教师鼓励幼儿收拾物料,而幼儿在自然的情境下学习,也能增加投入感,

如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便请幼儿把场地上的红萝卜田(纸砖)放回粮仓(积木箱)去时,幼

儿既开心又尽责地将纸砖摆放整齐,然后拿着红萝卜和篮子回活动室。29活动名称寻找小鱼级别幼儿班时间20分钟活动目标价值观和态度:爬过不同阔窄和高低的桌子,从而获得成功感技能:能够以“手膝着地爬”的动作完成活动知识:协调手膝着地的动作向前爬活动准备不同高低的桌子、地垫、玩具小鱼、音乐活动流程暖身活动在音乐的伴随下,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慢慢走、快快走、伸伸腿、扭扭腰、抖

抖手等暖身动作。基本活动1.运用故事情境,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

教师说出故事,带领幼儿幻想成小乌龟,

一起到沙滩玩(2)

教师让幼儿扮演小乌龟,在场地上自由地爬行(3)

教师挑选动作正确的幼儿,示范“手膝着地爬”行,并鼓励其他幼儿

进行模仿学习2.创设游戏路线,鼓励幼儿大胆练习(1)个人活动玩法1:教师设三条路线,分别是地垫、横向摆放高度30cm的桌子和纵

向摆放高度40cm的桌子,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一条路线

排队,用“手膝着地爬”的动作在地垫上或桌子下爬过。玩法2:教师增加活动的难度,拿走地垫,保留2条桌子的路线,每条路線多加兩張桌子,請幼兒在桌上用“手膝着地爬”的動作爬过桌子,期間教師提醒幼兒在爬上或爬下桌子時要注意安全。玩法3:教师再次增加活动的难度,将不同高度的桌子围成正方形,请幼兒從路線1或2起點開始爬到終點。路线1起点路线2起点路线2终点路线1终点2.6

寻找小鱼30(2)集体游戏:寻找小鱼教师将桌子拼接成锯齿形后,把玩具小鱼散落在终点附近,用地垫铺

设的小鱼区裹,要求幼儿用“手膝着地爬”的方法从桌子上的起点爬

到终点,之后走到小鱼区拿一条小鱼返回起点去。舒松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聆听音乐一起做深呼吸,再给自己或身边友伴的腿部或手臂肌肉

做轻柔拍击和舒松。教学关注及举隅说明教学关注1.营造「玩」的环境激励幼儿游戏「玩」是幼儿的需要,也是幼儿的天性。在体能游戏中,童趣的活动环境对于幼儿的「玩」

有激励作用。教师透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方式营造游戏化的场景,如将物料拟人化、形象化和色彩化,能誘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予幼儿一种热情高涨「玩」的状态。2.善用「空间」激发幼儿锻炼幼儿体能活动中的三大要素有动作发展、物料开发和空间利用,其中空间的灵活使用对幼

儿体能游戏的开展尤为重要。教师因地制宜的去开拓校内的场地,巧妙地通过物料的不同

摆放形式,充分支持幼儿动作游戏的发展,丰富了幼儿锻炼的形式,发展幼儿身体动作协

调的同时,也激发幼儿对环境运用的关注与创意。举隅说明1.创设情境挑战幼儿的运动量用扮演小乌龟、桌子模拟沙滩的情境,贴近幼儿童趣、天真和可爱的性格特点,易于令他们进入游戏的状态。同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多样性,在进行“手膝着地爬”的动作游戏时,能由易到難,如先提供最為簡單的三條路線,讓幼兒按個人的能力去選擇。也從單一到越來越具挑战的层级游戏,如增加了爬行的长度,要求幼儿在桌上爬行。接着在幼儿熟练的基础上,用不同桌子組合成不同形狀的路線給幼兒爬行,不斷挑戰幼兒的膽量和動作的靈敏性。最後的“尋找小魚”集體遊戲還予幼兒愛護動物意識,用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小魚,使幼兒在模拟游戏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这种层层递进的游戏场景,有效激发幼儿的运动量。2.巧用物料、妙用空间,提升室内运动效能本次活动教师在室内运用桌子创设游戏场景锻炼幼儿“手膝着地爬”的能力。物料提供的层级

从单张桌子横向、纵向排列,到多张桌子的连接,最后将所有桌子拼接成正方或锯齿形状,让

幼儿在桌子下或桌子上爬行,充分发掘物料的多种使用方式,发挥物料的最大价值。在空间设

计上,教师能根据场地的大小,提供不同难易的游戏路线供幼儿选择。还有,幼儿在爬正方形

桌子时,教师将他们分成两组同步进行游戏,减少了幼儿等待的时间。关注到幼儿活动时的安全,教師更在桌子的末端貼上“小烏龜”標記,提醒幼兒到標示處時要作出动作的调整,

有助他们能安全地从桌子上爬下来。物料和空间的巧妙运用,使活动有更好的效果。31起点终点1.

暖身活动设计的难点和建议◆

难点

一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幼儿体能活动的暖身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获充分而有效的热身,激发对活动兴趣,快速振奋精神,让身体进入运动的状态。如果教师安排的暖身环节欠缺趣味性或情境性,也没有结合活动目标对幼儿的重点身体部位进行運動,都不利幼兒開展體能活動。

建议1.让幼儿跑起来跑步可以快速使幼儿全身充分运动起来,锻炼心肺功能,精神也能快速兴奋起

来,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可以结合场地、器械、幼儿年龄特

点等,带领幼儿进行一定距离的变速跑、情景跑、花样跑等。2.

让幼儿动起来为了让暖身活动变得有效和吸引幼儿,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依据幼儿的年

龄特点,配合活动目标,利用韵律操或者模仿操对身体重点部位的关节进行热

身。编排操节时宜按照从上肢到下肢的顺序活动肢体、关节、韧带,结合情境

的角色特点设计动作,徒手或者利用游戏用品来做暖身活动。比如跨跳的活

动,活动重点是下肢;抛接的活动,活动重点是上肢,才能达到有效热身,使

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进入运动状态。同时,增强幼儿角色的意识,寓锻炼于

游戏中。◆

难点二有时候,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暖身活动时动作会比较随意、零散;也会出现不同的体育活动内容暖身的程序、动作都一样,可能会带着幼儿跑一跑、跳一跳、走一走、扭扭腰、甩甩手。这样就难以达到充分的暖身和针对性的效果。

建议切合动作发展目标内容,使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推行暖身活动,达致暖身活动的成

效。暖身活动是体能活动的准备,时间不应该太长,约占整个体能活动的五分之一

时间。在设计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活动的目标,利用暖身活动使幼儿从生理和心

理上都做好参与体能活动的准备。生理上的准备主要是身体的准备活动,达到灵活

肢体、润滑关节、舒畅肌肉的效果,逐步提高幼儿身体的活动能力。心理上的准备

则是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愿望,使他们精神、情绪饱满及热情高涨地投入

游戏。暖身活动的内容根据活动锻炼的目标,各有不同,既包含一般性的暖身活

动,也有专门性的暖身活动,如使用幼儿熟悉的小游戏「

一、二、三、木头人,不

准说话不准动」,以提升幼儿参与的热情,或针对身体运动部位设计简单的游戏,

用模仿操进行暖身,为幼儿开展体能活动作好准备。2.7体能活动设计的难点和建议322.

基本活动设计的难点和建议◆

难点

一在幼儿阶段,体能动作游戏有走、跑、跳、钻、爬、攀登、投掷等,可以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和灵敏度;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使其有乐观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因此在体能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用“物”设计出不同的动作游戏,使幼儿的身体机能得到综合而全面的发展。

建议在一节体能活动时段,幼儿的动作发展不应局限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