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A版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2行星地球_第1页
高考地理A版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2行星地球_第2页
高考地理A版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2行星地球_第3页
高考地理A版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2行星地球_第4页
高考地理A版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2行星地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行星地球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及其圈层结构600分基础考点&考法考点4地球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考点5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4地球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考法2

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考法1

天体判断及存在生命条件分析角度1天体判断角度2能够正确判读天体上是否有生命存在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应试基础必备(1)天体:由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星际物质等)和人造天体(在宇宙间运行着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组成。(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其层次如下图所示:(3)太阳系的组成及特征①图示②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4)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气象条件晴天多、风速小、湿度低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地形因素地势平坦开阔海陆位置隐蔽性好,安全性强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发射时间晴朗乌云的夜晚2.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3.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①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征③地壳与岩石圈(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如下图所示),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考法1天体判断及存在生命条件分析【理论依据】天体的概念:具体内容见“应试基础必备”。此角度主要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能否正确地对天体及天体系统进行判断。判断宇宙中的物质是否属于天体,可以遵循“三看法”:角度1天体判断及存在生命条件分析01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极光。一看位置:它是否位于地球及其他天体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迹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在分析某行星上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看行星与恒星的距离是否适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该行星有适宜的温度。(2)看行星的体积、质量是否适当。这能保证该行星周围有大气层。角度2能够正确判读天体上是否有生命存在02(3)看行星的自转、公转周期是否适中。这能保证行星表面有适宜的温度。(4)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是否有液态水存在。综上所述,某行星只要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这三个基本条件,该行星上就可能有生命物质存在。考点5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法2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应用1.太阳辐射(1)影响因素(2)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光和热。②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主要动力。③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间接能源。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在太阳大气结构中的位置和表现(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考法2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应用1.太阳辐射影响因素细解(1)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①纬度②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③天气:大气干燥,晴天日数多,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2)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①纬度: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日照时数越长。②地势:一般地势高的高原多于地势低的盆地。③天气: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知识拓展】不同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同的下垫面,反射率不同,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同。地表反射率越高,地面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少。不同下垫面反射率大小关系如下图所示:2.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1)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如下图所示:①空间分布a.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②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太阳辐射。(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加。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3.太阳辐射能的开发和利用(1)太阳辐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般来说,太阳辐射量越大,光照越充足,光合作用就越强,越有利于农业生产,如新疆南部绿洲农业发展的瓜果、棉花生产。但是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并不意味着热量充足。比如青藏高原上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业单产较高的重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是该地由于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温度较低,热量不足,热量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2)太阳能开发的优缺点①优点:a.能量巨大,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分布广泛,地球上处处都有;c.清洁能源,无污染、无公害。②缺点:a.能量密度低、利用成本高;b.受天气影响大、辐射强度的波动也较大。应试基础必备1.地球的自转特征第2讲地球自转运动600分基础考点&考法(1)方向:自西向东(图A)。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图B);在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图C)。(2)周期(3)速度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更替①昼夜更替的产生原因及周期②晨昏线的概念及意义昼半球及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晨线(东为昼,西为夜)上各点正在日出,昏线(东为夜,西为昼)上的各点正在日落。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及夜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a.晨昏线是一个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平分地球,一半为昼半球,一半为夜半球。③晨昏线的特点b.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c.晨昏线平分赤道。赤道总是昼夜等长,日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总为6:00,日落(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总为18:00。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平分晨线;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平分昏线。④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a.相交[南北极圈之间(含极圈)]:该纬线有昼有夜。纬线与晨线的交点上日出,纬线与昏线的交点上日落。b.相切[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含极圈)]:该纬线刚好极昼(极夜)。若该纬线位于昼半球,则其切点地方时为24时,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若该纬线位于夜半球,则其切点地方时为12时。切点的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互余。c.相离[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不含极圈)]:该纬线圈之内完全极昼/极夜。a.重合: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b.相交:其他日期晨昏线与经线圈成一夹角。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二至日时夹角为23°26′。a.一日之内:受地球自转的影响,晨昏线自东向西运动,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b.一年之内:受地球公转运动的影响,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晨昏线在极圈以内来回摆动。⑤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⑥晨昏线的运动(2)产生地转偏向力其偏转规律为:北半球沿运动方向右偏,南半球沿运动方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如下图所示:(3)产生时差

②地方时和区时①时区的划分③日期及日界线a.基本概念b.日界线与日期的变更第一,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第二,自西向东穿过0时经线,日期要增加一天;自东向西穿过0时经线,日期要减去一天。考法1时间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及应用(1)地方时的计算此角度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和地理位置的判读,地方时计算主要是:已知A、B两地经度和A地的地方时,求B地的地方时:

B地地方时=A地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1°公式中,加减的确定方法为:如果B地在A地的东面,用“+”;如果B地在A地的西面,用“-”。(东加西减)【特别注意】①东加西减的前提是不能跨越日界线。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异侧两地经度差为“+”。(异加同减)(2)计算经度位置已知两地的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的经度,求另一地经度:所求经度=已知经度±地方时差×1°/4分钟2.时区和区时的计算(1)时区的计算该地的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7.5,时区数为商数加1;余数<7.5,时区数为商数。例如,计算123°E所在时区,利用以上公式,商为8、余数为3,3小于7.5,因此123°E所在时区为东八区;计算128°E所在时区,利用公式,商为8、余数为8,8大于7.5,因此128°E所在时区为8+1区,应为东九区。(2)区时的计算①已知某时区区时,求另一时区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例如,已知东八区为9:00,求东十区的区时,其方法如下:a.时区差即10-8=2;b.定东西,东十区在东八区东侧,应用加法,即9+2=11:00.②已知某地地方时,求该地所在时区区时。步骤如下:a.通过经度数确定其所在时区;b.通过时区数确定该时区的中央经线:时区数×15°;c.利用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求该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其所在时区区时。例如:已知110°E的地方时为12:00,求其所在时区区时。a.其所在时区为东七区;b.东七区的中央经线为7×15°=105°E;c.已知110°E的地方时为12:00,求105°E的地方时为12:00-5×4分=11:403.行程问题的时间计算解法1,将已知时间(起点地方时或区时)转化为所求点(终点)的地方时或区时,加上运行时间即为降落或到达时间。解法2,将已知时间(起点的地方时或区时)加上运行时间,此时为降落或到达时起点的时间,根据此时间可直接计算所求点(终点)的地方时或区时,即为降落或到达时间。此角度主要考查与飞机或轮船行程有关问题的时间计算,一般计算方法为:例如: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10月1日12时从北京起飞,14小时后降落在伦敦,求降落时的伦敦时间。解法1:先进行区时换算,再处理行程时间。飞机从北京起飞时,伦敦时间为:10月1日12时-8小时=10月1日4时。飞机在伦敦降落时,伦敦时间为:10月1日4时+14小时=10月1日18时。解法2:先处理行程时间,再进行区时换算。飞机在伦敦降落时,北京时间为:10月1日12时+14小时=10月2日2时。飞机在伦敦降落时,伦敦时间为:10月2日2时-8小时=10月1日18时。【方法总结】日期变更及日期范围的计算在近几年高考中,日期问题多与时间计算一起考查,解答日期变更类问题:关键是确定(区分)日期变更与日界线的关系,如右图所示。(1)日期的判断②光照图中根据晨昏线判读过晨昏线与纬线(极昼范围)切点的经线为零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零时经线。①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读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新日期进入旧日期的是180°经线,由旧日期进入新日期的是零时经线。③根据时间判读地方时为零时的经线为零时经线。例如,若一艘轮船在2017年4月16日12时花5分钟自西向东跨越180°经线,那么时间和日期的变化是:时间都是12:05,但日期可能不变,可能减一天,如图所示。(2)日期范围的计算①数轴法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从180°经线处将地球展开,数轴的两头为180°经线。然后再按照地方时计算的方法找出地方时为零时的经线,从而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如下图,90°E为零时,新的一天占全球1/4:②180°时间法180°经线为零时时,全球是同一个日期。随后,零时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东向西运动。零时经线向西移动1小时,180°经线为1:00,全球有1个小时的范围进入新的日期。因此,180°经线为几时,全球便有24分之几的范围进入新的一天。做题时需注意,要求的日期范围为新日期的范围还是旧日期的范围。旧日期的范围需要用1-180°地方时/24计算。考例剖析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下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例1[课标全国Ⅱ2015·8]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12:00和14:00~18:00作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地时间的()A.8:00~9:00B.11:00~12:00C.14:00~15:00D.17:00~18:00【解析】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首先,根据经度信息可知,M国大部分位于西一区,与中资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东八区)相差9个时区,即相差9小时。题目要求在M国的中资企业“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即汇报时间要求是两个时区均为工作时间的交集部分。选项均为当地时间,即西一区时间,东八区位于其东边,在当地时间的基础上加9,即为北京时间。例如,当地时间(西一区)8:00~9:00,东八区为17:00~18:00,均为工作时间,A正确;当地时间为11:00~12:00,东八区为20:00~21:00,我国为非工作时间,B错误;C、D项排除方法相同。【答案】A例2[江苏单科2017·3]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题。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A.12时B.15时C.18时D.21时【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计算。根据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可知,起飞时,(0°,75°E)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则为9时,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则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18时。【答案】C某岛国面积700多平方千米,由170多个岛屿组成,其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尽管可能遭遇飓风,但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仍吸引了各地游客来此迎接新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例3[海南单科2017·12~13](1)该国首都的位置可能是()A.21°8′N,175°12′EB.42°10′N,170°22′WC.21°8′S,175°12′WD.42°10′S,170°22′E(2)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北京时间最接近()A.1:00B.6:00C.11:00D.20:00【答案】(1)C(2)A【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时间的计算。(1)根据该国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可断定该国首都在日界线以西,但是国际日界线(不是180°经线)是一条折线,A、B、C、D所给经度均有可能,又根据可能遭遇飓风,有美丽的珊瑚,大片的椰林和新年第一缕阳光,可推断该国(汤加)在南太平洋地区,所以纬度应为21°8′S,即选C。(2)当该国首都迎来新年第一缕阳光时,新年接近北半球冬至日,根据课本知识,冬至日20°S昼长为13时13分,该国首都昼长约为14时(凑整数便于计算),因此可推算日出时间约为5时,该国为西十二区,因此北京时间(东八区)为1:00,结合四个选项,最接近的是A。第3讲地球公转运动考点7公转运动特征及昼夜长短变化700分综合考法&考练综合考法光照图的综合判读600分基础考点&考法考点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四季、五带考点7公转运动特征及昼夜长短变化1.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2.黄赤交角(1)图示(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3)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1)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2)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3)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90°-太阳直射点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4.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的全球变化(1)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2)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5.昼夜长短的计算(1)昼长夜长图示(2)计算公式昼长=24-夜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昼弧所跨经度×4分钟/1°考法1昼夜长短的计算1.利用昼夜弧的弧度数计算昼(夜)长=昼(夜)弧/15°2.利用日出、日落时间计算(1)依据①白天:日出、日落时间关于正午12时对称;②夜间:日出、日落时间关于0时对称;③上午时长=下午时长;④前半夜时长=后半夜时长。如下图所示:(2)计算方法①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4-夜长②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的一半【方法总结】通过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判断昼夜长短日出时间早于6:00,日落时间晚于18:00,则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晚于6:00,日落时间早于18:00,则昼短夜长。3.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计算(1)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状况、日出和日落时间相同。(2)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昼夜时长互等,即:南半球某地的昼(夜)长=北半球同纬度数某地的夜(昼)长(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利用日期的对称性计算(1)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A点和B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个位置。(2)关于二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B点和C点,太阳直射点位于不同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知识拓展】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该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3)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4)太阳直射的纬线或地区白昼不一定最长。(2)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则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则相反。(5)昼夜长短的变化,可借助下图进行直观形象记忆:考例剖析例1[课标全国Ⅱ2017·5]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下题。【解析】由材料可知,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读图可知,该地位于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在出现极夜时间范围内,只能在夜间进行测试,故B正确。该地在最佳测试期会出现极夜现象,并不会每天都有日出,每年春分至4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故A错误。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此地的白昼时长为0小时,4月时,此地的白昼时长大于12小时,故其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大于12时,故D错误。该地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属于寒潮发源地,不存在侵袭一说,故C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答案】B例2[天津文综2016·9]【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太阳直射点运动的周期性可以判断,中山站极夜结束的时间和开始的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由此可以得出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大致为(7月17日-6月22日)×2,即50天左右。【关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极地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的天数以夏至日或冬至日为中间日期前后对称原理。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下题。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A.30天左右B.50天左右C.70天左右D.90天左右【答案】B考点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四季、五带考法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考法3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计算及应用角度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角度2正午太阳年变化图(一年之内)的判读角度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考法4太阳方位的判读考法5太阳高度等值线图的判读1.太阳高度与太阳方位的日变化规律应试基础必备(1)纬度分布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及年变化规律(2)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其数值具有“来增去减”的特点,即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下图所示3.四季更替和五带(1)形成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地变化。(2)四季的划分(3)五带的界限及范围,如下图:考法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理论依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1)根据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判断①可根据日期大体计算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由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可知,三个月的时间,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23°26′;平均每月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8°;每四天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1°。②可根据对称原则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关于二分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分别直射不同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2)根据极点及其周围的昼夜状况判断①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昼,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昼,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②晨昏线过极点,说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但无法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3)根据晨昏线的倾斜方向判断如图:若甲在晨线上,则西夜东昼,据其走向可知,越往北夜越短、昼越长,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若甲在昏线上,则西昼东夜,据其走向可知,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则直射点位于南半球。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理论依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1)若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若位于不同半球,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2)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相同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如太阳直射10°N时,赤道和20°N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3)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极昼范围),其正午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4)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中不变,且等于直射点纬度。3.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一年之内)的判读【理论依据】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见应试基础必备内容2。(1)太阳高度日变化图的判读第1步,读交点。太阳高度为0°的时刻表示日出日落时刻——推算白昼长短(如右图中:①地昼长小于12小时、②③地昼长等于24小时、④地昼长等于12小时)。第2步,读最高点。①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即为正午太阳高度H——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以推算当地纬度或太阳直射纬度。②最大太阳高度H出现时刻即为当地正午(地方时12时)——推算当地经度或标准时间。第3步,找极点。南、北两极点在某一天中的太阳高度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常数C(C=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所以其太阳高度日变化在图中是一条直线(如上图中②地太阳高度日变化线呈一直线,表明②地是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的某极点,且根据②地太阳高度值为H1,可以断定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H1或者北纬H1)。判读多个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图时,要注意判断它们的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和高低纬度。(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基本类型包括直角坐标折线图(图1)和半圆倾角路径图(图2)。找准拐点(极值)所对应的日期(节气)是解题(推算当地纬度等)的关键。①利用最小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节气判断南、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当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当地位于南半球。②利用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来判断纬度范围——有太阳直射现象,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无太阳直射现象,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或北回归线以北。③利用公式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计算当地纬度。④图2(有南北方向)细解:a日期,正午太阳位于正北,且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b日期,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正午太阳高度为83°。c日期,正午太阳位于正头顶,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该地被直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地会被太阳直射,应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a日期应为夏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离直射点最远;b日期为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对较大。最后,可以利用冬至日(b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求出当地纬度为16.5°S。(1)确定地方时(2)确定房屋的朝向考法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右图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前后,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5)确定楼距、楼高(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依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的纬度位置。(6)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安装在楼顶的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α和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为α+H=90°;安装在墙面的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α与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为α=H。如下图:(7)与房间采光的关系(8)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入射到房间中的太阳光线照射到房间的面积越小。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入射光线角度最小,照射到房间的面积最大。一般情况下,由于阳坡正午太阳高度大,得到的光热多,阴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到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的分布高度。1.太阳方位的判读方法方法一,太阳方位的判读关键在于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具体方法如下:考法4太阳方位的判读正午太阳方位判断方法①若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则正午太阳位于正头顶②若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以南,则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位③若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以北,则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位日出、日落太阳方位判断方法①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纬度太阳正东升、正西落②太阳直射北半球,未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太阳东北升、西北落③太阳直射南半球,未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极昼区,子夜(0:00)太阳方位的确定①北半球某地,出现极昼时,其子夜太阳位于正北方位②南半球某地,出现极昼时,其子夜太阳位于正南方位方法二,时间定方位法(适用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通过当地地方时确定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例如,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6:00,日落时间晚于18:00;早于6:00的地方时位于东北,晚于18:00的地方时位于西北,故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再如,若已知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某地区地方时为9:00,根据下面左图可确定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位;若已知南半球某地极昼,求地方时24:00时太阳的方位,由右图知,太阳位于正南。a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b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c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d表示该地极昼。2.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1)太阳视运动图的基本要素上面图中底面椭圆表示地平面,A为观察点;实线半圆为天穹;带有箭头的弧线为太阳运动轨迹,顺着箭头的方向,弧线的起点表示日出,弧线的最高点为正午,弧线的终点表示日落。(2)太阳视运动图的判读内容①判读观察点的位置。(如图文字内容所示)②判读日出、日落太阳方位(确定直射点所在半球)。如:上面的前两幅图,夏至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均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至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二分日(直射点位于赤道)均日出正东,日落正西。③判读正午太阳方位(确定直射点与观察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上面第一幅图,四个日期,正午太阳均位于正南方位,说明观察点始终位于直射点以北,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④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确定直射点纬度)。观察点与最高位置太阳的连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即为正午太阳高度。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2)题。(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2)当天可能是()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例3[课标全国Ⅲ2017·10~11]【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丁所在地黑夜漫长且北望可见极光,而极光发生在两极地区,说明该地位于北极地区,且此时昼短夜长,由此可确定北半球为冬半年,直射点在南半球;甲所在地即将入夏,说明直射点在靠近甲地,则甲地位于南半球且在直射点以南,直射点正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该时段为9月23日~12月22日;乙所在地即将入冬,丙地即将入秋,夏季已过去,说明乙、丙两地在北半球,丙所在地四季分明,说明是北温带,丙地入秋,而乙地此时为即将入冬的时节,说明乙所在地比丙更偏北。故四人所在地从北向南分别是丁、乙、丙、甲,故B正确。(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结合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11月2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且向南移动,故D正确。【答案】(1)B(2)D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2)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A.①B.②C.③D.④例4[江苏单科2016·9~10](1)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1)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图示房屋位于华北地区,热水器应当摆放在屋顶南坡,所以左侧为北,右侧是南。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为阻挡西北风对房屋的影响,北侧应种植冬季不落叶的树种——常绿针叶树;夏季时,阳光强烈,在南侧可以种植树叶宽大的落叶阔叶树,减少阳光照射,利于防暑降温,并且冬季时落叶阔叶树树叶掉落,能增加房屋的光照,利于保暖,所以C正确,A错误;常绿针叶树种植在南侧会在冬季时阻挡阳光照射,不利于保暖,所以B、D错误。(2)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应用。冬至日该社区的太阳高度为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90°-(40°+23.5°)=26.5°,太阳光线和热水器集热板垂直时加热效果最佳,所以,热水器与地面夹角为90°-26.5°=63.5°,只有④最接近,所以,D正确。【答案】(1)C(2)D例5[江苏单科2017·4]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题。该日悉尼和广州()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解析】本题考查太阳视运动及正午太阳高度问题。读图可知,该日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因此该日悉尼和广州日出同为东南方向,A正确。太阳直射南半球,广州的正午日影朝北,而悉尼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因此正午的日影应该朝南,B错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是否相同取决于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广州与悉尼纬度并不相同,与直射点纬度的纬差也不相同,C错误。由于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位于北半球的广州正好相反,D错误。【答案】A例6[经典题]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A.东南7月1日06时B.东北7月1日06时C.东北1月1日12时D.东南1月1日12时图2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1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下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方位的判读及时间的计算。题中没有日期信息,首先判读时间。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日出时间在地方时6时左右,即30°E(东二区)为6:00,北京时间(东八区)为6+6=12时。C、D选项为1月1日12时,符合题意。然后,根据日期判断太阳方位。根据所学知识,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太阳东南升,西南落。D正确。【答案】D700分综合考法&考练综合考法光照图的综合判读1.常见光照图日照图即光照图,是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