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案21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1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案21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2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案21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案21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4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案21发达的古代农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案[21]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1讲发达的古代农业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18·广东肇庆一模)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这表明eq\x(导学号99522700)(A)A.当时中国农耕经济领先世界B.古代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C.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领先世界D.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400年到1800年间”可知处于明清时期,中国的农耕经济仍得到发展,根据材料中“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可知当时中国农耕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正确;B项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国的农耕经济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农耕经济,并不是商品经济,故D项错误。2.(2018·河南八市测评)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这些农谚eq\x(导学号99522701)(C)A.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B.没有科学可信性C.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 D.源于农民的无知[解析]我国古代对农业的总结是经验性总结,非理论性总结,故A项错误;古代农谚是农民对农业实践经验总结而形成的智慧结晶,并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故B项错误;从河南农谚和江苏农谚可以看出,抓住节气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故C项正确;农谚是农学家与农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故D项错误。3.(2018·吉林统考)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eq\x(导学号99522702)(D)朝代农业措施西周休耕制战国“尽地力之教”秦汉“地可使肥,又可使棘”唐宋禁捕青蛙明清“桑基鱼塘”A.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B.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C.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D.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技术,不能体现土地集中严重,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古代不同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没有体现是以何种方式进行生产,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各朝的农业技术的介绍,没有反映出农产品投放市场,成为商品,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各朝农业生产中都有保持地力、休耕、套作等保护环境的内容,可知是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故D项正确。4.(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宋代苏辙在《蚕市》一诗中写道:“倾困(圆形谷仓)计口卖佘栗,买箔还家待(蚕)种生。不惟箱筐供妇女,亦有鉏鎛(chubo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此诗说明eq\x(导学号99522703)(B)A.宋代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B.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C.自然经济开始遭到了破坏D.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解析]宋代农产品虽然投入市场,但农业生产不是随市场需要而变化,不能反映出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卖出多余的粮食可以满足妇女养蚕和农户购买农具的需要,可知小农经济需要从市场购买必需用品,故小农经济离不开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遭到破坏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妇女购买箱筐养蚕,没有体现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故D项错误。5.(2018·河南名校联盟联考)下表反映了广西地区eq\x(导学号99522704)(A)时间顺治十八年(1661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咸丰元年(1851年)广西人口113.6万763.3万782.3万广西耕地面积53939顷78435顷89620顷A.人地矛盾趋向尖锐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人口土地同步增长 D.民众生活深受战争影响[解析]从表格反映的人口增长较快,而土地增长有限来看,人地之间的矛盾趋向尖锐。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土地兼并情况,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反映的人地变化趋势,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6.(2018·广东惠州二模)下图为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著作《便民图纂》的插图,插图中竹枝词为:“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此图可用来说明当时eq\x(导学号99522705)(D)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B.农业经济结构得到改变C.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实行 D.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不涉及雇佣劳动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依旧属于耕织结构的范畴,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这一重农抑商实施主体,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反映了中国古代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只是没有男耕女织那么明确的分工界限,故D项正确。7.(2018·广东湛江调研)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具和农艺几乎都是两汉时期的,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eq\x(导学号99522706)(C)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动B.先进的耕作方式主要分布在南方C.北方小农经济发展停滞D.地方割据不利于农业技术的交流[解析]国家分裂时期,为保证战争需要,需要重视耕战,故A项错误;由于分裂,北魏贾思勰不能对南方农业有深入了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南北朝时期的农具和农艺反而几乎没有介绍”,说明南北朝时期农业没有多少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农业技术的地域间交流问题,故D项错误。8.(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据《邦计部·河渠二》记载,唐代宗“大历初,李栖筠为工部侍郎,时关中沃野千里,旧资郑、白二渠,为豪家贵戚雍隔上流,置私碾(磨面)百余所,以收末利,农夫所得十夺六、七”。这说明当时eq\x(导学号99522707)(B)A.农田水利工程严重失修 B.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明显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D.家庭手工业的规模扩大[解析]郑国渠和白渠在唐代仍发挥重要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豪族开碾米房磨面面向市场,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唐朝的土地所有制的演变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个体小农家庭手工规模状况,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0分)9.(2018·江西宜春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eq\x(导学号99522708)材料一《诗经·大雅·绵》中写道:“绵绵瓜迭,民之初生。”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所灭,越王勾践为报吴国之仇,曾以国家政令形式明文规定:“令壮者无娶老妇,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娩)者以告,公令医者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子,公与之母(乳母);生二子,公与之食。”这一政策,使越国在十年之内人口大幅度增加,并为最终打败吴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商鞅道:“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据段塔丽《中国古代人口控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材料二明清江南地区依托多种经营有机结合的集约化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优势,拥有充足的原料市场,如蚕丝、草棉两大类,又有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产生的农业过剩劳动力构建的巨大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使得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丝织业与棉纺织业两大手工行业极为突出,向为学者所关注。……明清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都吸引本地或外地人口参与,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政府必须及时加以管理。——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材料三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57%,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10年,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33.59%减至16.60%;中国人口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流动人口规模继续膨胀,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据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今中国鼓励人口增长的历史背景。(6分)[答案](1)思想:提倡和鼓励生育,并将人口众多视为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象征。原因:农耕文明条件下,劳动力是发展生产的根本保证;出于战争的需要;人口增长可以增加国家赋役和兵员。(2)变化:农业人口减少,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口增加。原因:农业生产发达(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手工业迅速发展;商品经济繁荣;人口数量增长(农业劳动力过剩);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大量汇聚城镇)。(3)变化:由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到放开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人口增长。背景: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龄化问题突出;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生三子,公与之母(乳母);生二子,公与之食”“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历史从政治、经济以及争霸战争需要等与人口增长有关的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