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把握文章内容;2.揣摩人物情态,体会对话语气,把握烛之武说辞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3.从文章善用伏笔、曲折有致、详略得当的叙事技巧中领略背后透露出的思想观念(“礼”);4.背诵全文。文本溯源:选文出典之问《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内容:对孔子编纂的《春秋》的诠释和注解。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公羊高《春秋谷梁传》谷梁赤体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第一部记事完备的《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其纪年依据鲁国,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笔削”)而成。记事特点:1.极为简略,每条只用简短的语句进行概括,如:晋人、秦人围郑。2.记事讲究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经常运用具有特定含义的字眼或独特的行文方式,暗寓作者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和褒贬,如:鲁隐公四年,卫国的大夫州吁杀了卫桓公,《春秋》记“卫州吁弑其君完”;鲁成公十八年,晋国大夫栾书等人杀了晋厉公,《春秋》记“晋弑其君州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春秋》欲知《左传》,先知《春秋》
《春秋》是孔子据鲁国史书《鲁春秋》修订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近240多年的历史。孔子作《春秋》
《孟子·滕文公下》: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
《孟子·离娄上》:“王者之迹息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的史书体裁。如《汉书》等。史书的类别:常识积累按时间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最大的编年体史书)等。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以国家为中心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汉书》第一部断代体史书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断代体:古代爵位制度。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自称、尊称、敬称、谦称。常识积累臣,官吏对皇帝上书或说话时的自称。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执事,指的是办事的官吏,是对对方的敬称。寡人,诸侯王、国君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历史还原:春秋录事与“三传”晋人、秦人围郑。——《春秋》晋人、秦人围郑。——《公羊传》晋人、秦人围郑。——《谷梁传》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2第二课时烛之武:(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对象)解读题目(人物,郑国大夫)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烛地,名叫武的人”郑国大夫“退”:秦师: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佚地,名叫狐的人”。师:军队(1)一人与万人,力量悬殊,充满悬念;(2)“退”是智退,而非力搏也;(3)核心人物是烛之武;(4)《孙子兵法·谋攻》:“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烛之武退秦师解说题目预叙:事先讲述或提及以后事件的一切叙述活动。把握叙事特点“一言预全篇”、“一语见众生”编年体史书: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预叙:突破直线叙事的单调,增强史书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串联起整体的故事情节,呈现出故事发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暗示着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走向
更好地传递出作者所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思想观点深入探究:循其事,而明其理拆解全文,作者围绕“退”,前后记叙了哪些事情?按照顺序,一一罗列。秦晋围郑(郑国面临的形势?为何围攻郑国?秦晋为何结盟?)临危受命(烛之武为何推辞?为何接受?)说退秦师(如何见面?说什么?如何说?结果如何?)晋师撤离(为何撤离?)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明确:介绍秦晋围郑原因及驻军情况,交代烛之武游说秦国的背景,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五级爵位制:公、侯、伯、子、男因为数→动,怀有二心,从属二主名作动,驻军P1且贰于楚:于楚贰
状后结合第一段,请概括文中所说郑国面临的形势。从军事力量上看:以一敌二以弱敌强兵临城下大敌当前腹背受敌进退失据郑国的危机迫在眉睫!从情势上看:从地理上看:
秦晋出兵攻打郑国的原因?1.以其无礼于晋2.郑贰于楚1.秦晋的友好关系2.扩张争霸的野心晋国秦国(秦晋之好)无礼于晋晋献公听信骊姬对于太子申生的构陷,在僖公四年酿成申生自缢而重耳、夷吾等公子逃亡列国的宫闱之祸。三十六年,晋公子重耳过,文公弗礼。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贤,且又同姓,穷而过君,不可不礼。”文公曰:“诸侯亡公子过者多矣,安能尽礼之!”詹曰:“君如弗礼,遂杀之;弗杀,使即反国,为郑忧矣。”文公弗听。——《史记·郑世家》晋文公,姬姓,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晋献公之子,晋惠公(夷吾)兄弟。因其父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后在秦国援助之下,于62岁时回国继位。在位9年去世。
郑楚结盟
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而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无礼于重耳之后,故背晋助楚,因此,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
当时,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大夫子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五月,晋侯、郑伯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晋文公受周天子册命与四方诸侯盟于践土(在衡雍之西),晋文公为盟主,郑参与践土之盟,但晋、郑间的隔阂并未消除。郑既怂恿楚国出兵攻晋,又盟于晋,这就是文中所言“且贰于楚也”之“贰”。贰于楚也晋献公将其嫡女穆姬许配给秦穆公,穆姬和晋文公重耳是同父异母姐弟,穆姬是嫡女,是晋献公夫人齐姜(此人正是春秋首霸齐桓公的女儿)所生,晋文公重耳是庶子,孤季姬所生。也就是说秦穆公是晋文公的姐夫。晋惠公十四年(前637年)九月,晋惠公薨逝,太子圉[yǔ]继位,是为晋怀公。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晋之好。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后世“秦晋之好”指联姻、婚配的关系,或者是两方势力良好的合作关系。秦晋之好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P2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明确:烛之武临危受命此处的“师”指的是?秦师+晋师此处的“师”指的是?4.料准结果:【师】必退城濮之战:周襄王二十年,晋、楚两国在城濮地区为争夺中原霸权而战。晋文公兑现流亡楚国时许诺的"退避三舍",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楚军大败后晋文公按照礼节向周天子献俘。从此成就中原霸主的地位。《左传》:君子谓是盟也信,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晋文公深知“礼”对于成就霸权的重要性。秦师+晋师孔子:晋文公谲而不正。春秋末年,虽然礼崩乐坏,但“礼”仍对诸侯有着潜在的约束。佚之狐的预判正是把握住了诸侯们对“礼”的微妙态度和对“利”的极度渴望。
“礼”与“利”共存晋文公表面推崇“礼”,实质上不过是将“礼”作为“不义之战”的伪饰。
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烛武拜见了郑伯,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辩过人,欲烦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共国。”烛武再拜辞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壮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亚卿,强为寡人一行。”佚之狐在旁赞言曰:“大丈夫老不遇时,委之于命。今君知先生而用之,先生不可再辞。”烛武乃受命而出。——冯梦龙《东周列国志》①首先,“认错”。“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用判断句诚恳地表明了态度,检讨过失,借此感染烛之武。从称谓看,用“吾”“寡人(谦称)”称呼自己,放下身段;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称呼烛之武,表达了敬重之意。②其次,“恭维”。一个“求”字,郑伯身为国君,却能放下身份,难能可贵;同时,较自然地向烛之武传达:“国难当头,拯救国家的重任非你莫属。”其谦卑、恭维之态,可见一斑。③最后,“晓义(理)”。“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巧用转折关系复句,提醒烛之武,“郑亡对你也有危害”。一个“然”字,自然转换话题,急切委婉,绵里藏针,向烛之武传达出个人利益与国家息息相关、唇亡齿寒的道理。郑文公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智勇双全的烛之武一生不受重用,却怨而不怒,国家所向,性命所系,孤勇而出,阻止了一场不义之战的发生。勇士义士夜缒而出以一敌众国难当头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春秋无义战,有“义人”“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晋献公晋惠公“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无礼于晋”重耳逃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秦穆公重耳
“贰于楚”前651秦立晋君前650惠公背约前637重耳过郑前632郑楚结盟重耳主晋前636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得以擅许秦者?”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秦伐晋,穆公夫人求请,秦晋结盟郑文公:“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楚成王晋许“退避三舍”秦穆公发兵助重耳至秦晋围郑、秦退兵,终晋文公之世秦晋无战事晋楚争霸城濮之战郑为楚盟
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在夜里名→状已经使…灭亡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执行事务的人(有关官员),对对方的敬称状后P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跨过表目的,连词来鄙:把…当作边邑东边道路上的主人这件事为什么把……作为增加变雄厚变薄弱P3出使的人同“供”,供给乏困:缺少的(东西)。所害:所+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晋君)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给济:渡河防御工事所+动在东边厌:满足曾经朝、夕:名作状,在早上,在傍晚宾前,有何厌?P3把……当作疆界扩张使……减少、削减哪里利:使…得利希望考虑通“悦”结盟守卫于是恩惠烛之武智退秦师:详写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经过。烛之武充分利用秦晋矛盾,瓦解了秦晋联盟,达成秦郑联盟。本段写了什么事情?秦立晋君
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嗣君,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自尽。骊姬又诬陷晋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后重耳外逃,被迫在外流亡十九年。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以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许君焦、瑕”)。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史称晋惠公(“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惠公背约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夷吾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得以擅许秦者?”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秦伐晋,穆公夫人求请,秦晋结盟。概括烛之武用来说服秦伯的理由逐步展开的说理“既知”——表明当前形势(秦、晋围郑,郑必亡)“若”——比较“亡郑”“存郑”对秦之利弊(即“该不该亡郑”)“且”——指出晋背信弃义而又贪婪,必将对付秦(即“该不该助晋”)“唯君图之”——得出助晋亡郑实质是“阙秦以利晋”的结论1.亡郑对秦国有弊无益。2.存郑对秦国有利无害。3.晋不值得信任与结盟。4.晋国壮大必损害秦国。用了哪些理由?概括烛之武的口才句意绵密的表达
环环相扣的逻辑推进
隐去本国立场的巧妙态度推心置腹的恳切语气
一人之言辞,救国于危难烛之武凭借什么说服了秦伯?1.口才,辞辩。2.洞察人性、审时度势。品味烛之武的游说艺术说理内容说理思路说理技巧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秦为晋赐,背信弃义阙秦利晋,唯君图之未来:晋贪得无厌,恐将阙秦历史:晋过河拆桥现实:郑国脱困无望,秦攻郑有害,舍郑有益以退为进,消除戒备(讲究语言艺术)阐明利害,动摇秦军(善于分析利弊)替秦着想,拉拢利诱(善于揣摩心理)以史为鉴,挑拨秦晋(善于利用矛盾)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善于转移矛盾)越国敝远,亡郑陪邻舍郑无害,共其乏困以“利”巧攻心理以“史”巧施离间以“害”巧析形势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
——《战国策•东周》战争的最高境界: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过程控制专业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注册电气工程师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科技大学《会计制度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丘师范学院《信息安全攻防对抗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3《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4.2-高原圣城-拉萨教学设计
- 河池2025年广西河池市事业单位招聘73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7微生物与健康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田径教学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设备检修标准化作业规范
- 光伏电站除草服务(合同)范本【详尽多条款】
- 2023年考核银行安全保卫人员真题与答案
- 储能全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手册
- (高清版)DZT 0309-2017 地质环境监测标志
- 人员转移安置实施方案(公司重组)
- 病历书写相关法律法规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案
- 老年人误吸与预防-护理团标
- 输气场站工艺流程切换操作规程课件
-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