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B卷)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B卷)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B卷)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B卷)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B卷)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B卷)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1.表格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发生的历史事件,据此可知该时期()

宋国前620诸公子杀国君子御,立公子子杵臼(宋昭公)。(宋国国君子王君逝世,他的弟弟子御把太子杀掉,自立)莒国前541公子己去疾(莒丘公)逐国君己展舆,自立。(己去疾是己展舆的弟弟)陈国前534公子妫招发兵围国君妫弱(陈哀公),妫弱自缢死,立他的儿子妫留。(妫招是妫弱的弟弟,他跟庶子妫留结盟,杀掉太子妫偃师)(注:表中所称“公子”,是封国国君的儿子)

A.分封制已完全瓦解B.宗法制遭到破坏C.周天子已名存实亡D.封建化进程加快(★★★)2.春秋初期,秦、晋等国常把兼并得来的土地和灭亡的小国改设为县,县是国君直属的地方行政区域。春秋末期,出现了郡,多设立在新得的边地;随着边地的繁荣,郡下分县,产生了两级地方组织。战国后期,魏、赵、韩等国普遍推行郡县制。这一时期县制和郡县制的推广()

A.致使地方分裂的因素被消除B.客观上推动了社会转型C.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D.有效巩固了国家的统一(★★★)3.有学者指出,所谓尚书,乃系替天子管文书的,犹之管衣服的谓之尚衣,食物的谓之尚食,不过是现在的管卷之流。其初本用士人,汉武帝游宴后庭,才改用宦官,谓之中书谒者令。据此可知,尚书()

A.大多位卑而权重B.成为新的行政中枢C.由皇帝近臣担任D.其长官亦称为丞相(★★★)4.东晋人王谈手刃杀父仇人后,“既而归罪有司,太守孔岩义其孝勇,列上宥之”。南朝梁张景仁手斩杀父仇人,刺史“原其罪,下属长蠲其一户租调,以旌孝行”。这种情况在魏晋南北朝时相当普遍。这表明,当时()

A.吏治腐败现象严重B.法制建设名存实亡C.礼法结合日趋紧密D.社会矛盾日益尖锐(★★★)5.唐朝科举考试放榜后,新及第的进士们会举办各种活动,尤其是曲江宴游,他们指点江山,吟诗弄赋,春风得意。身居长安的显贵则带着家眷前来观看,看是否能为自家的千金选一位乘龙快婿,甚至连皇帝也“御紫云楼,垂帘观焉”。据此可知,唐代科举制()

A.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消灭了门阀士家大族C.推动了社会稳定发展D.受到了各级官府重视(★★★)6.北宋“南市(杭州)沿江数万家,廛闹(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炉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夕可尽”。而与此同时,又存在“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的情况。北宋的这种现象()

A.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兴盛B.证明了金属货币不利于商业发展C.反映了货币形式亟需变革D.引发了中央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7.明代巡按御史在巡按地方时,若遇地方突发事件,可直接发号施令。尤其是在偏远之地,当发生贼盗或叛乱,巡按即可迅速镇压;偶遇灾害,巡按亦可直接赈济。万历年间钟化民巡按山东,“岁旱,请蠲(减免)振,先发后闻。”这一做法()

A.保证了地方赈济高效B.开创了监察地方的新模式C.减轻了地方财政负担D.提升了地方危机治理能力(★★★)8.明代以来,嘉定水旱灾害频发,不少农民弃稻种棉,但缴纳田租时仍需纳米,故百姓还需“以花成布,以布贸银,以银兑米”,中间几经周折耗损。为此时任礼部尚书、嘉定人徐学谟谒见首辅张居正,积极促成漕粮折银。漕粮折银后,嘉定形成了一整套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体系,布匹远销全国各地。材料主要说明明朝时()

A.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B.六部已经正式成为了内阁下属机构C.人身依附关系明显减弱D.经济结构变动与赋税变革相互推动(★★)9.清朝不但利用乡约推行圣谕宣讲,随着里甲制、保甲制衰落,乡约又被赋予维护治安、科派差役、户籍管理等原先由里甲制和保甲制承担的职责。乡约便由地方百姓自治组织,变成官府的派出机构。清朝乡约制度的变化()

A.充分实现了地方的基层自治B.强化了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C.反映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强化D.表明基层政权建设日益完善(★★★★)10.1906年,清政府以“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为指导思想,根据“五不议”(即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八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太监事不议)原则,进行官制改革。据此可知,这次官制改革()

A.减轻了机构雍肿的弊端B.激化了清朝社会各界的矛盾C.推动了政治上的民主化D.凸显了维护集权政治的本质(★★★)11.民国初年,记者黄远庸写道:“今者党之问题,可谓波靡全国矣,一般之贤愚不肖,既尽驱率人于此围幕之中,旗帜分张,天地异色。……党人之视己党,则神圣之,其互相视,则仇仇之;无党人之视党也,则蟊贼之。”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民国初年()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政党政治缺乏社会基础C.不同社会阶层严重对立D.民国政府人员组成复杂(★★★)12.某法规颁布后,官方公布了高等考试的考试种类、报名和考试日期,共分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外交官领事官及警察行政人员5种。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5种考试应考者共有2177人,实际应考人数总计为1872人,其中女性20人。该法规()

A.是《文官考试法草案》B.由南京临时政府制定C.通过资格审查禁绝了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的现象D.与北洋政府的法规相比,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1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政权建设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家私有制”的目标②在各级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组成上实行“三三制”原则③设置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行政区④规定“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④①②③D.③①④②(★★★)14.据统计,2003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新录用的公务员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一直保持99%以上,其中硕士毕业生占53%,博士毕业生占4.3%。新录用人员普遍具有专业知识,相当一部分还具有基层工作经历。这说明当今我国()

A.公务员选任强调德才兼备B.公务员考试录用的范围扩大C.基层干部的晋升通道拓宽D.着力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15.罗马某法学家指出,如果一个被控犯有重罪的被告在你处寄存了一笔钱,他被判刑终生流放,他的财产被没收,那么这笔钱不应仅以自然法及万民法中关于契约的规定为依据归还给他,而是应将这笔钱上交给国家。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具有一定人性化的发展趋势B.缺乏统一的司法标准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强调契约应符合正义(★★★)16.随着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权的扩大,自治城市有权制定对内对外的法律法规,包括特许状、城市立法、城市习惯和判例、行会章程和城市同盟法令等,“如果法律渊源发生内部的相互冲突,那么习惯要服从法规、法规服从法律。”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西欧()

A.城市治理呈现法制化趋势B.近代宪政原则已基本确立C.个人权利逐渐与财产挂钩D.庄园经济的基础发生改变(★★★)17.百年战争中,英法的对立状态让两国民众都认识到了彼此的区别,并有了相互区别的文化共识。战争结束后,英国王室和贵族阶层的主要语言从法语转为了英语;战争的伤害让法国种会各个阶层都意识到了他们与英军的对立,保卫国王和法国的意识广泛地深入到普道民众中。这表明,英法百年战争()

A.使英法的民族意识增强B.加深了英法两国的民族矛盾C.形成了欧洲均势的局面D.促使欧洲民众民主意识觉醒(★★★)18.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徒一方面聚敛财富,一方面又推崇禁欲主义,前者由加尔文宗的“先定论”确定合理性,后者则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两者结合则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不断要求将财富投入再生产的资本主义内核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作者意在表明()

A.宗教改革反对神学禁欲主义B.宗教改革助推资本主义发展C.新教思想和天主教思想相统一D.天主教会思想推动宗教改革(★★★)19.美国高级文官大多是专业技能较高的精英,主要被安置在行政部门的高层政治和管理职位上。他们在联邦政府中主要被总统、内阁成员所依赖,根据其专长处理复杂行政事务,并在颁布的行政规章、条例和阐释政策方面极大凸显知识精英的身份。据此判断,美国高级文官制度()

A.阻碍了平民进入政府任职B.提升了美国政府的行政效率C.促进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D.在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博弈中发展(★★★★)20.“此前的‘三十年战争’把欧洲的精气神和物资基础耗费了大半,而和约表明了两个重要的事实:其一、在欧洲通过武力实现‘统一’是不大可行的;其二、宗教信仰的统一也是不可能的。既然谁也不能彻底征服对方,那么,也只能怀着不同的理念共存了。”这一观点反映出当时欧洲()

A.妥协的政治智慧推动国际法的形成B.开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先例C.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体系得以建立D.具有较为完善的集体安全体制(★★★)21.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废除了“院外救济”。贫民只有在进入“济贫院”后,方可获得实物救济。而济贫院实际上是“劳动院”,工作繁重,待遇低下。人们按照年龄、性别分居,贫困者家庭被拆散,骨肉分离。这一做法()

A.惩罚了因懒惰而致贫的社会游民B.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C.解决了因贫困而产生的社会矛盾D.客观上维护了自由劳动力市场(★★★)22.在美国1879年田纳西诉戴维斯案的判决中,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斯特朗指出:“联邦官员基本权利的保护要依赖州法庭的话,那么联邦政府的运作就会为其成员的意志所左右……这样,州法庭不仅可以解释州法,而且在实际上造成了控制联邦法律的结果……我们不认为在宪法中形成了联邦政府这样的弱势地位。”这一判决()

A.维护了联邦政府的权威B.扩大了最高法院的权力C.否定了州权平等的理论D.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平衡(★★★)23.如图为1944年7月18日刊载的一幅漫画。左侧的护士是美国财政部官员摩根索。右侧被画成矮个的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他一手“牵着”英格兰银行,一手指着这个新生婴儿诧异地说:“它不是我们的孩子!它有金色的头发!”以下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形成B.从此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C.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货币体系形成D.英国在国际贸易中不再使用美元结算(★★★)24.进入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要求降低福利开支,减轻经济负担,提高国家的经济竞争力,但每一次改革措施的提出和施行都有群体强烈抵制。结果,法国人既对自己的福利体系十分头痛,却也享受着也许自己都懒于计算的丰厚福利。这段话旨在说明()

A.政府对现状缺乏清醒的认识B.福利制度导致阶级关系紧张C.科技发展推动大众思想解放D.法国面临公平与效率的矛盾(★★★★)25.2024年4月19日下午,由15个成员组成的安理会,对一项建议联合国大会批准“巴勒斯坦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草案获得12票赞成,美国投了反对票,另外2票弃权,但该草案未能通过。这反映了联合国()

A.大国一致的原则B.完全被美国操纵C.全体一致的原则D.失去应有的作用二、材料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初并天下”,将新统一地区的民众称为“新黔首”。汉高帝五年,天下初定,即颁布诏书令“不书名数”之民“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在全国范围内将未登记户籍者返乡入籍,“未受田宅者,乡部以其为户先后次次编之,久为右,久等,以爵先后”。秦汉时期,编入户籍的民众被称作“编户”齐民,不论为官为吏,还是事末从军,或富贵或贫贱,皆著录户籍。目前所见秦汉户籍资料,户主姓名之前称“某里户人爵某”,而不见“吏”“卒”等身分性标识。——摘编自吴方基《秦汉户籍制度具有“一齐天下”之功》材料二东汉末期,长期战乱,人口大量流失。魏晋统治者为了维持稳定的劳动力供给和社会稳定,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证与其他政权竞争时处于优势(或不至于落入劣势),以及出于与世家大族争夺人口的需要,开始将治下编户划分为多种身分的人户,如屯田户、兵户、吏户等。魏晋户籍中各色人等,不存在良贱之别,他们都是“吏民”“正户”“黄簿民”,按照身分承担不同的国家义务。——摘编自高智敏《发展与变革:魏晋户籍的身分制特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户籍制度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晋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户籍制度变化的历史背景。(★★★)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外扩张开拓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不仅使他们直接面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古老文明,也带来了国际法领域的问题。冉冉兴起的民族国家开始以最高形式的政治组织出现,改变了原有的西欧社会结构。日益明朗的“国界”意识,对土地性质的重新认识以及新君主们对世俗利益的强调,促使诸多学者寻求一种适用于国家关系的“国际法”,通过相关规则制度的建构,协调新兴国家间的权力分配。特别是在以格劳秀斯为代表的学者的构筑下,近代国际法应运而生。——摘编自李明倩《〈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研究》材料二三十年战争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上与会国家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约涉及到领土划分及赔款、宗教等内容,开创了以国际会议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模式。1815年维也纳和会、1878年柏林会议,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二战后的旧金山会议等,可谓是以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为样板,随着召开国际会议经验的积累,国际会议体系逐渐完善。建立在传统国际法基础上的一系列国际会议把许多国家排除在所谓“文明各国”外,且为了欧洲局部的、暂时的安宁不惜牺牲很多弱小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利益。——据黄德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及其对国际法的影响)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的特点及影响。(★★★)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文官制度改革1688年光荣革命后,政府官吏的任免权仍掌握在国王和枢密院等贵族手中,这造成了卖官鬻爵、贪污腐败、冗员充斥、任用亲信、赏罚不明等种种弊端。到19世纪,执政党往往把官职作为战利品,合法公开地实行“政党分肥制”,严重削弱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崛起,掀起了争取政治权力和要求议会改革的民主运动。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社会化的大生产导致政府主管事务的膨胀,除了管理财政、国防等传统事务外,日益增加了对经济、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亟须一批常任官员专门担负政府部门的工作。——摘编自王诗卉《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改革与其现代化进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改革·现代化”,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8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