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步步高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选必一l第一单元 训练4 课时1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_第1页
2024-2025步步高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选必一l第一单元 训练4 课时1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_第2页
2024-2025步步高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选必一l第一单元 训练4 课时1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_第3页
2024-2025步步高学习笔记历史(部编版)选必一l第一单元 训练4 课时1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4课时1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分值:57分)1.(2023·临沂高二质量检测)商鞅在变法中提出了“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论功行赏的赐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措施,这有利于()A.强化对基层社会的管理B.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C.阻断旧贵族的上升通道D.促进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2.(2023·东莞六校联考)《汉书·食货志》记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则材料反映了()A.汉代农业生产效率高B.汉代农民税赋较轻C.作者主张恢复井田制D.作者不认同商鞅变法3.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陆续推行了一些变革措施。如齐国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这()A.根源于井田制的逐渐崩溃B.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C.反映土地私有制渐趋确立D.旨在瓦解旧贵族的统治4.(2023·张家口质量检测)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认为“五谷粟米,民之司命也”“务本饬(致力)末则富”,同时实行“相地而衰征”,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实行盐铁专卖,铸造货币,调剂物价。据此推知,当时()A.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农商并重思想出现C.币制混乱导致物价上涨D.商品经济成为主流5.(2024·广州质量检测)据《魏书》记载,496年,孝文帝曾责备留京官员:“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鲜卑装特点)……卿等何为而违前诏?”据此可知,当时()A.传统习俗影响改革效果B.汉化改制成果有限C.官僚集团阻碍改革进程D.改革缺乏社会基础6.(2023·邢台高二月考)《洛阳伽蓝记》记载,某使臣到洛阳后感叹道:“自晋、(南朝)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的这一变化得益于()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孝文帝改革的实行C.经济重心南移的加快D.方田均税法的实施7.“庆历新政”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一次实践。宋仁宗开始支持,后来转变态度,最终庆历新政夭折。宋仁宗转变态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广大官僚反对,二是忌讳朋党影响其专制统治。据此可知()A.统治者决策决定了改革成败B.改革加剧北宋积贫积弱程度C.官僚意见不统一制约了改革D.改革失败因其制度层面缺陷8.(2023·德州高二质量检测)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传统“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A.力图探索政府救济的新方式B.彻底地解决了社会危机C.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建立了完备的救荒体系9.(2024·洛阳高二月考)《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改革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税收剧增到52101029石,即使与治平时相比也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A.使北宋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B.使北宋彻底摆脱了财政危机C.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解决了北宋存在的内部危机10.“一条鞭法”是明代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一条鞭法”()A.实现了从税人到税地的转变B.有力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D.促使政府加紧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11.(2024·枣庄高二上期末)从秦至汉武帝之前,对商鞅变法的正面评价最为普遍;从汉武帝至清末民初,商鞅变法饱受批评;清末民初至今,对商鞅变法的认识逐渐客观。这表明()A.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时代越接近评价越客观D.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12.(2023·梅州高二质量检测)南北朝时期,南朝官员陈庆之原来认为:“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他出使北魏目睹洛阳风貌后却感慨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材料表明()A.北魏政权更迭频繁B.中国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C.南北文化隔阂增大D.北魏改革缩小了南北差异13.(2024·南通学情检测)王安石希望通过变法使国家体制“返璞归真”,市易法、青苗法是对《周礼·泉府》的参考,“保甲法”是对《周礼》乡遂比闾、什伍制度的参考,为此他还编纂了《周礼新义》。王安石这些做法体现了()A.复古以革新的政治策略B.重建礼制的理学观念C.理财为先务的制度设计D.以文治国的立国政策14.梁启超盛赞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并把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保甲法等类比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税收、警察体系。这说明梁启超()A.赞赏王安石锐意改革创新的精神B.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意识过于超前C.为王安石变法昙花一现感到可惜D.主张恢复王安石变法的部分措施15.(2023·哈师大附中质量检测)明世宗登基后,采纳内阁首辅张璁的建议,要求“科场文字务要平实典雅,不许浮华险怪以坏文体”,进行说理,一定要极尽事物的原理;议论事务,必须要通晓经济天下的道理。同时派遣京官为地方主考,提升乡试官资格并完善武举。这一做法()A.促进了重学风气的形成B.破除了世族对官场的垄断C.有助于实用人才的培养D.意在缓解统治困局和挑战16.(2023·河南创新联盟高二调研)(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中期,国家掌握的土地和户口数额锐减。针对此问题,张居正指出:“夫民之亡且乱者,咸以贪吏剥下,而上不加恤;豪强兼并,而民贫失所故也……其间固有豪右奸猾,恃顽不纳者,然穷民小户,不能办者亦有之。而有司之令,但能行于小民,不能行于豪右,故催科之苦,小民独当之。”由此,他“清丈事,极其妥当,粮不增加,而轻重适匀”。万历九年(1581年),在清丈土地的基础上,“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张居正还认为,“农,生民之本也”“力本节用,抑浮重谷,而后化可兴也”。但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