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13 自然选择的证明_第1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13 自然选择的证明_第2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13 自然选择的证明_第3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13 自然选择的证明_第4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13 自然选择的证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学习任务群: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人文主题本单元所选课文属于“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本任务群研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旨在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素养目标1.学习自然科学论著,感受论著中所体现的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2.掌握阅读自然科学论著的一般方法,注意抓住关键概念,梳理思路,把握逻辑,理解文章内容。3.体会自然科学论著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4.结合理科课程的学习,拓展阅读,用恰当的方式(如撰写读书报告)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文本概要课别篇目文体作者内容概要13《自然选择的证明》科学论文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节选自《物种起源·综述和结论》,作者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文本概要课别篇目文体作者内容概要13《宇宙的边疆》科普文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人们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文本概要课别篇目文体作者内容概要14《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科普文关增建介绍了我国天文学史上著名的浑盖之争,分析了这场论争的影响、意义、特点及其所体现的科学原则,表达了对古人的智慧和探究精神的赞美之情。13

自然选择的证明学习目标学法指导1.了解《物种起源》和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2.梳理文章结构,归纳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特色。3.了解生物进化论学说,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1.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卡尔·萨根的生平及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2.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品味文章准确、平实、简明的语言特点。3.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了解作者对人类和宇宙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课前自主学习[资料助读]作者简介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完成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对各种唯心的神创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造成了巨大冲击。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写作背景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以“博物学家”的身份搭载“贝格尔号”舰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他白天收集谷类岩石标本、动物化石,晚上又忙着记录收集经过。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根据物种的变化,结合自己的思考,逐渐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1832年2月底,在安第斯山脉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达尔文意外地在山顶上发现了贝壳化石。这使他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同时他发现山脉两边的植物种类并不相同,而且同一种类,样子相差也很大。达尔文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发生相应变异!”在历时5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回国之后,他一边整理这些资料,一边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1842年,达尔文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经过20多年研究,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基础梳理]词语积累根据词语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

):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2)(

):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3)(

):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4)(

):不能有一点点缺失。不胜枚举不足为奇叹为观止不可或缺[堂前小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事实上,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与植食者之间早已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植物与植食者斗智斗勇的现象①________,然而,它们之间并非只有势不两立的仇恨。有的植食者在满足自身存活的必要需求下,不会对植物赶尽杀绝,而是懂得“收敛”,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既然植食者做出让步,植物也懂得“妥协”,往往不再②________,而是愿意做出一部分牺牲作为回馈。双方做出的让步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和睦相处,甚至双方还能③________,建立起互利共生的合作关系。头细蛾与叶下珠就建立了这样一种协同进化的关系。在叶下珠的种子成熟时,头细蛾幼虫也刚好从叶下珠的果实里孵化出来,并依靠取食种子成长。此时,叶下珠并没有做出反抗,而是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一部分种子拿来饲养头细蛾的幼虫,直至其化蛹。到了第二年开春,蛹破茧变为能够飞翔的头细蛾成虫时,又为叶下珠提供传粉服务,帮助其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1.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答案】①不胜枚举②斤斤计较③不计前嫌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的“收敛”一词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荷兰素有“欧洲花园”之美誉。B.这里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C.门外钉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D.据说,因为芦柴棒“露骨”地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答案】D【解析】“收敛”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强调。C.表示引用。D.表示特殊含义。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叶下珠并没有做出反抗,它的一部分种子成了头细蛾幼虫的食物,直至其化蛹。”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①“心甘情愿”“饲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叶下珠和头细蛾幼虫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心甘情愿”“饲养”在表达上与上文的“爱恨情仇”“化干戈为玉帛”等一致都比较生动有趣,有文学性,在风格上更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被公认为解释生命创造过程最完美的理论,但因为太超前,《物种起源》面世很长时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将其归纳为“适者生存”,认为它证明了剥削制度的合理性;有人将它应用到商界,视其为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理论的基石;甚至,还有人从它推导出优生学。然而,这本书的结尾这样写道:“凝视树木交错的河岸,许多种类的无数植物覆盖其上,群鸟鸣于灌木丛中,各种昆虫飞来飞去,蚯蚓在湿土里爬过,默想一下,这些构造精巧的类型,彼此这样相异,并以这样复杂的方式相互依存,而它们都是由于在我们周围发生作用的那个法则产生的,这岂非有趣之事?……这样一种看待生命的方式是极其壮丽的……若干能力被注入少数几种或者单独一个物种的身体里,然后,地球就在不停地按照固定的法则转圈的过程中,最初的生命从那个简单的开始,逐渐进化出美丽而又奇异的无数个新物种,这个过程而且仍在继续。”从这个诗意的结尾中,我们至少可以读出三层含义:第一,达尔文认为当今地球生命就是一个巨大的共生体,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自然选择的目的并不是只让最强者生存,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果就是多姿多彩的生物圈;第三,达尔文所处的时代还有局限性,所以他不知道最初的那个物种是如何形成的,只能借助“造物主”之手,让它来给生命之轮提供一个最初的推动力。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地球就在按照固定的法则不停地转圈的过程中,最初的生命从那个简单的开始,逐渐进化出美丽而又奇异的无数个新物种,这个过程而且仍在继续。B.就在地球按照固定的法则不停地转圈的过程中,生命从最初的那个简单的开始,逐渐进化出无数个美丽而又奇异的新物种,而且这个过程仍在继续。C.地球就在按照固定的法则不停地转圈的过程中,最初的生命从那个简单的开始,逐渐进化出无数个美丽而又奇异的新物种,这个过程而且仍在继续。D.就在地球不停地按照固定的法则转圈的过程中,生命从最初的那个简单的开始,逐渐进化出美丽而又奇异的无数个新物种,而且这个过程仍在继续。【答案】B【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不停地”应修饰“转圈”,排除D;“美丽而又奇异的无数个新物种”应改为“无数个美丽而又奇异的新物种”,排除A;“这个过程而且仍在继续”应改为“而且这个过程仍在继续”,排除C。二是中途易辙。“地球就在不停地按照固定的法则转圈的过程中”的主语是“地球”,语意未完,后文主语却变成了“最初的生命”。可以把“地球就在不停地按照固定的法则转圈的过程中”改为“就在地球按照固定的法则不停地转圈的过程中”,使之成为状语;“最初的生命从那个简单的开始”改为“生命从最初的那个简单的开始”,使“生命”成为主语。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①还被广泛误读②我们都是一家人③而是让每种生物都找到自己的世界课堂思考探究[整体感知]结构图解自然选择的证明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具体事实和论点(第3~15段)物种只是特征显著而稳定的变种,而且每一物种开始时都只是变种(第3段)自然选择的结果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第4段)为新知识证实的“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这一格言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第5、6段)在一定程度上,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自然选择(第7段)自然选择表现为竞争,它使同时同地的生物都得到适应和改良(第8、9段)自然在赋予同一纲中不同动物的许多本能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第10、11段)物种和整个类群的绝灭,是遵循自然选择原理的必然结果(第12段)生物都是以共同的世代谱系相连接,并且其变异的方式也相同(第13~15段)主旨探微作者用大量科学考察得来的事实,概括了生物界的生存斗争、变异和遗传现象、迁徙理论,由此展开分析和推论,证明了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任务探究]1.达尔文基于哪些事实证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答案】①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②同种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③资源是有限的。④物种内的个体数量能保持稳定。⑤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特创论)的主要冲突是什么?【答案】在西方国家,当时“神创论(特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占统治地位,人们普遍认为所有的物种都是神创造的,自古以来既没有物种的绝灭,也没有新物种的产生。达尔文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生物界通过自然选择不断进化,这一观点否定了“神创论(特创论)”,不能为当时的宗教观念所容。3.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会不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为什么?【答案】(观点一)可能不会。一些过度的人类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率,因此,人类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可以说是在弥补自己对自然界的过失,不能说是干扰了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观点二)可能会。如果某一物种的濒危纯粹是由于这种生物适应能力的低下,或者源于自然灾害,则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可能会干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