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六认识世界第12课时走近国家(一)——日本和俄罗斯01基础梳理篇一、选择题
【多角度设问】【2023宁德质检改编8分】如图示意日本部分农作物和主要工业区分布,读图完成1~4题。1234567891.日本首都是(
C
)A.奈良B.京都C.东京D.名古屋C2.下列对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日本是岛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B.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大C.日本以黄色人种为主,通用语为英语D.工业主要集中在大西洋沿岸A1234567893.图示农作物在日本分布范围最大的是(
A
)A.水稻B.苹果C.茶叶D.柑橘A123456789【补充设问】4.日本北海道的水稻一般要比九州岛的水稻生长期长很多,其主要影响
因素是(
A
)A.纬度B.地形C.人类活动D.季风A123456789
【2023北京海淀区二模】中俄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具有坚实根基,两国全方位合作具有广阔前景。如图为俄罗斯资源、城市、交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1234567895.中俄两国(
A
)A.均为发展中国家B.均属亚洲国家C.均以黄色人种为主D.均地广人稀点拨:第5题,中国和俄罗斯均为发展中国家。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中国是亚洲国家。俄罗斯以白色人种为主,中国以黄色人种为主。中国人口密度大。A1234567896.西伯利亚大铁路(
D
)A.是唯一沟通亚欧的铁路线B.沿线纬度较高、气候温暖C.沿线是地势较平坦的平原D.沿线资源丰富、工业发达点拨:第6题,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不是唯一沟通亚欧的铁路线。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多为地势较崎岖的山地、丘陵。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资源丰富,工业发达。D1234567897.中俄合作有助于(
A
)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②将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中国 ③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④将中国的木材出口至俄罗斯A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23456789点拨:第7题,中俄合作有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将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到中国,也有利于促进两国经济共同发展。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大量出口。123456789二、非选择题8.【多角度设问】2023年8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于8月24日开始排放入海,计划排放30年。听到此消息后,小明利用假期查找了关于日本的资料,整理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并且提出了疑问。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列各题。123456789见闻一:世界遗产——“合掌造”材料一
日本岐阜县森林茂密,冬季积雪深厚。“合掌造”是这里的传统民居,为木制建筑物,屋顶厚度大且陡峭,呈“人”字形,如同双手合十,因此得名,199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23456789(1)结合“合掌造”的结构特点,说明“合掌造”与当地自然环境和
人类活动的关系。将合适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中对应的横线处。A.地震频发
B.冬冷夏热
C.雨水和积雪
D.人口“合掌造”的结构特点自然环境人地关系屋顶高,楼层多气候湿润,环境适宜防潮效果好,容纳①____
多屋顶坡度大降水、降雪量较大利于②_____
滑落,防止被浸透DC123456789“合掌造”的结构特点自然环境人地关系无钉子,用绳子绑扎③_____
屋顶可以适度晃动,减少灾害损失屋顶覆盖很厚的茅草④______
隔热保温,冬暖夏凉AB123456789A.地震频发
B.冬冷夏热
C.雨水和积雪
D.人口点拨:(1)由于“合掌造”建造地区人口密集,故屋顶高,楼层多,容纳人口多,①处对应D;“合掌造”屋顶坡度大,有利于雨水和积雪滑落,防止被浸透,②处对应C;“合掌造”无钉子,用绳子绑扎,使屋顶可以适度晃动,减少灾害损失,是因为“合掌造”所在的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震频发,③处对应A;“合掌造”屋顶覆盖很厚的茅草,能够隔热保温,冬暖夏凉,是因为当地地处温带,冬冷夏热,④处对应B。123456789材料二
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示意图。
见闻二:日本的核电(2)日本工业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
大。日本四大岛中,核电站分布
最多的是________岛。本州123456789
见闻三:日本的工业(3)日本地狭人稠,经济高度发达。日
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于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沿
岸,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或太平洋)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口;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原料、燃料的进口和工业制成品出的消费地;等等123456789点拨:(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是因为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利于原料、燃料的进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等等。1234567899.【联系生活】【2023厦门双十中学期末】某中学的师生对俄罗斯进行
了探究,发现俄罗斯是一个寒冷的国家。下面为俄罗斯的气候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探究一:“寒冷”的原因(1)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北部,__________(重要纬线)穿过其北部,
纬度较
高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内陆地区面积_______,
冬季降温快,气温低。(2)俄罗斯地形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
以________
、________
为主,海拔
高,气温低。北极圈高广大高原山地123456789探究二:“寒冷”的表现(3)俄罗斯以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纤光缆生产工艺流程的成本分析
- 教育机构竣工决算审计服务方案
- 2025年春季学期初中七年级语文学习评估计划
- 广告公司2025年数据分析与应用计划
- 初中物理教师心理健康研修计划
- 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教师培训计划
- 高中语文教研组课题研究计划
- 四年级下册阅读竞赛活动计划
- 酒店消防安全培训工作计划
- 家访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与反思
- 2025年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 《供热工程》课件
- 仓管员业务技能培训
- 安全管理人员七大职责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 音乐教育国际化进程-洞察分析
- 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护理技术课件
- 单兵综合演练
- 疼痛中医护理
- 欧式风格的室内设计
- GB/T 24091-2024适应气候变化脆弱性、影响和风险评估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