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八年级语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第一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准确翻译,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准确翻译,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秀水,数
不胜数。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吴均去欣赏一下
富春江的奇丽景色。
二、解题:
“与朱元思书”——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
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
三、作者简介: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章氏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
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20)。家世寒贱,均好学而有俊才。沈约曾见其,
颇为赞赏。天监初,柳辉任吴兴太守,召他为主簿,常与他赋诗。后
为建安王萧伟记室,升国侍郎。他曾表求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
呈武帝,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
未就而卒。事见《梁书》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吴均传》。今
人朱东润《诗人吴均》一中有吴均年谱(见《中国学论集》,中华书局
1983年出版)。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
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
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学家。《梁书》本传说:“均体清拔有古气,
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
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
艺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志》著录:“《吴均集》三
卷。,,可见其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朗读,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自己解决
不了的地方做上标记。
分钟后我们看谁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1学生自学。
2学生质疑。
师:同学们在读音和停顿方面还有没有解决不了的的地方?
3指学生读(先请差生读),其他同学点评(可从字音、停顿等方面
评价),老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并正音。
4再指生读。
学生自由练读。
6再指生读。
7齐读。
五、准确翻译,积累重点词语。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借助注释和自己的言积累翻译,将
你认为重点的词语的理解批注到书上,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做上标
记。8分钟后我们,按照“读一释词一译句”的方式翻译,一人译一句,
看谁翻译得更准确。
1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2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3学生质疑,学生答疑,学生解答不了的老师点拨。教师适时板书
重点词语。
(师问:有没有翻译不了的词、句?)
4交流展示
按照“读一释词一译句”的方式翻译,一人译一句。
(翻译过程出错的地方,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重点词语:(板书)
第一自然段
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一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
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
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
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从,顺、随。
第二自然段
①缥碧:青白色。②急湍:急流的水。③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
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清澈见底。④奔:飞奔的马。
第三自然段
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②负势竞
±: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
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
展。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⑤相鸣:互相和鸣。戾天:到天上;
戾,至。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⑧经伦:筹划、治理。
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
蔽着。上,在上边,名词作状语。(11)犹:好像,如同。(12)交映:
互相掩映。
4.学生自由翻译,练习巩固。
.指生翻译。
六、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七、当堂训练。
考考你,屏幕出示练习题。
(1)解释词语。
①风烟②俱③缥碧④忘反
⑤相鸣⑥轩邈⑦急湍⑧经纶
(2)翻译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③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八、全班自由朗读全
九、作业:背诵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欣赏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致。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莺飞戾天”两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上节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与朱元思书》这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
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或图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说就是“美”。如果用中的一句话概括,
是哪句?
生:奇异水,天下独绝。
二、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思考: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异水,天下独绝。”这一
段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2)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奇异水”的(可以从修辞、描写角度等
方面思考)。
在中划出相关语句,将自己的理解批注在书上。8分钟后比谁说得
具体。
1.学生自学。
2.师生交流。
老师归纳:
(1)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和湍急(“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
致领悟这篇写景美的魅力了。
(2)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
表现出;第三自然段写“奇”: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写,给景
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形声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3.师质疑: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写景的顺序。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全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就扣住
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异水”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
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第三自然段写“奇作者从视觉、听觉
感受的角度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三、探究拓展
参考1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
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
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美化人,使之受到教育和陶冶
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莺飞戾天者,望峰
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参考2置身于这样的奇异水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请你在中
找到相关的句子并结合这句话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提示:那些汲汲追求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奇
峰,聆听美声,不觉心旷神怡,移情水而淡泊名利。通过衬托的手法,
强化了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富春江的奇水异。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
厌恶尘俗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虽然流露出作者亟思奋发有为,终未
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
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四、当堂训练。(幻灯片)
你一定能准确解答语段后的问题!(吧!
①风烟俱净,天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
许里,奇异水,天下独
绝。
②,O,O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O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请在中画横线处补足原。
2《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的家o
3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请用中原句回答)
4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
组。
全共三段,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一句作为全的
纲领。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写水流舒缓
处,以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以、
、、、字,将崇峻岭化静为动,
再以、、、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
间的勃勃生机。
6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泉水激石泠
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
犹昏2学吴均3“奇异水,天下独绝。”4视觉方面:“风烟俱净,天
共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听觉方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
叫不绝。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一奇异水,
天下独绝第二、三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
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竞轩邈争直泉声鸟声蝉声猿
声6表达了作者对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
放飞想象的翅膀。
请将这篇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加入自己的想象。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一、学习目标
1诵读,积累一些常见的言知识。
2理解内容,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水的生活情趣。
3学习本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重点
1诵读。
2学习本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水的生活情趣。
四、时安排:四时
第一时
一、创设情境
古人描写川景色的浩如烟海。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篇《三
峡》吧?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势、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峡中四时景色
的变化,充满了诗意,成为古今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类
似的《与朱元思书》(板书题、作者。)解题:“与”:给予。“书”:
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
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
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中描写水景物
的妙品。
二、展示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三、首轮学习
(一)自学指导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同时拿起笔勾划出自己不认识或认为应该注
意的字、词。借助书下注释和字典,达到读准字音的目的。(4钟后比
一比看谁学的更好!)
学生开始自学,教师巡视。
(二)交流研讨
1词语展台:同学主动把本的生难字写在黑板上。
2师生共同从音形义三方面完成黑板上所写的生难字。
3学生在随堂练本上开始练习。
(三)质疑答疑
1学生质疑:你还有哪些字读不准字音的提出,其他同学帮你解答。
2教师质疑:读这篇描写水景物的应注意些什么?
四、朗读指导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
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
/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
碧,千丈/见底
学生自读,教师巡回指导。
找4-名学生读,其他同学给予准确的评价。
五、专项训练
1指名读。(后进生)
2给下面的字注音。
缥()湍()轩()邈()泠()
戾()纶()莺()窥()柯()
3简介作者。
本作者,字、朝学家。本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六、堂小结
让同学谈谈这节的收获,看看有多少同学会背了。
第二时
一、创设情境
由学生齐读直接导入本节的学习。
二、展示目标
用现代汉语翻译,识记重点言实词的理解。
三、首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
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并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对
于不能解决的字或句子做上标记,组内共同讨论,实在不会的大家共
同讨论完成。(时间8分钟,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更好)
(二)交流研讨
以小组为单位逐字逐句翻译,教师对重点词语突出强调并进行板
书。
(三)质疑答疑
1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或句子,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2教师质疑:教师提问重点字的理解或句子的翻译,学生抢答。
(四)专项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
(1)风烟俱尽()(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
(4)水皆缥碧()()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
(7)皆生寒树()(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
(10)争高直指()(11)千转不穷()(12)莺飞戾天()
(13)望峰息心()(14)经纶事务()(1)窥谷忘反()
(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
2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皆生寒树。
(4)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参考答案:1(1)全,都(2)顺着(3)表示大约的数量(4)青白色()
阻碍(6)急流(7)耐寒碧绿的树(8)凭依(9)作动词,比高远(10)向
(11)同“唯“,鸟鸣声(12)至(13)平息(14)筹划、治理(1)同“返",返
回(16)树枝(17)白天(18)掩映2(1)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
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融为一色。(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
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3)夹江两岸的高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
的树木。(4)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
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
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那样阴暗。(6)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
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四、堂小结
把你学到的言知识在笔记本上归类。
教师指导:
1通假字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词
(1)一百许里。许:表约数,左右;应允,可能。
(2)莺飞戾天者。戾:至,到达;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经纶:筹划,治理;指政治规律。
3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断,停。
4词类活用
(1)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2)任意东西名词作动词,往东,往西。
(3)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4)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停止,平息。
(6)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边。
五、布置作业:不会背的同学自己抽时间背。
第三时
一、创设情境
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本都写了些什么?然后导入到本的学习。
二、展示目标
1学习本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2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水的生活情趣。
三、首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
你认为作者什么地方写得最好?简要说明你自己的理由。分钟后看
谁最有见解。
(二)交流研讨
问题预设: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异水”从“水皆缥碧”到“猛浪若奔”
写的是“异水写水色、水清、水急。从“夹岸高''到"千百成峰''写的
是“奇紧扣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2从听觉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
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
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
人神往。
3从视觉写:
(1)“风烟俱净,天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
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描写,就勾
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形千回百转的
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3)“夹岸高,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暗示了深秋的时令特
征,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
法,写出了江的两岸崇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
静止的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4本兼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写景
动态:游鱼,泉水,好鸟,蝉,猿。
静态:细石,高,寒树。
(四)质疑答疑
教师质疑:你学会了哪些写景的方法?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四、二轮自学
(一)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1本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的中心句。
2本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
3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4"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能理解
吗?
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分钟独立思考后分小组讨论,比一
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更好。)
(二)交流研讨
要点提示:
1本主要描写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奇异水的景色。中心句是
“奇异水,天下独绝
2描写,表现了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一百余里水之清澈和两岸
夹之高。
3本是一篇骈体,语言优美,采用以骈为主,骈散结合的写法,且
讲究对仗和声律。
4莺,一种凶猛的鸟。戾,到达的意思。飞得非常高的莺,比喻为
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热衷功
名利禄的心。经纶,就是筹划,治理。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
美的谷,也会流连忘返。这是作者的感慨。具有高飞冲天雄心的人,
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
人,望见这样的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
法,强化了水诱人的力量。作者是南朝的著名的学家,博学多才,
对史学有研究。他也曾经做过闲散的朝官。他曾经撰写《齐春秋》,
得罪了梁武帝,遭遇了焚书免官的惩处。正因为有这样的遭遇和经历,
面对这样的美景,作者自然产生对大自然的留恋、向往之情。可是,
这里“望峰息心”、“窥谷忘反”说的不是作者自已,而是那些想干一番
大事业的人,那些在官司场乃至商场中人,那些如日中天的人,他们
如果见到这样的美景,一定会放弃自我的事业,迷途知返,陶醉在这
富春江的美妙之中。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
时一部分士大夫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
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和思想根的。从社会根看。当时士林崇尚清
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
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
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莺飞戾天
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
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
倦。
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
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三)、质疑答疑
对于本的学习,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知识?学生提出后分学生、教
师层面给予解答。
五、专项训练
不同基础的同学默写不同的语句。
六、堂小结
请同学谈本的学习收获,
第四时(综合训练)
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泠泠作响()缥碧()急湍()莺飞戾天()()
轩邈()()嘤嘤()成韵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
(1)风烟俱尽()(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4)
水皆缥碧()
()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7)皆生寒树()(8)
负势竞上()
(9)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11)千转不穷()(12)
莺飞戾天()
(13)望峰息心()(14)经纶事务()(1)窥谷忘反()(16)
横柯上蔽()
(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
3.填空。
(1)本作者,字、朝学家。本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2)作者描绘富春江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水之
美,概括为“、”八个字:第二段写“”二字,抓和特点;第三段又
分写“力多层次展开描绘。
(3)本总领全的句子是:
(4)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时,紧扣特征。
(6)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中
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7)中“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风烟俱净,天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
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
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竞上(凭依)横柯上蔽(隐蔽)D好
鸟相鸣(美丽)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互相轩邈D天下独绝
(3)下列加点字不是虚指的是()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共色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夹岸高,皆生寒树D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6)本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
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句各一组。
A视觉上的对偶句
B听觉上的对偶句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③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准确翻译,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重难点
准确翻译,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你对陶渊明有哪些了解?
生:答
补充: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
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
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
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
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
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
写的《桃花记》,这节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
生传》。
二、检查预习情况
I.学生质疑。
师:预习时你遇到哪些读不准的词、句?
生:答
2.检测
给下列字注音:(幻灯片显示)
Pf(shi)辄(zh6)吝(同)褐(h6)箪(dM)汲⑴#(hou)觞(sh^ng)
3.指读,正音。(先请差生读),其他同学点评(可从字音、停顿
等方面评价),老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并正音。
4再指生读。
学生自由练读。
6齐读。
五、准确翻译,积累重点词语。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借助注释和自己的言积累翻译,将
重点词语的理解批注到书上,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做上标记。10分
钟后我们按照“读一释词一译句”的方式翻译,一人译一句,看谁翻译
得更准确。
1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2学生质疑,学生答疑,学生解答不了的老师点拨。教师适时板书
重点词语。
(师问:有没有翻译不了的词、句?)
3交流展示。
按照“读一释词一译句”的方式翻译,一人译一句。(翻译过程出错的
地方,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重点词语:(板书)
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
友;造:往、到J;
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
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
4.学生自由翻译,练习巩固。
.指生翻译全。
六、堂小结。
七、综合训练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每有会意③亲旧知其如此④造饮辄
尽⑤期在必醉
⑥短褐穿结⑦衔觞赋诗⑧以乐其志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
于富贵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学生回答,明确:
(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
旧友;造:往、至I」;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
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
荡、空寂。
(2)之(他,代词;的,助词)
言(说,说话;言语、话)
其(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揣测、反问)
甚(详细;重要)
意(意旨;神情)
得(得到;益处)
志(标志;志向;志趣)
去(离开;距离)
(3)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字)
(4)①他一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第二时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陶渊明《归园
田居》其三的内容吗?生:齐背诗。师: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生:向往自然,宁静闲适的隐士心境。师:陶渊明的很多诗都寄
寓了一种向往自然,宁静闲适的隐士心境。这节我们继续学习《五柳
先生传》,看看这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二、展示目标:
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思考: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
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在中划出相关语句,并将你的理解批注到旁边。6分钟后比谁谈得
具体、深刻。
1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2小组交流
3师生交流研讨。
(1)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
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
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常
著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难点突破。
师质疑: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
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
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教
师引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态度)
四、问题探究(幻灯片)
1“赞”语与前有什么联系?
2.本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
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1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字。赞语的实质是
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
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
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
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
・虫,,
负O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
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
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生动活
泼,引人人胜。
五、堂小结(学生总结)
本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
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
情操。本语言朴素平淡,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而又
意味隽永,我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该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
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
营造了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作为古代人心灵
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六、综合训练: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3)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
神品质?
(4)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
明理由。
23马说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准确翻译,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重难点
准确翻译,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伯乐相马,,的成语,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
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
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坡上艰难吃力地爬
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
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
头吐气,抬起头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
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
步的认识。
二、出示学习目标:(大屏幕展示)
1.正确、流利地朗读。
2.准确翻译,积累重点词语
三、学常识简介:(大屏幕展示)
1.韩愈(768—824)唐朝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韩
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的骈偶风,
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在继承先秦两汉
古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歹!J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2.《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属论说体。“马说”这个标题,是
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
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四、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质疑
(师:预习时你遇到哪些读不准的词、句?)
2.给下列红字注音:(幻灯片显示。)
骈死槽物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外见无马邪
3.指读,正音。(先请差生读),其他同学点评(可从字音、停顿
等方面评价),老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并正音。
4再指生读。
学生自由练读。
6齐读。
五、准确翻译,积累重点词语。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借助注释和自己的言积累翻译,将
重点词语的理解批注到书上,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做上标记。10分
钟后我们,按照“读一释词一译句”的方式翻译,一人译一句,看谁翻
译得更准确。
1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2学生质疑,学生答疑,学生解答不了的老师点拨。教师适时板书
重点词语。
师问:有没有翻译不了的词、句?
3交流展示。
按照“读一释词一译句”的方式翻译,一人译一句。(翻译过程出错的
地方,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重点词语:(板书)
祗:只是骈死:并列而死槽杨:喂牲口用的槽或:有时食马
者:食通“饲”喂。喂养马的人虽:即使不外见:见通“现”表现。表
现不出。且:尚且等:等同,一样安:怎么策:马鞭子,这里是
用鞭子打的意思。道:正确的方法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通其意:
通晓它的意思临:面对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学生自由译。
.指生翻译全。
六、小结:(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七、综合训练:
1.填空。
《马说》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字旧时被列为之首。
本选自。
2.翻译下列词语。
祗:骈死:槽杨:或:食马者:
不外见:且:策:尽其材:通其意:
3翻译下列句子。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译: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
第二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本托物言志的写法。2.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神雕侠侣》中杨过遇小黄马的经历导入:
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小黄马在遇
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它的主人运送柴火,还遭到羞辱;遇到
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瘪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今天我
们继续学习《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
二、展示目标:(大屏幕展示)
1.理解本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学习本托物言志的写法。2.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思考下列问题,在中划出相关语句,并把自己的理
解批注在书上。
1开头作者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
2没有遇到伯乐时,千里马的遭遇如何?
3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其原因是什么?
4作者如何痛斥“食马者”不知马的?
中那句话点明了本主旨?
(10分钟后看谁理解得透彻,谈得深刻。)
(一)学生自学
(二)交流研讨
要点提示:
I.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对千里马起着决定作用,千里
马依赖伯乐。)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物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三句话
道尽千里马“没世而名不称”之悲)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将食马
者的愚妄无知揭露的淋漓尽致。)
.其真不知马也。
四、问题探究
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物、马
吗?
2全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着怎样的感情?
要点提示:
1“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发现并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
比喻愚妄无知的人。
2全寄托了作者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懑
之情。
五、拓展延伸
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
你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六、堂小结:(让学生谈自己对于本节的收获)
七、综合训练
I中第一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2本中“伯乐”喻指,“千里马”喻指,“食马者”喻指。
3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O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句使
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根据语境,在划线处填上与马有关的词语。
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建功立业的战具,至今还流传着许
多与之有关的成语。
如:比喻富有经验熟悉情况,称为;比喻光阴迅速称为;说年老
雄心依旧在称为;祝事业有成则言。
24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第一时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纨绮少伟男。”从古到今有许多有识
之士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这
样的故事?生答。师: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
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学习宋濂
的一篇勤学故事《送东阳马生序》。(板书标题。)
(参考):我国古代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
囊萤映雪:囊萤,以囊盛萤。《晋书•东胤传》(胤)博学多
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认继日焉。”《尚
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北人,性敏好学,家无油,于冬月尝映雪
读书。”
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
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址三引《汉书》:“孙花色品种字宝,
发学,晨夕不休。乃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时大儒J
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二、展示目标(幻灯片)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介绍学常识
I.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臣,明初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大家
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
不仕,隐居龙门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
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书,大都由
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
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的体裁特点。
本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
为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
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
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人
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
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
四、正确流利地朗读
1.出示自学指导:(幻灯片)
请同学们朗读,在中画出生字词语,结合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读
准字音,并将字音批注到书上,同时注意朗读停顿,自己解决不了的
内容做上标记。
(10分钟后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2.学生自学
3.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研讨疑难。
4.质疑答疑
师:谁还有读不准的地方?
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可作补充。
.专项训练
6.展示交流
(1)指读,每人读一段,正音。(先请差生读),其他同学点评(可
从字音、停顿
等方面评价),老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并正音。
(2)再指生读,每人读一段。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生读全
五、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收获。
六、综合训练(幻灯片)
1.学常识填空。
本选自,作者是(朝)家(人名)。
2.给下列词语中的黑体字注音。
嗜学逾加冠叱咄负箧曳屣怠皴裂媵人衾容臭炸然缢袍
蔽衣
第二时
学习目标:准确翻译第一段,积累重点言词语
教学重点:准确翻译第一段,积累重点言词语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第一段,积累重点言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
师:这节我们继续学习《送东阳马生序》
二、展示目标(幻灯片)
准确翻译第一段,积累重点言词语
三、准确翻译第一段
(一)自学本。
1.出示自学指导(幻灯片):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借助注释和自己的言积累翻译,将
重点词语的理解批注到书上,自己解决不了的地方做上标记。10分
钟后我们,按照“读一释词一译句”的方式翻译,一人译一句,看谁翻
译得更准确。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二)质疑答疑。
师问:有没有翻译不了的词、句?
生答。
(学生质疑,学生答疑,学生解答不了的老师点拨。)
(三)交流研讨。
1.按照“读一释词一译句”的方式翻译,一人译一句。
重点词语:(板书)
嗜:喜欢,爱好。致:得到。每:常常。假借:借。
天大寒:大,是非常、很的意思。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
不放松读书。
走:跑,引伸为“赶快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既加冠:加冠之
后,指已成年。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的意思。叩:请教。趋:快步走,
奔赴。
德隆望尊:即“德高望重”。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
引、提出
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卒:最终。填:充塞,挤满。
2.学生自由练习、巩固。
(四)专项训练。
指生翻译全。
三、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收获。
四、综合训练(幻灯片)
先解释句中加点词语,再翻译句子。
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
笔录,计日以还。
2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
稍逾约。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7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第三时
学习目标:准确翻译第二段,积累重点言词语
教学重点:准确翻译第二段,积累重点言词语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第二段,积累重点言词语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接引入)
师:这节我们继续学习《送东阳马生序》
二、展示学习目标(幻灯片)
准确翻译第二段,积累重点言词语
三、准确翻译第二段
(一)自学本
I.出示自学指导(幻灯片):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借助
注释和自己的言积累翻译,将重点词语的理解批注到书上,自己解决
不了的地方做上标记。10分钟后我们,按照“读一释词一译句”的方式
翻译,一人译一句,看谁翻译得更准确。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二)质疑答疑。学生质疑,学生答疑,学生解答不了的老师点
拨。
师问:有没有翻译不了的词、句?
生答。
(三)交流研讨。
1.按照“读一释词一译句”的方式翻译,一人译一句。
重点词语:(板书)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穷冬:隆冬。皴裂: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舍书馆。支:通“肢”媵人:
这里指服侍的人。汤:热水。
沃灌:浇洗。衾:被子。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
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缨:帽带。腰:腰佩。腰,用作动
词。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僻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瀛,旧絮,敝破。
裘:皮衣。遗(ei):赠送,这里是接济的意思。诸:兼词,是代词
“之”和介词“于”的合音,并兼有这两个词的意义。之,指书。于,向。
僵劲:僵硬。和:缓解过,暖和过。再:两次。食:同“饲”,给饭吃。
慕艳:羡慕。
绮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非……则:表选择,不是……就
是……
畅达:顺畅通达。称:称道,赞扬。言和色夷:言辞温和,脸色和
悦
2.学生自由翻译,练习巩固。
(四)专项训练。
指生翻译第二段。
四、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收获。
五、综合训练(幻灯片)
先解释句中加点词语,再翻译句子。
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足肤皴裂而不知。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4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第四时
学习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品析重点语句,体会“勤且艰”
教学难点:品析重点语句,体会“勤且艰”
一、情境导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从古到今有许多有识之士通过自
己的艰苦奋斗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这样的名言警
句?生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看看宋濂青少
年时代是怎样勤奋求学的。(板书标题。)
励志名言
1.一个有决心的人终将找到他的路。——英国谚语。
2.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
者是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3.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4.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司马光。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格言。
6.驶出避风的港湾,才能真正认识大海。——日本谚语。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耳愈。
二、展示学习目标(幻灯片)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和意志
三、理解内容。
(一)自学本
I.出示自学指导:
结尾说:“余之勤且艰若此”。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将自己的理解批注到旁边。10分钟后我们
比谁谈得深刻。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二)交流研讨
1.余幼时:得书之难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弗之怠
2.既加冠:从师之难: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求学之苦:足肤皴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
生活之艰:无鲜肥滋味之享缢袍蔽衣
口体之奉不若人而不知
艰苦求卒有所获勤奋学习(自励;励人)
四、问题探究。
1.本主要写作者求学之苦之艰,末提到同舍生有何目的?
(对比,和我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我的求学之苦之艰)
2.作者给马生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目的何在?
(本通过自述青少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告诉马生
读书要专心,懂得勤苦求学的道理,就能学有所成。)
五、拓展延伸。
六、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全。
七、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学习本的收获。
八、综合训练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回忆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
2.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3.用原句填空:
(1)中最能表现幼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2)描写作者求师途中所遭受的困苦的句子是:
(3)揭示的主旨的句子是:
2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时安排
三时
设计思路
本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学史上著名的作品,
也是《语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首先应在熟
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
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
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
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
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
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
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
俳恻与乐观旷达,《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准确诵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赤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展示世界的万千
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
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
艺术魅力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准确诵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赤壁》。
2.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研习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
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
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
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
君》,对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打印创新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结构设计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三维动画MAY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江师范学院《SAS与统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重庆市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长春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航空学院《老年认知症的筛查与干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会展设计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环境分析技术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设备检修标准化作业规范
- 光伏电站除草服务(合同)范本【详尽多条款】
- 2023年考核银行安全保卫人员真题与答案
- 储能全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手册
- (高清版)DZT 0309-2017 地质环境监测标志
- 人员转移安置实施方案(公司重组)
- 病历书写相关法律法规
-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案
- 老年人误吸与预防-护理团标
- 输气场站工艺流程切换操作规程课件
-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