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高一(上)期中历史汇编: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1页
2021北京高一(上)期中历史汇编: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2页
2021北京高一(上)期中历史汇编: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3页
2021北京高一(上)期中历史汇编: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4页
2021北京高一(上)期中历史汇编:两宋的政治和军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21北京高一(上)期中历史汇编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单选题1.(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

)A.夏朝 B.商朝 C.北宋 D.秦朝2.(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宋仁宗(1022-1063年在位)统治时期,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种状况的影响是(

)A.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 B.造成了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C.扭转了宋朝在边境的军事弱势 D.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3.(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统治者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参知政事 D.设枢密院4.(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论及宋朝政治制度,钱穆认为,宋代制度,一面是相权衰落,另一面则是中央集权。下列选项中体现相权衰落的是(

)A.设诸路转运司分管地方财政 B.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C.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长官 D.设枢密院专掌全国的军政5.(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中)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其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当时评价较后人更具有正确性 B.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C.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 D.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6.(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使、副使等职务,期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 B.枢密使、副使 C.开封府知府 D.兵部员外郎7.(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如图材料是史书记载的时人对于王安石变法的看法,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C.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D.导致了北宋的迅速灭亡8.(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宋太祖赵匡胤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总理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其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C.缓解边境压力 D.解决财政危机9.(2021·北京东城·高一期中)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共事的韩琦对他多次羞辱。狄青慨叹,“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宋朝A.“冗官”“冗兵”严重 B.“崇文抑武”国策C.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 D.理学观念影响政治10.(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北宋初年设立的某官职的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该官职名称及设置目的分别是A.通判加强中央集权 B.知州增加地方财政开支C.知县减轻地方军费 D.宰相提高地方行政效率11.(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中)下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中央权力机构进行程序性分权 B.分散机构权力以加强君主专制C.崇文抑武使枢密院只有统兵权 D.分工明确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12.(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13.(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宋代史学家袁枢负责撰写国史人物传,其同乡章惇的家人请袁枢粉饰章惇的生平传记,袁枢回答说:“子厚(章惇的字)为相,负国欺君。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公议。”袁枢认为治史应该注重①借古鉴今②经世致用③秉笔直书④赏善罚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4.(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中)“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15.(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高一期中)宋太祖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其目的是(

)A.减轻地方财政开支 B.加强中央集权C.减轻地方军费开支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中央机构由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和台谏组成,这是宋朝的二府三司制,C项正确;夏商时期还未建立皇帝制度,排除A、B项;秦朝时期主要是三公九卿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2.D【详解】根据材料“十中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可知,军费开支占据了宋朝国库的很大比重,造成了冗费,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积贫局面,D项正确;这种现象是王安石变法的原因之一,排除A项;宋朝重文轻武,改变了唐代以来武将佣兵割据的问题,排除B项;宋朝边境军事弱势的局面并未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3.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而言,宋太祖时期设置文官任知州,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设三司使虽也属于宋初,但主要中央内部职权的调整,与中央集权关系不大,更多是有利于皇权加强,排除B项;设参知政事属于中央内部职权的调整,与中央集权关系不大,排除C项;枢密院自唐代就有,属于军事机构,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D项。故选A项。4.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在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以削弱相权,其中设枢密院专掌全国的军政分割了宰相的军权,D项正确;设诸路转运司分管地方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A项;在地方设通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长官,加强了中央集权,与相权衰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C【详解】根据“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可得出,梁启超对王安石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当时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需要,与当时司马光的背景不一样,因此反映出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C项正确;AB项太绝对,排除AB项;变法不是研究的核心,排除D项。故选C项。6.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枢密使、副使分割的是宰相的军权,B项正确;转运使是负责转运地方钱粮到中央,排除A项;开封府知府是地方官府,负责地方行政,排除C项;兵部员外郎是主管兵部的员外郎,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7.C【详解】依据材料“二三年间,开阖动摇,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反映了王安石变法推进迅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引起了强烈的不满,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并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北宋的灭亡不是王安石变法导致的,故D项错误。故选C。8.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派遣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设诸路转运司总理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等措施是为了分化地方权力,实现中央集权的目的,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9.B【详解】宋代名将狄青虽官至枢密使,却因出身行伍而备受歧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宋朝“崇文抑武”国策,故B正确;“冗官”“冗兵”严重、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理学观念影响政治和这一现象无关,故ACD错误。10.A【详解】通过材料中的“与守臣通签书试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地方官在执行军事、经济、法律等方面政令时,都需要受到通判的制衡,以此达到限制地方主官的政治权力,将权力收归中央,因此达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A项正确;知州是管理地方民政的官员,排除B;知县是地方行政层级最低的行政官员,主要管理地方政务,排除C;宰相是中央官制的官员,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不管理地方,排除D。故选:A。11.B【详解】根据“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等信息可知图示反映的是宋代的中枢机构,宋代通过分散宰相权力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B;图示中体现的是设置机构分散权力,而非实行程序性分权,排除A;枢密院只有调兵权,排除C;宋代过度分散权力,实际导致了行政效率的下降,排除D。12.D【详解】据材料“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可知,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歧视政策”和“完全实现汉化”,A、B错误;C不是材料主旨。13.C【详解】“负国欺君。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公议。”说明袁枢治史理念是不受权贵的影响,秉笔直书和赏善罚恶,③④符合题意,选择C正确;①②不符合材料信息主旨,排除。14.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分割宰相权力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A项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皇权的变化,B项不选;材料中体现的是财政,不是加强军事实力,C错误。【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重点内容【名师点睛】王安石变法的目的①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②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王安石变法的内容:①富国之法:为改变积贫的局面——政策、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②强兵之法:为改变积弱的局面——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③取士之法: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本题是从王安石变法中增加财政收入角度考查的,通过材料的解读选出正确答案不难。15.B【详解】试题分析:宋初统治者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在军事方面:把地方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这样就消除地方割据势力产生的基础,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这一措施产生了消极影响,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局面,ACD三项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