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1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2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3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4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呼伦贝尔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4年)【甲】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联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翟璜应对文侯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①,克之,以封其子击②。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注]①中山:中山国,战国时小国。②击:魏击,魏文侯之子,后继承为君,即魏武侯。(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臣之妻私臣私:(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3)克之克:(4)臣是以知之是以: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B.谓其妻曰其真不知马也C.臣之妾畏臣乃记之而去D.皆以美于徐公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1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B.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C.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D.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15.【甲】文中邹忌进谏的结果是“王曰善”,【乙】文中翟璜应对的结果是“文侯悦”,二人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1.(1)私:偏爱(2)面刺:当面指责(3)克:战胜(4)是以:因此12.D13.C14.(1)能够在公众场所指责讽刺(寡人的)过失,传到寡人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15.甲文中邹忌是以自己切身体验进行类比(设喻说理),这样既亲切自然,又委婉含蓄,使人容易接受;乙文程璜先肯定对方是仁君,然后再指出君主仁厚臣子就会直言进谏的道理,这样能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意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为: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2)句意为: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3)句意为:战胜中山国后。克:战胜;(4)句意为:我才得以知道。是以:因此。【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代词,指邹忌/语气词,表推测,意为“恐怕”;C.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小石潭的景物”;D.都是介词,意为“比”;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君得中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成分,表达了“魏文侯得到了中山”这一事实,因此应在此处断开。“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两个分句结构相似,内容相反,进一步说明了魏文侯的处理方式,彼此之间应断开,“何谓仁君”是一个反问句,单独成句,询问这样的做法怎么能称得上是仁君呢?因此应和前文断开。故断句为: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1)重点字词: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2)重点字词:于:向;何如:怎样。【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甲文根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并没有直接批评齐王的过失,而是先从自身经历说起,通过自己与徐公比美的故事,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将家事国事相联系,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从而说明齐王受蒙蔽的程度之深,这种方式亲切自然、委婉含蓄,让齐王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易于接受。乙文根据“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可知,翟璜能够敏锐地观察到任座被逐出后的情况,并准确把握文侯的心理,首先肯定对方是仁君,再从“君仁则臣直”的角度入手,通过肯定任座直言不讳的行为来间接证明文侯的仁德,指出君主仁厚臣子就会直言进谏的道理,这种巧妙的方式既避免了直接冲撞君主,又达到了称赞君主的目的,让对方容易接受。【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使我听到的,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战胜中山国后,封给儿子魏击。魏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君呢?”魏文侯大怒,任座快步走离开。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魏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2024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甲】周亚夫军细柳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乙】周亚夫反对王信封侯司马迁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帝趣①侯信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有删改)【注】①同“促”,赶快。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军士吏被甲(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3)曩者霸上、棘门军(4)非刘氏不得王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已而之细柳军A.何陋之有《陋室铭》)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1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2)景帝默然而止。12、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周亚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参考答案】9、(1)被:同“披”,穿着。(2)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3)曩:先前。(4)王:封王。10、C11、(1)于是,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2)景帝沉默不语,只好作罢。12、周亚夫是一个守职尽责,军纪严明的将军;也是一个不畏强权,坚守原则的丞相。【参考译文】【乙】窦太后说:“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了。你赶快给他封侯吧”景帝说:“这件事需要和丞相商议一下。”景帝就与丞相商议。周亚夫说:“当初高皇帝规定‘不是刘氏家族的人不能封王,不是有功的人不能封侯,谁不遵守这个规定,天下人共同攻击他’。如今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哥哥,但没有立功,封他为侯是违背规约的。”景帝听了默默无言,只好作罢。(202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入蜀记(节选)陆游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注]①祠: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②太、华、街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⑴略无阙处。阙:⑵虽乘奔御风。奔:⑶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或王命急宣

或遇其叱咄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C.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D.春冬之时

乃记之而去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12.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标两处)(2分)是日天宇睛霁四顾无纤翳13.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甲文中“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3分)14.甲、乙两文都突出了“山之高”,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2分)【参考答案】9.(每空1分,共3分)(1)阙:同“缺”,空隙、缺口(2)奔:飞奔的马(3)悉:全,都10.(2分)A11.(每题2分,共4分)(1)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12.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每处1分,共2分)13.示例:每当春冬之时,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江水清澈,鱼儿似在水中欢唱;树木茂盛,任意生长;山势高耸,直插云霄;青草葱茏,生机勃勃。这一切让人感到心情愉悦。(能够写出基本意思1分,语言优美、流畅1分,融入联想、想象1分)14.(每空1分,共2分)甲: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乙: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参考译文】【乙】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的人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照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音乐,在峰顶上往返行走,能听到山上的猿猴啼叫,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庙的后边的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碰到神女,神女在这个地方把神符送给夏禹。”在石坛上看有十二座山峰,就像屏障一样。这天,天空晴朗,四周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异的一个现象啊。(2019内蒙古呼伦贝尔)【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注释】肱(ɡōnɡ):手臂。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⑴蹴尔而与之蹴: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⑶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未若:⑷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恶:7.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呼尔而与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为宫室之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行道之人弗受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万钟于我何加焉且焉置土石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⑴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请从甲、乙两文段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贫贱不能移”精神的句子。(2分)甲:乙:10.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论语>十则》中的一则格言警句,并简要说说你的理解。(3分)【参考答案】6.(每个1分,共4分)(1)蹴:用脚踢(2)辩:通“辨”,辨别(3)未若:比不上(不如)(4)厌恶(讨厌、不喜欢)7.(2分)C8.(4分,每题2分)(1)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天性。(2)用不正当手段而得到财富和尊贵的地位,对于我来说,像天上的浮云一样。9.(2分,每句1分)甲: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或: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乙:贫而无谄(或: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10.示例1:格言警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解:这一则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示例2:格言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理解:这一则讲学习态度,意思是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格言警句1分,说出理解2分,共3分)【参考译文】【乙】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不如贫穷而仍快乐,富有而又好礼的人。”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2015内蒙古呼伦贝尔)【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②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③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④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⑤。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⑥,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⑦国。【注释】①笃:(病)重。②股肱(ɡōnɡ):股,大腿;肱,手臂。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③敕:告诫。④开府:指建立独立的办事机构。⑤益州牧:总理益州的治安、民政、军事的最高长官。⑥新遭大丧:指刘备刚刚去世。⑦与:结交。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⑴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⑵以彰其咎彰:⑶属以后事属:⑷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咸: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苟全性命于乱世

所欲有甚于生者B.亮以新遭大丧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C.故五月渡泸

公问其故D.效忠贞之节

水陆草木之花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⑵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⑶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10.乙文中“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这一情节与甲文中的哪句话相对应?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11.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至少说出三方面)(3分)【参考答案】7.(4分)(1)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彰:表明、显扬(3)属:嘱托(4)咸:全、都8.(2分)D9.(6分,每题2分)(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2)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或:希望陛下把讨伐逆贼兴复汉室的重任交给我。(3)你和丞相一起管理国事,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他。10.(1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1.(3分)示例:①他对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心存感激,可见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②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仍一如既往,可见其忠心耿耿;③从平定南方后,意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中,看到他既有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可见其雄才大略;④向后主请求“讨贼兴复之效”时,可见其忠贞死节之心;⑤向后主“进尽忠言”时,作为人臣下属的殷殷之心如现,作为“相父”谆谆告诫之情尽袒;=6\*GB3⑥遣使聘吴,因结和亲,又见其审时度势、足智多谋。……(能结合文意概括出人物形象特点,说出三点即可得3分)【参考译文】【乙】章武三年的春天,先主(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于是)把诸葛亮召到成都,把后事嘱托给他,(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要高于曹丕十倍,必能安定国家,最终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称帝吧。”诸葛亮哭着说道:“我一定尽我所能,精忠卫国,死而后已!”先主又传诏,命令后主说:“你和丞相一起做事,侍奉他就如同侍奉我一样。”建兴元年,册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始治理国家的事务。后来,又加封诸葛亮为益州牧。政事无论巨细都由诸葛亮决定。南部和中部的几个郡联合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刘备刚刚去世,没有轻易用兵作战,而是让使者去吴国下聘礼,和他们结亲,成了友好邻国。(2014内蒙古呼伦贝尔)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欲将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①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注:①亟(jí),赶快。11.(2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张元怪之之:(2)速延医治之延:12.(2分)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译文:13.(2分)本文主要表达了的主旨。【参考译文】有一条狗被人抛弃了,惊惶不安地在田间小路(走着)。张元看见了,立刻将小狗收养了。他的叔父很生气,(说):要它干什么呢?(他)想把小狗重新丢掉。张元乞求(叔父)不要丢弃它,说:(小狗)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能不重视它的生命。如果是符合实际,出生老死,这是自然的道理。(但)现在它是被人所遗弃,这是有败道义的。倘若看见(它将死)而不收养的话,就是没有仁慈之心了。(张元)的叔父被他的话感动了,于是就允许(张元抚养小狗)了。第二年,狗跟随着叔父在夜里行路。叔父被蛇咬了,倒在地上不能走了。狗马上奔回家,汪汪地不停叫着。张元感到很奇怪,跟着狗走出家门,看见叔父(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张元)马上(把医生)请来医治叔父,没过几天(叔父)就痊愈了。从此之后,叔父把狗看作亲人一样。(2013内蒙古呼伦贝尔)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7.(2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2)以头抢地耳 抢:8.(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壮士不死即已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存者且偷生9.(2分)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4分)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2分)答:(2)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2分)答:(2013内蒙古呼伦贝尔)陈蕃①扫除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②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选自范晔《后汉书·陈蕃传》)【注】=1\*GB3①陈蕃:东汉人。官至太尉、太傅,封高阳侯。为人刚正不阿,崇尚气节。=2\*GB3②孺子:小子,儿童的通称。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尝闲处一室尝:(2)甚奇之奇: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10.陈蕃胸有大志却不愿做身边的小事,你该如何劝说他?(2分)【参考译文】陈蕃字仲举,是汝南平舆人。祖父曾任河东太守。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2012内蒙古呼伦贝尔)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会意:(2)造饮辄尽造:(3)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晏如: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知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有五棵柳树,就称他为五柳先生。由此可知,此文是为一个不知名姓的隐士写的传记。B.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因为他读书的目的是追求精神的愉悦和安慰,这既是一种读书态度,也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C.从文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D.本文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对高洁志趣和独特人格的坚持,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参考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2012内蒙古呼伦贝尔)【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