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10爱心的传递者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同理心。
2.培养学生传递爱心的能力,通过实际行动向他人表达关爱。
3.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营造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
4.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了解社会规范,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初步知识,对于爱心、友善、合作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理解基本的道德情感,如同情、关心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学习能力强,能够较快地理解和接受新的道德规范。学习风格上,既有独立思考的学生,也有善于合作的学生。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道德规范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尤其是将抽象的道德概念与具体行为相结合时。此外,由于年龄特点,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会在课堂上表现出冲动行为。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可能会遇到意见不合的情况,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爱心传递相关的图片、爱心形状的教具,以及关于关爱他人的视频片段。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小卡片和彩笔,以便学生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老师扮演: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首先,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爱心?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传递爱心的?
2.学生学习:同学们积极思考,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有的同学说,爱心就是关心他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有的同学说,爱心就是用温暖的话语安慰朋友;还有的同学说,爱心就是给予别人鼓励和支持。
(二)新课讲授
1.老师扮演:同学们说得都很对。爱心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它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温暖和善良。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如何成为爱心的传递者。
2.教学内容一: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
(1)老师扮演:同学们,爱心传递的意义是什么呢?
(2)学生学习:同学们积极讨论,认为爱心传递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团结、友善,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正能量。
(3)老师扮演:是的,爱心传递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爱心传递者。
3.教学内容二:学习爱心传递的方法
(1)老师扮演: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传递爱心呢?
(2)学生学习:同学们提出了很多传递爱心的方法,如帮助他人、关心朋友、尊敬师长等。
(3)老师扮演: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案例,学习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教学内容三:案例分析
(1)老师扮演:同学们,请看这个案例:小明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帮助邻居老奶奶过马路。这个行为体现了什么?
(2)学生学习:同学们认为,这个行为体现了小明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老师扮演:是的,小明的行为正是爱心传递的体现。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另一个案例。
5.教学内容四:小组讨论
(1)老师扮演:同学们,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在生活中,我们还能通过哪些方式传递爱心?
(2)学生学习:同学们分组讨论,提出了许多传递爱心的方法,如参加志愿者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款、关心身边的人等。
(三)课堂小结
1.老师扮演: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爱心传递的意义和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将爱心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学生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认同,并表示要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四)作业布置
1.老师扮演:同学们,今天的作业是:请写下你今天学到的关于爱心传递的知识,并思考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
2.学生学习: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堂反思
1.老师扮演: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大家反思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学习:同学们积极反思,认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他们学会了如何关爱他人,传递爱心。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爱心传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他们了解到爱心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行动的体现,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能够准确地描述爱心传递的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这些知识。
2.情感态度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得到了积极的变化。他们更加关心他人,愿意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传递爱心的经历,这些真实的故事激发了他们对爱心传递的共鸣和认同。
3.行动能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学会了如何将爱心传递到实际行动中。例如,他们学会了如何通过帮助邻居、参与志愿者活动、捐款给需要帮助的人等方式,将爱心传递出去。这些行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
4.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需要合作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们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并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达成共识。
5.道德认知水平提高:通过学习爱心传递的相关知识,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得到了提升。他们更加明白,个人的行为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6.法律意识增强:在本节课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爱心传递的道德规范,还了解了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他们认识到,在传递爱心的同时,也要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7.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需要反思自己如何将爱心传递到日常生活中。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反思能力,让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8.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在课堂上,学生有机会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这种交流有助于改善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板书设计①爱心传递者
②爱心传递的意义
③让生活更美好
④增强社会正能量
③爱心传递的方法
①帮助他人
②关心朋友
③尊敬师长
④参与公益活动
④爱心传递的实践
①案例分析:小明帮助邻居
②自我实践:参与志愿者活动
③爱心传递与法律
①遵守法律法规
②保护他人权益
③维护社会秩序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
小明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过马路时突然晕倒,他立刻跑过去扶起老奶奶,并拨打急救电话。请问小明的行为体现了什么?
答案:小明的行为体现了爱心传递,他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是爱心的传递者。
2.例题:
学校组织了一次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款的活动,小华主动拿出自己的零花钱参与捐款。小华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答案:小华的行为说明了他具有爱心,愿意为需要帮助的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是爱心的传递者。
3.例题:
小明在学校里看到同学受伤,他立刻去找校医,并陪伴同学直到校医到来。小明的行为体现了什么品质?
答案:小明的行为体现了他的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是爱心的传递者。
4.例题:
小红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老人没有座位,她主动站起来让座。小红的这一举动说明了什么?
答案:小红的这一举动说明了她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爱心的传递者。
5.例题:
小刚在班级里看到有同学因为作业问题感到困扰,他主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小刚的行为体现了什么?
答案:小刚的行为体现了他的乐于助人,关心同学的品质,是爱心的传递者。
补充说明:
1.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的核心是考查学生对于爱心传递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需要分析题目中的具体情境,判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爱心传递的内涵。
3.解答时,要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如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来阐述人物行为的意义。
4.在举例时,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5.通过这类题目的练习,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爱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反思与总结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在这节课中,我看到了大家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样子,也感受到了大家对于爱心传递的认同和热情。现在,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及我在教学中的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同学们通过学习,对爱心传递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知道了爱心传递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行动的体现。大家能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帮助他人、关心朋友、尊敬师长等,这些都是爱心传递的具体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我发现,同学们在讨论和分享时非常积极,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同学的表达不够清晰,有时候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其他同学。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多练习、多表达。
另外,我发现有些同学在分析案例时,对爱心传递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他们更多地关注了案例本身,而没有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总结方面,我认为这节课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获。同学们不仅掌握了爱心传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学会了如何将爱心传递到实际行动中。在情感态度方面,同学们对爱心传递有了更深的认同,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
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堂管理上,我有时候没有很好地控制课堂秩序,导致课堂讨论不够有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镉、铋相关常用有色金属合作协议书
- 概率三角直觉犹豫模糊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评价研究
- 荔枝园地出租合同范本
- 厄休拉·勒古恩“黑暗的左手三部曲”的乌托邦书写研究
- GS医学影像公司员工工作压力管理策略研究
- 植物次生物质对棉铃虫基因组的转录、翻译及翻译后磷酸化修饰的调控研究
- 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 SAQ训练法对初中女足运动队员快速变向移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对宿主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初步机制研究
- 养心安神注射液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奥迪原厂手绘设计图
- 一规定两守则题库563题
- 2021年春新青岛版(五四制)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 班级管理(课件).ppt
- 秋装校服供货售后保障方案
- 铜杆生产线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62p
- 恶性肿瘤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病人的护理论文
- cmu200_中文使用详细说明
- 廿四山年月日时定局吉凶(择日)
- 英语句子成分结构讲解
-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