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SDSESXXX—202X接纳中水的采煤塌陷湿地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本文件规定了接纳中水的采煤塌陷湿地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的术语和定义、总则、一般要求、技术方法、工作流程、资料收集与处理、调查与监测、评价、成果报告编制与验收等内容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步骤。本文件适用于:a)接纳中水的采煤塌陷湿地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b)接纳中水的采煤塌陷湿地地下水环境的水质评估、污染风险评价及同位素溯源分析;c)接纳中水的采煤塌陷湿地地下水环境的监测、模拟预测及污染成因分析;d)接纳中水的采煤塌陷湿地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报告的编制和成果验收。本文件不适用于放射性污染的调查评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14157水文地质术语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9153中水再生利用装置GB/T37574采煤塌陷区水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价方法GB/T20001土壤质量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储存指南DD2014-15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样品分析质量控制技术要求DZ/T0130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0282水文地质调查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25.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493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地下水污染同位素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环办土壤〔2022〕16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采煤塌陷区CoalMiningSubsidenceArea由于地下采煤引起的使地表在一定范围内的高程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区域。[来源:GB/T37574,3.1]3.2采煤塌陷湿地CoalMiningSubsidenceWetlandT/SDSESXXX—202X由于长期采煤活动导致的地面下沉,形成积水区域,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和环境价值的湿地。3.3中水ReclaimedWater各种排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循环使用的水。[来源:GB/T29153,3.1]3.4高潜水位HighGroundwaterLevel指地下水位较高,接近或高于地面,可能导致地表积水或土壤过湿的现象。3.5地下水环境调查GroundwaterEnvironmentalInvestigation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地下水环境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了解地下水的分布、运动、水质和环境状况的过程。3.6污染源调查PollutionSourceInvestigation识别和评估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的源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3.7稳定同位素污染溯源SourceApportionmentUsingStableIsotope利用不同潜在来源的化合物中稳定同位素富集程度的差异,识别污染源。[来源:GB/T14157,8.5.7.2]3.8水文地质调查HydrogeologicalInvestigation按照一定工作精度要求开展的水文地质工作。[来源:GB/T14157,5.1.1]3.9地下水监测井GroundwaterMonitoringWell为准确掌握地下水动态状况包括地下水水位、水温、水量、水质等变化情况而设立的监测井。[来源:GB/T14157,5.4.1]3.10地下水质量评价AssessmentofGroundwaterQuality依据地下水样品检测分析结果,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评价地下水质量类别及其用途的过程。[来源:GB/T14157,6.2.9]3.11地下水污染评价AssessmentofGroundwaterContamination依据地下水样品检测分析结果,分析、对比与评估受人为活动影响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状偏离天然状态(或对照状态)的程度。[来源:GB/T14157,4.2.2]3.12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GroundwaterContaminationRiskAssessment3T/SDSESXXX—202X通常由反映人类活动的污染源荷载、反映地下水系统抵御污染能力的防污性能以及地下水价值等要素构成的,针对地下水遭受污染的可能性进行的专门评价。[来源:GB/T14157,4.2.2.2]4总则4.1目的和依据本文件旨在规范接纳中水的采煤塌陷湿地地下水环境的调查评估工作,确保调查评估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准确性。本文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最佳实践进行编制。4.2调查评估原则4.2.1全面性全面考虑地下水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水文地质特征、水质状况、污染源和环境影响等。4.2.2科学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调查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2.3客观性客观反映实际情况,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4.2.4合规性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4.2.5可操作性方法和技术路线具体、明确,便于实际操作。4.3调查评估范围调查评估范围涵盖采煤塌陷湿地及其周边区域,包括直接影响区和潜在影响区。4.4调查评估内容调查评估内容包括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水质监测、污染源调查、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污染风险评估、同位素溯源分析、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建设等。4.5质量控制调查评估过程中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调查评价流程接纳中水的采煤塌陷湿地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包括准备阶段、现场调查阶段、实验室分析阶段、评价阶段、报告编制阶段与成果验收阶段,评价流程见图1。4T/SDSESXXX—202X图1接纳中水的采煤塌陷湿地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流程图6资料收集及处理6.1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是调查评估的基础工作,包括以下内容:a)气象资料:收集采煤塌陷区及周边区域的气象站数据,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风速和风向等;b)水文资料:搜集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水文资料,包括流量、水位、流向、水质等。c)地质资料:收集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类型、煤层埋藏深度等地质信息;d)水文地质资料:搜集含水层结构、地下水位、水质、水量、水温、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等水文地质信息;e)土地利用资料:收集土地利用类型、利用强度、土地覆盖变化等资料;f)污染源资料:搜集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等潜在污染源信息;g)地下水监测资料:搜集地下水位、水质、水温等历史监测数据;h)遥感影像资料:收集采煤塌陷区及其周边区域的遥感影像,用于分析地表变化和环境特征;5T/SDSESXXX—202Xi)煤矿开采历史资料:煤矿生产能力、矿井开采历史、开采煤量及范围、开采技术现状、采空区管理及矿震等资料。6.2资料二次分析资料二次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以支持调查评估工作,包括以下内容:a)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清洗等;b)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数据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c)数据解译:对遥感影像和其他复杂数据进行解译,提取有用的环境和地质信息;d)数据验证: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等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和校准。6.3现场踏勘现场踏勘是验证和补充资料收集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内容:a)确定踏勘路线:根据资料分析结果,规划现场踏勘路线和重点踏勘区域;b)现场观察:对采煤塌陷区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特征、污染迹象等进行现场观察和记录;c)现场采样:在关键点位进行水样、土样等的采集,用于后续的实验室分析;d)现场监测:在必要时,进行现场水位、水质等参数的监测。6.4设计书编制设计书编制是将调查评估工作的具体计划和方法书面化的过程,包括以下内容:a)调查目标和内容:明确调查评估的目标、内容和预期成果;b)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描述调查评估所采用的方法、技术路线和操作步骤;c)质量控制措施:制定数据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控制措施;d)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确保调查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e)预算和资源配置:估算调查评估工作的预算,合理配置人力、物力等资源。7调查与监测7.1调查7.1.1调查目的收集详细的现场数据,以便对采煤塌陷湿地及其周边区域的地下水环境状况进行评估。7.1.2水文地质调查根据典型采煤塌陷湿地周边水文地质调查现状,在未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区域内开展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严格按照DZ/T0282指南中的规定执行。具体调查方法和内容如下:以1:50000图幅最新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调查区内地形地貌类型与分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包气带岩性、厚度与结构、地下水系统结构、岩性、厚度、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结构及空间分布,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水量、水质、水位和水温、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和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分布情况、采煤塌陷区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其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等调查研究资料,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污染物组分及浓度,污染状况,污染分布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等资料。调查开采井位置、深度、结构、数量、涌水量,统计地下水年开采总量。开采量调查原则上以乡镇为单位,采用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7.1.3土地利用调查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近3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划分土地利用分区,城市、工矿用地和变迁、建设规模及其布局,农业用地现状及变化资料。7.1.4污染源调查污染源调查目的是基本查明污染源(潜在污染源)的分布,确定重要污染区或主要污染地段。包括工业污染源调查、农业污染源调查、生活污染源调查、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调查。6T/SDSESXXX—202X7.1.4.1工业污染源调查7.1.4.1.1工业污染源排放单位基本情况:企业登记信息、企业原材料使用情况、主要产品的种类和产量等。7.1.4.1.2对采煤塌陷区水环境造成污染的排放口基本情况:排污口位置、排放方式、排放数据等。7.1.4.1.3工业污染源调查还包括散煤堆、煤矸石堆、粉煤灰场、填挖工程施工等。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堆放位置、占地面积、堆放形式(几何形状、堆放厚度)、堆放量、堆放点的防渗措施、堆放物的覆盖方式等;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根据现有实测数据、统计报表以及根据堆放物的成分及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性质选定调查的水质参数,并调查排放季节、排放周期、排放浓度及其变化等方面的污染源数据。7.1.4.2农业污染源调查7.1.4.2.1调查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种类、耕作方式、灌溉模式。7.1.4.2.2农业生产中的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种类和施用量、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7.1.4.2.3养殖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7.1.4.3生活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居住人口数、污水产生量、排放方式、生活垃圾产生量、清运方式等。7.1.4.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调查包括单位基本信息,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7.1.5塌陷影响因素调查7.1.5.1开采现状调查开采现状调查包括生产能力、矿井开采历史、开采煤量及范围、开采技术现状、采空区管理及矿震等可能影响塌陷区的情况。该调查以收集资料、分析为主。7.1.5.2地形调查地形调查包括调查采煤塌陷区的地形、地表水系、土地利用、地表变形等情况。该调查以收集资料、分析、现场踏勘为主。7.1.5.3地质条件调查地质条件调查包括调查区内地层与含煤地层、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松散层厚度及含隔水层分布情况等。该调查以收集资料、分析、现场踏勘为主,同时结合钻探结果分析确定。建井过程中采集柱状土壤样,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试,确定孔隙度、渗透系数等参数。7.1.5.4地下水调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矿井涌水量,以收集资料、分析为主。b)主要含水层地下水位长期观测资料。结合已有观测井,在湿地周边新增4个地下水水位长期观测井,开展至少1个水文年的水位观测。c)主要含水层地下水质资料。收集历史数据,同时在湿地周边设置浅层地下水监测点,在敏感点所在含水层位设置水质监测点,并在旁边未被中水影响区域及地下水流向上游设置对照点。d)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以收集资料、分析为主,补充水位监测等水文地质勘查工作。7T/SDSESXXX—202Xe)煤层开采对含水层的影响情况以收集资料、分析为主,结合深层钻孔钻探情况分析,采煤塌陷湿地结合开采情况在采空区上布深层钻孔,查看含水层情况并采集中深层孔隙水水质样品,并在采空区外设置对照井。f)矿井水水质变化情况。矿山一般均有处理前后矿井水历史数据,其水质变化情况以收集资料、分析为主。7.1.5.5土地利用调查包括塌陷前土地情况、塌陷区汇水范围内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规划等。以收集资料、分析为主。7.1.5.6气象条件调查包括塌陷积水区形成以来的年均或月均区域降水量、蒸发量、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资料。7.1.5.7地表水系水文调查包括河流宽度、深度、河床结构、水位、流量、流向、湖库面积、湖盆形态、库容、间温层分布、补给排泄条件以及周边水系的连通性等。7.1.6采煤塌陷积水区调查7.1.6.1储水量监测调查面积采用地形测绘的方式,水深采用网格布点法,单个网格100m*100m,采用水深测量仪进行测量。7.1.6.2水质调查在塌陷湿地积水区设置水质监测点,并在旁边未受中水影响塌陷区验证性设置水质监测点。7.1.6.3底质调查布点位置与塌陷湿地内积水采样点一致。7.1.6.4周边土壤调查采样点设置在采煤塌陷湿地周边可能影响区域,并在未受影响区域设置对照点。7.1.6.5水量调查包括以下内容:a)自然水量调查:地下水资源量调查、河流水量调查及流入、流出采煤塌陷积水区水量调查等。b)开发利用水量调查:地表水取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回灌量、矿井排水量调查。按用途可分为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环境取用水量调查。c)专项调查:工业和生活排入采煤塌陷区的废(污)水量、农业灌溉退水量等。7.1.7人员访谈与当地居民、管理人员和专家进行访谈,收集土地利用历史、污染物来源及种类、积水区开发利用情况、地下水污染历史、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情况、周边敏感受体情况等信息。7.2监测7.2.1监测目的通过对采煤塌陷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定期监测,收集数据以评估环境状况和污染趋势。7.2.2水土监测8T/SDSESXXX—202X采集采煤塌陷区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样本,分析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营养盐、同位素指标等。7.2.2.1布点原则包括以下原则:a)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点原则为查明采煤塌陷湿地对地下水的影响,需布设地下水监测点。在收集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采煤塌陷湿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在湿地周边设置监测点,重点调查浅层地下水,若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需兼顾布设深层地下水监测点。布点原则如下:1)湿地因采煤塌陷形成,地势低洼,由于涉及中水排放和回用等水位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明确采煤塌陷湿地地下水流向,以地下水流向为主导方向及垂向,设置轴线,在轴线上呈放射状布设在湿地四周,并在旁边无中水影响区设置对照点。轴向上点位在由积水区向外部均匀布设,点位间距200m左右(见图2)。2)为明确采煤塌陷湿地中水是否对深层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需在深层含水层设置水质监测点,监测点在采空区上部对含水层可能破坏的未积水区设置,并在未影响区域设置对照监测点。3)调查分两期开展,第一期在塌陷区较近处、污染源排放等重点区域调查,初步锁定污染源和污染大致范围,第二期根据前面调查结果补充调查,在具备施工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加密采样点布设,确定相对准确的污染范围。图2地下水采样点示意图b)地表水水质监测点布点原则为查明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补排关系并综合研究,在地下水调查轴线上增设地表水监测点位,监测水质、水位。地表水监测点处增加底泥监测,监测底泥厚度及质量。布点原则如下:1)在塌陷湿地内部设置地表水水质监测点,监测水质、水位;2)对应位置采集底泥样品,在湿地旁边无中水影响区域设置对照监测点;9T/SDSESXXX—202X3)在塌陷湿地周边重要的地表水系上、中、下游设置地表水监测点,监测水质、水位(见图3)。图3地表水布点示意图c)土壤监测点布点原则土壤监测点设置在采煤塌陷湿地周边可能影响区域,并在未受影响区域设置对照点。点位布设与浅层地下水点位布设位置一致,位于主要剖面处,见图4。图4土壤布点示意图d)塌陷区排污口点位布设T/SDSESXXX—202X在对采煤塌陷区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确定该区域的排污口位置,对所有排污口开展水质监测。7.2.2.2监测指标综合考虑采煤塌陷区和中水里存在的污染物,拟定水、土和底泥样品的测试指标如下(可根据采煤塌陷区具体污染源情况进行调整):a)地下水、地表水、排污口水质监测指标为: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钾、钠、钙、镁、氯、硫酸盐、重碳酸盐、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及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汞、砷、硒、镉、铬(六价)、铅、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甲苯、苯乙烯、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萘等多环芳烃、氰化物、石油类、甲醇。b)土壤监测指标为:汞、砷、硒、镉、铬(六价)、铅、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甲苯、苯乙烯、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萘等多环芳烃、氰化物、石油类。c)底泥监测指标为:铜、锌、铅、镉、铬、砷和汞七项重金属指标,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等营养组分,、粒径、含沙量、容重等理化指标检测;以及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甲苯、苯乙烯、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萘等多环芳烃、石油类等污染组分。d)同位素监测指标为:根据中水和采煤塌陷区积水中潜在的污染因子,初步选定测试SO42-中δ34S和δ18O同位素(采煤塌陷区积水特征污染因子)、水的δ2H和δ18O同位素及NO3-的δ15N和δ18O同位素(中水特征污染因子)。此外,技术人员可依据各自采煤塌陷区地下水中潜在污染源的特点增减同位素指标。7.2.2.3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地下水有机无机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测试方法样品采集、运输和保存严格按照HJ164执行;测试方法优先选用国家或行业标准方法。无机测试项目质量控制要求符合DZ/T0130,有机测试项目符合DD2014-15的规定。地下水样品采集地下水水位线0.5m以下水样。b)地表水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测试方法样品采集、测试、运输和保存严格按照HJ91.2和HJ493执行。地表水样品的采集需在水面0.5m以下取样。c)土壤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测试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测试方法严格按照HJ/T166和GB/T20001指南中的规定执行。土壤样品采集地下水水位以下0-50cm以内的土壤。d)同位素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测试方法同位素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和测试方法严格按照《地下水污染同位素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中的规定执行。7.2.3储水量监测调查湿地水深监测:采用网格布点法,单个网格一般为100m*100m,如塌陷积水坑底较为平缓,网格宽度可根据塌陷积水区面积适当放宽。湿地底泥厚度监测:采用网格布点法,单个网格100m*100m,根据塌陷湿地原地貌相似程度,网格宽度可适当放宽。调查地下水资源量、河流水量、流入和流出采煤塌陷积水区的水量,以及地表水取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回灌量、矿井排水量等。7.2.4水位动态观测T/SDSESXXX—202X塌陷区四周沿地下水径流方向,上游、下游、侧向各布设1眼水位长期观测井,安装水位自动监测设备,获取1个水文年的高精度水位观测数据。通过对塌陷区周边浅层地下水监测井开展3次水位统测,以此确定采煤塌陷区周边的地下水流场。8评价8.1评价原则8.1.1科学性采用公认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评估。8.1.2客观性基于实际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评估,避免主观判断。8.1.3系统性全面考虑地下水环境的所有相关方面,包括水质、水量、污染源和生态影响。8.1.4动态性依据地下水环境的动态变化,定期更新评估结果。8.2评价要求8.2.1数据质量使用高质量和代表性的数据进行评估。8.2.2方法选择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和模型。8.2.3结果验证通过现场验证和专家审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8.2.4报告编制编制详细的评估报告,包括方法、结果和建议。8.3评价内容及方法8.3.1水质评价根据水质监测数据,评估地下水的化学和生物特性。依据GB/T14848规定,采用超标倍数法对采煤塌陷区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8.3.2污染状况评价识别和评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采用污染指数,在除去对照值的前提下,以GB/T14848、GB3838、GB5749为对照,直观反映人为影响,同时反映水化学指标超过国际公认危害标准的程度。8.3.3污染风险评价评估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严格按照HJ25.3中推荐的污染风险评价方法执8.3.4采煤塌陷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转化关系联合水位监测、水化学分析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等多技术方法,探究采煤塌陷区湿地地表水与T/SDSESXXX—202X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水位变化监测为评估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动态补给关系提供了直接证据。氢氧稳定同位素作为有效的示踪剂,有助于识别水体来源及其转化路径,从而推断不同水体间的补给关系。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更好的理解采煤塌陷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互馈机制,为湿地的可持续管理和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8.3.5同位素溯源分析利用多元同位素关系图或同位素—水化学指标关系图等分析解译同位素及水化学数据,解析地下水污染来源。通过对水环境氮和硫的潜在来源(蒸发盐溶解、硫化矿物氧化、污水排放、化肥施用,土壤、降雨等)同位素值的精确测定,绘制NO3-的δ15N和δ18O与SO42-中δ34S和δ18O同位素溯源图,初步确定水环境中氮和硫的来源。在对研究区硫酸盐和硝酸盐空间分布进行详细刻画的基础上,联合水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手段,准确识别水环境中硝酸盐和硫酸盐的污染来源。基于稳定同位素源解析模型(MixSIAR模型),定量解析水环境中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污染来源及各污染源的贡献率。8.3.6模拟预测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积水区、土壤水分运动和三维地下水流运动,建立三维溶质运移模型,模拟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预测在中水排放影响下的采煤塌陷积水区对周边地下水的影响等。模拟不同治理情景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变化,预测评估采煤沉陷积水区对周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为探索防治措施提供基础。9成果编制与验收9.1报告编写报告编写是将调查评估的结果和结论系统地整理成文,包括以下内容:a)报告结构:包括前言、研究方法、结果分析、结论和建议等部分。b)数据呈现:清晰地呈现所有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c)结果解释: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解释,包括水质评价、污染源分析和风险评估。d)建议提出: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具体的管理建议和对策。9.2图件编制图件编制是将调查评估的数据和结果以图形方式展示,包括以下内容:a)地图制作:编制地下水监测点分布图、污染源分布图和地下水流场图。b)剖面图:制作水文地质剖面图和污染物分布剖面图。c)趋势图:绘制水位、水质参数和污染物浓度的时间趋势图。d)同位素源解析图:展示同位素分析结果,包括同位素溯源图、污染源分布情况图件等。9.3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是确保调查评估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包括以下内容:a)数据审核:对所有监测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b)成果检查:检查报告和图件的质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c)专家评审:组织专家对调查评估成果进行评审,提出改进意见。d)成果验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成果验收,确保成果满足项目要求。9.4资料归档资料归档是将调查评估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存档,包括以下内容:a)资料整理:整理调查评估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文件、数据和图件。b)电子档案:建立电子档案系统,包括所有数字数据和文档。c)纸质档案:对重要的纸质资料进行归档,确保长期保存。d)信息共享:确保归档资料的信息可以被相关人员有效访问和使用。T/SDSESXXX—202XXXXX中水排放高潜水位采煤塌陷湿地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设计编写提纲A1前言A1.1项目背景项目来源、目的和意义。A1.2设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指南。A1.3设计范围和目标调查评估的空间范围和预期目标。A2调查区域概况A2.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采煤塌陷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塔里木大学《数据可视化原理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体育教学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细胞生物学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种子经营管理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电脑辅助设计(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外语(韩语)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民用航空职业学院《混凝土工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庆师范学院《建筑设计理论(三)》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精雕JDPaint快捷键大全
- 灯泡贯流式机组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培优补差记录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 DB61∕T 5006-2021 人民防空工程标识标准
-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 产品结构设计(课堂PPT)
- 第九课_静止的生命
- 尖尖的东西我不碰(课堂PPT)
- 工程勘察和设计承揽业务的范围
- 数字化影像与PACS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