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_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

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需要用到

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难点:能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提问: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

如果现在咱们要开家长会,请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怎

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呢?

2、导入新课。

师问:太阳是从什么地方升起?(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发言)

二、探究新知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全体到操场,找一找太阳在哪里。

(2)说一说,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东方)

(3)想一想,太阳从什么方向落下。(西方)

(4)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5)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提问:你们面对的、背对的、左手的、右手的位置分别是什么方向?

(6)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2、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

说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什么方向。

站在操场中央,看一看,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3、学习两组相对的方向。

(1)站在操场上,你能确定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

(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

(3)观察:家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背对

背而站)

(4)观察:家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也是

背对背而站)

(5)发现:东与西两个方向,南与北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6)说一说,操场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哪两个是相对的。

(7)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教材第3页例1补充完整。

(1)提问:小明是面向什么方向站立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操场四周的建筑物各在什么方向。

(3)把结果填在教材上。

2、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

说一说,教室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3、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

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

四、思维训练

出示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物平面图。观察后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天安门城楼、正阳门、人民大会堂、中国

国家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物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关系。

【教学反思】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汇报、交流生活中辨

别方向的方法,将已有的前、后、左、右方位知识与东、南、西、北

建立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校园和教室的具体情况,让学生介绍校园和

教室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东、南、西、北这四

个方位。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第2课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3〜6题。

【教学目标】

1.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位,能看懂平面图的方向,

能识别简单的示意图。

2.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位,能看懂平面图的方向。

难点:在平面图或地图上辨认方向。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淘气的喜羊羊到森林里采蘑菇,回家时不小心迷路了,谁能想办

□II匚

3.反馈练习。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师:这是一幅中国地图,地图和平面图一样,也是按照“上北、

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绘制的。

(2)找出我们生活的城市。位于中国的什么方向?北京、海南位

于中国的什么方向?如果你到北京旅游要往哪个方向走?

(3)完成练习一第4题。

4.小结。

师:说说在平面图和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第4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第3、5、6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完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

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学楼

|体育馆卜—|操场]—A|图书馆

I大门I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地图上方向的认识表现为学生自

主探究所得。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寻求解决问题

的办法,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学生认识了地图“上北、

下南、左西、右东”的绘制规则后,教师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

自己熟悉的省份或城市在我国的哪个方向,并说明判断的理由。教学

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没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名

山大川的位置与方向,如果能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名山大川的所

在位置与方向,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第3课时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

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

的方向。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难点:培养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指南针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四面八方这个成语吗?(板书:四面八方)

师:四面是指哪四个面?(四面是指东、南、西、北这四面)

2.复习东、南、西、北。

师:教室的哪一面是东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与东面相对的是哪一面?(学生回答后在西面贴上一个“西”字)

教室的哪一面是南面?与南面相对的是哪一面?

师:东、南、西、北大家都认识得很清楚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新

的方位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7页例3的校园平面图。在平面图上怎样辨别东、

南、西、北。

操场的北面有什么?操场的南面、西面、东面各有什么?

(学生回答时,随机在四个建筑物上点击出东、南、西、北4个

字)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为了更快更准地辨别方向,今天,老师

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想认识它吗?请看,这是什么?(指南针红色

一头永远指向北方,它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2.观察指南针的盘面。

师:指南针的盘面上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还有哪些方

向?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1)认识东北方向。

师:请看大屏幕,这根箭头指向哪一面(东),这根箭头指向哪一

面(北),东与北之间所指的方向叫东北方向。(电脑演示)

(2)认识东南、西南、西北方向。

师:东和南之间所指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

法和同桌说一说。

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电脑演示)

东和南之间所指的方向是东南方向。(我们一起说说)

师:认识了东北和东南,你还想认识什么?谁知道西南是指哪儿?

请你大声地告诉同学们西北是指哪儿?教师小结。

3.指导学生学习例3。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

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

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

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板书设计】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物体所处的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教学反思】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画一画,进一步深入了解以自己为标准位置,

周围景物的方向。在学生确立东南西北方向的基础上,学习东北、东

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借助直观形象性,深化对8个方向地辨别,

建立正确的方向感。在学生具备8个方向的辨别能力之后,互相讨

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进一步确定正确的说法。在学生学会辨别8

个方向以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教室里门窗的方向,画一画建筑物

的大概方向,,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我在教学

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

生合作、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

所学的知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

能力。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一)

第4课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2、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难点: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准备】例4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

没去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有没有信心?走,我

们出发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公交路线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

张1路公交路线图。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

需要,正确地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该乘哪

路车了吧!

2.教学公交站牌。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思考,我们终于找到了1

路公交车的站台,可是当我们到了站台却发现路的两边都有这样的站

牌,那究竟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呢?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

说我们乘车从火车站到动物园要按照什么方位走吗?

3.动物公园平面图。这一段旅途还算顺利,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

地一一动物园,不过我们可不能没有计划的去玩,那样既浪费时间,

又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所以在游玩之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

你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我们先研究一下,这

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地安排行程。

(1)熟悉导游图。

师出示例4主题图。提问: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每个场馆

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问: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色参与到游

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

过的地方。

(3)解决问题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

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小平位于狮山,要去熊

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

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大门到熊猫

馆怎么走?

4.拓展。

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的第5—7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思维训练

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

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教学反思】

要求学生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方位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

对数学的情感体验。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相

关,难点是要准确把握方向,要量画出方向所偏离的角度,还要

确定单位长度标出距离,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平面示意图。为此,在教

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大量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交流,从中观察、分析,然后独立思考

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同时,还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

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主动地与同伴进行合作、

交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合作、

思考、讨论,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

识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1课时口算除法(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整干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利用已有的经验想出多种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掌握用一位数除的口算方法。

难点:弄清除数是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

6・3124-6164-424+336+9

32+8724-964+8494-780+4

2.组织学生两人一个小组,互相算一算,然后指名口算,出示结

果,使学生重温表内除法的计算过程。

3.当学生口算80・4时,教师适时引出:这道算式和前面的算式

有什么区别?

(被除数是80,这样的除法算式以前没有学过)二年级时我们已

经学过了简单的口算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

[板书课题:口算除法(1)1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1)教师: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

提问:一共有多少张纸?平均分给几人?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人?

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604-3

(2)尝试解答60・3

(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4)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

(5)说说谁的方法最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

(6)同桌交流60・3的口算过程。

教师指导,对于个别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用小棒摆一摆。

2.各小组代表在班级中反馈本小组想到的计算方法。预设学生出

现以下三种算法。

(1)20X3=6060+3=20。

(2)64-3=2604-3=20o

(3)通过摆小棒看出,把6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根。

3.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数的算理。

(1)60里面有几个十?(6个十)

(2)60・3可以看成什么?(6个十除以3)

(3)6个十除以3等于多少?(2个十,就是20)

教师结合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板书。

604-3=20

/\

6个十-r3=2个十

(4)反馈练习。

教师出示60・2,909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想一想:6004-3=

(1)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反馈时多让学生说说算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

中上下题的异同,看能够发现什么规律。

2.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题。

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完成教材练习三第2题。

分析题意,独立解答。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1)

6+3=2604-3=20

604-3=20/\

600+3=2006个十-r3=2个十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

力。学生已有的与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

验有: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

经验是帮助学生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教学

时积极采取措施,激活学生已储存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

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在除数是一位数的口

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同时重视算理表述,培养学生

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正确计算

出结果,还要重视和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口算除法的过

程,因为它是计算过程的提炼和升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

创造条件,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通过有层次的说算

理的过程,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

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2课时口算除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7、8题。

【教学目标】

L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用一位数除的口算方法。

难点:提高一位数除法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卡片口算:

4+2=84-4=10+5=16+8=40+2=

800+4=400+2=600+3=10004-5=1600+8=

学生开火车练习,当学生口算到后面两个的时候会有难度。那应

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口算除法,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2页例2的情景画面:

(1)学生读题。

(2)找出题中的信息,并说出哪些是已知,要求什么,应该怎

样求?

(3)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把120看作是12个十,12+3=4,所以10X4=40(张)。

方法二: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40X3=120,1204-3=40

(张)。

方法三:把12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120+3=40(张)。

教师总结摆小棒的过程,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根,

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1204-3=40

/\

12个+4-3=4个十

试一试:140+7=3504-7=

2.教学教材第12页例3o

(1)出示例3情景图。(2)学生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怎样求

解呢?

(3)学生根据例1、例2的学习,提出解决方法。

(4)分析、汇报并板书。

方法一:(结合实物)把6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2,所以66

+3=22(张)。

方法二:66是由6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因为60・3=20(张),

6+3=2(张),20+2=22(张)。

所以66+3=22(张)。

方法三: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2X3=66,所以66+3=

22(张)。

小结:通过口算,我们知道了进行一位数除法的口算,可以将被

除数分解成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然后分别相除再相加;或

者将被除数平均分成除数的份数就可以求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二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指名汇报时让学生说

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看能

够发现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计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

熟练口算技巧。

3.完成练习三第4题。

4.完成练习三第7、8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2)

例2:方法一:40X3=120

1204-3=401204-3=40

方法二:124-3=4

1204-3=4012个+4-3=4个十

例366+3=22

604-3=2064-3=220+2=2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握了以下两点:

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

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另外,无论是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都是有

用的,所以教学时特意对学生说明,计算时要用自己喜欢的

方法。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能

力上的提高。

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

学习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学生进

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允分感

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3课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

2.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

笔算。

3.培养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

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第15页例1的情境画面。

从画面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观察画面,使学生明确:三年级两个班共要种树42棵,

四年级两个班共要种树52棵。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分别板书:

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例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二、探究新知

L教学例1。

(1)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应怎样解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2・2二(棵)

42+2还能口算吗?先引导学生汇报口算过程。

师:除法不仅可以口算,还可以像加、减法及乘法,用竖式计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一分:取4捆小棒(40根)

和2根小棒,共42根,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要平均分成2份,

怎样分?

(3)课件演示分棒的过程。

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也就是先用4个十除以

2,得到2个十;再把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也就是把

2个一除以2,得到1个一,合起来是21根。

(4)根据刚才分棒的过程,你能笔算出42・2的结果吗?

组织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算。教师巡视,指名算得好的学生在黑板

上试算,并讲解算理。

(5)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一步讲解算理。使学生明确: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除十位上的数,商写在十位上,再除个位上的

数,商写在个位上。

3.教学例2o

(1)要求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应怎样解答?又该怎样算呢?

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棒分一分,并想想算理,用竖式算一算,

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组织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这样想:先用去除十位上的商余下个

2JH25,2,1

TT十和个位上的2个一合并成12个一,再用2除商

看6o所以商是26。

(3)那么如何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呢?(验算)

师:当没有余数时,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来验算。

三、巩固练习

1.2JTT3JTT

指名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进一

步明确算理,规范书写格式。

2.教材第16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二

3.练习四第2题。

教师:请你当医生,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然后独立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第①小题正确。

第②小题,个位上的商3漏写了。

第③小题,十位除完后,余下的2个十写掉了,与个位上的8个

一合起来应是28除以4,个位上商7。

四、课堂小结

L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2.教师归纳强调。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先将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以一

位数,商写在十位上,再把十位上余下的数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

除,商写在个位上。

【板书设计】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例1:42+2=21例2:52+2=26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将分小棒

的过程和笔算竖式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算理。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逐步体会,理解“形”

和“数”之间的联系,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例

2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

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

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4、

12分别表示什么?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

数除法的笔算方法)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4、12

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当然,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

思维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算理。如有学生这样

想:404-2=20,124-2=6,20+6=26。这个过程既与直观操作一

致,又与笔算顺序一致,脱离了实物,用已有知识解决了新

问题。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4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四第2〜4题

【教学目标】

L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算理。

2.在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步

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

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难点:感悟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84-624+43604-6354-7124-63

604-3

2.计算。

提问: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81-9的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

54+6你是怎样算的?

二、探究新知

L创设情景:小梦和小欣既是同学,又是一对好朋友,上学期他

们俩荣幸的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他们高兴极了,学校还为校级

“三好学生”每人发了一本相册以资鼓励。放假了,小梦和小欣商量

着把他们俩的照片整理一下,插在相册里,你们看,他们俩多认真啊!

2.教学教材第17页例3。(出示教材第17页主题图。)

(1)提问:你从图上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小梦和小欣一共有256张照片,用2张相册正好

插完。

(2)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板书:每本

相册插多少张照片?)

(3)怎样列式?列式:2564-2(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4)尝试计算,探究新知。

①你能计算一下每本相册插多少张照片吗?引导学生说出:因为

256是由2个百、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200+2=100,504-2=25,6

4-2=3,100+25+3=128(张),所以256+2=128。

②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正确竖式的计算过程。

「口□

2J~2~56

(5)提问:我们在计算完后,怎样知道结果是否正确呢?

生:验算。

师:那应该如何进行验算呢?

生:将商乘以除数,看它是否等于被除数,若相等,就是正确的,

若不相等就计算错了。师:你们自己试一试验算吧!

学生自己完成后汇报并板书:

验算:128

X2

256

结果为256,等于被除数,所以答案是正确的。

(6)小结:一位数除三位数竖式除法,我们应该怎样算?

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④除完之后要验算。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从高位除,除到哪

位商哪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除完之后要验算。

三、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7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9页“练习四”第2〜4题。

【板书设计】

第2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1)

2564-2=128(张)

J□□

2)2S6

2

-J—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一除完之后要验算。

【教学反思】

着重抓住两个环节。第一,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努力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二,启

发学生通过同桌的合作和交流,打开思路,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展示和

介绍,让学生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理清计算“256+2”的

基本策略。引导学生在解释算法的过程中把初步积累的感性认识上升

为数学思考,获得对新的计算方法的真正理解。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5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18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

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L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教材第18页例4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他们数了数共

有256张照片,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问:可插满多少页,还剩多

少张?(生:列式为“256+6”。)

师:先估算一下“256+6="。(生:256比240,2404-6=40,还

多16张。)

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它的前两位数“25”,所以256・6

^43o

2•师:如何笔算?(请每个学生在本子上试算。)

二、新课讲授

1.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

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

听。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如:“我听懂了。”“听不懂。”“你

好像这个地方说错了。”“这样说会更好J……

2.师注意观察,巡视,发现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扬、鼓励。

3.全班交流。请一人当老师,教教班上的同学。可自由辩论,遇

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说错的予以反驳,有好的想法可再说

(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

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5个十除以6,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

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4.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一一再做

什么一一接着做什么一一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5.以例4为例,师生共同小结:

①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5除以6,等于4,4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4个十乘除数6等于24个十,

写在24个十的下面。

④减:用25个十减去24个十等于1个十,1写在十位上。⑤查:

检查余数1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放下来,和余数1个十合起来是16

个一。

⑦除:用6除16,等于2。

⑧乘:……(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先判断;②除;③乘;④减;

⑤查;⑥放……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6.列竖式计算。

①2肃彘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和十位一起当作25个十

再除以6;

②痛点“1”表示什么?……“1”表示1个十;

I

③Q

弋说一说竖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_12

4

7.探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师:计算完之后,应该做什么呢?生:验算。

师:该怎样验算呢?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板书验算方法: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

42

X6

252

+4

256

8.小组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怎样计算?学生讨论后交流。

小结:一位数除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第一位不够除,要看被除数

前两位再除,商在十位上,所得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一起再除以除数,

余数比除数要小。验算时,用商乘以除数再加上余数。

三、课堂作业

L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19~20页练习四第5~7题。注意商的位数和验算的

方法。

四、课堂小结: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课堂板书】

第3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2)

256+6=42(页)....4(张)

।4

61256

斗余下的“1”表示什么?……“1”表示1个十;

42

6)^56

24

16

_12.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一一冉做什

么一一接着做什么一一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和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同时,启发学生通过同桌的合

作与交流,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展示和介绍,让

学生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到计算“256+6”的基本策

略。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6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接龙。

每人一题,全体参与。

要求:先计算出得数,再编题,编题时可用加、减、乘、除法。

方法:教师出第一题3X8。让学生按学号自觉参与。

2、笔算闯关。

教师出示5道计算题,请同学们做,谁能都做对,证明谁闯过了

第一关,结合班级评价方式给予表扬;做错的,说出错误原因,并加

以改正。

3、1004-2634-328004-763004-9

200:5844-224004-656004-8

4、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6)2762)3243)6513J6408)498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21页练习四的第13题。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问:怎样理解平均每集播放多长时间?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计算。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教材第21页练习四的第15题。

(1)出示,理解题意。

(2)按要求尝试推理,说明理由。

(3)根据题意,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4)想一想,你提出了几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

3、教材第22页练习四的第18题。

(1)先出示四幅图。

(2)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3)板书问题(1)

(4)板书第18题的问题(2)。

(5)读题,思考。

(6)学生独立解答。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7课时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题意,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

2.初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理和算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0在商中的占位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

3+0=0+7=8-0=

6X0=0X9=0X3=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数加零、减零、乘零的计算方法,那么

0除以一个数又会得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L教学例学

(1)课件出示例题。0+5=口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

明确:因为0和5相乘得0,所以0+5=0。

(4)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1题。

(5)想一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什么呢?

小结概括: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并板书。

2.教学例6o

(1)课件出示例6情境图: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例6第(1)个问题。

①你会列式计算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08・2;

②组织学生试算,思考。在试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解决的?

③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试算的情况指名板演。

④全班反馈。

师: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2,商是几?(0)写在什么数位上?

(十位上)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不可以)

⑤强调:商十位上的0不可以不写,因为0在这里起占位的作用,

如果不写,商就是14,结果不正确。

⑥讲解简便写法并板书。

十位上的0・2=0,可以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写0,不必写清计算过

程。

(3)例6第(2)小题组织学生试算,并将计算的过程和方法在

小组中交流,讨论。然后指名汇报。

强调:十位上的1除以2,不够商1,要商0。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两种书写方法。

3.师:怎样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呢?

小组讨论,全班反馈。

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

这一位商0o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做完后,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3题。读完题后,让学生说说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商中间有0的除法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例6:

(1)2084-2=104(2)2164-2=108

104108

2)2082)216

22____

81-6-

____8_I6

―0-0-

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

对着这一位商0o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我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让学生参

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建

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

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创造、

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

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被除数中间有0的

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对于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比

较容易理解,但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学时引导

学生进行反思:错在哪里?怎样避免这些错误?学生通过讨

论交流得出在计算时每一步都要认真计算。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8课时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页例7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上,会正确

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

2、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3、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正确理解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2、板书下面各题,请学生在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3J6904J6005J505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7o

通过情境图,说一说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我们先来解决问题(1)。

(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每根短跳绳5元,求650元能买多少根短跳绳,

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650・5。

(2)探究笔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650・5时,先用5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6,在商的

百位上写1,余下的1个百和5个十合成15个十,5除15个十商3,3

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0除以5得0,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其中

0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0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

指名学生板演。

我们再来解决问题(2)

(1)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每根长跳绳8元,求245元能买多少根长跳绳,

还剩多少钱,应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45+8

(2)探究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看被除数百位上的数,百位上的数不够除时,看被除

数的前两位,用8去除被除数百位和十位合成份数“24”,8除24

得3,在商的十位上写3,接着用8去除被除数个位上的5,8除5不

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3被除数的个位上还余5,表明这是一道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指名学生板演。

师生总结商末尾有0的两种情况:

①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

要在个位上商0就可以。

②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

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落下被除数个位上的数作余数即

可。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25页的“做一做”

(1)请学生自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叙述自己的计算过程。

(3)验算。

2、病题门诊。(教材第27页练习五的第6题)

(1)看题,明确题意。

(2)观察各题错在哪里。

(3)同桌互说如何改正。

(4)在草稿本上动笔改错。

3、教材练习五的第7〜10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28页的第14题。

【板书设计】

商末尾有0的除法

例7:

(1)6504-5=130(根)(2)245+8=30(根)……5(元)

13030

5)6508)245

_5____245

T1-5

15

0

【教学反思】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

探索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

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加清晰思考的过程。

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

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

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会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3J6902)40025)5080

4J4283J6905)6000

4)32285J545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这个问题要怎么解决呢?(要计算每天多少钱,只需要用总

钱数除以天数就可以了)

师:“大约”是什么意思?(就是求出近似数,估算出来就可以)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9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

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4-3^100(元)

(30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弋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回顾与反思:

(1)思考:他们这两种方法都合理吗?为什么?每天的住宿费

是比90元多还是少?比80元呢?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2)归纳小结:第2种方法最接近实际结果。每天的住宿费比

90元要少,比80元多。

三、巩固练习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