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部分学校12月份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安徽省部分学校12月份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安徽省部分学校12月份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安徽省部分学校12月份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安徽省部分学校12月份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安徽省部分学校12月份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龙(如下图),呈扁平椭圆形,头顶两角,用阴线刻出嘴、鼻、褶皱、须,背上圆弧线代表身躯,17条阴斜线犹似龙鳞,有孔可以栓挂。该形态与红山文化出土的玉龙相近。据此可推断()A.中华大地进入邦国林立阶段 B.早期文明存在区域间的联系C.当时已普遍出现对龙的崇拜 D.凌家滩遗址与红山文化同期2.西汉大臣张汤,自幼学习律令,后受武帝赏识,累迁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参与编订法律,用法严苛,以《春秋》古义治狱。他还协助武帝改革币制,实施盐铁官营,严厉打击王侯贵族及豪强势力。上述材料可以印证西汉时期()A.官员选拔主要通过学习律令 B.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确立C.完全继承了秦朝的典章制度 D.武帝重用酷吏推行大一统3.如表反映了当时北魏时期女官的部分记载()人物内容阳尼妻高氏渤海高氏家族,且学识有文才,高祖敕令入侍后宫。陆昕之妻奉姑有孝称,神龟初,与穆氏顿丘长公主并为女侍中。于忠妻王氏中山王尼须女,微解《诗》《书》,引为女侍中。A.官员选拔方式多样 B.门第观念被进一步强化C.儒家观念得到认同 D.女性开始步入政治舞台4.《百丈清规》是唐代百丈怀海禅师为禅宗寺院制定的禅门规式,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禅门丛林清规。清规中有“报本”等规定,教导为僧者“精进行道,报父母恩”,体现了僧人孝亲观念。这表明()A.佛教适应中国传统文化 B.儒佛思想斗争激烈C.儒学仍然处于独尊地位 D.三教合流特征明显5.南宋临安城在城市布局上独具特色。宫殿区位于南部的凤凰山上;北向延伸的御街与河道并行,沿街分布着各种行市和瓦子;全城被斜向道路分成了大小不一的“坊”;国子监、太学、武学等文化区则靠近西湖东北角。该布局体现了()A.严格的坊市制度 B.皇权至上的理念C.城市规划的智慧 D.商品经济的活跃6.明中后期,多种社会力量进入书籍出版领域,私人商业出版兴盛。出书地区广布各地,尤以福建、江南与北京最为集中;出书品类繁多,数量庞大,鸿篇巨制频现,无论经史,还是日用类书、通俗小说,都以惊人速度发展。据此可知,明朝()A.官方出版业已走向衰落 B.士大夫传统价值观改变C.重农抑商政策开始转变 D.通俗文化得到广泛传播7.如表中的现象()清代秦巴山区兴安府人口增长状况单位:口州县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三年(1823年)安康县129583203579389300汉阴县

83841123300平利县69070148099178600洵阳县6768883972243500白河县353595111190400紫阳县1567059819126700石泉县297942994787900总计3801256603681239700资料来源:嘉庆《兴安府志》;卢坤《秦疆志略》A.加剧了当时的人地矛盾 B.体现了人身控制的加强C.增加了政府的人丁税额 D.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8.学术界对中国古代高度集权的统治模式提出了“集权的政治风险论”,如费孝通所言,“自上而下的命令谁也不敢保证是人民乐于接受的”,中央政府为了统治稳定,需要构筑集权统治的安全阀。以下具有这种“安全阀”功能的是()A.乡约制度 B.郡县制度 C.刺史制度 D.奏折制度9.1850年上海大东门外开设了第一家专卖洋布的商店——同春洋货号。到1858年,上海已有洋布店15家。此后,上海销售五金、西药、颜料、呢绒等洋行相继设立。上海新式商行的发展反映出()A.外贸完全受制于西方 B.政府鼓励私人兴办实业C.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0.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正式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底定有年,绥(安定)边辑(和睦)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这一举措()A.开启了对新疆的有效管辖 B.缓解了边疆危机C.体现了清朝改土归流成果 D.拓展了清朝疆域11.1902年袁世凯创办《北洋官报》,自称办报目的是为了“讲求政治学理,破锢习,浚智识,期于上下通志,渐致富强”,其内容包括圣谕广训直解、学务、农工商学、兵学、教案、交涉、外省新闻、各国新闻等。该报刊的创办表明()A.有识之士探索救亡道路 B.实业救国思想成为时代潮流C.戊戌政变促进新学传播 D.晚清新政传播新知宣扬民主12.1926年1月,吴玉章在国民党二大期间致答谢词时回顾了辛亥革命以来的艰难历程,盛赞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并希望国民政府继续努力,于短时间内统一全国,建设统一全国的国民政府。他强调的是()A.创建革命统一战线 B.创新革命理论C.进行广泛社会动员 D.推进国民革命13.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后,一些民歌和口号在解放区广为流传。“使咱翻了身,咱报答的恩;去支前,去参战,人人争到打蒋第一线”。“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那里!”这反映出()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B.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C.封建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D.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14.20世纪50年代,中国除努力与其他国家建立官方外交关系外,还通过艺术团等形式开展民间交流,如派遣艺术团到意大利进行演出、接受日本代表团到中国访问参观。这表明中国()A.开始缓和与西方的关系 B.积极发展新型的大国关系C.初步登上世界外交舞台 D.践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5.1957年4月25日,首届广交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分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5个展馆,展示商品1万多种。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据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A.推动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窗口C.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D.体现“引进来”“走出去”战略1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66亿人、2.44亿人、3.02亿人,基本建立了统筹城乡、覆盖全民、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我国完善社会保障旨在()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B.完善社会福利制度C.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D.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汉唐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陆上丝绸之路,到了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在两宋时期兴盛的原因,学界有三种说法比较流行。一是“陆丝”阻断说;二是技术推动说;三是世界格局变动说。上述看法均有道理,并具有相当史实基础。但如果放宽视野,经济因素才是晚唐以降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根本动因。——摘编自柳平生、葛金芳《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材料二明清以前,北方草原上一直存在着沟通中国与欧亚内陆的“草原丝绸之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较早关注到这条通道。据学者考证,希罗多德笔下的这条草原大通道,西起多瑙河,东到巴尔喀什湖,再往东与蒙古草原相通。由于地域广袤,不同时期通道的涵盖范围不同且呈现出差异显著的发展阶段。“草原丝绸之路”在辽元时期达到鼎盛,但随着元朝的覆灭,尤其是蒙古诸部与明朝的对立,这条通道走向衰落。这就使生活上高度依赖中原农耕地区的草原游牧民族倍感不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新的丝绸之路形态的万里茶道应运而生。——摘编自倪玉平、崔思朋《万里茶道:清代中俄茶叶贸易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研究》材料三2017年5月,俄罗斯驻中国大使提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设想,同年7月4日,国家主席在会见时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表示中方致力于与俄方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以此来落实好两国的贸易互联问题。“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两国地区合作、航运开发、北极治理等领域带来契机,也可成为两国蓝色伙伴关系建立的开端。蓝色发展理念的丰富与蓝色活动的开展将推动两国在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不断加强合作,继而推动中俄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摘编自白佳玉、冯蔚蔚《以深化新型大国关系为目标的中俄合作发展探究——从“冰上丝绸之路”到“蓝色伙伴关系”》(1)请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材料一中三种说法的史实依据,并指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经济动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草原丝绸之路”的特点并分析万里茶道兴起的背景。(1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中俄两国倡导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意义。(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汉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以黄帝为主支谱系的文化认同。《史记》将《五帝本纪》作为中国历史之开篇,又以黄帝为五帝之首。据《史记》记载,黄帝的后人有两大分支;一是黄帝→昌意→颛顼(舜、禹);二是黄帝→玄嚣→嬌极→帝喾(尧、商、周)。在汉代,不仅尧、舜、禹、商、周为黄帝后裔,就连楚、越、匈奴也被《史记》纳入黄帝谱系。以黄帝为始祖的姓氏谱系,固然有以血缘为纽带的色彩,但实质上属于文化内聚。汉高祖称帝前,曾公开祭拜黄帝。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宣帝、王莽也郊祀过黄帝。东汉时期,光武帝把黄帝作为“中央之帝”定期予以隆重祭祀。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与黄帝总是精神相通、血脉相连的,对于黄帝的文化认同也成为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源泉。——摘编自李俊《炎黄文化与民族认同》等材料二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首次共祭轩辕黄帝。如图为国共两党代表及各界人士在黄帝陵前合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黄帝文化认同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的背景,指出其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并举例说明这种精神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体现。(9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历史中,有许多安徽地区的革命事件、奋进精神等安徽元素。某课题组拟建立“党史中的安徽元素资料库”,特向社会征集党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安徽元素。请围绕“党史中的安徽元素”,结合所学知识,向该课题组推荐一个专题,自拟专题题目,并阐明推荐理由。(要求:题目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CACDAACB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DBD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答案】(1)史实依据:“陆丝”阻断说:两宋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技术推动说:造船和航海技术提高;世界格局变动说: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及阿拉伯商人的活跃。(6分)经济动因: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和宋代工商业发达。(2分)(2)特点:历史悠久;地域广阔;阶段特征明显。(6分)背景:元灭亡后的明蒙冲突使草原丝绸之路衰落;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的依赖;明清商品经济繁荣。(6分)(3)意义:有利于中国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提升两国的影响力;推动多方合作,互利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5分,答一点得2分,2点得4分,3点得5分。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18.【答案】(1)特点:记载明确,谱系清晰;涉及范围广,囊括周边民族;以血缘姓氏追忆为纽带,形成文化内聚力;逐渐上升为国家意志。(任意答3点得6分)(2)背景:“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或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4分)民族精神: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分)体现: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组织正面战场抗战,领导敌后抗日,在战略上相互配合。(4分)19.【答案】评分标准题目(0—2分)明确且正确。(2分)较明确且较正确。(1分)错误或没有。(0分)阐明理由(0—8分)史实准确,论证充分(6—8分)史实较准确,论证较充分(3—5分)史实不准确,论证不充分(0—2分)表述(0—2分)表述清晰。(2分)较清晰。(1分)不清晰。(0分)【示例】专题题目:解放战争中的安徽: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理由:解放战争时期,从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到淮海战役再到渡江战役,安徽人民始终在党的领导下,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强大的后援,与人民军队一起并肩战斗,为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建立新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安徽作为其重要战场,见证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与智慧。此役扭转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战局,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秋天,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11月淮海战役发起。在安徽北部的大地上,人民群众推着推车,抬着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