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16+4模式)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期,所有国家大事,包括军事行动,周天子都要以宗主的资格,按照礼制,到宗庙向祖先请示报告,所有的命令包括作战的命令都必须在宗庙发布。西周的这些做法旨在(
)A.表达对祖先的尊敬 B.显示周政权的合法性C.巩固贵族间的团结 D.树立天子的绝对权威【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西周(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国家大事在“宗主”、“宗庙”形式下进行,“宗主”、“宗庙”体现了对祖宗的崇拜,这说明西周统治者借助祖先崇拜来维系统治,进而巩固贵族间的团结,C项正确;表达对祖先的尊敬是表象,排除A项;西周政权的合法性通过材料所列的举措并不能得以显示,排除B项;西周天子并没有绝对权威,排除D项。故选C项。2.据里耶秦简记载,秦朝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集簿,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与之相应,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此对下级进行考课。该做法(
)A.实现了对基层组织的有效治理 B.有利于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C.促进社会群体共同意识的凝聚 D.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朝郡县及下属机构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便于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和进行考课,该做法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D项正确;郡县不属于基层组织,排除A项;该做法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并不会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排除B项;该做法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与凝聚社会群体共同意识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东汉后期,累世公卿的门阀大族实力强大,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等,他们的“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同时,宦官集团也“任人及子弟为官”“父兄子弟皆为公卿列校,牧守令长,布满天下”。这一状况(
)A.导致了宦官专权的产生 B.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C.加剧了统治集团的矛盾 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东汉后期,累世公卿的门阀大族实力强大,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等,他们的‘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和所学知识,东汉后期门阀大族和宦官集团的势力都很强大,他们的门人故吏遍布天下,这必然会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加剧,C项正确;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排除A项;官僚政治的形成是在秦朝时期,而不是东汉后期,排除B项;材料中的状况会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而不是流动,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表所示是关于唐代果蔬种植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唐代(
)信息出处江城雾敛轻霜早,园橘千株欲变金。李绅《新楼诗二十首·橘园》其(龚播,峡中商人)初甚穷,以贩鬻蔬果自业。《太平广记》刘氏植果种蔬······每月两三度入青城县货药、市米、曲、盐酪。《茅亭客话》A.农本商末观念受到了冲击 B.农民依靠果蔬产业致富C.农产品以集约化种植为主 D.农业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唐代果蔬种植中已经出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的情况,说明当时的农业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D项正确;农产品商品化并不等于农本商末的观念受到冲击,排除A项;材料仅仅提到了果蔬商品化,并未提到农民依靠果蔬致富,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果蔬种植的经营模式,因此不能得出农产品以及集约化种植为主,排除C项。故选D项。5.元朝在同高丽、安南交涉时明确提出君长亲朝、子弟入质、编民、助军役、纳赋税、置达鲁花赤等“六事”,此后“六事外交”成为周边交往的惯例。“六事外交”(
)A.有利于民族交融与贸易往来 B.促进与周边国家的文明交流C.是民族等级政策的对外表现 D.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对外传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元朝在同高丽、安南交涉时明确提出君长亲朝、子弟入质、编民、助军役、纳赋税、置达鲁花赤等‘六事’”和所学可知,“六事外交”体现了元朝对周边国家的一种宗主权态度,要求这些国家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接受元朝的管辖和征调。“六事外交”显示了元朝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实施的控制和影响力,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文明交流,B项正确;民族交融指的是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通过经济、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密切联系,逐渐形成的相互学习、相互认同的过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等级政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周边国家的控制及双边往来,非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对外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6.在总结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魏源说:“其耳食者,争咎于勒敌缴烟;其深悉详情者,则知其不由缴烟,而由于闭市。”由此可知,魏源(
)A.开始关注世界形势的变化 B.批评了林则徐的禁烟政策C.积极倡导在中国兴办实业 D.主张扩大与外国的交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则知其不由缴烟,而由于闭市”可知,魏源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并不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政策,而是因为清政府闭关自守阻碍了中外交往,这表明魏源主张扩大与外国的交往,D项正确;材料涉及魏源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总结,在此之前,魏源已经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排除A项;魏源没有批评林则徐的禁烟,而是认为禁烟不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魏源主张扩大对外交往,但没有倡导发展实业,排除C项。故选D项。7.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用以筹措赔款。面对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有官员上书提出,“借款一项,吃亏尤巨而久”,且“耗物力于无形之中”,中国应铸造自己的“英镑”和“先令”。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是(
)A.币制差异加剧了债务危机 B.通货膨胀导致国家财富流失C.清朝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 D.列强资本输出威胁民族工业【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年后的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但由于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中国归还的借款实际上增多,导致加剧了中国的债务危机,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国借款导致中国债务危机的加剧,而非通货膨胀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贸易问题,排除C项;清政府官员代表的是地主阶级,其观点提出是从维护自身阶级统治的角度来看的,威胁民族工业的发展不是其提出观点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8.1926年10月,黄克在广东《清远农民运动报告》中写到:“一般农友皆以依赖政府之心而起……不一月而组织甚众”,后“革命军大部分离粤北伐,随后又传来在长沙受挫的消息,农民因之恐惧,农会也大为动摇”。据此可知(
)A.政治局势影响农运状况 B.农运重心伴随北伐转移C.通讯报道干扰农会活动 D.国民革命重视农民力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2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一般农友皆以依赖政府之心而起……不一月而组织甚众”“革命军大部分离粤北伐,随后又传来在长沙受挫的消息,农民因之恐惧,农会也大为动摇”及所学可知,北伐战争时期,农民在革命进程顺利阶段积极加入革命阵营,当革命运动遭受一定挫折时又表现出极为恐惧的心理,严重动摇着农会组织的稳定,这说明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着农运状况,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农运重心伴随北伐转移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通讯报道对农会活动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国民革命对农民力量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所示为1957年创作的政府宣传画《锻炼吧!幸福的孩子们》。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B.民众健康观念得到增强C.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 D.政府重视增强民众体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材料漫画题目“《锻炼吧!幸福的孩子们》”及漫画内容信息可知,当时政府积极宣传体育健康观念,这表明政府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府所提倡的健康观念,不能反映出“体育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排除A项;材料虽然反映了政府提倡体育健康观念.但没有涉及这种宣传的结果,不能反映出民众的健康观念有了质的提升,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体育锻炼,并非体育竞赛,未体现竞技体育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10.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对中学课程进行改革,新增“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教材中明确写入:香港从来不是英国殖民地。其主旨是(
)A.增强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 B.否定香港曾受到殖民统治C.扩大港人治港的政治基础 D.纠正英国灌输的错误概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中国香港)。根据材料可知,香港特区的中学课程新增“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教材中明确写入:香港从来不是英国殖民地,其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感,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增强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未体现否定香港曾受到殖民统治,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增强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与“扩大港人治港的政治基础”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增强香港人的国家认同感,“纠正英国灌输的错误概念”并非香港特区政府对中学课程进行改革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11.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南部意大利的希腊人城邦,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变得更加直接和全面,但希腊人的民主政治,罗马人就不接受;罗马的军事制度、社会结构,在很多方面也不同于希腊;罗马帝国的统治也与希腊化王国的制度有重大区别。这表明(
)A.罗马帝国排斥希腊文明 B.古代世界文明起源多元C.希腊对罗马的影响有限 D.罗马帝国缺乏统一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希腊罗马。材料“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变得更加直接和全面,但希腊人的民主政治,罗马人就不接受”“罗马的军事制度、社会结构,在很多方面也不同于希腊;罗马帝国的统治也与希腊化王国的制度有重大区别”体现的是罗马征服希腊后,希腊文化虽然对罗马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在民主政治、军事制度、社会结构等方面有迥然的区别,说明的是希腊对罗马的影响有限,C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古希腊罗马同属于地中海文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帝国统一的基础,且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为伊斯兰国家出版书籍中科学类著作的占比。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拜占庭帝国鼎盛 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C.文艺复兴的推动 D.阿拉伯帝国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可知,该国家为伊斯兰国家,该国家在7世纪到11世纪出版书籍中科学类著作的占比呈现增加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到8世纪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材料中出版书籍中科学类著作的变化正是阿拉伯帝国发展的表现,D项正确;拜占庭帝国并非伊斯兰国家,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兴起与13世纪,排除B项;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13.1877年,日本生丝出口量仅为中国生丝出口量的30%,价值仅为中国的19%,但到1897年,日本生丝出口量已经达到中国生丝出口量的70%,而日本的生丝出口值则为中国生丝出口值的102%。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日本国内生产力水平快速提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明治维新完成日本近代化进程 D.垄断资本主义发挥了主导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日本。据材料内容可知,1877—1897年,日本生丝出口量和出口值都大幅增长,联系时代背景可知,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生产力水平得到快速提升,A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此时,明治维新“完成”日本近代化进程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垄断资本主义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其决定性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因此A项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14.列宁高度评价了亚洲被压迫民族革命斗争的意义,认为亚洲的觉醒是世界革命风暴的新源泉,“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盛行及其反转来影响欧洲的时代”。由此可知,列宁认为亚洲的觉醒()A.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促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C.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加剧了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亚洲。根据“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些风暴盛行及其反转来影响欧洲的时代”可知,列宁认为亚洲的觉醒对欧洲造成了影响,即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A项正确;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是在二战以后,排除B项;材料仅能说明亚洲的觉醒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并不能说明亚洲的觉醒所担负的革命任务,排除C项;列宁亚洲的觉醒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加剧了国际政治局势的紧张的说法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从1952年起,美国政府年均投入600万美元用于海外图书馆项目,在亚非拉国家设立的图书馆中收藏着大量介绍美国历史文化、民主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图书、期刊、小册子等,这些图书馆免费向当地社会各阶层读者开放。美国此举意在(
)A.支持落后国家文化事业 B.转移冷战对抗的中心C.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D.应对政治多极化挑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冷战初期,为了适应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对抗的需要,美国启动了宣扬美国精神与价值观的海外图书馆项目,其主要目的是与苏联争夺亚非拉中间地带,即争夺对外战略空间,C项正确;美国发展海外图书馆项目是出于与苏联冷战的需要,而非支持落后国家文化事业,排除A项;冷战对抗的中心在欧洲,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还未出现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16.近年来,大国博弈急速冲高,地缘冲突空前激烈,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秩序及地缘形势均发生重大变化,推生了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和经济危机等全球性危机。这可用于说明,近些年(
)A.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动荡和变化 B.政治多极化影响全球治理C.全球性危机加剧国际局势动荡 D.经济全球化趋势遭到遏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当今世界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全球性危机发生,说明政治多极化影响全球治理,B项正确。材料强调全球性危机的出现,国际局势发生剧烈动荡和变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国际局势影响全球性危机,选项因果倒置,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并未遭到遏制,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辛亥革命后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政体转型,但袁世凯在统治时期,打着“民国”的招牌,逐步建立独裁专制统治。1915年秋,舆论界掀起一场变更“国体”的激烈论争。帝制论者杨度宣称“今总统制实行矣,虽有《约法》及各会议机关,似亦近于立宪,然而立宪者其形式,专制者其精神也。……四年中,设非政府采用专制精神,则国中欲求一日之安,不可得也。……非立宪不足以救国家,非君主不足以成立宪。立宪则有一定之法制,君主则有一定之元首,皆所谓定于一也。”1915年,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各大报刊竞相转载。梁启超坚持现行国体,反对帝制认为“夫前清之末叶,则固自谓立宪矣,试问论者能承认否?且吾欲问论者,挟何券约(凭证),敢保证国体一变之后,而宪政即可实行而无障?如其不然,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论争展开后,反袁舆论不断兴起、发展。——摘编自乔琪《论一九一五年“国体”之争》、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1)根据材料,概括论争双方持论的主要依据。(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5年的“国体”之争进行整体评价。(6分)【答案】(1)主要依据:持帝制论者:现行共和制度徒有其表,实为实行专制;君主制有利于促成立宪,拯救国家。(每点1分,共2分)持共和论者:变共和为君主制无法确保立宪的实施,恐沦为君主专制。(共1分)(2)整体评价:“国体之争”是近代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在思想、政治上的斗争;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提供舆论基础;推动新文化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但论争也未能也不可能提供解决中国政治困境的正确道路。(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阅读材料归纳概括即可,根据材料中“帝制论者杨度宣称‘今总统制实行矣,虽有《约法》及各会议机关,似亦近于立宪,然而立宪者其形式,专制者其精神也。……四年中,设非政府采用专制精神,则国中欲求一日之安,不可得也”可知,持帝制论者认为现行共和制度徒有其表,实为实行专制;根据材料中“非立宪不足以救国家,非君主不足以成立宪。立宪则有一定之法制,君主则有一定之元首,皆所谓定于一也”可知,持帝制论者认为君主制有利于促成立宪,拯救国家;根据材料中“梁启超坚持现行国体,反对帝制认为‘夫前清之末叶,则固自谓立宪矣,试问论者能承认否?且吾欲问论者,挟何券约(凭证),敢保证国体一变之后,而宪政即可实行而无障?如其不然,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可知,持共和论者认为,变共和为君主制无法确保立宪的实施,恐沦为君主专制。(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对“国体之争”进行评价,可以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角度分析;根据材料“帝制论者杨度宣称梁启超坚持现行国体,反对帝制”可得出“国体之争”是近代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在思想、政治上的斗争;根据材料“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体之争”是近代近代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提供舆论基础,推动新文化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从局限性的角度看,论争也未能也不可能提供解决中国政治困境的正确道路。18.(14分)抗战时期的外交材料一
国民政府最初向英国寻求金融借款是在1934年底。为缓解白银外流提出1.5亿英镑的借款,但因数额过大且违反新四国银行团(由英美日法组成)的原则被英国拒绝。出于缓解东亚紧张局势并维护在华英商利益的考虑,英国于1935年2月提出一个由英美日法四国联合对华提供借款的计划,并由四国各自派财政专家赴华考察,但该计划未能完全落实。10月29日,李滋罗斯将借款一事告知日本驻华大使有吉明,询问日本是否愿参与,日方没有立即回复。——摘编自王钊《1935—1937年中英金融借款交涉》材料二
1937年10月11日,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段茂澜拜会英国驻华大使馆中文参事包克本,提出“缅甸云南一线,缅甸境内有拉(腊)戍城至中国边境未经修筑之公路仅一百八十公里,我国云南境内有弥渡至边境亦只三百八十公里”,希望英国“秉援助中国抗战之义,即日兴修自拉(腊)戍至缅交界之公路,俾能由缅直通于中国公路”。11月3日,英国外交部正式授权贺武:“可以向中国政府表示英国政府与缅甸政府在原则上同意修建连接中缅的直通公路。”——摘编自孙歌《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英修筑滇缅公路交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英金融借款交涉的时代背景。(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中英交涉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0分)【答案】(1)时代背景:国民政府财政困难;国际金融集团势力强大;白银外流加剧;日本对华侵略的野心不断扩大;东亚局势紧张;英国在东亚采取战略收缩政策;英国对日绥靖政策。(任答四点,每点1分,共4分)(2)原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民政府持续外交努力;中英联合抗击日本的意识加强;英国维护其远东地区利益。(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影响:为打通国际援助交通线和中国的持久抗战创造条件;增强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推动中外合作与交流。(每点2分,共6分)【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据材料一“为缓解白银外流提出1.5亿英镑的借款”可知,国民政府财政困难,白银外流加剧;“出于缓解东亚紧张局势并维护在华英商利益的考虑”可知,东亚局势紧张,英国在东亚采取战略收缩政策;“李滋罗斯将借款一事告知日本驻华大使有吉明,询问日本是否愿参与,日方没有立即回复”可知,英国对日绥靖政策;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对华侵略的野心不断扩大。(2)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1937年(中国)。变化的原因: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得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英国为了维护其远东地区利益,与中国联合抗击日本的意识加强,加之国民政府持续外交努力使得英交涉发生变化。影响:据材料二“秉援助中国抗战之义,即日兴修自拉(腊)戍至缅交界之公路,俾能由缅直通于中国公路”及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同意修建连接中缅的直通公路,为打通国际援助交通线和中国的持久抗战创造条件,增强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推动中外合作与交流。19.(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充分发展,但当时的戏剧也对其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例如,在悲剧《奥瑞斯特斯·复仇神》中,女神雅典娜警醒人们切勿挑起公民之间的对立,导致城邦一再陷入内斗。在《请愿妇女》中,外邦传令官谴责雅典民众在公民大会议事时鲁莽成性,经常在情绪驱使之下投票决议发动战争。在喜剧《马蜂》中,雅典陪审员被比喻为成群结队的马蜂,他们往往被“煽动家”蛊惑,不问案情原委便要判人重刑甚至死刑。——根据王焕生等编译《古希腊悲喜剧全集》整理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辉煌的文学形式是戏剧。它原先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在早期其情节很短,演员是业余的。至16世纪下半叶,戏剧迅速发展,演出场地也从教堂搬到剧场,并出现了职业演员。此后,剧场成为伦敦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剧院吸引着国内外的观众,历史剧和爱情剧取代圣经故事,成为主要题材。在当时戏剧首先属于商业行为,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其次才是一种艺术形式,剧作家的初衷只是取悦于观众。——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材料三
清朝实行“湖广填四川”时,高腔、皮黄、梆子等戏曲声腔也随之入川。当时四川“大约西人用秦腔,南人用昆腔,楚人土著多曳(弋)声曰高腔”。但随着移民后代的原籍意识逐渐消融,形成一个以高腔为主、五腔并存的大剧种——川剧。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川剧各戏班、剧团要求艺术革新的民主思想日益浓厚,兴起了以穿戴时装、演时事为特点的川剧时装新戏。抗战爆发后,川剧界编演了《枪毙韩复榘》等大量直接反映抗战事迹的时装新戏。自20世纪初到40年代,川剧舞台上总计演出过400多个时装新戏剧目,有力推动了川剧的变革。21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倡导和资金支持下,川剧院团本着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川剧艺术的目的,免费将优秀剧目送到校园演出,教授中小学生学习川剧表演、打击乐。不少学生看完戏后,对川剧产生了兴趣,感叹传统川剧的博大精深。各院团还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川剧进社区活动,以名家名段演出惠民,满足了社区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提高了社区居民共创和谐社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根据杜建华《川剧史话》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戏剧所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变化趋势。(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剧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以及在新世纪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10分)【答案】(1)弊端:公民投票非理性;公民容易被煽动;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每点1分,共3分)(2)趋势:演出场地由教堂到剧场;出现了职业演员;演出内容由宗教主题转向历史剧和爱情剧;具有通俗化、商业化特征。(每点1分,共4分)(3)原因:湖广人口迁移促进剧种融合;辛亥革命的影响;抗战影响了川剧主题;川剧演员不断创新;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川剧院团的推广;川剧本身的吸引力;民众对于川剧的喜爱。(回答6点即可,每点1分,共6分)意义:弘扬传统戏剧;构建和谐社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每点2分,共4分)【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雅典)。弊端:根据材料“外邦传令官谴责雅典民众在公民大会议事时鲁莽成性,经常在情绪驱使之下投票决议发动战争”可知,公民投票非理性;根据材料“雅典陪审员被比喻为成群结队的马蜂,他们往往被‘煽动家’蛊惑,不问案情原委便要判人重刑甚至死刑”可知,公民容易被煽动、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代(英国)。趋势:根据材料“演出场地也从教堂搬到剧场,并出现了职业演员”可知,演出场地由教堂到剧场、出现了职业演员;根据材料“众多的剧院吸引着国内外的观众,历史剧和爱情剧取代圣经故事,成为主要题材”可知,演出内容由宗教主题转向历史剧和爱情剧;根据材料“在当时戏剧首先属于商业行为,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其次才是一种艺术形式,剧作家的初衷只是取悦于观众”可知,具有通俗化、商业化特征。(3)本题为背景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近现代(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清朝实行‘湖广填四川’时,高腔、皮黄、梆子等戏曲声腔也随之入川”可知,湖广人口迁移促进剧种融合;根据材料“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川剧各戏班、剧团要求艺术革新的民主思想日益浓厚,兴起了以穿戴时装、演时事为特点的川剧时装新戏”可知,辛亥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抗战爆发后,川剧界编演了《枪毙韩复榘》等大量直接反映抗战事迹的时装新戏”可知,抗战影响了川剧主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川剧演员不断创新;根据材料“21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倡导和资金支持下,川剧院团本着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川剧艺术的目的,免费将优秀剧目送到校园演出”可知,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川剧院团的推广;根据材料“不少学生看完戏后,对川剧产生了兴趣,感叹传统川剧的博大精深”可知,川剧本身的吸引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众对于川剧的喜爱。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21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倡导和资金支持下,川剧院团本着弘扬传统文化”可知,弘扬传统戏剧;根据材料“满足了社区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提高了社区居民共创和谐社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可知,构建和谐社会,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今天的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定义基本有三种:一是把经济全球化描述成过程,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2-2027年中国菌类种植市场规模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4年滋补类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
- 中国电声组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5万套智能集中润滑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 牛角扣玩具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竹制水瓶壳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牛肉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对苯二酚项目安全评估报告
- 2025年机油格支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2024版
-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入门 A-Unit-1课件(共98张)
- 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入会申请表
- 广西易多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池化工厂绿色节能生产升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练习(初三中考二模)试卷讲评-客观题
- (完整版)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
- 中国古典文献-第七章-文献目录
- 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3000字
- 注塑领班简历样板
- 骨骼肌-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
- 儿童财商养成教育讲座PPT
- 大学学院学生奖助资金及相关经费发放管理暂行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