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电子课件:微观经济学-第十四套_第1页
全套电子课件:微观经济学-第十四套_第2页
全套电子课件:微观经济学-第十四套_第3页
全套电子课件:微观经济学-第十四套_第4页
全套电子课件:微观经济学-第十四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第一章导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前提条件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产生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基本矛盾:

无尽的欲望与稀缺的资源

为此人类的行为受到约束:

权衡(trade-off)与选择(choice)

选择的目标是:实现效率(约束条件下的最优状态)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核心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的利用资源研究内容:研究人类社会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最大限度满足人类欲望的选择原则

研究效率的实现问题,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单个经济主体如何选择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消费)

如何生产,何时何地生产(生产)

为谁生产(分配)★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二者协调的情形二者冲突的情形冲突的解决经济体制?法规?道德?微观经济学★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单个经济变量的决定和变动

★核心问题是价格的决定

★资源配置的效率宏观经济学

★总体经济的运行模式和运行规律★总体经济变量的决定和变动

★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的决定★资源利用的效率二、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条件经济主体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

★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

★消费者追求满足程度最大

★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多经济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单一用途的资源不存在配置问题

经济主体依据激励作出选择

择选衡权励激对行动的奖励和惩罚比较各行动的利益和成本在可行的行动中作出抉择分析激励的变动可以预测选择的变动市场经济是协调个人决策的有效方式

★构成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企业市场产权货币★价格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激励因素★法律与市场构成的制度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兼容的激励制度三、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实证分析方法经济现实经济理论观察测量构造模型预测现实理解解释

★实证分析中的障碍因果关系的相互影响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ceterisparibus

)合成谬误(fallacyofcomposition)

后此谬误(posthocfallacy)

★实证分析的基本方法

文字表格图示函数均衡分析★经济具有自我恢复均衡的能力★注重对均衡条件及其变化的分析边际(margin)分析

★边际量:自变量增加一单位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化量边际利益(MB)

生产一单位产品权衡增加减少边际成本(MC)

MB>MCMB<MCMB=MC不增不减MC最优产量的确定边际成本与支付意愿

(每单位比萨的CD量)比萨(百万个)0 1.5 2.53.5 512345MBMB:人们愿意放弃的CD量MC:人们必须放弃的CD量MB<MC减少产量MB>MC增加产量●MB=MC有效产量四、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供求分析★微观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科★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是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决定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什么是市场?p8四、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产品市场需求是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结果★产品市场供给是生产者最优选择的结果★要素市场需求是生产者最优选择的结果★要素市场供给是消费者最优选择的结果★所有经济主体最优选择决定的市场价格是一般均衡的价格体系,价格体系决定了资源配置的状况四、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效率评判

★帕累托效率是市场价格体系所能达到的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均衡价格的决定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第一节需求和供给的概念一、需求(Demand)的概念

1.需求量(Qd)与需求(D)

★Qd:在某一个给定的价格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计划购买的数量

D:在所有可能的价格上消费者需求量的集合(需求计划)0 246 8 51015202530盒饭的数量(千盒/周)盒饭的需求D1盒饭的价格(元/盒)b’bcc’盒饭的需求D2a2.需求量和需求的影响因素

★需求量的影响因素

商品自身的价格(P)

★需求(计划)的影响因素

相关商品的价格(Po)

消费者的收入(I)

预期的价格变动(Pe)

消费者的偏好(Pr)

人口及其他因素3.需求函数

Qd=f(P)

Qd=f(P,Po,I,Pe,Pr)

●需求函数还可以有怎样的表达式?4.需求定理

★假设其他条件不(ceterisparibus),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反方向变动

★表现为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move)5.需求的变动

★由于非自身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

★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shift)二、供给(Supply)的概念

1.供给量与供给

Qs:在某一个给定的价格上生产者

愿意并且计划提供的数量

S:在所有可能的价格上生产者供给量的集合2.供给量和供给的影响因素

★供给量的影响因素

商品自身的价格(P)

★供给(计划)的影响因素

相关商品的价格(Po)

生产技术(T)

预期的价格变动(Pe)

生产要素的价格(Pe)

3.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Qs=g(P;T,Po,Pe,C·····)

Qs=g(P)4.供给定理★假设其他条件不变(ceterisparibus),

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同方向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move)5.供给的变动★由于非自身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量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shift)0 246 8 51015202530盒饭的数量(千盒/周)盒饭的供给S1盒饭的价格(元/盒)b’bcc’盒饭的供给S2a供给量增加供给量减少第二节均衡价格的决定一、均衡价格的含义

1.价格的含义

2.均衡价格的含义

★市场供给=市场需求

★供给量=需求量(Qs=Qd)

★市场出清(market-clearing)的价格1.市场价格过高导致市场过剩,生产者竞争的结果:市场价格下降;2.市场价格过低导致市场短缺,消费者竞争的结果是市场价格上升;3.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促使均衡价格得以实现二、均衡价格的形成0 2 4 6 8 1051015202530数量(千盒/周)盒饭供给盒饭需求盒饭价格为20元时过剩2千盒盒饭价格为10元时短缺3千盒价格(元/盒)均衡1.需求变动的影响

2.供给变动的影响

3.需求和供给变动的共同影响供求变动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相应变动,

图示或分析这些变动见P28-33三、均衡价格的变动第三节需求和供给的弹性一、弹性(elasticity)的概念1.含义: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反应灵敏程度的一个指标2.弹性的大小用弹性系数来表示弹性系数是:自变量每变动1%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3.弹性系数所传达的信息1.需求弹性的含义

★因变量都是需求量,自变量不同需求价格弹性:自变量=自身价格需求收入弹性:自变量=收入需求交叉弹性:自变量=其它商品价格二、需求弹性2.需求弹性的计算公式(p104-105)

★根据定义计算

★根据需求函数计算

点弹性的计算公式

Ep=(dQ/dP)(P/Q)

★根据需求曲线上两点的数据计算

弧弹性的计算公式

Ep=(dQ/dP)(P1+P2)/(Q1+Q2)

★需求价格弹性和斜率是什么关系?3.需求弹性的分类

★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完全无弹性、单位弹性、完全弹性、缺乏弹性和富有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低档品、正常品、高档品,P94)

★需求交叉弹性的分类(替代品和互补品)第三节需求和供给的弹性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通常不同★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的长期和短期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短期和长期的需求收入弹性也不相同

★除时间因素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需求价格弹性?1.供给弹性的含义:供给价格弹性2.供给弹性的计算与分类3.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时间因素: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

★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供给弹性?二、供给弹性第四节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一、市场状况变动的结果1.已知供求函数,求解均衡价格和弹性2.根据均衡价格和弹性,推导供求函数

★假设供求函数为线性函数

★根据点弹性公式推导

教材2.6第47-53页例2.9石油市场教材第38页例2.5小麦市场1.价格控制(最高限价ceilingprice)

低于市场均衡价格供不应求、排队、黑市等2.价格支持(pricesupport)高于市场均衡价格供过于求、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等二、政府对均衡价格的直接干预1.政府不直接定价,市场机制依然有效

2.任何影响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政府政策都间接影响市场均衡价格

3.常用的政策有:生产配额、关税和进口配额、征税或补贴等三、政府对均衡价格的间接干预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第三章消费者行为与需求曲线消费者偏好与无差异曲线客观约束与预算线消费者选择的原则显示性偏好需求曲线的形成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第一节

消费者偏好与无差异曲线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一、偏好与效用1.有关偏好(Preference)的假定

★偏好的完备性(Completeness)

★偏好的传递性(Transitivity)

★偏好的局部非饱和性(locallynon-satiation)★为什么要作出这些假设?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一、偏好与效用

2.效用(utility)的概念

★效用:消费商品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的性质:主观性和序数性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3.总效用(U)和边际效用(MU)

★总效用:一定数量商品带来的满足

U=U(X,Y)

★边际效用: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增加的满足

★边际效用表示总效用的变化速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边际效用随消费量增加而减少。

?效用和使用价值有什么区别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二、无差异曲线1.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

★带给消费者总效用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点形成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是总效用函数的几何表示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无差异曲线是负斜率的

★同一个效用函数对应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不同效用函数对应的无差异曲线形状不同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二、无差异曲线3.边际替代率(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MRSXY)

★总效用不变条件下,增加一单位X商品必须放弃的Y商品的数量

★可衡量消费者愿意为额外一单位X商品消费所愿意放弃的Y商品的最大数量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为什么MRS是递减的?是否有例外?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第二节客观约束与预算线一、预算线(budgetline)的含义

★给定商品价格下,既定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点形成的轨迹

★反映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最大可能性二、预算线的影响因素

★位置的影响因素:I,PX,PY

★斜率的影响因素:PX/PY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第三节消费者选择的原则一、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1.给定条件下消费者实现了最优化的选择

2.两种形式:★给定预算下的最大效用

★给定效用下的最小支出★怎样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表示消费者均衡?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第三节消费者选择的原则二、消费者均衡的原则

1.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比

3.单位货币在每一种商品上都得到相同的边际效用三、拐角解

★为什么会出现拐角解?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第四节显示性偏好一、显示性偏好(revealedpreference)

1.假设条件

★消费者的偏好不变

★消费者的收入总是全部用光

★消费者是理性的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二、由显示性偏好到无差异曲线1.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显示出其偏好:对实际购买的商品组合的偏好强于放弃的商品组合

2.无差异曲线存在性的推导P75三、显示性偏好的应用不需要了解效用函数就可以分析消费者的效用变化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第五节需求曲线的形成一、个人需求曲线的形成

1.几何方式的推导(由无差异曲线得到)

★价格-消费曲线到个人需求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到恩格尔曲线

2.代数方式的推导(由效用函数得到)

★第四章附录中的分析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二、市场需求曲线的形成1.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

★将给定价格下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量加总得到该价格下的市场需求量

★表现为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2.连带外部效应(networkexternality)与市场需求

★攀比效应(bandwagoneffect)下的市场需求

★虚荣效应(snobeffect)下的市场需求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第六节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一、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

1.替代效应(substitutioneffect)

★价格变动而效用不变引起的购买量的变动

★所有商品的替代效应都是负的相对价格提高,购买量减少相对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一、价格变动对购买行为的影响2.收入效应(incomeeffect)

★价格变动而名义收入不变导致实际收入变动引起的购买量的变动

★不同商品的收入效应变化方向不同

正常品的收入效应为负,低档品的收入效应为正

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一、价格变动对购买行为的影响3.价格效应(Priceeffect)

★其他条件不变,某一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者购买量的影响

★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吉芬商品(GiffenGoods)的价格效应是特例

4.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应用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二、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1.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CS)的含义

消费者愿意为一定数量商品支付的最高数额与实际支付数额的差额

2.消费者剩余的衡量

2007-3《微观经济学》施丹二、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3.消费者剩余的性质

★衡量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所得到的福利

★是一个主观变量

4.消费者剩余的应用

★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的消费者福利水平

★分析政府政策对消费者的影响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生产函数和等产量线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成本的概念短期成本及变动规律长期成本及变动规律第一节生产函数和等产量线一、生产函数

含义

▲反映生产要素与最大产出之间的关系

Q=f(K,L)▲技术有效(technicallyefficient)

既定要素生产出最大产量既定产量用最少的要素生产

▲不同的生产函数说明不同的生产技术二、等产量线(isoquantcurve)含义:生产同一产量的要素投入的不同组合特点:▲每一条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

▲技术水平不同,则等产量曲线的形状不同

▲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

★比较等产量曲线与无差异曲线商品X商品Y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效用由产品提供不同产品组合效用相同无差异曲线:不同位置代表不同的效用不同形状代表不同偏好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MRS)由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无差异曲线要素L要素K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生产者的产量由要素提供不同要素组合产量相同等产量曲线:不同位置代表不同产量不同形状代表不同技术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由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决定无差异曲线:效用函数的几何图形表示消费者的主观偏好等产量曲线:生产函数的几何图形表示生产者的技术选择三、短期与长期短期(short-run)

只能通过调整部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实现产量的变动长期(long-run)

可以通过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实现产量的变动

★短期中哪些要素通常是变动的?第二节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一、短期生产产出的概念

▲总产出(TP)

▲平均产出(APL=TP/L)

反映投入要素的生产率水平

▲边际产出(MPL=dTP/dL)

表示总产出随要素投入增加而增加的速度边际报酬递减规律(lawofdiminishingmarginalreturns)

▲前提条件

至少一种要素投入量不变技术水平不变

▲边际报酬递减

边际产量最终下降

产量曲线(教材P193)劳动,L总产量,QMP,AP劳动,LL1L2L1L2TPAPMPL0L0ABCA’C’二、长期生产投入品之间的替代关系▲要素不能完全替代(MRST递减)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要素完全替代(MRST=a)

线性生产函数

▲要素完全不能替代(MRTS=0或∞)里昂惕夫生产函数二、长期生产

规模报酬(returnstoscale)

▲含义:投入要素同比例变动引起的产量变动状况

▲类型:规模报酬递增(事半功倍)规模报酬不变(复制)规模报酬递减(事倍功半)

★规模报酬递增与边际报酬递减是否矛盾?第三节成本的概念

一、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使用具有两种以上用途的经济资源时所放弃的该资源在其他用途上可以得到的最大利益机会成本是一种没有得到的利益只有资源的所有者才会付出机会成本经济活动的机会成本是该项活动中所占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总和二、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经济成本(economiccost)▲事前成本,用于决策▲包括全部成本

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由工资、利息、租金和正常利润组成▲经济成本一般大于会计成本会计成本

(accountingcost)▲事后成本,用于核算▲只包括显性成本和折旧▲由实际支付的工资、利息、租金组成三、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生产成本

(productioncos)▲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工资、利息、租金、正常利润等成本▲生产成本的大小反映技术效率▲主流经济学研究的概念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交换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信息、签约、履约、运输等成本▲交易成本的大小反映制度效率▲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概念四、沉淀成本(sunkcost)决策过程中发生的无法收回的成本

如短期中的固定成本、广告费消费者支付的定金一旦发生不会影响以后的决策有助于分析市场结构、企业的竞争策略等第四节短期成本及变动规律一、短期成本的分类总成本(STC)

STC=FC+VC平均成本(SAC)

SAC=AFC+AVC边际成本(SMC)每增加一单位产品耗费的全部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品耗费的变动成本二、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短期成本的变动状况平均变动成本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AVC=w/APL边际成本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MC=w/MPL短期成本曲线第四节长期成本及其变动规律一、投入品最优组合等成本线(isocostcurve)

▲给定要素价格下,既定成本所能购买到的两种要素最大数量的组合点形成的轨迹

▲影响因素:成本数量、要素的相对价格

★比较等成本线与预算线投入要素最优组合的原则▲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的切点▲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的价格比▲单位货币在每一种要素上都得到相同的边际产量★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是否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扩张路径(expansionpath)▲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移动的轨迹▲反映了生产规模扩大的最优路径▲扩张路径上要素投入比例符合

MRTSLK=w/r二、长期成本及变动规律长期总成本(LTC)

▲长期中生产一定产量所花费的最小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是在生产规模调整的基础上形成的

▲长期总成本是计划成本CQSTC1STC2STC3LTCAQ1Q2长期平均成本(LAC)▲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最小总成本▲通过调整生产规模而得到▲LAC是SAC的包络曲线(envelopecurve)CQSAC1SAC2SAC3AQ1BQ2LAC▲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economiesanddiseconomiesofscale)

产量增加所导致的平均成本变动产量增加,平均成本下降,则规模经济产量增加,平均成本上升,则规模不经济◆成本-产出弹性▲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移动

◆范围经济与范围不经济(economiesanddiseconomiesofscope)

产品品种增加所带来的平均成本的变动

◆范围经济程度的衡量(SC)◆

学习效应(learningeffect)第五章竞争性市场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竞争性市场的形成条件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决策与供给竞争性厂商的长期决策与供给竞争性市场效率分析第一节利润最大化原则一、利润的含义

经济利润=总收益-经济成本二、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MR=MC★利润最大化是厂商决策的目标么?★MR=MC是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遵循的原则么?第二节竞争性市场的形成条件一、竞争性市场的含义

competitivemarket(竞争性市场)

perfectcompetion

(完全竞争)竞争不受阻碍和干扰的市场不存在垄断因素的市场

contestablemarket

(可竞争市场)厂商总是按照竞争市场的方式作出利润最大化的决策进入壁垒比厂商数量更能说明市场的垄断性二、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生产厂商数量众多产品是同质的(Homogeneousproducts)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Transactionsarecostless)

信息是完备的(Completeinformation)

结论: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taker)第三节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决策一、竞争性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竞争性厂商的需求曲线

竞争性厂商面对的是水平的需求曲线竞争性厂商的收益规律

▲收益的含义

▲价格对收益规律的影响

▲竞争性厂商的收益规律

P=MR=AR

竞争性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P=MC

▲边际成本递增8910102030MR25MC利润最大化点0P、R、C数量提高产量所增加的利润减少产量所增加的利润二、竞争性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竞争性厂商均衡时的盈亏状况利润=(P-SAC)Q

▲P>SAC利润大于零,厂商盈利

P=SAC利润等于零,厂商不盈不亏收支相抵点(保本点)

P<SAC利润小于零,厂商亏损★出现亏损是否应该停产?152025891030AR=MRMCATC收支相抵点0数量价格经济利润等于零20经济利润大于零

经济利润0152025

91030P=AR=MRMCATC数量价格25经济利润小于零经济亏损AR=MR1720.1425MCATC7100数量价格竞争性厂商的停产决策利润=(P-AVC)Q-FC▲若停产,Q=0,利润等于-FC▲若生产,Q>0,两害相比取其轻

P>AVC厂商在亏损条件下继续生产

P=AVC停止营业点(关闭点)

P<AVC厂商停产

★固定成本对厂商的停产决策有作用么?三、竞争性市场的短期供给竞争性厂商的供给曲线

大于或等于AVC的MC曲线竞争性市场的供给曲线

▲厂商供给曲线横向加总

▲供给曲线的调整不生产P、R、CQSMCACAVCP0Q0P1Q1P2Q2P3Q3P4Q4供给曲线开始生产亏损生产不盈不亏盈利生产生产者剩余(PS)

▲含义

◆生产者提供一定数量产品实际得到的报酬与所要求的最低报酬的差额

◆厂商的PS:PS=利润+固定成本

◆市场的PS:所有厂商PS加总的总和

▲图示和计算510152025050 100 150 200Max从第50个比萨饼中得到的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生产成本数量(个/天)价格(美元/个)市场价格▲性质:

◆衡量厂商参与生产获得的净福利

◆是生产者实际得到的利益

◆只有当PS大于零,生产厂商才会提供产品★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的比较

第四节

竞争性厂商的长期决策与供给一、竞争性厂商长期均衡的实现竞争性厂商长期均衡的状态

▲进入和退出机制的作用

▲经济利润为零

◆长期利润为零仅表明该行业是竞争性的

◆厂商生产的利益取决于短期利润

◆会计利润表明了厂商拥有的资源的价值竞争性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

▲所有厂商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所有厂商的经济利润都等于零▲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

P=LMC=LAC二、经济租与生产者剩余经济租

▲要素供给者所得到的实际报酬与机会成本的差额

▲经济租的大小不影响要素的供给量

▲经济租与生产者剩余的性质相同长期生产者剩余

竞争性厂商的长期生产者剩余是由经济租构成的三、竞争性市场的长期供给竞争性厂商的长期供给曲线在竞争性市场中,厂商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不存在供给曲线竞争性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

▲行业的分类

◆成本变动的含义: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位置变动

◆厂商数量增加导致成本变动情况不同,可分为不同行业

▲不同行业的供给曲线

◆成本递增行业:正斜率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水平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负斜率长期供给曲线PQD1S1PqP1Q1q1ALAC1LMCaD2BP2Q2q2bS2A’Q3成本不变行业的供给曲线Q3S2q2成本递增行业的供给曲线P2a’A’第五节竞争性市场效率分析一、评价市场效率的方法局部均衡的效率评价

▲当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为最大时,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

▲如果边际利益=边际成本,则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最大;▲竞争市场均衡时,P=MC,即边际利益=边际成本。

结论: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05 10 15 20S比萨饼的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比萨饼的边际利益——价值有效的比萨饼数量10152025D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数量(千个/天)价格(美元/个)无谓损失(deadweightloss)

▲衡量效率损失的指标

▲等于生产者剩余的变化量、消费者剩余变化量和政府收入损失之和

▲通过图示找出对应的面积,然后计算无谓损失二、竞争性市场的效率政府直接干预价格的效率损失

1.价格控制的效率影响

2.最低价格的效率影响1.价格控制产生的无效率无谓损失在低价下租不到房屋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a)在低价下无法提供房屋的生产者剩余的损失(b)潜在损失搜寻成本或者黑市价格导致的消费者剩余损失0 44 72 100租金上限30SSA生产者剩余无谓损失消费者剩余数量(千套/月)租金(美元/每月每套)寻找住房的潜在损失住房短缺SSab2.最低价格产生的无效率

▲政府不收购多余产品时的效率企业产量等于消费者购买量企业产量大于消费者购买量▲政府收购多余产品时的效率20 21 22 233456SSDA失业数量(百万小时/年)工资率(美元/小时)企业的剩余工人的剩余无谓损失寻找工作的潜在损失最低工资DSSA政府间接干预价格的效率损失

1.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效率影响

2.征税和补贴的影响

1.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效率影响

▲与自由贸易时的福利水平相比

▲对消费者和国内厂商的影响相同

▲产生的无谓损失不同

0P、R、CQSDP*Q*PWPW+tQSQD进口量ΔCSΔPS关税收入无谓损失abcd2.税收产生的效率损失 ◆由于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不再相等

◆需求或供给越缺乏弹性,数量的减少与无谓损失就越小

◆需求或供给越缺乏弹性,税收收入就越多税收收入S+卖者的税负

3003253503754002.503.004.004.50SD1.5美元税收数量(百万包/年)价格(美元/包)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生产者得到的价格D-买者的税负1.5美元税收1.5001234567891075100DDS10595消费者剩余S+税收数量(千台/周)价格(美元/台)生产者支付的税

税收收入无谓损失生产者剩余消费者支付的税第六章垄断市场中的厂商决策垄断厂商的产量决策垄断势力分析垄断厂商的价格决策买方垄断厂商的决策对垄断势力的限制第一节垄断厂商的产量决策

一、垄断市场的含义买者或者卖者对销售量和价格具有决定权垄断市场的类型

◆(卖方)垄断(Monopoly)

市场中只有唯一的生产者

◆买方垄断(Monopsony)

市场中只有唯一的购买者

二、垄断厂商的产量决策

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买方的需求曲线决定厂商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垄断市场中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负斜率的需求曲线

◆垄断厂商的收益规律

P=ARMR<AR垄断厂商的产量决策

◆单一厂商的产量决策

MR(Q)=MC(Q)

◆多工厂厂商的产量决策

MR(Q)=MC1(Q1)=MC2(Q2)

★如何说明(经济涵义、数学证明、图示)这一原则?P292-293三、垄断厂商的盈利状况利润最大化的价格

消费者购买利润最大化产量时能够接受的最高价格

教材289页公式(10.2)短期盈利状况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同,取决于价格与平均成本的关系

长期盈利状况

若垄断厂商在长期中没有经济利润,通常就会退出这一市场,所以长期中厂商存在正的经济利润

四、垄断厂商的供给状况不存在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原因:决定厂商产量和价格的是边际成本和市场需求状况,需求变动直接对厂商产量和价格同时产生影响征税对垄断厂商决策的影响◆间接税:减少产量,提高价格◆有可能过度转嫁

★什么条件下会出现过度转嫁?第二节垄断势力分析一、垄断势力的概念

垄断势力(monoplypower)

厂商具有的超出边际成本定价的能力垄断势力的衡量

勒纳指数

L=(P-MC)/P=1/|Ed|L越大,则垄断势力越大二、垄断势力的决定因素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

市场需求价格弹性是厂商需求价格弹性的基础市场中厂商的数量

市场中主要厂商的数量厂商之间的相互关系

厂商之间的竞争与合谋所产生的垄断势力大不相同三、垄断势力对效率的影响生产效率的损失

垄断市场的产量更低,价格更高经济效率的损失

垄断势力产生无谓损失社会效率的损失

垄断势力产生寻租(rent-seeking)成本

★垄断势力的存在带来了哪些利益?第三节垄断厂商的价格决策一、垄断厂商定价的原则根据需求价格弹性和边际成本定价尽可能地侵占消费者剩余二、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价格歧视的概念(pricediscrimination)

相同成本不同价格价格歧视的类型

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

first-degreepricediscrimination含义: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定价特征:◆每个商品的售价都不相同

◆消费者剩余等于零

◆产量等于竞争市场的产量条件:◆适合于单个消费的商品

◆消费者的数量相对较少

★现实中哪些情况比较符合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

second-degreepricediscrimination含义:按照消费者购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价格特点:◆消费者剩余部分被剥夺

鼓励消费和生产更多的商品

产量等于竞争市场产量条件:◆消费量便于登记和计量的产品

◆需要鼓励消费的商品★现实中哪些情况比较符合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third-degreepricediscrimination含义:按照消费者需求价格弹性的不同定价特点:◆产量决策原则:

MR1(Q1)=MR2(Q2)=MC(Q)P328

◆价格决策原则: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市场,产品售价较低,反之较高

◆三级价格歧视的利润高于统一定价的利润

◆同时消费,不同价格条件:

◆厂商能够对消费者实行有效隔离◆不同消费者群的需求水平差别不太大

◆可以实行消费者自我选择

★已知两个市场的需求函数和厂商的成本函数,如何计算每个市场的销售价格、销售量和利润?三、垄断厂商的其他定价策略时期间价格歧视

intertemporalpricediscrimination◆含义:根据销售的不同时间收取不同价格◆特点:★用时间作为区分消费者的手段

★根据弹性不同定价◆实例:季节性打折电影放映的定价高峰价格(peak-loadpricing)◆含义:根据消费时段的不同,周期性地采取不同的价格◆特点:★需求价格弹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供给相对稳定◆实例:旅游的旺季价和淡季价电话分段定价两部收费制(two-parttariff)◆含义:对同一种商品收取两次价格◆特点:

★剥夺消费者剩余

★利润取决于价格和入门费

★适用于消费需求近似的商品◆实例:

园中园收费会员制消费

固定电话搭售(bundling)◆含义:两种或更多商品作为一组商品定价◆特征:

★剥夺消费者剩余

★适用于消费上负相关的商品

★纯搭售和混合搭售◆实例:快餐套餐有线电视频道组合第四节买方垄断厂商的决策

一、最优购买量的确定购买者的边际价值(MV)

◆每增加一单位购买所增加的利益

◆买方的需求曲线代表边际价值

购买者的边际支出(ME)

◆卖方的供给曲线决定买方的平均支出和边际支出

◆竞争市场中,ME=AE

◆买方垄断市场中,ME>AE最优购买量决策原则:MV=ME二、买方垄断厂商的价格决策按照最优购买量时卖方可以接受的最低价格定价价格小于边际价值P<MV供给弹性决定价格水平与边际价值之间的差额

三、买方垄断势力分析买方垄断势力的概念

买方具有的低于边际价值的定价能力买方垄断势力的衡量(MV-P)/P=1/Es买方垄断势力的决定因素买方垄断势力的效率损失第五节对垄断势力的管制一、价格(回报率)管制按照边际成本定价

有效率,但可能有垄断利润按照平均成本定价

经济利润为零,但通常无效率价格管制中的问题

◆自然垄断的价格管制

◆信息不对称问题二、反托拉斯法美国具有严格而广泛的反垄断法律体系对垄断的法律限制程度与对垄断造成的经济影响的认识密切相关第七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市场分析寡头垄断市场分析第一节垄断竞争市场分析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垄断势力来自于产品差异性

◆差异性:与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区别的特征

◆获得途径:外观、包装、品牌、服务、分销渠道、广告和促销活动进入和退出市场的壁垒较低二、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垄断因素发挥主要作用

◆决策与垄断市场类似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竞争因素发挥主要作用

◆决策与竞争厂商类似

◆不盈不亏的长期均衡垄断竞争市场的效率

◆垄断竞争造成的效率损失类似于垄断造成的损失

◆垄断竞争带来的福利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增加效用第二节寡头垄断市场分析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寡头垄断市场的概念

少数几个厂商控制大部分产品供给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厂商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厂商需求曲线的不确定性

◆厂商决策的多样性

◆依据不同的模型分析寡头市场均衡寡头垄断市场的均衡

◆寡头市场中的厂商均衡是多人决策下达到的均衡

◆多人决策行为即为策略性行为,博弈论是分析策略性行为的有效理论

◆根据博弈论分析,策略性行为达到的均衡是多样的,基本均衡状态为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教材P435和P471)◆含义:每一个决策者都选择了其它决策者的行为不再改变的条件下所能做到的最好选择◆前提:每一个决策者都是理性的◆性质:

▲纳什均衡中的决策是相互最好的决策

▲纳什均衡意味着战略稳定,即没有一个决策者可以通过单独改变自己的选择得到更大的利益二、古诺模型古诺模型的假设条件

◆两个厂商,信息对称

◆生产的产品相同

◆面对线性的需求曲线,

◆同时进行产量决策

◆给定竞争对手的产量的前提下决定自己的产量古诺模型的一般分析

◆设:▲市场需求曲线为

P=a-bQQ=q1+q2

▲厂商的生产成本为

MC1=MC2=cFC1=FC2=0

★为什么设固定成本为零?如果固定成本不为零,是否会影响产量决策?

◆厂商决策分析▲由厂商1的最优决策得到反应函数:▲由厂商2的最优决策得到反应函数:

▲联立两个反应函数,可得:

q1=q2=(a-c)/3b

对应的市场价格、各厂商的利润是多少?★(a-c)/b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如果两个厂商合并为一个厂商,均衡产量、市场价格和利润会是多少?根据教材中的例子(P438)分析以上问题古诺模型的意义

◆古诺模型分析的是非合作博弈的情形,所以,它是一个竞争模型◆古诺模型均衡时,各方对竞争对手产量的猜测都是正确的◆古诺模型分析中达到的均衡是市场供求相等的均衡,同时也符合纳什均衡条件

◆古诺模型的结论具有普遍适用性三、斯塔克博格模型假设条件◆两个厂商的决策时间不同

◆假设厂商1先决策

◆其他条件与古诺模型一样厂商决策分析分析思路:两个厂商序贯决策,分析中要从最后的决策结果开始倒推到最初的决策。

反向归纳(backwardinduction)先分析追随企业(followingfirm)的选择再分析主导企业(dominantfirm)的选择

◆厂商2的反应函数不变

◆厂商1了解厂商2的反应函数,并在最优决策中带入这一反应函数,于是厂商1的产量可以直接得到,厂商2的产量按照反应函数得到三、斯塔克博格模型结论

◆厂商1生产更多的产量,并得到更大的利润

◆先行者得利(firstmoveradvantage)四、价格决定模型伯特兰德模型◆假设条件:

厂商生产相同产品,并同时决定价格◆均衡的结果▲如果成本相同,则P=MC,且所有厂商利润为零

▲如果成本不同,则价格相同且等于最小的边际成本,成本较高的厂商退出市场

差别产品价格竞争

分析方法同古诺模型,但决策变量不同◆若同时决定价格,则找出每一厂商的反应函数,然后联立求解◆若序贯决定价格,则将后决策厂商的反应函数带入先决策厂商的利润函数中,确定先决策厂商的最优价格,然后再根据反应函数决定后决策厂商的最优价格五、价格刚性(Pricerigidity)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假设条件:

若一个厂商提价,其它厂商不会跟随提价,但若一个厂商降价,所有厂商都会跟随降价

◆结论:

▲厂商面临折弯的需求曲线和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

▲在成本变化的一定范围之内,价格保持不变价格领袖(priceleader)

◆行业中的厂商势均力敌

◆一种默契的价格串通形式

◆可以避免价格竞争,从而保持价格稳定如美国的汽车行业、银行业主导厂商模型◆行业中的厂商实力较为悬殊

◆主导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而跟随厂商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主导厂商根据市场需求曲线和跟随者的供给曲线确定自己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然后根据MR=MC确定利润最大的产量(QD)和市场价格P◆跟随厂商按照P=MC确定自己的产量(QF)六、卡特尔卡特尔(Cartel)的含义

◆价格联盟

◆生产厂商就产品销售价格达成的松散协议

◆多在资源型产品的国际贸易中出现卡特尔的形成条件:

◆组织卡特尔的动机

提高卖方的议价能力,提高产品价格

◆组织卡特尔的困境

为了保持高价,需要成员方限制产量,但是一旦提高了价格,

每一个成员都希望生产更多的产量以获得高价出售带来的利益;每一厂商都提高产量,卡特尔达成的价格协议就失效了◆卡特尔成功的条件

▲提价得到的利益足够大,从而提高破坏协议的机会成本,或者说是提高遵守协议的利益

▲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很小卡特尔的决策

◆决定卡特尔组织的产量和相应的价格根据主导厂商模型分析

◆决定卡特尔组织内部的产量分配根据多工厂产量决策分析第八章要素投入市场要素的需求要素的供给要素市场的均衡第一节要素的需求一、要素需求的特点引致需求

◆由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欲望而引起的对具有生产能力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受到它所生产的产品需求状况的影响

联合需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相互关联的,对一种要素的需求通常伴随对另一种要素的需求二、要素需求的原则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收入产出(MRP)

MRPL=MPL*MR

◆在竞争性市场中,MRPL=MPL*P

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就是要素对于厂商的边际价值(MV)使用要素的边际支出:ME

◆MEL=w+w*dw/dL

◆在竞争性市场中,MEL=w要素市场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最优要素投入量的确定

一般原则MRPL=MEL

◆在竞争性市场中

MRPL=w

或MPL*MR=w

★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利润最大化原则是否一致?为什么?三、要素的需求曲线仅存在于竞争性要素市场中只有当厂商是要素价格的接受者时,才能得到要素价格与要素需求量之间的确定的对应关系

★与此对应的是,只有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才存在产品供给曲线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短期要素需求曲线

★其他要素投入量固定不变时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短期要素需求曲线就是要素的边际收入产出曲线

★与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形成原理相同劳动价格劳动数量MRPL=MPLXMRMRPL=MPLXPw1L1L1’w2L2ABA’B’L2’DLDL’DL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曲线DL

’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条件下的劳动需求曲线◆长期要素需求曲线

★其他要素投入量均可变动时的要素需求曲线

★反映了联合需求特征的影响

★由于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当某一种要素价格变动时,其边际收入产出曲线会发生位移

★长期要素需求曲线的弹性更大

★对比攀比效应存在时市场需求曲线的形成过程劳动价格劳动数量w1L1w2L2’CABL2MRPL2MRPL1MRPL1

和MRPL2仅有收入效应时的劳动需求曲线DL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同时存在的劳动需求曲线DL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单个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单个产业的要素需求曲线=>

所有产业(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单个产业对要素的需求

★反映引致需求特征的影响要素价格下降=>产业内所有厂商成本下降

=>产品价格下降=>要素的MRP曲线左移

=>要素需求量增加相对较小幅度

★调整要素的边际收入产出曲线得到产业的要素需求曲线

★对比虚荣效应存在时市场需求曲线的形成过程◆市场要素需求曲线将市场中所有产业对某一要素的需求曲线横向加总第二节要素的供给

一、厂商面对的要素供给曲线竞争要素市场中,厂商面对的供给曲线为水平线非竞争性要素市场中,厂商面对的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曲线

★对比:竞争性产品市场和非竞争性产品市场中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二、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投入品(要素)为产品时的市场供给曲线

正斜率曲线投入品(要素)为劳动时的市场供给曲线

◆单个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为正斜率

第三节要素市场的均衡

一、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竞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的均衡

◆均衡条件MRPL=MEL

即:MPL*P=w

◆要素的边际价值(MPL*P)=要素价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