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医学分类模拟12
选择题
[A型题]
1.下述哪一种不是参与过敏性休克发生的体液因子
A.组胺
B.缓激肽
C.TXA2
D.补体
E.慢反应物质
答案:C
2.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增多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答案:A
3.内毒素导致微循环障碍的机制中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内毒素有拟儿茶酚胺作用
B.内毒素可激活Ⅻ因子,通过激肽释放酶系统形成大量激肽
C.内毒素损伤血管内皮、血小板,易发生DIC
D.内毒素直接扩张微血管,使血压下降
E.内毒素激活补体,使血小板、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
答案:D
[解答]本题答案是D。大多数内毒素休克时内毒素可直接刺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的大量释放,将引起血管收缩,细胞功能紊乱和重要器官血液灌流不足。内毒素介导的血管作用不是直接的,是通过激活白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等产生NO、TNF-α、IL-1和PAF等,间接导致血管扩张。
4.高动力型休克循环变化特点为
A.总外周阻力下降,微循环灌流量增多
B.总外周阻力增加,微循环灌流量减少
C.总外周阻力不变,微循环灌流量减少
D.总外周阻力增加,微循环灌流量增加
E.总外周阻力下降,微循环灌流量下降
答案:E
5.大面积皮肤烧伤休克患者,在无法测定血压情况下,可以根据下列哪一项指标间接判定血压情况
A.心率
B.呼吸频率
C.颈静脉充盈情况
D.尿量
E.体温
答案:D
[解答]本题答案是D。休克患者需要每小时记录一次尿量,虽然这个指标的测定非常简单,但对监视休克的病情有重要意义。第一,监测尿量有助于休克的早期诊断。肾血管比其他脏器血管对儿茶酚胺更为敏感,早在休克代偿期,交感神经兴奋,肾成为靶器官(keyorgan),肾血管痉挛血流量减少带来尿量减少。因此,尿量的变化反映了肾毛细血管的灌流量,尿量成为内脏血液灌流量的一个重要临床指标。由于少尿是发生在血压下降之前,因此,它是早期休克诊断的指标之一。第二,监测尿量有助于在抗休克(输血补液)治疗以后判定循环功能是否改善。有人把尿看成心输出量的一面镜子,心输出量不足必然带来肾血流量和尿量减少,另外当血压(收缩压)低于50mmHg以下,肾小球滤过压为零、尿的生成将会停止。因此,尿量成为抗休克治疗后判定血容量和循环功能(心输出量、血压等)变化的一个间接指标。在无法测定患者血压(如皮肤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条件下,观察尿量更有重要的意义。第三,监测尿量有助于判定肾功能损害的性质。休克时由于循环血量减少可带来。肾前性少尿,它主要通过补充血容量来纠正;而一旦发生肾小管坏死,也会由于肾实质损害带来肾性少尿,此时要控制输液,以防止液体过多带来水中毒。因此,判定肾功能损害的性质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持续低血压经过治疗后血压回升,却长时间少尿,即可能有肾小管病损。此时由于肾小管病变,重吸收功能减弱,尿钠浓度超过20mmol/L(尿肌酐/血浆肌酐比低于20)且用速尿或其他利尿剂治疗后,尿量不见增多,即可判定已发生肾小管坏死。
6.休克时心功能抑制机制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供血不足
B.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下降
C.代谢性酸中毒,H+抑制心肌功能
D.代谢性酸中毒,K+抑制心肌功能
E.心肌抑制因子,抑制心肌收缩
答案:B
[解答]本题答案是B。休克早期由于动脉血压的维持及其血管反应性的差别使血液得以重新分布,保证了心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不一定减少;即使在后期冠脉血流无法得到维持,使心肌供血不足,但交感神经的持续兴奋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耗氧量是持续增加的。
7.休克早期,肾衰竭的主要机制
A.肾小球透明质膜形成
B.肾小球坏死
C.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
D.肾小管坏死
E.肾小管腔管型阻塞
答案:C
8.治疗休克时常用的溶酶体稳定剂是
A.糖皮质激素
B.肾上腺素
C.胰岛素
D.甲状腺素
E.胰高血糖素
答案:A
9.休克治疗时,补液量根据以下哪一项指标判定
A.血压
B.脉率
C.中心静脉压
D.尿量
E.综合判定
答案:E
10.休克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最主要目的是
A.提升血压
B.扩张微血管
C.降低血液黏度
D.减低血流阻力
E.提高微循环灌流量
答案:E
11.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为
A.补液宁少勿多
B.补液宁多勿少
C.失多少补多少
D.需多少,补多少
E.超量扩容,补液
答案:D
12.休克时细胞最早发生的损害为
A.细胞膜损害
B.线粒体损害
C.溶酶体损害
D.内质网损害
E.细胞核损害
答案:A
13.自身输液的作用主要是指
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
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组织液回流多于生成
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答案:D
14.休克时心力衰竭机制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压下降,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B.儿茶酚胺过多,心肌耗氧量增加
C.内毒素抑制心肌
D.前负荷过大,心室输出血量减少
E.心肌抑制因子作用
答案:D
15.休克时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必然导致
A.高碳酸血症
B.乳酸堆积
C.O2堆积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B
16.休克早期主要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答案:D
17.下列哪种不是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的结果
A.有氧氧化减弱,ATP生成减少
B.无氧酵解加强,乳酸生成增多
C.磷酸化酶活性减弱,糖原分解减弱
D.脂肪酰辅酶A合成酶抑制,脂肪酸代谢受限
E.细胞膜钠泵失灵,细胞水肿
答案:C
[解答]本题答案是C。休克时由于微循环严重障碍,组织低灌流、细胞缺氧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休克时代谢的总体变化为氧耗减少,糖酵解加强,脂肪和蛋白分解增加,合成减少。因此,有有氧氧化减弱,ATP生成减少;无氧酵解加强,乳酸生成增多;脂肪酰辅酶A合成酶抑制,脂肪酸代谢受限;能量缺失导致细胞膜钠泵失灵,细胞水肿等。但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是增强的,使糖原分解加强。而炎症反应等使相关的MAPK、NF-κB等信号通路激活,其他类型的磷酸化酶(激酶)的活性也是增强的。
18.休克各种原因导致组织损伤的描述中,哪项不正确
A.损伤血管内皮,从而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
B.损伤血小板,从而促进TXA2释放
C.损伤红细胞,从而促进溶血
D.损伤肠道,从而促进细菌和毒素入血
E.损伤心脏,从而促进心肌抑制因子形成
答案:E
19.休克时细胞代谢变化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A.糖酵解增强
B.乳酸生成增多
C.细胞内Ca2+增多
D.脂肪酸活化障碍
E.脂肪酸在细胞内减少
答案:E
20.休克肺最具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为
A.肺淤血
B.肺水肿
C.肺不张
D.肺微血栓形成
E.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透明质膜形成
答案:E
21.血栓素A2(TXA2)主要来自
A.血小板
B.内皮细胞
C.巨噬细胞
D.红细胞
E.肥大细胞
答案:A
22.血气分析监测休克患者呼吸道通气不良,主要根据哪一项指标变化
A.PaO2下降
B.PaCO2升高
C.血pH下降
D.血SB减少
E.血AB减少
答案:B
23.休克早期发生的少尿是由于
A.器质性肾衰竭
B.肾前性肾衰竭
C.肾性肾衰竭
D.肾后性肾衰竭
E.功能障碍与肾小管坏死并存的急性肾衰竭
答案:B
24.休克患者血压进行性下降时,哪一个器官功能障碍是最影响患者生命的主导脏器
A.心脏
B.脑
C.肺
D.肝
E.肾
答案:B
25.应首选缩血管药物治疗的休克类型是
A.心源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失血性休克
D.烧伤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答案:E
26.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时应首先
A.充分补足血容量
B.保护和改善细胞功能
C.纠正酸中毒
D.改善心脏功能
E.去除原发病因
答案:A
27.下列哪项不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A.烧伤
B.创伤
C.呕吐
D.腹泻
E.心律失常
答案:E
28.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病因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病毒
D.螺旋体
E.真菌
答案:B
29.下列哪项不是感染性休克的特点
A.发病机制复杂
B.易导致心力衰竭
C.早期常伴有高热
D.细胞可发生继发性或原发性损伤
E.大部分病例属于高动力型休克
答案:E
30.低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
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
C.烧伤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答案:E
31.休克时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机制无关
A.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B.心肌耗氧量增加
C.前负荷增加
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
E.多种毒性因子抑制心肌
答案:C
[解答]本题答案是E。感染性休克以革兰阴性菌及其内毒素为主要病原,可刺激机体细胞释放内源性介质,如TNF-α、IL-1和NO等,激活凝血、纤溶、激酞、补体等系统所产生的代谢产物等都可导致血管的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内毒素抑制心肌内质网对Ca2+的摄取,并抑制肌原纤维的ATP酶活性引起心肌舒缩功能障碍。某些细菌毒素还可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此外,休克时炎症反应产生的TNF-α、IL-l、NO等均可使心肌收缩性下降,心输出量降低。因而导致低排低阻型休克。
[B型题]
A.毛细血管缺血
B.毛细血管淤血
C.毛细血管出血
D.毛细血管凝血
E.毛细血管血流正常
1.失血性休克早期肾血流变化是
答案:A
2.失血性休克早期心脏血流变化是
答案:E
3.失血性休克早期骨骼肌血流变化是
答案:A
A.微血管收缩
B.微血管扩张
C.微血管先收缩后扩张
D.微血管先扩张后收缩
E.微血管口径无变化
4.内毒素可致
答案:A
[解答]本题答案是A。内毒素可以通过激活Ⅻ因子,通过激肽释放酶系统形成大量激肽,内毒素激活补体,使血小板、肥大细胞和白细胞等释放组胺、NO和TNF-α等都可以是血管扩张,作用可非常强烈,但这些都是间接的作用。内毒素本身可以直接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收缩血管;内毒素本身有拟儿茶酚胺的作用,直接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可导致血管收缩。
5.内啡肽可致
答案:B
6.内皮素可致
答案:A
A.TXA2
B.PGI2
C.肾素-血管紧张素
D.MDF
E.氧自由基
7.微血管扩张是由什么引起的
答案:B
8.引起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
答案:A
9.引起白细胞黏附的物质是
答案:E
10.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的物质是
答案:D
11.引起血管强烈收缩的物质是
答案:A
A.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
B.花生四烯酸脂氧化酶
C.NADPH氧化酶
D.腺苷酸环化酶
E.组织蛋白酶
休克时,下列体液因子的形成主要通过上述哪一种酶作用
12.TXA2
答案:A
13.MDF
答案:E
14.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北省十堰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4年医用供应装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
- 生物-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度国际贸易付款委托三方协议
- 2025年度全包家装装修与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报警系统合同
- 2025年度单身公寓房产租赁合同(含智能家居)
- 2025年度信用卡旅游保险借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解除后离职员工离职后职业发展支持合同
- 2025年度XX小区智慧物业管理系统服务协议书
- 2025年度兼职协议书-旅游行业导游兼职人员合作协议
- JGJ79-20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 柱塞泵工作原理动画演示
- 某电厂180m钢筋混凝土烟囱施工方案
- 驾驶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件
- 精准高效的数字孪生光网络技术探讨和实践
- 无痛胃肠镜的护理查房
- 供应链工作计划
- 农村生活污水检测服务方案
- 110kV全封闭组合开关电器GIS扩建及改造项目技术规范书通用部分
- 幼儿园食谱播报
- 驾驶员心理健康与安全驾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