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真题速递1.(2024·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行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与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相识趋于一样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由材料“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行缓之图”可知五四运动激发民众爱国热忱,危机时刻以民族大义为重,爱国觉悟显著提高,故选B项;“趋于一样”表述过于肯定化,且材料讲解并描述的是爱国意识的提高,并没有提及改造的道路,解除A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相对立,文革时期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解除C项;各界都“接受了”表述过于肯定化,不符合史实,解除D项;2.(2024.4·浙江高考·11)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务是()A.湖北新军起义 B.护国运动C.“二次革命”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22年……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结合所学,1924年国共合作,1926年正式出师北伐,讨伐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D项;1911年湖北新军起义,即辛亥革命,解除A项;191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解除B项;1913年,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力主武装讨袁,发动二次革命,解除C项。3.(202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辩,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见“采纳劳农主义的干脆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辩()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算了条件D.消退了学问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辩,有赞成,也有反对。这场争辩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影响,为中共的成立打算了条件。故C正确。A、B、D的结论都无法依据材料得出,“确定了”“认清了”“消退了”都是完成时,片面解读了材料或者完全错误地解读了材料,跟材料意思不符。4.(2024.4·浙江高考·10)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A.北京B.南京C.上海D.武汉【答案】C【解析】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1921年的上海,故A、B、D项都不符合史实,故C项正确。5.(2024江苏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行避开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心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学问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答案】A【解析】中共机关刊物《向导》是无产阶级的机关报,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说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讲的是中共的主见,并不代表国民政府,故B项错误;中共机关刊物代表的工人阶级的观点,不是学问分子的共识,故C项错误;中共机关刊物代表的工人阶级的观点,不是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故D项错误。考纲解读考点内容说明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2.国民大革命。1.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意义。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标记、意义。2.国民大革命兴起的背景、过程、结局。是高考必考点之一,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问梳理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一五四运动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1)第一阶段: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2)其次阶段: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中心在上海。3.结果:初步成功(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3)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影响(1)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3)促使学问分子起先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背景(1)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2)共产国际的帮助。2.标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3)领导机构:成立中心局,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三国民大革命1.国共合作(1)背景eq\b\lc\{(\a\vs4\al\co1(①中心相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②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方针。))(2)标记: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快速到来。2.北伐斗争(1)目标:歼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2)过程:1926年起先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3.国民革命失败(1)缘由eq\b\lc\{(\a\vs4\al\co1(①帝国主义干涉。,②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③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2)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裂开,中国革命短暂转入低潮。考点精讲1.五四运动彰显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起先发挥领导作用,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与,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气。典例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其主旨是指五四运动()A.开启了近代中国一场思想启蒙运动B.对传统伦理观念赐予了最致命打击C.成为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D.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答案】D【解析】题干中提到“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说明其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先,故D项正确。[概念解读]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之前的革命,在近代中国其任务是反封建反侵略。民主主义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典例2.(2024·衡水中学高三摸底考试)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10万人1871~1911年有记载的罢工斗争达105次1912~1919年罢工斗争达130多次至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约200万人中国还有1000万左右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1915~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代”A.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有所提高B.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C.阶级冲突逐步成为社会主要冲突D.初步进行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答案】B【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的提及,故A项错误;从1894年至1920年,中国的无产阶级数量激增了100多倍,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社会主要冲突的涉及,故C项错误;工人阶级的数量剧增并不等于新型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故D项错误。[学问拓展]五四精神的内涵和意义五四精神蕴含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宏大精神;五四精神具有剧烈的时代感和民族感,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先进的思想意识相结合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核是爱国主义,激励多数进步青年投身于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2.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功绩(1)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①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②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③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④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斗争,基本歼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2)国民革命的历史功绩①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③为中国革命接着前进奠定了基础,宣扬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共产党起先驾驭一部分武装,广阔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典例1.(2024·钦州三模,29)1924~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夫运动蓬勃发展,北伐成功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说明()A.工农运动推动大革命发展B.政党联合产生了巨大力气C.北伐斗争取得了重大成果D.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成功【答案】B【解析】工农运动是大革命发展的表现,不是缘由,故A项错误;由于国共合作推动工农运动,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不了重大成果,故C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失败的,故D项错误。[学问拓展]国民革命的新特点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亲密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主动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典例2.(2024·衡水高考模拟)中共机关报《政治生活》载:“(1925年)北方地区的国民党,已经走上了一条政党的轨道,已经有了比较严密的组织与纪律,已经渐渐地取得民众的怜悯与支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表现出了长足进步。”这主要得益于()A.中国国民党的正确领导B.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推动C.北伐斗争的强有力支援D.国民党在一大后快速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得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北方国民党组织的改造,并发展了党员,取得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正确。[学问拓展]北伐斗争体现的爱国精神中华儿女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打倒列强,除军阀”,体现了北伐斗争中爱国主义最显著的特点。北伐斗争的成功进军,是中华儿女用爱国主义的热血挥洒在神州大地的英雄史诗。中国人民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维护中华民族尊严的爱国热潮,成为北伐斗争中爱国主义的又一突出特点。考点精练1.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扬,“很多人民望见掉泪,很多西洋人望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A.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激发了广阔人民的觉悟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答案】B【解析】从人们对五四运动中学生的看法上可以看出,他们怜悯学生的行为,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广阔人民的觉悟,故应选B项。2.某同学在看完一部电影后,在笔记上写下这样一段内容:“如椽巨笔写春秋,浪打南湖忆旧游。十万红旗乘大道,一轮明月照神州。”这部电影应当是()A.《建军大业》 B.《建国大业》C.《建党伟业》 D.《八月一日》【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南湖”“一轮明月照神州”可知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C项正确;A、D两项为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B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二十八日,和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下列选项与该会议相关的是()A.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B.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让与日本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提出“两个中国”的席位【答案】B【解析】“二十八日,和约签字;我国代表拒绝签字,不出席会场;而发电报告北京政府,说:‘……不料大会专横至此……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将更无外交之可言’”可得出所叙述事务为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以“委任统治”的方式转让给日本,故B项正确。4.(2024·枣庄模拟)“世界好像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样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答案】B【解析】材料中“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是指五四运动,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并非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大大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对国家统一没太大影响,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日本还未大举侵华,因而五四运动不行能造成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影响,故D项错误。5.(2024·山西大同、阳泉模拟)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务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新闻来源地报道的主要内容北京《晨报》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其次理由也天津《大公报》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北京烧打起排日学生的暴动A.火烧曹汝霖宅是事务的导火线B.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波及全国全部的大中型城市D.学生绽开盲目的排日行为【答案】B【解析】据材料“罢课、学界之大举动”均说明学生运动有重要地位,故B项正确。6.(2024·北京东城模拟)《每周评论》在评价某一历史事务时指出:“它是‘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的结合,是民意与正气的表示,也是中国国民的创举”。该事务()A.使民主共和观念渐渐深化人心B.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C.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答案】C【解析】“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裁制的精神”“民族自决的精神”与五四运动一样。“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指五四运动,故C项正确。7.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务的评论。这一事务()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反抗。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与的革命运动。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答案】B【解析】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巴黎和会无理确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与材料中“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相符,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B项正确。8.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与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忧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接着探讨。”这次会议()A.标记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B.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白方向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面貌一新【答案】D【解析】由“成员们担忧巡捕的监视”可知这是一次隐私会议,结合选项内容和所学学问可知应为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的召开,标记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今中国革命的面貌就面貌一新了,故选D。9.“假如最近一周内广州军和唐生智联合起来的确占据了长沙和长沙以北湖南全省,那么在这里、在北方将产生异样巨大的后果,这将是对吴佩孚新的沉重打击,可能使吴佩孚全军覆没。”材料中所反映的这场斗争的最重要意义在于()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使中国革命面貌面貌一新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广州军”“吴佩孚”等信息可知是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它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故C项正确;A项是遵义会议,B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D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0.胡适指出:民国十三年以后,国民党一度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这四五年来,又渐渐失去做社会重心的资格了”。国民党成为中国“一个簇新的社会重心”的主要缘由是()A.北伐斗争的成功 B.国民党的改组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共产国际的帮助【答案】B【解析】北伐斗争的成功在1927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民国十三年”可知为1924年,结合所学,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国共两党合作,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一大而非黄埔军校,故C项错误;共产国际的帮助是外部缘由不是主要缘由,故D项错误。11.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特地作出决议。这说明共产国际()A.视国共关系为中国头等要事B.意图干预中国革命道路C.干脆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D.旨在实现国共和平共处【答案】A【解析】材料中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特地作出决议,说明共产国际重视国共关系,故A项正确;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并非干预中国革命,故B项错误;共产国际通过指示间接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此时国共两党非敌对关系,不存在两党和平共处的问题,故D项错误。1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吕思勉意在强调()A.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根源B.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C.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D.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答案】B【解析】依据“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可知外来侵略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关键,所以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故B项正确。13.(2024·广西南宁模拟)1924年后,共产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合作合同
- 工程装修合同补充协议
- 合同和协议合同协议书
-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植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色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光电子电路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生活适应的设计与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健康医学院《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写作(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黄河交通学院《自动化专业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雪铁龙云逸C4说明书
- 《健美操裁判法》课件
- 2022输变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规定
- 备课专业化读书分享课件
- 《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申请表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 市政道路雨、污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课件
- 全册(教学设计)-苏教版劳动六年级下册
-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3800字(论文)】
- 尺寸链的计算表格
-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5人(共500题含答案解析)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