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6篇】
第一篇: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习圆、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让学生能运用画图工具作简单的规则图形。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圆”、“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
等画图工具教学难点:“圆”、“矩形”、“圆角矩形”“多边
形”等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工具箱中的工具名称教师指工具,学生口
答
二、新课导入
出示图例: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有些什么简单的图形?
如果老师将这些图形移动一下,就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出示:其实许多规则的图形都是由正方形、长方形、多边
形、圆形、椭圆形等基本图形构成的。同学想和老师一起用这
些简单的图形去画出漂亮的图形吗?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画规则图形“(投影出示
课题)
三、教学新课
1、教学“矩形”画图工具
(1)教学画长方形
①选择矩形工具单击;
②将鼠标指针指向画图区合适的位置,先按下左键,再沿
对角线拖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矩形;
③当矩形大小合适时,松开鼠标左键。即可绘制出矩形。
(2)教学画王方形
①选择矩形工具单击
②按下Shift键后,再将鼠标指针指向画图区合适的位置,
按下左键,拖动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正方形。
③当正方形大小合适时,松开鼠标左键。即可绘制出正方
形。
2、教学“圆角矩形”
画图工具圆角矩形的画法同画直角矩形的画法方法一样,
只是“圆角矩形”画出的长方形的四个角是圆角的。
3、教学“椭圆”画图工具
(1)教学画椭圆引导:画椭圆和画矩形方法是相同的。请
学生讲一下操作步骤
(2)教学画圆说明:画圆方法和画正方形的方法是一致的。
可以怎么画?
4、教学“多边形”画图工具操作步骤:(师生讨论得出)
教学画45度和90度角的拐角。
5、教学画一幢房子。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布局,提问:图形的组成以及每
一部分是什么图形,可以用什么工具来实现?
(1)画房子的主体,用矩形工具
(2)画房子的门,用矩形工具
(3)画房子的窗户,用圆角矩形二具
(4)画房顶,用多边形工具
(5)画烟囱,用椭圆工具
6、练一练
画出下面的图形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画图工具?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亲爱的各位老师们,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中公教师特
此整理了《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
工作都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
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
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
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
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
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
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
[教学过程]
㈠导入: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
各样的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
天我们要解决的恒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二)新授:
一、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1)
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生答)
(出示课件图片2-4)
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生分别回答)
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
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
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
二、信息的获取
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
(出示课件图片)
(生答)
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
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
(生回答)
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
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穴。
三、信息的传递
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
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
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吠着
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四、信息的处理
人类获取、传递了信息后,对信息进行一些处理,会产生
更有价值的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
计算机被发明后,人们就把信息处理的大量工作交给计算
机来完成。计算机也叫信息处理机。
五、信息技术
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称为信
息技术。信息技术跟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
(出示课件图片)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使用到信息技术吗?
(生讨论)
游戏:猜词游戏
通过这个游戏,大家可以知道相同的信息会有不同的处理
方式或表达方式等,信息有它自己的特点,信息是千变万化的,
信息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中,
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分辨信息
的真假。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主题: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内容:2006年以来,随着我校数字化校园环境的日趋完善
和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我校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有效整合
的教学模式作为老师们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把有效提升课堂
教学效率作为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
为我们研究的不竭动力。为了我校的信息技术应用在改变教学
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效果,我们在提高师生信息
素养,提升教师理念方面开展了很多活动和研究工作:
一、开展“五百工程”,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多媒体教学系统能为我们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计
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教
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有利于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教学信息
传输网络化可创设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
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信息技术的
作用,我校对老师进行了多次全员培训,每学期期末都对所有
学生进行考核,每学期要求老师每人至少上一节信息技术与课
程有效整合的模式研讨课。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我校顺利实
现了“五百工程”:教师100%会使用多媒体,100%会自制课件,
100%教师购置电脑并联网,教师100%每学期上信息技术研讨课;
全校学生100%掌握计算机操作,有的还是计算机能手和高手。
通过“五百工程”,我校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现有资源的作用,
电子备课成了老师们的主要备课方式,多媒体网络教室是老师
和学生们排队等候的教室。
二、开展“八项特色活动”,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整合
能力
(1)每周两节的教研组活动,探索信息技术下有效的集体备
课模式
我校教师人数多,教研活动整齐划一难以管理,效率低下。
于是我们独辟蹊径,将各教研组实行从周一到周五分天、分时
间段教研,领导蹲点制度。要求每次集中研讨不少于两节课,
有中心发言人,具体内容如下:统一教学进度,解决常规教学
中的疑难问题;,集体备下周的课,要求到下周一早晨第一节课
必须将下周的指导练习稿统一发到备课组每位教师的手中,指
导练习稿包括教师上课必须对学生指导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
课堂和课后练习,指导练习稿有编制者和审核者,均利用信息
技术,提高指导练习稿的有效性;安排备课组内教师上课题研讨
课,上课一律要求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
后还要进行组内评议。这些看似平凡的每周研讨“小中见大”,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
高。
(2)每月一次的校内集体交流活动,总结整合过程中的经验
除每周的教研组集中学习研讨外,我校几乎每月都要开展
一次全体教师的集体培训活动,请不同学科在整合中取得一定
成绩的老师做交流,如我们先后请本校骨干教师陈文志副校长、
王昌华副校长、王华、光善慧、施凤华、孙敦荣、许静、袁慧
丽、马俊、陆凤庆、刘晖、郭亚峰、朱瑞丰、朱仁举、康海平、
杭旭等就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各个方面和全体老师做了交流,
每月总结,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在交流中进步,年轻教师在交
流中成长,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集体备课模式也在交流中逐
渐得以完善。
(3)每学期多次的校际交流活动,开阔教师的整合研究视野
学校经常把老师们派出去,通过与不同国家、不同学校、
不同层次的教师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如我校与韩
国大山中学每年都要开展一次教师之间的友好交流,通过这些
交流,我们将国外的优秀教育教学经验带回来,结合我校实际,
进行改革创新;东北师大还组织我们与上海、长春、连云港、吉
林等十四所名校形成课题研究协作体。2006年11月、2007年
11月、2008年9月、2009年10月、2010年9月、2011年9
月我们六次开展比赛交流,我校有十六位教师获一等奖,六位
教师获二等奖,一位教师获三等奖;2008年9月和11月我校先
后两次派教师到江苏洋思和东庐学习(共三十多人),花费近五
万元,学习他校的集体备课的先进经验和“先学后教,当堂训
练”的教学模式,结合我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创新。
我校还在本省、市范围内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和展示,如:肥
西高刘中学、合肥市十一中学、41中、铜陵市第十二中学、蒙
城双剑中学、众望中学、32中、30中、六安裕安中学、合肥一
中等多所中学这些校际交流,不仅增进了学校间的友谊,也锹
炼了我校老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在横向、纵向上都对
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一个较好的衡量和比较,从而采取有效措
施去提高自己,深化教学研究。
(4)”请专家走进校园”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整合水平
学校经常把各高校教授、名师请进学校,如我们先后请东
北师大教授、华东师大教授、安徽大学教授等来我校对教师进
行“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等讲座;请省
科协专家对教师进行“如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讲座,请
网络专家进行“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讲
座,聆听科技创新专家周又红老师的血唤与启发等。专家们的
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拓广了教师的认知领域,
启发了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
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⑸开展月月展示课活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
教学模式
我校每月都要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大型展示课活动,一般
安排20至30位教师上课,要求必须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
必须自制多媒体课件,三校展开,每次活动多媒体教室座无虚
席,前来观摩的不仅有我校的教师,逐有来自全区兄弟学校的
教师,每节课后,同组教师必须进行研讨,这一活动已成为我
校的一项特色教研,它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展示和
研讨交流的机会。如2011年4月份,我们开展了20多位初三
教师的复习研讨课活动,5月份又开展了30多位教师的期凸展
示课活动,9月份开展了32位新进教师展示课活动,10月份开
展了26位星级教师展示课活动,11月份开展了30多位骨干教
师展示课活动,12月份开展了29位年轻教师的师徒结对展示
课活动。这些活动蕴育着无限生机,因为它们的蓬勃开展,使
38中的课堂展现出无穷的魅力,使38中的有效教学模式日趋
成熟,使38中的教师群体在向更高的高度迈进。
(6)开展教师每节课反思、学生每日反思活动,细化整合过
程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为了促进教师
更全面、更有效、更长时间、更自主的学习,我校采用多种方
式加强教师的自修,将研究渗透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
生活中。暑假、寒假分别给全体教师布置了学习任务,以书面
作业的方式呈现,开学以后全校教师分组对假期的学习进行交
流。
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要求
全体教师每周写学习心得、随笔、反思,教师将自己写的随笔
定期发至科研处邮箱,仅2010年一年,共收到教师发来的学习
体会一百五十多万字,一大批教师在反思中茁壮成长。
教师们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多次与专家交流研讨,不断
反思,研究工作一步步深入,每一个活动方案的设计,每一个
研究过程的进行,大家都一起精心研讨、群策群力。研究中,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反复斟酌、毫不敷衍,直到大家找
到满意的答案,再加上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
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集众人智慧
和长处,从而大大提高了备课、研究的效率,促进了教师个体
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
学生们通过对一天学习的整理和反思,不仅能及时地找出
知识的缺漏,而且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有针对性地和
老师直接交流或利用网络交流,对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7)建立了专题网页,开通了博客论坛,积极交流整合心得
为了更有力地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我校及时开通了“38
中科研专页”博客论坛,设置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积极鼓励
教师们交流研究心得,畅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得与失,反
思教学各个环节的成与败,总结提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8)整合各类资源信息,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
我校的研究中有一种特殊的研讨任务,是积极利用信息技
术的有效资源,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首先是结合课标,结合
学生实际,研讨期中、期末、单元试卷的编写,除了期末七、
八年级的试卷由区教研室领导组织外,瑶海区的所有中学,包
括安徽省的近一半学校,用的都是我校教师编写的试卷。试卷
的编写特别体现教师的全面素质,无论改编题,还是原创题,
都能反映老师的教学教研内涵和底蕴。我校很多老师通过这一
活动,自身素质得到了有力的提高,通过这一活动,更加强了
自我研修的意识和习惯,一批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得到了提升;其
次,为了实现“区域教材校本化,校本教材班本化,班本教材
个性化”,我校积极利用课题研究这一平台,开发个性化的学
习指导读本。本学年,我们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校本教材有
《清弦》、《和风》、《读中华经典,做文明少年》和《心
雨》。
三、开展“四类创新”活动,紧抓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
的特色实践研究
(1)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开展多项机器人操作项目。
我校信息、美术、生物、物理等组为了将培养学生实践能
力落于实处,于2006年11月积极创办了机器人活动室,组建
机器人学生团队,从2006年至今每年从11月开始训练至第二
年7月全国比赛结束,甚至休息周末的时间进行研究,从开始
的FLL项目,又增加了足球和Vex项目,总之研究团队在扩大,
研究领域在增加,研究目标也是一年高比一年。
(2)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2007年12月学校精选部分优秀老师,组编为一个科技创
新团队,成立了科技创新活动室,由有一定经验的、年富力强
的宓师担任科技创新组长,下设小发明组、科技论文组、科幻
画组、电脑绘画组、航模组等,并在三个年级中分别成立科技
创新兴趣小组,教师和学生之间除集体交流指导外,还不失时
机地利用校园网络进行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信息技术与信息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信息组每年从9月份刚开学开始,便利用午休时间组建七、
八、九三个年级的编程小组,集中进行培训,课题组成员每周
进行一次研讨,如何快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
力,如何将我校的编程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他们还积极上网查
资料,利用网络向专家们远程请教,多人次取得国家、省、市
大奖。
(4)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开展多形式创新比赛
从2006年至今,各学科针对自身的研究,拓宽了研究范围,
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项比赛,
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展示
了教师的才华与创新精神。比如每学年我们都要开展一次科幻
画比赛、电脑绘画比赛、航模比赛、班级网页制作比赛、数学
创新思维能力探究比赛、作文比赛、教师现场课件制作比赛、
师徒结对比赛等活动。数学子课题组还于2007年5月开展,一
次全区范围内的“洽洽快乐杯”数学拼图活动,每次活动均取
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发奖状、奖品,并把获奖情况上传
校网站,进行宣传。2009年10月我校承办了“安徽鲁班杯”
全国航空航天校园航模表演,这一活动的举办极大地调动了师
生的热情,对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几年来,我们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结合创造教
育理论,结合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
边发展,在专家的引领和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提炼并总结了我
校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教学模式:语文(导入课文一一
熟读文本一一思辨赏析一一实际运用),数学(定向一一启发一
一探究一一归纳一一自测),英语(4P模式),物理、化学、生
物(促发一一探究一一反思),政治、历史、地理(体验探讨一一
感知解读一一领悟实践),音乐、体育、美术、信息(三结合模
式)。以语文和数学为例:
语文:“导入课文一熟读文本一思辨赏析一实际运用”四
环节教学模式
第一环节:导入课文
“导入课文”是由教师独立完成的课堂教学起始环节。导
入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着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导
语要求根据学习文本的不同进行灵活多样的设计,创设平等学
习的氛围,使教师和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落后的学生
都能兴趣盎然地进入文本的阅读,最终促成个个都满怀自信自
觉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去的目标。当然要实现这一点,
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寻找最佳的阅读突
破口,方能有精妙的导语出现。其次教师在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的时候自己就要有兴趣和激情,只有教师的激情烧得旺,才能
使学生的激情有燎原之势。
导语设计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
体语言既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导语有环境导语
利用现场环境设计的导语,文本导语一一利用文本的人物、情
节、主题等设计导语,多媒体导语一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画
面和音效综合运用的导语,除此之外还有问题导语,复习导语,
比较导语等。
第二环节:熟读文本
“熟读文本”我这里所指的是主要是大声朗读,声高则气
顺,气畅则趣浓,情到深处便如入无人之境。这正是古人读书
摇头晃脑如痴如醉的原因。大声的朗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
感知器官,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韵味,培养学生语言
表达的胆量和能力。
朗读要求学生要把文本的内容深入到心里,这将为后一个
重要的学习环节打下基础。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见到这样的情
形:当老师提出一个涉及文本内容的问题时,往往会有一些学
生要去问张问李,慌忙到书上找东找西,如此怎么能整体把握
文本思考问题呢?当然读文本也还有默读、速读、选读等方式。
熟读文本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的分层渐进的处理。最低
的要求要把文本留于心中,这叫读顺文本。然后进一步要求学
生用语音表现文本的情感,这叫读懂文本。最终要求学生要读
出文本的意境,这叫读透文本。文本不同要求也是不同的,不
可一概而论,篇篇如此。
第三环节:思辨赏析
“思辨赏析”是一篇课文学习的主体和重点。是教师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思考辨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式对
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力求做到全员平
等的参与。教师需要克服两点:一是有倾向性的提问(即使是教
师无意识的)这种提问会挫伤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
们感到学习的不平等性,这正是课堂上经常不能展开讨论,引
而不发,气氛沉闷的原因,使一部分人陷入被动学习中去。二
是教师给出讨论的终结性的结论。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讨论只不
过是一种形式,在讨论之后获得不了成就感,讨论的热情就会
减弱直至消亡。全员平等的参与是要经过耐心养成的,不可能
天然形成。
思辨赏析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不是一个简
单的提问者和听众。而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有巧妙的引
导、恰如其分的又有鼓励性质的评价,还要有高超的综合能力。
做到这些才能让参与讨论的学生人人都能感到有一种成就感,
又悟出讨论能让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参与讨论的热情才能日渐
高涨。
讨论中问题的设置要有艺术性和关联性。问题既有始发性
的,又有讨论中产生的;既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的;既
有来自文本的,又有联系实际的;既有事前设计的,又有随机生
成的。而且各个问题之间要形成相互的关联,是整个讨论活动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讨论还要有一定的目标性,针对要培养的不同的解读文本
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的在不同的课文中完成不同的任务。切
忌惟追求课堂气氛而造成热热闹闹的假象,结果是一堂课下来
学生还是云里雾里不知所获。这样就达不到提高能力的目的了。
第四环节:实际运用
“实际运用”使学生巩固知识将知识转变成能力的唯一渠
道。学以致用,学后即用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平常在阅
读文学作品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冲动,想自己也动笔写写。
我想学生也是这样,而那种冲动又是转瞬即逝的,如果在课堂
上不能有效的抓住这一契机加强训练,那么课文的学习就会同
课外的阅读和写作脱节。
实际运用应该包含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不同文本解读方
法的总结。二是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的意境进行再创造。三是
对类文的阅读欣赏。四是写作技法的模仿运用。
要使实际运用落到实处,就要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当堂的
小练习。这种练习一定要注重面对全体学生,形式多样,轻松
活泼,喜闻乐见,易于完成。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摘要】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取之于深圳电话教育馆编著初
中信息技术第二股第二章第二节《网上交流(email)》中的内容.
电子邮件是因特网上的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是我们交流信息
的常用手段之一,学生们对此有所了解,也有强烈的学习、掌
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愿望,因此它是一部分重要学习内容,通过
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有效获取信息
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
息活动的态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建构健康的信息文
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设计思想;教学过程
一、学生分析
学生在正式学习本节课程之前,已经学会了部分知识,比
方说网页浏览、下载等等,对于互联网络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
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
力和探究能力。
二、设计思想
首先,我要引导学生分析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如电话等),
找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找出这些手段无法达到而只有
收发电子邮件才能完成的信息交流的任务(如发送图片和视频
等),由此促使学生对学习Email的兴致得到全面提升。
之后,对电子邮件的相关概念以及格式做出相应的讲解,
促使学生从感性方面来认识电子邮件,对其格式有一个正确的
理解,为学习邮箱申请和邮件的收发奠定基础。由于电子邮件
的工作原理的太抽象,所以不宜马上讲解,待学生学会收发邮
件后,再通过探究题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第三,以本节课程的教学目的为核心,针对学生设计了三
大任务、一个探究题目。教师可以事先对学习加以引导,对任
务加以分析,比方说对操作流程的适当解析。凭借完成任务,
使其学会申请电子邮箱,收发邮件及附件等知识,学生的分析
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其创新水平也得到大
幅度提升;凭借对电子邮件工作流程的探究,促使学生的探究能
力得到提高。最终,教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
以总结归纳,进一步展开详细的解析以及示范,尤其对电子邮
件的工作原理,需加以深入总结。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如果我们想要与远方的朋友交流信息,有哪些方法
呢?
学生:写信、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
教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方法有没有缺点。
学生:写信太慢,打电话费用高,发短信麻烦,网络聊天
又必须同时在线。
教师:那有没有一种办法克服以上的这些缺点呢?
学生:用email,.......
教师:如果想给远方的朋友看看我最近的照片或者自己写
的文章或者自己家庭的一段DV录像,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用emai1......
教师:非常正确,就是用email(电子邮件)。那么怎样用
电子邮箱来与朋友交流呢?
这样自然的导入到电子邮件的学习之中。之后,对电子邮
件的相关概念以及格式做出相应的讲解,促使学生从感性方面
来认识电子邮件,对其格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为学习邮箱申
请和邮件的收发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这一环节之中,为了对学生做更进一步的引导,激发其
探究兴趣,针对学生设计了三大任务、一个探究题目,具体如
下:
任务一:如果你还没有电子邮箱,先申请一个免费由P箱。
任务二:登录自己的邮箱,给老师或者同学发一封带附件
的邮件。
任务三:查收老师或同学回复的邮件,并把老师或同学的
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里。
每个任务我制为同学们引路,提示关键步骤地操作,有些
操作计算机也会给出提示(比如出现“下一步”字样)。教师展
开巡回指导,最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总
结归纳,进一步展开详细的解析以及示范。
探究题目:Email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这一题同学们利用
前一节课学习的信息搜索的知识利用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信息,
同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过程。
学生完成这些任务困难不大,但很容易出现问题。不少学
生会问:“附件都可以发送哪些文件”,“什么是抄送?”,
“什么是密送?”此时,作为教师,需针对这些问题加以讲解,
亦或是让学生自己在网页中搜寻答案。当学生写完一封邮件之
后,通常会面临发送失败的问题,作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
析失败的原因所在。同时,教师还必须要让学生明白邮件主题
的意义所在,要求他们正确填写,不可偷工减料。当发送视频
文件,或者是一封邮件之中存在多个附件,通常会出现总容量
超出限定的问题,致使邮件发送失败,此时,教师必须指导学
生加以解决。
案例解析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三大任务以及一道探究题,让学
生有事做,愿意做、会做,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
之间能相互协作学习。为了完成任务,同学首先会去分析任务,
思考用什么知识和通过怎样的操作步骤才能完成任务。在完成
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究问
题的答案,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掌握了知识,完成了知识的
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尹士栋.COSPLAY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一电
子邮件系统工作原理与COSPLAY相结合的教学设
[2]杨明霞.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课教学案例研究.2010年
12期
[3]程佑寅.基于微视频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设计.2014年
S2期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周历的制作方法,通过制作周历,了解
有关历史大事。
2、能力目标:能利用网络收集每一个日期发生的历史事件,
并对其进行分类与整理;综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周历;
进一步掌握超级链接的设置。
3、情感目标:通过周历的制作,让学生了解历史、关心历
史。
教学重点:
周历的设计及制作。
教学难点:
合理选取有用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周历的实物和周历的范例作品2〜3个,最好是风格不一样
的。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含有历史事件
的超级周历。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资料收集和整理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完成这份周历,大量的时间是查找资料、选取资料。
历史事件的收集,可以利用“百度”或“、google"搜索关键
词“历史上的今天”,进入专门的网站进行查看。
周历封面的设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切忌千篇一
律,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
教学建议:
1、激趣引入。
大家知道要珍惜时间,那么如何珍惜时间呢?很重要的一
点就是有计划。有计划地安排好你的每一学期、每一个月、每
一周,每天都知道今天有什么任务,必须完成什么,只有这样,
才不会浪费时间,因此,最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记事周历本。
今天,我们就要在Powerpoint中制作自己设计的周历。
2、设计周历。
要让学生知道做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创产业园建设周期与进度安排
- 2023-2029年中国信息传输电缆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商业投资合同范本
- 2024-2027年中国文档协作平台行业市场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项目风险分析评定报告
- 2025年涤纶雪尼尔面料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18MWh储能电站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 2025年中国计费营帐系统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静电充电棒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七年级英语下册任务型阅读知识点(大全)
- 雨水花园设计
- 年智慧水厂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案
- 妊娠剧吐护理常规课件
- 2023建设工程智慧消防系统技术规程
- 光伏电缆桥架敷设施工方案
- 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
- 文山-砚山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新选供应商初期考察表模板
- 《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月考试题库
- 2023春下册五年级语文《每课生字预习表》
- 车间领班求职简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