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牡丹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2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1页
黑龙江牡丹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2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2页
黑龙江牡丹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2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3页
黑龙江牡丹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2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4页
黑龙江牡丹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2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牡丹江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4年)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①,减诸服御狗马,损②郎吏员,发仓庾③以振贫民。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④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选自《史记》,有删改)注释:①弛山泽:解除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禁令。弛,解除。②损:减少。③庾(yǔ):露天的谷仓。④绨(tì):一种粗厚光滑的丝织品。8、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关联教材止增笑耳。(蒲松龄《狼》)(1)增常恐羞之使用词典选择义项①害怕,恐惧;②恐吓,威吓;③恐怕,担心。

(2)恐:9、用“/”给下面句子划出三处停顿。(3分)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1、

“天下旱,蝗”,孝文帝是如何“加惠”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2、

选文中的孝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参考答案】8.①.增加②.恐怕,担心9.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10.孝文帝曾经想要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百金。11.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12.示例:体恤百姓,以身作则,提倡节俭。【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1)根据关联教材法,“止增笑耳”的意思是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增,增加。据此可知,“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的“增”理解为增加,“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句意: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2)根据查阅词典法,确定选③,“常恐羞之”译为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恐:恐怕,担心。【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是两个并列的禁令,它们针对修建陵墓的要求进行了规定,故在“饰”和“坟”后断句;“欲为省”“毋烦民”则是对这两个禁令目的的说明,故在“省”后断句;可断句为: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10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尝,曾经;欲,想要;作,建造;计,计算;直,通“值”,价值。【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可知,天下大旱,遭受蝗灾。孝文帝施予恩惠:让诸侯不要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解除禁止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法令,减少供朝廷使用的服饰、车驾和狗马等玩乐之物,裁减朝廷官员的人数,打开谷仓救济贫苦的百姓。故“天下早,蝗”,孝文帝“加惠”的内容用原文语句回答是“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1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狗马,损郎吏员。发仓庾以振贫民”可知,面对天下百姓遭遇大旱和蝗灾,孝文帝下发政令施予恩惠,可见他是一个体恤百姓的君王;结合“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建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欲为省,毋烦民”可知,孝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可见他是一个提倡俭朴,勤俭为民,凡事为百姓着想的人,凡不利于民的事都废止;结合“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可知,孝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可见他是一个生活俭朴,以身作则的人。【参考译文】天下大旱,遭受蝗灾。孝文帝施予恩惠:让诸侯不要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解除禁止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法令,减少供朝廷使用的服饰、车驾和狗马等玩乐之物,裁减朝廷官员的人数,打开谷仓救济贫苦的百姓。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在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露(高)台,召来工匠计算,造价要值上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继承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露台干什么呢?”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墓冢;就是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2024年黑龙江牡丹江)书上元夜游苏轼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沽③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④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⑤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②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③沽(gǔ):卖酒的人。④过:苏轼的幼子,字叔党。绍圣四年(1097)随侍苏轼于海南。⑤更:又,另。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有老书生数人来过使用词典选择义项①几,几个;

②数目,数量;③多次,屡次;

④计算,查点。(1)数:

盖自笑也关联教材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盖:

1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5、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限断两处)(2分)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16、文中哪句话能表现民族间融洽相处,集市气象繁荣?(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7、读完选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虽被贬海南儋州,但在上元夜游时仍拥有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2分)【参考答案】13、(1)几,几个(2)大概是14、但是也笑韩愈钓鱼没有收获,又想要远远地离开,不知道跑到大海人不一定得到大鱼。15、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16、民夷杂揉,屠沽纷然。17、喜悦(闲适、快乐)乐观(豁达)【参考译文】己卯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看我,说:在这月光皎洁的美好夜晚,先生能出去走走吗?我很高兴地听从他们的提议。于是走进西城,进入僧人宿舍,穿过小巷,只见汉族和少数民族混杂在一起,卖肉的卖酒的多得很,回到家已经三更天了。家里人掩门熟睡,已经是鼾声阵阵了。我放下拐杖发笑,心想我半夜出游和家人酣睡,究竟哪个有得?哪个有失?苏过问我为什么笑,我是自己笑自己。这也是在笑韩愈,他在一个地方钓鱼未钓到,就想到更远地方去,他不知道走到海边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大鱼。(2023年黑龙江牡丹江)一钱太守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②谷间出,人赍③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④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父老辛苦!”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注释:①将作大匠:主管土木工程的官员,②若耶:山名,③赍(jī):携带,④明府:对太守的尊称。13.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2分)(1)朝廷征为将作大匠 (2)宠不能辞1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15.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出两处停顿。(2分)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16.刘宠上任前,当地官吏如何对待百姓?(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7.从选文看,刘宠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参考答案】13.(1)担任(2)推托,推辞评分标准:(2分)每词1分,14.我的政绩怎么能比得上你们所说的呢?评分标准:(4分)何:怎么;及:比得上;邪:语气词,同“耶”。每词1分,语句通顺1分。15.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评分标准:(2分)每处1分。16.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评分标准:(2分)文中语句,准确完整2分,有错别字扣1分。17.示例:他是一个治理有方、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有仁爱之心的官员。评分标准:(2分)符合文意,从两个角度回答,答出两点即可。【参考译文】刘宠担任会稽太守,废除苛刻的政令,禁止非法的勾当,郡中很太平。朝廷征召他担任将作大匠。山阴县里有五六个老头,从若耶谷中走出来,每个人带着一百钱来送给刘宠,说:"我们住在山谷里,见识少,不曾知晓朝廷政事。别的人担任太守时,官吏到民间索取(钱财),一天到晚不停,有时狗叫一整夜,老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来了,晚上狗也不再叫了,百姓也看不到官吏了;年纪老迈之时遇到如此贤明的官员,所以相互搀扶着来(给您)送行。"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比得上您说的(那么好)呢?父老乡亲们辛苦了!"老人将钱捧着送给刘宠,刘宠不能推辞,于是从每个人那里选了一个铜钱收下了。(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庞仲达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①,隐居授教。仲达到郡先候②之棠不交言,但以薤③一大钵,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④白以为倨⑤。仲达思其微⑥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拔大钵薤者,欲吾击强宗⑦,抱儿当户者,欲吾开门恤⑧孤也。”叹息而还。注释:①节:气节,节操。②候:看望,问候。③薤: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④主簿:官名。掌管文书、办理事务的属官。⑤倨:傲慢。⑥微:深奥,微妙。⑦强宗:豪门大族。⑧恤:救济。13.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1)但以薤一大钵(2)叹息而还1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15.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仲达到郡先候之棠不交言16.庞仲达从任棠的行为中获得怎样的启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7.读完本文,你认为庞仲达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13.(1)只;(2)回去14.过了很久(庞仲达)说:“任棠是想让我明白(道理)啊。”15.仲达到郡/先候之/棠不交言16.水者,欲吾清,拔大钵薤者,欲吾击强宗,抱儿当户者,欲吾开门恤孤也。17.他虚心求教,礼待贤才,求贤若渴,同时智慧过人、悟性强,也是一个想要励精图治,造福百姓的清廉官员。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1)句意为:只把一大钵薤。但:只。(2)句意为:于是叹息着回去了。还:回去。【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本句重点字词:良久,过了很久;欲,想要;晓,使……明白【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庞仲达到任,先去拜访他,任棠不和他说话。故断句为:仲达到郡/先候之/棠不交言。【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水者,欲吾清,拔大钵薤者,欲吾击强宗,抱儿当户者,欲吾开门恤孤也”的意思是:水,是想让我为官清廉,拔一大钵薤,是想让我打击豪门大族,抱着孩子站在门口,是想让我开门救济弱小。据此回答即可。【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人物形象概括。由“仲达到郡,先候之”可知,他虚心求教,礼待贤才,求贤若渴。由“棠是欲晓太守也……叹息而还”可知,庞仲达智慧过人、悟性强,也表明他想要励精图治,造福百姓。【参考译文】庞仲达担任汉阳太守。郡人任棠有非同一般的气节,隐居教授学徒。庞仲达到任,先去看望他,任棠不和他说话,只把一大钵薤、一盆水放在户屏之前,自己抱着孙子站在门口。主簿禀告并认为任棠很傲慢。庞仲达想了一下他微妙的用意,过了很久(庞仲达)说:“任棠是想让我明白(道理)啊。水,是想让我为官清廉,拔一大钵薤,是想让我打击强宗,抱着孩子站在门口,是想让我开门救济弱小啊。”于是叹息着回去了。(2021黑龙江牡丹江)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日“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项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13.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2分)(1)日沃汤数次:

(2)俄顷立就:

1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15.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出两处停顿。(2分)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16.张溥给自己书房起名为“七录”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7.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参考答案】13.(1)热水

(2)一会儿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正确1分。14.示例:他小的时候就很喜爱学习,所读的书一定要用手抄写下来。评分标准:(4分)其:他(张溥)嗜:喜爱,爱好。手:

用手。每词1分,语句通顺1分15.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评分标准:(2分)划对一处得1分。16.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评分标准:(2分)文中语句,准确完整2分。17.示例:张溥是一个学习勤奋刻苦,写诗作文才思敏捷,名高一时的人。评分标准:(3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两点3分。29.略【参考译文】明朝有个叫张溥的人,他的名声在当时很高.他小的时候就很喜爱学习,所读的书一定要用手抄写下来。抄写完毕,朗读一遍,便将纸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拿毛笔管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茧子,冬天手的皮肤都冻裂了,每天用

热水洗好几次。后来他把书房

命名

为“七录”。张溥作诗、写文章思路敏捷。天下各处的人向他索要诗文,他不用写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写作,一会儿就写成了,因此,他的名声在当时很高。(2017黑龙江牡丹江)范式守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1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式谓元伯曰: 至其日: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14.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参考答案】12.谓:对……说;告诉至:到评分标准:没词解释正确1分13.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评分标准:翻译正确、通顺即可。14.巨卿信士,必不违约。评分标准:准确完成2分。15.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学习中,答应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评分标准:做人启示1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参考译文】范式字巨卿,少年时在太学游学,与汝南的张劭成为好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范式对元伯说:“我之后二年应当回太学读书,将拜访你的父母。”于是共同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母亲说:“离别了二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这样,应该为你酿酒。”到了那个日子,巨卿果然到了,登上大厅拜访喝酒,十分尽兴地告别。(2015黑龙江牡丹江)郗超①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③,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④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⑤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⑥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客必能立勋。”元功⑦既举⑧,时人咸叹超之先觉⑨,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郗超:人名。下文的“谢玄”“苻坚”,均为人名。②问晋鼎:指篡夺晋室政权。③梁、岐:地名。下文的“淮阴”,也为地名。④间:私自,偷着。⑤桓宣武: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⑥履屐:这里指小事。⑦元功:大功。⑧举:成功,成就。⑨先觉:有预见。1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2分)(1)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

(2)时人咸叹超之先觉

叹: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2分)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译文:

13.郗超为什么赞同谢玄北讨?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答:

14.从文中可以看出郗超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答:

【参考答案】11.

(1)好,友好(2)感叹,赞叹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正确1分。12.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造成的言论。评分标准:(2分)翻译正确,通顺即可。13.吾尝昔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评分标准:(2分)准确完整2分,不完整1分。14.郗超有远见,胸怀宽广,不因为个人的爱憎埋没别人的长处。评分标准:(2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参考译文】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苻坚打算灭了晋期,已经占据了梁州、岐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赞成的言论.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个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2014黑龙江牡丹江)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至若春和景明景:(2)宠辱偕忘宠: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4.“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不同,原因是“古仁人”。(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本文思想的理解。(3分)(2013黑龙江牡丹江)【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②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③?”乃往,身自罢④之。魏于是乎始强。(选自《战国策·魏策》)【注】①虞人:掌管山泽范围打猎的官。②焉:哪里。③岂可不一会期哉:怎么可以不遵守约定的时间呢?④罢:停止,取消。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⑴濯清涟而不妖濯:⑵是日,饮酒乐,天雨是: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⑵魏文侯与虞人期猎。14.请分别找出【甲】文的主旨句和【乙】文中表现魏文侯信守诺言的句子,并抄写下来。(2分)15.【甲】【乙】两文都谈到美德,“出淤泥而不染”与信守诺言都是美德,请就其中一种美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2分)【参考答案】12.⑴濯:洗涤⑵是:这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正确1分。13.⑴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⑵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的人(虞人)约定时间(相约)去打猎。评分标准:(2分)⑴翻译正确、完整即可。⑵翻译正确、通顺即可。14.甲:莲,花之君子者也。乙: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或乃往,身自罢之。评分标准:(2分)找出并书写完整即可。有错别字不得分。15.示例一:出淤泥而不染,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体现。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同样应该洁身自好,拒绝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积极参与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健康快乐的成长。示例二:信守诺言,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同样应信守诺言,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评分标准:(2分)结合实际谈理解1分,语言流畅1分。【参考译文】【乙】魏文侯和虞人约定日期打猎。到了那天,文侯跟群臣喝酒,饮得正高兴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文侯下令备车前往郊外。文侯将要出行,身边的人说:“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日期,虽然高兴,怎能不如期相会呢!”就动身前往,亲自告诉他因雨停止打猎的事。魏国于是逐渐强大起来。(2012黑龙江牡丹江)【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①其根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②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③,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④乎?人君当⑤神器⑥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节选)》)【注】①固:使……稳固。②浚(jùn):疏通,深挖。③下愚:愚蠢。④明哲:这里指聪明的人。⑤当:主持,掌握。⑥神器:这里指国家。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曾益其所不能

曾(

)(2)臣闻求木之长者

闻(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 14.【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甲】文还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2分)15.【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居安思危”的思想。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 【参考答案】12.曾:增加,通“增”。

闻:听说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正确1分。13.(1)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评分标准:(1分)翻译正确,通顺即可。(2)想使(让)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评分标准:(1分)翻译正确,通顺即可。14.议论、记叙(叙述)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15.示例: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不应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要有长远考虑,不断的拼搏进取,充实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评分标准:(2分)结合实际谈忧患或居安思危1分,语言流畅1分。【参考译文】【乙】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2011黑龙江牡丹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树林阴翳 翳:(2)太守谓谁 谓: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15.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参考答案】12.(1)翳:遮盖 (2)谓:为,是评分标准:(2分)每题1分。13.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