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与税收行业作业指导书TOC\o"1-2"\h\u911第一章财政概述 3180231.1财政的定义与功能 3196401.1.1财政的定义 3263421.1.2财政的功能 310021.1.3财政政策的定义与目标 3208301.1.4财政政策的手段 315231.1.5财政政策与经济调控的关系 412819第二章税收概述 4117841.1.6税收的定义 4244131.1.7税收的分类 4105441.1.8税收制度 525451.1.9税法体系 526098第三章税收原理 5277321.1.10税收公平原则的概念 526711.1.11税收公平原则的内涵 6233101.1.12税收公平原则的实现途径 6277291.1.13税收效率原则的概念 6254341.1.14税收效率原则的内涵 685041.1.15税收效率原则的实现途径 6216011.1.16税收负担的概念 7131971.1.17税收归宿的概念 7121001.1.18税收负担与税收归宿的关系 799501.1.19税收负担与税收归宿的实证分析 77296第四章税收制度设计 741491.1.20直接税概述 7147101.1.21直接税制度设计原则 7271411.1.22直接税制度具体设计 8263881.1.23间接税概述 8185941.1.24间接税制度设计原则 8191931.1.25间接税制度具体设计 8315861.1.26税收优惠概述 9323941.1.27税收优惠政策设计原则 9183911.1.28税收优惠政策具体设计 9974第五章税收征管 960821.1.29税收征管体制概述 956441.1.30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特点 9306361.1.31税收征收管理概述 10236821.1.32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内容 10295181.1.33税收稽查概述 10306401.1.34税收稽查的主要内容 1115801.1.35反避税工作概述 11261151.1.36反避税工作的主要内容 1118957第六章财政支出管理 11253271.1.37财政支出概述 1167151.1.38财政支出分类体系 11152821.1.39财政支出分类原则 12229541.1.40财政支出控制的重要性 12121201.1.41财政支出控制措施 12152281.1.42采购概述 12234811.1.43采购制度 12103601.1.44采购管理措施 131925第七章财政收入管理 13290411.1.45税收收入 13229431.1.46非税收入 13157951.1.47债务收入 13205591.1.48其他收入 13240361.1.49财政收入预测方法 1479621.1.50财政收入评估 14120411.1.51税收收入分配 1441581.1.52非税收入分配 14221501.1.53债务收入分配 14120681.1.54其他收入分配 1510072第八章财政预算管理 15274591.1.55预算编制 15168551.1.56预算审批 1580161.1.57预算执行 16191301.1.58预算监督 1617061.1.59预算调整 17151731.1.60决算 1715199第九章国际财政税收合作 1771031.1.61国际税收协定的定义与作用 17269541.1.62国际税收协定的类型 17170481.1.63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 1818061.1.64国际税收竞争 18179131.1.65国际税收合作 18112631.1.66跨国公司税收管理的意义 18313731.1.67跨国公司税收管理的措施 184659第十章财政税收改革与发展 19291181.1.68改革开放初期的财政税收改革 1936741.1.691994年税制改革 19150411.1.70新时代财政税收改革 19212561.1.71财政税收改革目标 2013211.1.72财政税收改革任务 20173021.1.73财政税收政策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 20309291.1.74财政税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衔接 20314311.1.75财政税收政策更加注重民生保障 20303061.1.76财政税收改革助力绿色发展 20第一章财政概述1.1财政的定义与功能1.1.1财政的定义财政,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活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是维护国家利益、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1.2财政的功能(1)分配功能:财政通过税收、非税收入等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2)调节功能:财政通过财政支出、税收优惠等政策,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实现经济平稳运行。(3)促进功能:财政通过投资、补贴等政策,促进国家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竞争力。(4)稳定功能:财政通过预算平衡、债务管理等手段,保障国家财政安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第二节财政政策与经济调控1.1.3财政政策的定义与目标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税收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的一种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增加就业、调整收入分配等。1.1.4财政政策的手段(1)财政支出政策:通过增加或减少支出,影响总需求,实现宏观经济调控。(2)税收政策:通过调整税率、税收优惠等手段,影响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和支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3)公债政策:通过发行或偿还公债,调节金融市场,影响货币供应量,实现宏观经济调控。(4)财政补贴政策:通过给予特定行业或企业财政补贴,促进其发展,实现宏观经济调控。1.1.5财政政策与经济调控的关系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其与经济调控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政策是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共同构成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2)财政政策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支出结构,影响经济运行态势,实现经济调控目标。(3)财政政策与经济调控相互影响,经济调控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4)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经济政策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第二章税收概述第一节税收的定义与分类1.1.6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据法律规定,对纳税人的财产、所得和其他经济利益所征收的一种强制性、无偿性的财政收入。税收是现代财政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基本特征。1.1.7税收的分类税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税收分类方法:(1)按照税收的征收对象分类:(1)直接税:以纳税人的所得、财产为征收对象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2)间接税:以商品或服务的流转额为征收对象的税收,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2)按照税收的用途分类:(1)一般税收:用于国家一般性支出,如教育、卫生、国防等。(2)特定税收:用于特定用途的税收,如环保税、教育附加费等。(3)按照税收的征收方式分类:(1)比例税:税率与征税对象的数量或价值成比例,如增值税。(2)累进税:税率随征税对象的数量或价值递增,如个人所得税。(3)定额税:税率固定,与征税对象的数量或价值无关,如车辆购置税。第二节税收制度与税法体系1.1.8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的财政经济目标,对税收的征收、管理、使用等方面所作出的制度性安排。税收制度包括税收政策、税收法规、税收征管等三个方面。(1)税收政策:国家为实现特定的财政经济目标,对税收的征收、管理、使用等方面所作出的指导性原则。(2)税收法规:国家制定的关于税收的法律法规,包括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等。(3)税收征管:税务机关依法对税收的征收、管理、稽查等活动。1.1.9税法体系税法体系是指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我国税法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基本法:规定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税收管理体制、税收政策等。(2)税收实体法:规定各种税收的征收对象、税率、征收方式等。(3)税收程序法:规定税收征收、管理、稽查等程序。(4)税收相关法:与税收制度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如刑法、行政法等。(5)国际税收协定: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关于税收的协定,包括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税收情报交换协定等。第三章税收原理第一节税收公平原则1.1.10税收公平原则的概念税收公平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公正、合理、平等的原则,保证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税收公平原则是税收制度设计的基础,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11税收公平原则的内涵(1)水平公平:水平公平是指具有相同经济条件、负担能力的纳税人应承担相同的税收负担。这要求税收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纳税人的经济状况,保证同等条件的纳税人承担相同的税收负担。(2)垂直公平:垂直公平是指具有不同经济条件、负担能力的纳税人应承担不同的税收负担。这要求税收制度能够根据纳税人的经济状况和负担能力,合理调整税收负担,实现税收的纵向公平。1.1.12税收公平原则的实现途径(1)税制设计:在税收制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税收公平原则,保证税种、税率、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公平性。(2)税收征管: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减少税收逃漏现象,保证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第二节税收效率原则1.1.13税收效率原则的概念税收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追求税收征收的高效、低成本,以最小化税收对经济活动的扭曲和影响。税收效率原则是税收制度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1.1.14税收效率原则的内涵(1)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征收和管理过程中的成本与收益之比。提高税收行政效率,有助于降低税收征收成本,减轻纳税人负担。(2)经济效率:经济效率是指税收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税收制度应尽量减少对市场机制的扭曲,降低税收对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1.1.15税收效率原则的实现途径(1)税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简化税种,降低税率,提高税收制度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2)税收征管: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减少税收逃漏现象,降低税收征收成本。第三节税收负担与税收归宿1.1.16税收负担的概念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所承担的税收总额。税收负担是衡量税收制度公平与效率的重要指标。1.1.17税收归宿的概念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承担者。税收归宿分析有助于了解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的分配情况,以及税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1.1.18税收负担与税收归宿的关系税收负担与税收归宿密切相关。税收负担的分配会影响纳税人的经济行为,进而影响税收归宿。税收归宿的确定又会对税收负担的分配产生影响。1.1.19税收负担与税收归宿的实证分析(1)税收负担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税收负担的实证分析,可以了解税收负担在各个纳税人群体之间的分配情况,为税收制度改革提供依据。(2)税收归宿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税收归宿的实证分析,可以了解税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税收负担的最终承担者。这有助于评估税收政策的效应,为税收政策调整提供参考。第四章税收制度设计第一节直接税制度1.1.20直接税概述直接税是指纳税人在纳税时,税款直接由纳税人负担的税收。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直接税制度的设计对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1.1.21直接税制度设计原则(1)公平原则:直接税制度应遵循公平原则,保证税收负担与纳税人的支付能力相适应,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2)简便原则:直接税制度应简化税制,降低税收征管成本,便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操作。(3)经济效率原则:直接税制度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避免对生产、投资和消费产生不良影响。(4)可持续原则:直接税制度应具备长期稳定性,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1.1.22直接税制度具体设计(1)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根据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税率、级距和扣除项目,实现税收公平。(2)企业所得税制度设计:合理确定企业所得税税率、扣除项目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和提高竞争力。(3)房产税和土地增值税制度设计:合理确定房产税和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税率和优惠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二节间接税制度1.1.23间接税概述间接税是指纳税人在纳税时,税款通过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的税收。间接税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间接税制度的设计对于调节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24间接税制度设计原则(1)税收中性原则:间接税制度应尽量减少对市场机制的扭曲,避免对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产生不良影响。(2)简化税制原则:间接税制度应简化税制,降低税收征管成本,便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操作。(3)循环经济原则:间接税制度应鼓励循环经济发展,引导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4)国际协调原则:间接税制度应考虑国际税收协调,避免重复征税和税收竞争。1.1.25间接税制度具体设计(1)增值税制度设计:合理确定增值税税率、抵扣项目和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和链条延伸。(2)营业税制度设计:逐步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减少税收对服务业发展的负面影响。(3)消费税制度设计:合理确定消费税征税范围、税率和优惠政策,引导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第三节税收优惠政策1.1.26税收优惠概述税收优惠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社会目标,对纳税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税收减免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优化税收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1.27税收优惠政策设计原则(1)目标明确原则:税收优惠政策应具有明确的目标,保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公平竞争原则:税收优惠政策应避免对市场竞争产生扭曲,保持税收制度的公平性。(3)成本效益原则:税收优惠政策应评估政策效果与成本,保证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4)透明度原则:税收优惠政策应具备较高的透明度,便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理解和操作。1.1.28税收优惠政策具体设计(1)产业优惠政策:对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产业发展。(2)科技创新政策:对科技创新成果给予税收优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3)环保政策:对采用环保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推动循环经济发展。(4)小微企业政策:对小微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缓解融资难题,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第五章税收征管第一节税收征管体制1.1.29税收征管体制概述税收征管体制是国家为实现税收职能,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对税收征收管理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税收征管体制是税收工作的基础,关系到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1.1.30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特点(1)税收征管体系完整。我国税收征管体制包括税务机关、海关、财政部门等相关部门,形成了覆盖税收征收、管理、稽查等环节的完整体系。(2)税收征管职能明确。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明确了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职责,海关的进出口税收管理职责,财政部门的税收政策制定和监督职责。(3)税收征管手段多样。我国税收征管体制运用了税收法律法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收优惠、税务稽查等多种手段,保证税收政策的实施和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4)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注重信息化建设,通过金税三期等信息系统,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准确性。第二节税收征收管理1.1.31税收征收管理概述税收征收管理是指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对纳税人的税收义务进行确认、征收、退还、强制执行等活动的总称。税收征收管理是税收工作的核心环节,关系到税收收入的实现和税收政策的落实。1.1.32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内容(1)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建立纳税档案,为税收征收管理提供依据。(2)纳税申报。纳税人按照规定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反映其税收义务和应纳税额。(3)税款征收。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对纳税人的应纳税款进行征收。(4)税收优惠。税务机关对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纳税人实施税收优惠,降低其税收负担。(5)税收强制执行。对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应纳税款的纳税人,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追缴税款。第三节税收稽查与反避税1.1.33税收稽查概述税收稽查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税收义务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发觉和处理税收违法行为的一种税务活动。税收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税收法治、提高税收收入具有重要意义。1.1.34税收稽查的主要内容(1)检查纳税人的税收申报情况,核实其应纳税额是否准确。(2)检查纳税人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符合规定。(3)检查纳税人是否存在偷税、逃税等税收违法行为。(4)检查纳税人是否存在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行为。1.1.35反避税工作概述反避税是指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打击纳税人利用避税手段逃避税收义务的行为。反避税工作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税收公平、实现税收法治具有重要意义。1.1.36反避税工作的主要内容(1)建立反避税信息数据库,收集纳税人的税收信息,提高税收征管水平。(2)加强对跨国纳税人的税收监管,防范跨国避税行为。(3)建立健全反避税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反避税工作的法律依据。(4)加强反避税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避税行为。第六章财政支出管理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1.1.37财政支出概述财政支出是为实现国家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根据法律法规和财政预算安排,对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行为。财政支出分类是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系统化、科学化划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1.1.38财政支出分类体系(1)按照支出功能分类:将财政支出分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类别。(2)按照支出性质分类: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和利息支出等类别。(3)按照支出对象分类:将财政支出分为对个人、对企业、对事业单位、对部门的支出等类别。(4)按照支出用途分类:将财政支出分为基本建设支出、事业发展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等类别。1.1.39财政支出分类原则(1)科学合理:保证财政支出分类体系既能反映支出功能,又能体现支出性质、对象和用途。(2)简洁明了:避免过度复杂化,便于实际操作和管理。(3)动态调整: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财政政策调整,适时调整支出分类体系。第二节财政支出控制1.1.40财政支出控制的重要性财政支出控制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国家财政安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财政支出控制能够促进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防止财政风险,提高治理能力。1.1.41财政支出控制措施(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环节,保证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有效性。(2)加强财政支出监管: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监管体系,对财政支出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3)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推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4)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财政政策,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求。(5)推进财政支出改革:深化财政支出制度改革,提高财政支出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三节采购管理1.1.42采购概述采购是指及其部门、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为了满足公共需求,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采购管理是对采购活动进行规范、监督和评价的过程。1.1.43采购制度(1)采购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2)采购组织体系:包括采购监督管理部门、采购执行机构、采购评审专家等。(3)采购程序:包括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式选择、供应商资格预审、采购文件编制、采购评审、合同签订等环节。1.1.44采购管理措施(1)加强采购制度建设:完善采购法规体系,保证采购活动的合规性。(2)优化采购流程:简化采购程序,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3)强化采购监督:对采购活动实施全过程监督,保证采购行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4)提高采购质量:通过供应商评价、合同管理等手段,保障采购项目的质量。(5)促进采购公开透明:加强采购信息公开,提高采购活动的透明度。第七章财政收入管理第一节财政收入来源1.1.45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税收收入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等特点,能够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1.1.46非税收入非税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等。这些收入来源多样化,有助于弥补税收收入的不足,提高财政保障能力。1.1.47债务收入债务收入是指通过发行国债、地方债券等债务工具筹集的资金。债务收入在短期内可以缓解财政压力,但长期来看,需要关注债务风险。1.1.48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包括捐赠、罚款、赔偿等。这些收入虽然规模较小,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财政收入不足。第二节财政收入预测与评估1.1.49财政收入预测方法(1)经验预测法:根据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结合专家经验进行预测。(2)统计预测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财政收入进行定量预测。(3)经济模型预测法:构建宏观经济模型,对财政收入进行预测。(4)混合预测法:结合多种预测方法,提高预测准确性。1.1.50财政收入评估(1)收入规模评估:分析财政收入总量,评估财政保障能力。(2)收入结构评估:分析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比例,评估财政收入的稳定性。(3)收入增长速度评估:分析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判断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4)收入质量评估:分析财政收入来源,评估财政收入的质量和效益。第三节财政收入分配1.1.51税收收入分配税收收入分配应遵循公平、合理、效率原则,保证税收收入在和地方之间合理分配。具体分配方式包括:(1)税收分成:根据税收来源,将税收收入分成收入和地方收入。(2)税收返还:对地方税收收入进行返还,以弥补地方财政支出。(3)税收调节:通过税收政策调整,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1.1.52非税收入分配非税收入分配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非税收入的使用范围,保证资金使用效益。(2)合理划分和地方非税收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3)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提高非税收入的使用效率。1.1.53债务收入分配债务收入分配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安排债务规模,控制债务风险。(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融资成本。(3)加强债务资金管理,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1.1.54其他收入分配其他收入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原则:保证其他收入分配的公平性。(2)效益原则:提高其他收入的使用效益。(3)灵活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他收入的分配方式。第八章财政预算管理第一节预算编制与审批1.1.55预算编制(1)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预见性和绩效性。(2)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预算编制主要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资产负债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等内容。(1)收入预算: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经济发展水平、部门职责等因素,预测预算年度的收入。(2)支出预算:根据部门职责、工作任务、政策导向等因素,合理确定预算年度的支出。(3)资产负债预算:反映预算年度内资产负债的变动情况。(4)现金流量预算:预测预算年度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3)预算编制的程序预算编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部门自评:各部门根据职责和任务,对预算年度的工作进行自我评估。(2)编制草案:各部门根据自评结果,编制预算草案。(3)汇总审查:财政部门对各部门的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和审查。(4)征求意见:财政部门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的意见。(5)报批:财政部门将预算草案报请审批。1.1.56预算审批(1)预算审批的权限预算审批权限属于。应对财政部门提交的预算草案进行审批。(2)预算审批的程序预算审批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初步审查:有关部门对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2)征求公众意见:有关部门征求公众对预算草案的意见。(3)审批:根据审查结果,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批。(4)公告:将审批后的预算公告。第二节预算执行与监督1.1.57预算执行(1)预算执行的职责预算执行是财政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的责任。财政部门负责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和拨付;预算执行部门负责按照预算规定使用资金。(2)预算执行的程序预算执行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预算资金拨付:财政部门根据预算规定,拨付预算资金。(2)预算资金使用:预算执行部门按照预算规定,使用预算资金。(3)预算资金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需调整预算,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1.1.58预算监督(1)预算监督的职责预算监督是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责任。财政部门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计部门负责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审计。(2)预算监督的内容预算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对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2)预算执行效果的监督:对预算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评价预算执行效果。(3)预算执行的合规性监督: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合规性问题进行监督。第三节预算调整与决算1.1.59预算调整(1)预算调整的条件预算调整应符合以下条件:(1)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重大情况,需要调整预算。(2)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需要调整预算。(3)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规定发生变化,需要调整预算。(2)预算调整的程序预算调整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提出调整方案:财政部门根据预算调整条件,提出预算调整方案。(2)征求意见:财政部门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对预算调整方案的意见。(3)报批:财政部门将预算调整方案报请审批。1.1.60决算(1)决算的编制决算是对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决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2)决算的审批决算审批权限属于。应对财政部门提交的决算报告进行审批。(3)决算的公告将审批后的决算报告公告,以便公众了解预算执行情况。第九章国际财政税收合作第一节国际税收协定1.1.61国际税收协定的定义与作用国际税收协定是指两个或多个主权国家之间,为避免双重征税、防止逃避税收和促进跨国投资与合作,所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协议。国际税收协定在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维护税收权益、规范国际税收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1.62国际税收协定的类型(1)双边税收协定:指两个国家之间签订的税收协定,如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逃避税收的协定。(2)多边税收协定:指两个以上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如欧洲经济区内的税收协定。1.1.63国际税收协定的主要内容(1)避免双重征税:规定在缔约国之间对同一所得、财产或交易行为的税收管辖权,以避免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所得进行重复征税。(2)防止逃避税收:通过信息交换、相互协助等手段,预防和打击跨国逃避税收行为。(3)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在特定条件下,对缔约国之间的跨国投资、贸易等活动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第二节国际税收竞争与合作1.1.64国际税收竞争国际税收竞争是指各国为吸引外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通过降低税率、提供税收优惠等手段,争夺跨国税收资源的过程。国际税收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但过度的税收竞争可能导致税收权益流失、损害国家财政稳定。1.1.65国际税收合作国际税收合作是指各国为维护税收权益、打击跨国逃避税收行为,通过信息交换、相互协助等手段进行的合作。国际税收合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信息交换:各国税务机关之间交换税收信息,提高税收征管水平。(2)相互协助: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各国税务机关相互协助,共同打击跨国逃避税收行为。(3)制定国际税收规则:各国共同参与制定国际税收规则,维护税收权益。第三节跨国公司税收管理1.1.66跨国公司税收管理的意义跨国公司税收管理是指各国对跨国公司的税收征管活动。加强跨国公司税收管理,对于维护国家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丨苏教版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变葫芦| 青岛版(五四学制)
- Unit 3 Section A (1a-1c)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2025年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年嘉兴南湖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物理-云南省三校2025届高三2月高考备考联考卷(六)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届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三上学期五调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工伤赔偿协议范本(房地产行业)
- 2025年湖南都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人工智能通识-课件全套 黄君羡 01-12 初识人工智能 -AIGC安全与伦理
- 婚姻家庭咨询师服务流程手册
- 2024-2030年中国纳米纤维素技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C语言程序设计(第5版)》全套教学课件
- 肠内营养患者的血糖管理
- 儿科新生儿脐炎培训课件
- 2024年苏州市职业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纺织服装材料》课件-4纱线的结构与性能
- 2024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2024)课件干货分享
- GB/T 44122-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机理模型开发指南
- DL-T-5759-2017配电系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