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风险防控指导手册TOC\o"1-2"\h\u5935第一章农业生产风险管理概述 314171.1农业生产风险的概念与分类 3246331.2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意义与任务 3155831.2.1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意义 317921.2.2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任务 421966第二章农业气象风险防控 4147182.1气象风险识别与评估 4222902.1.1气象风险类型 4147482.1.2气象风险识别方法 4247352.1.3气象风险评估方法 5159732.2气象灾害预警与防范 5124362.2.1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5275762.2.2气象灾害防范措施 5104042.3气象风险应对措施 5318752.3.1政策措施 581732.3.2技术措施 5234992.3.3社会措施 627729第三章农业生物风险防控 628323.1生物风险识别与评估 6101893.1.1生物风险概述 6268403.1.2生物风险识别方法 665043.1.3生物风险评估方法 6164683.2生物灾害预警与防治 698983.2.1生物灾害预警 649993.2.2生物灾害防治 765913.3生物风险控制技术 7233883.3.1病虫害控制技术 7106673.3.2杂草控制技术 754993.3.3外来入侵物种控制技术 723875第四章农业市场风险防控 8301934.1市场风险识别与评估 8263094.2市场风险预警与防范 87364.3市场风险应对策略 917725第五章农业技术风险防控 9211955.1技术风险识别与评估 987405.2技术风险预警与防范 9108195.3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1021716第六章农业投资风险防控 10235536.1投资风险识别与评估 107166.1.1投资风险概述 1098956.1.2投资风险识别 10191556.1.3投资风险评估 11260526.2投资风险预警与防范 1167846.2.1投资风险预警 11224856.2.2投资风险防范 1122216.3投资风险应对策略 1123816.3.1风险规避 1194426.3.2风险分散 12135556.3.3风险转移 1227327第七章农业政策风险防控 12112847.1政策风险识别与评估 12168617.1.1政策风险概述 12116087.1.2政策风险识别 12301647.1.3政策风险评估 1318597.2政策风险预警与防范 13120967.2.1政策风险预警 1329757.2.2政策风险防范 13322387.3政策风险应对措施 13172587.3.1政策风险应对策略 13178357.3.2政策风险应对措施 143834第八章农业生态环境风险防控 14108208.1生态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 14318608.1.1风险识别 14155358.1.2风险评估 14119778.2生态环境风险预警与防范 14313678.2.1预警体系建设 14168588.2.2防范措施 15312818.3生态环境风险应对措施 15154688.3.1应对策略 15126498.3.2应对措施 1526390第九章农业生产安全风险防控 15289439.1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15223579.1.1风险识别 15185289.1.2风险评估 16144279.2安全风险预警与防范 16212559.2.1预警体系建设 16264659.2.2防范措施 16206479.3安全风险应对策略 17264999.3.1风险转移 1766129.3.2风险分散 1744569.3.3风险规避 17259919.3.4风险减轻 17177379.3.5风险承担 1711161第十章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组织与实施 172305910.1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17507610.1.1组织架构 17684010.1.2职责分工 18781110.2农业生产风险管理实施流程 182737310.2.1风险识别 182322610.2.2风险评估 181405110.2.3风险控制 182449010.2.4风险应对 191170910.3农业生产风险管理培训与宣传 191068210.3.1培训内容 19123910.3.2培训对象 191669710.3.3宣传方式 19第一章农业生产风险管理概述1.1农业生产风险的概念与分类农业生产风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自然、经济、技术、市场等多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农业生产成果和经济效益产生波动,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农业生产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自然风险:指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如干旱、洪涝、冰雹、病虫害等。(2)市场风险:指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对农业生产收益产生的影响。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价格风险、需求风险和流通风险。(3)技术风险: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选择、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农业生产损失。(4)经济风险: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资金投入、信贷政策、农业补贴等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对农业生产收益的影响。(5)社会风险: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政策调整、社会动荡等社会因素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1.2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意义与任务1.2.1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意义农业生产风险管理对于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农业生产损失: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农业生产风险,降低农业生产损失。(2)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风险管理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4)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加强农业生产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2.2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任务(1)风险识别:识别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为风险管理提供基础信息。(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农业生产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程度和可能产生的损失。(3)风险防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4)风险应对:当风险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风险造成的损失。(5)风险监测与预警:建立农业生产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实时监控农业生产风险动态,为决策提供依据。(6)风险管理政策制定:根据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引导农业产业发展。第二章农业气象风险防控2.1气象风险识别与评估2.1.1气象风险类型农业气象风险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冰雹、霜冻、台风、高温、低温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产量和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气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2.1.2气象风险识别方法(1)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频率。(2)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实时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3)数值模拟法:运用气象模型,模拟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过程,为风险识别提供理论依据。2.1.3气象风险评估方法(1)概率风险评估:根据气象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计算风险指数。(2)综合风险评估:结合多种因素,对气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3)分区评估:根据地理、气候、农业特点,将农业气象风险划分为不同区域,进行分区评估。2.2气象灾害预警与防范2.2.1气象灾害预警系统(1)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根据气象灾害特点和农业需求,制定预警指标。(2)预警信息发布: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3)预警系统运行:保证预警系统正常运行,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2.2.2气象灾害防范措施(1)工程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2)生物措施: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态适应性。(3)技术措施:推广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提高农业气象灾害应对能力。2.3气象风险应对措施2.3.1政策措施(1)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农民参加农业保险,降低气象风险对农业的影响。(2)制定农业气象风险防控政策:加强农业气象风险防控,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3.2技术措施(1)加强气象监测预报:提高气象监测预报精度,为农业气象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2)推广农业气象服务:充分利用气象信息,指导农业生产,降低气象风险。(3)开展农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农民应对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2.3.3社会措施(1)加强农业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气象风险意识,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防控能力。(2)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救助体系:保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救助工作。第三章农业生物风险防控3.1生物风险识别与评估3.1.1生物风险概述农业生物风险是指由于生物因素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潜在威胁和损失。生物风险主要包括病虫害、杂草、外来入侵物种等。生物风险识别与评估是农业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旨在准确识别和评估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生物风险,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3.1.2生物风险识别方法(1)现场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农业生产中的生物风险信息,包括病虫害发生情况、杂草分布、外来入侵物种等。(2)资料分析法: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生物风险资料,了解各类生物风险的发生规律、传播途径等。(3)遥感监测法: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业生产区域内的生物风险,提高识别效率。3.1.3生物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根据生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程度、传播速度等因素,进行定性评估。(2)定量评估:利用数学模型,对生物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包括风险概率、损失程度等指标。3.2生物灾害预警与防治3.2.1生物灾害预警生物灾害预警是指对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生物风险进行预测和报警。预警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生物灾害预警体系:结合区域特点,建立生物灾害预警网络,提高预警能力。(2)监测生物风险信息:通过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实时监测农业生产中的生物风险。(3)发布预警信息:根据生物风险监测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业生产者采取相应措施。3.2.2生物灾害防治生物灾害防治是指针对已发生的生物灾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减轻损失。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农业防治:调整作物布局、优化耕作制度、加强田间管理,降低生物灾害发生风险。(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对生物灾害进行控制。(3)化学防治:在生物灾害严重时,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应急防治,但需注意合理使用,防止环境污染。3.3生物风险控制技术3.3.1病虫害控制技术(1)生物防治技术: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等。(2)物理防治技术: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3)化学防治技术: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剂型和使用方法。3.3.2杂草控制技术(1)农业防治技术:通过调整作物布局、优化耕作制度等手段,减少杂草发生。(2)生物防治技术:利用草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对杂草进行控制。(3)化学防治技术: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合理使用。3.3.3外来入侵物种控制技术(1)预防控制:加强边境检疫,防止外来入侵物种传入。(2)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控制。(3)物理防治技术:如人工拔除、机械清除等。(4)化学防治技术:在必要时,采用化学方法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防治。第四章农业市场风险防控4.1市场风险识别与评估农业市场风险识别是农业风险防控的基础环节,主要包括市场风险类型识别、风险来源识别以及风险影响识别。市场风险类型识别需针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供需失衡、市场渠道变化等方面进行。风险来源识别需从自然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多个维度分析。风险影响识别需关注市场风险对农民收入、农业生产规模以及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农业市场风险评估是对市场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对市场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定量评估则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市场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在评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以及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4.2市场风险预警与防范农业市场风险预警是指通过对市场风险进行监测,发觉风险隐患,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预警体系应包括风险监测、预警指标、预警级别和预警发布四个方面。风险监测是对市场风险因素进行持续关注,预警指标是根据风险因素设定的预警阈值,预警级别是对风险严重程度的划分,预警发布则是将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农民。农业市场风险防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健全农业市场风险防控体系,包括政策支持、市场调节、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2)加强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3)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生产规模,降低市场风险。(4)推广农业保险,分散和转移市场风险。4.3市场风险应对策略面对农业市场风险,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农业市场风险防控能力。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引导农民参与市场风险防控。(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等措施,增强农业市场适应能力。(3)加强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提高市场风险预警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业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4)发展农业保险,分散和转移市场风险。推广农业保险产品,提高农民风险防范意识,降低市场风险对农民的影响。(5)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业市场风险应对能力。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市场风险防控的整体水平。第五章农业技术风险防控5.1技术风险识别与评估技术风险识别是农业技术风险防控的首要环节。农业生产过程中,技术风险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技术更新换代的快速性以及技术应用的广泛性。为了有效识别技术风险,需采取以下措施:(1)收集相关资料:搜集国内外农业技术发展动态、技术政策、技术标准等资料,了解技术发展趋势。(2)分析技术风险因素: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市场层面等多角度分析技术风险因素,确定风险源。(3)评估技术风险程度: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技术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5.2技术风险预警与防范技术风险预警与防范是降低农业技术风险的重要手段。以下措施:(1)建立技术风险预警体系:通过监测技术发展动态、政策环境变化等,及时发觉技术风险信号。(2)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增强农民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能力。(3)完善技术政策:制定有利于农业技术发展的政策,引导农业技术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4)优化技术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实际,调整技术结构,提高技术应用的适应性和稳定性。5.3技术风险应对措施面对农业技术风险,以下措施可帮助应对:(1)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降低技术风险。(2)建立技术风险基金:为农业技术风险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技术风险防控能力。(4)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将技术风险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减轻农民负担。(5)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技术风险防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农业技术市场秩序。第六章农业投资风险防控6.1投资风险识别与评估6.1.1投资风险概述农业投资风险是指在农业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投资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差的可能性。农业投资风险识别与评估是农业投资风险防控的基础,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6.1.2投资风险识别投资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风险:政策调整、法律法规变动等可能对农业投资产生影响的因素。(2)市场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可能影响农业投资收益的因素。(3)技术风险:农业生产技术更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可能影响农业投资效益的因素。(4)资源风险: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可能对农业投资产生影响的因素。(5)财务风险:投资资金筹集、使用、偿还等可能影响农业投资收益的因素。6.1.3投资风险评估投资风险评估是对农业投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概率分析:对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估。(2)风险影响分析:对各种风险因素对农业投资收益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3)风险损失分析:对各种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4)风险应对能力分析:对投资者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进行评估。6.2投资风险预警与防范6.2.1投资风险预警投资风险预警是指通过监测、分析农业投资领域的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警示。投资风险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农业投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包括政策、市场、技术、资源、财务等方面的指标。(2)建立农业投资风险预警模型:运用统计、预测等方法,对农业投资风险进行预警。(3)定期发布农业投资风险报告:向投资者提供农业投资风险预警信息。6.2.2投资风险防范投资风险防范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农业投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投资风险防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防范: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2)市场防范:研究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3)技术防范: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业投资效益。(4)资源防范: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5)财务防范:合理筹集资金,保证投资资金安全。6.3投资风险应对策略6.3.1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有意识地选择风险较低的投资项目或投资领域。风险规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政策支持领域:关注政策导向,选择具有政策支持的投资项目。(2)选择市场需求稳定领域:投资市场需求稳定的农产品生产。(3)选择技术成熟领域:投资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项目。6.3.2风险分散风险分散是指投资者通过投资多个项目或领域,降低单一项目或领域的风险。风险分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化投资:投资多个农业项目或领域,降低单一项目风险。(2)跨区域投资:在不同地区投资,降低区域风险。(3)跨行业投资:投资多个行业,降低行业风险。6.3.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投资者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主体。风险转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购买农业保险:降低自然灾害等风险带来的损失。(2)签订投资合同:明确投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降低合同风险。(3)合作投资:与其他投资者合作,共同承担风险。第七章农业政策风险防控7.1政策风险识别与评估7.1.1政策风险概述政策风险是指由于政策调整、法律法规变动等因素,导致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及农民利益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政策风险识别与评估是农业政策风险防控的首要环节,对于保障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1.2政策风险识别政策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政策变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农业补贴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的调整等。(2)政策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如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政策、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等。(3)政策变动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链延伸等。(4)政策变动对农民利益的影响:如农村土地政策、农村金融政策等。7.1.3政策风险评估政策风险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充分考虑政策风险的各种可能性,保证评估结果的全面性。(2)客观性:以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3)动态性:政策环境的变动,及时调整评估结果。(4)针对性:针对不同政策风险,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7.2政策风险预警与防范7.2.1政策风险预警政策风险预警是指通过监测政策环境变化,提前发觉潜在的政策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政策风险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政策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包括政策变动频率、政策调整幅度、政策实施效果等。(2)制定政策风险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指标,对政策风险进行预警。(3)加强政策风险信息发布: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政策风险信息。7.2.2政策风险防范政策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农民对政策的理解和认识,降低政策风险。(2)建立政策风险评估机制:对政策变动进行风险评估,保证政策调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优化政策环境:通过政策调整,降低政策风险。(4)加强政策实施监督:保证政策实施到位,降低政策风险。7.3政策风险应对措施7.3.1政策风险应对策略(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不同政策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2)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与部门、行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应对政策风险。(3)增强农民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农民政策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农民应对政策风险的能力。7.3.2政策风险应对措施(1)加强政策研究:对政策风险进行深入研究,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2)完善政策体系: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政策体系,降低政策风险。(3)加强政策执行力度:保证政策执行到位,降低政策风险。(4)强化政策监督与评估: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监督与评估,及时调整政策,降低政策风险。第八章农业生态环境风险防控8.1生态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8.1.1风险识别农业生态环境风险识别是风险防控的第一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识别:(1)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人为因素: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3)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侵蚀、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8.1.2风险评估对农业生态环境风险的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风险概率: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2)风险影响:评估风险发生后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3)风险程度:根据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综合评价农业生态环境风险的程度。8.2生态环境风险预警与防范8.2.1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农业生态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信息收集与处理:通过气象、农业、环保等部门的监测数据,实时收集农业生态环境信息。(2)预警指标制定:根据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警指标。(3)预警发布与传播: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8.2.2防范措施针对农业生态环境风险,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提高监测能力,保证数据准确性。(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作物布局,推广生态农业技术。(3)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推广生物防治技术。(4)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8.3生态环境风险应对措施8.3.1应对策略面对农业生态环境风险,应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2)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支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3)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风险防控能力。8.3.2应对措施具体应对措施如下:(1)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推广科学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土壤污染治理等工作。(3)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4)建立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农业生态环境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第九章农业生产安全风险防控9.1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9.1.1风险识别农业生产安全风险识别是防控工作的基础。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生物灾害、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等五个方面。具体操作如下:(1)自然灾害风险识别:分析气象、地质、水文等数据,识别干旱、洪涝、冰雹、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2)生物灾害风险识别:调查有害生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识别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的生物灾害。(3)市场风险识别:关注国内外市场变化,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市场需求、贸易政策等因素,识别市场风险。(4)技术风险识别:研究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识别新技术应用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5)政策风险识别:关注国家政策动态,分析政策调整对农业生产安全的影响。9.1.2风险评估农业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风险程度和可能带来的损失。具体方法如下:(1)定性评估:根据专家经验和历史数据,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2)定量评估:采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方法,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3)综合评估: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全面评估风险大小和影响程度。9.2安全风险预警与防范9.2.1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农业生产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包括信息收集、预警发布、预警响应等环节。(1)信息收集: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农业生产安全风险相关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2)预警发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农民采取防范措施。(3)预警响应:制定预警响应方案,明确预警级别和响应措施,保证预警响应的有序进行。9.2.2防范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自然灾害防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灾能力;推广农业保险,减轻灾害损失。(2)生物灾害防范:开展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防治;加强生物安全防护,防止有害生物传入。(3)市场风险防范: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4)技术风险防范:推广成熟技术,避免盲目跟风;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农业技术水平。(5)政策风险防范: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与政策制定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9.3安全风险应对策略9.3.1风险转移通过购买农业保险、期货等手段,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和期货市场。9.3.2风险分散采取多样化种植、养殖等方式,降低单一风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9.3.3风险规避在风险较大时,采取暂停项目、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手段,规避风险。9.3.4风险减轻通过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气动液压稳流装置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1-2026年中国车用柴油发动机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家具座垫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盘头自攻螺丝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外贸专用自封袋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渔场菜篮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6.66万吨涤纶POY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螺母套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塑钢线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4年西安医专附属医院招聘考试真题
- 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和考核表(完整版)
- 19J102-1 19G61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建筑与结构构造
- 《中国陶瓷史》课件-1-中国陶瓷史概述
- 经皮式气管切开术
- 2024嘉兴市城南街道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个人维修收款收据
- 代办电瓶车车牌照委托书
- 机械制图(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培训的情景模拟和现场演练
- 包装盒的工艺
- 保密办保密工作述职报告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