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湾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湾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湾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湾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湾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t"/paper/5135423"\o"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湾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试卷"朱湾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6分)1.绘制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生活的想象画,画中能出现的场景是()A.建造房屋 B.钻木取火 C.保存火种 D.煮食粟米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A. B.C. D.3.下图是发现于陕西临潼的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图反映出姜寨文明的特征是()A.种植水稻,兼有饲养家畜 B.刀耕火种,形成早期文明C.精耕细作,形成农业文明 D.定居生活,形成原始聚落4.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A.巩固了西周统治 B.确立了等级制度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民族交融5.下表是古代亚非地区代表性文明成果一览表。大河流域文明成果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金字塔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梵文、佛教黄可流域和长江流域甲骨文、青铜器据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具有()A.多样性 B.开放性 C.交融性 D.全球性6.春秋战国时期引发生社会大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诸侯争霸 B.铁器与牛耕 C.秦国的崛起 D.百家争鸣7.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禅云,诸侯尽西来。”为这一现象出现奠定物质基础的是()A.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安定统一B.商鞅变法效果显著,实现国富兵强C.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网罗天下英才D.秦国战争策略得当,采取远交近攻8.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9.以下历史地图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统一趋势不断增强C.战国时期经济发展 D.战争不止社会倒退10.计算历史年代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根据下面时间轴,可知西汉存在了()A.212年 B.211年 C.210年 D.193年11.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通过这条道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西汉时这条道路的起点是()A.洛阳 B.长安 C.开封 D.大都12.曹操有一个老毛病,一旦发作就头痛欲裂。某天恰巧发作,曹丕请路过的华佗为曹操看病,华佗看后说曹操的疾病已经深入骨髓,需要切头。华佗说的“切头”是指A.“麻沸散” B.外科手术 C.治未病 D.针灸穴位13.为如图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14.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基本特征的概括,最准确的是()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社会安定与对外开放C.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5.下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该印文可以了解西晋的()A.农业发展 B.海外贸易 C.朝政腐败 D.民族关系16.下图所示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7.据以下内容可知,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祖冲之在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所创“割圆术”的基础上,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王羲之刻苦学习,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其代表作《兰亭集序》,摆脱了以往隶、篆的痕迹A.集中于农业领域 B.继承与创新结合C.成果领先于世界 D.体现以民生为本18.《齐民要术》引书有书名可考的共计155种(实际为162种),无书名可考的不下数十种;所引的每一句话,都标明出处,态度极为严肃。这说明《齐民要术》()A.科学严谨 B.领先世界 C.推崇传统 D.注重创新19.下侧邮票纪念的历史人物是北朝时期的贾思勰,纪念贾思勰主要是因为他A.撰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B.为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C.撰写的《齐民要术》对后世农学影响深远D.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20.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秦朝”“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出现的网页中所涉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A.商鞅、秦孝公 B.陈胜、吴广C.李斯、秦二世 D.项羽、刘邦2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C.强调民众的重要性 D.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2.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有()①私有制②科技③国家的产生④阶级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3.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黄部落联盟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A.阪泉 B.牧野 C.阳城 D.涿鹿24.图1和图2共同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巩固统一 B.诸子百家 C.改革变法 D.列国纷争25.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甚大之绩效”指郡县制()A.巩固疆土,进一步完善分封制 B.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C.管理模式有利于国家巩固发展 D.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26.历史学习重要的是还历史本来面目,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古代埃一金字塔 B.古代中国一长城C.古代印度一佛教 D.古代巴比伦一斗兽场27.《三国志》中记载:“(黄龙)二年春……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材料中的“夷洲”即今A.新疆 B.海南岛 C.黄岩岛 D.台湾2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下列哪一项不是该时期取得的成就?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B.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人物传神,富有个性D.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二、列举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纵观春秋时期近300年间,大小诸侯打着“尊王”的号召,所发动的争霸战争,频使人民受难。——摘编自刘爱兰《世界古代中期政治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2)根据材料,小历同学认为,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没有意义。小历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32分)30.【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材料一:材料二: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材料三: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四:《史记•十二本纪》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1)从材料一看,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看到祖国境内的这些早期人类遗址,你有哪些感想?(2)材料二中的房屋结构是不同的,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农耕居民,其中图一的房屋结构名称是什么?属于哪个地方农耕居民的房屋结构?从房屋建筑的不同风格中,你受到什么启发?(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种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这种选拨方法的依据是什么?3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因素。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材料三秦孝公重用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战国策秦策》(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思想体现的学派名称。并根据材料三归纳出商鞅推行改革坚持的原则。材料四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4)指出秦最终统一中国的时间以及秦统一六国的意义。材料五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摘编自邹纪万《秦汉史》(5)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建立的对地方进行管理的行政制度名称。指出秦统-后为巩固统治在统一文字和货币方面的具体措施。(6)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由此得出的历史启示。32.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不必循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1)战国时期,以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这场改革是什么?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场变法的作用是什么?(2)北魏统一北方后,为更好的治理北方也进行了改革,这指的又是哪场改革?这场改革的作用是什么?(3)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1.C根据题干“北京人生活的想像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以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烤制熟食,C项正确;故选C项。

北京人还不会建造房屋,排除A项。

北京人还不会钻木取火,排除B项。

北京人还不会煮食粟米,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京人。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京人的相关史实。2.CA:北京人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靠采集、狩猎为生,还未进入原始农耕生活,A项不符合题意;

B: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已经有了爱美的意识,还未进入原始农耕生活,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已经进入了原始农耕生活,C项符合题意;

D:三星堆青铜面具代表的是商周时期,这个时期已经脱离了原始农耕生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了原始农耕文化,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3.D由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可知,姜寨先民已经过着定居生活,形成了原始聚落,D符合题意;

姜寨聚落遗址地处陕西临潼,我国北方种植栗,并非水稻,排除A;

由图片可知,姜寨聚落表明姜寨先民已经定居了,并非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排除B;

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排除C。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原始农耕生活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4.A据材料“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初年,为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拓展疆土,周天子实行“以同性贵族为主体”的分封制度,故选A项。

分封制的实施,确立了“周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实现了富国强兵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比如秦国的商鞅变法,排除C项。

材料主旨强调了西周推行分封的作用,没有涉及民族交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分封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分封制的相关历史知识。5.A据题干“尼罗河流域:象形文字、金字塔”“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梵文、佛教”“黄可流域和长江流域:甲骨文、青铜器”可知,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明成就,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开放性,不同地区的文明不能说明人类文明的开放性,不符合题意;

C.交融性,交融性题干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D.全球性,题干反映的是亚非文明,无法体现全球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6.B7.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符合题意;

人民渴望统一、秦王的雄才大略和战争策略都不属于物质基础,排除ACD。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商鞅变法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8.A根据题干中“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的主张。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本题主要考查老子的主张,要熟记相关知识点。9.B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到战国时期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秦、燕、赵、魏、韩等,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故地图能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增强。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局部的统一。10.C11.B提取答题关键信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进入中亚、西亚,再到达更远的欧洲,所以西汉时丝绸之路路的起点是长安,故选B项。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不是洛阳,排除A项。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不是开封,排除C项。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不是大都,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丝绸之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12.B13.CA.巨鹿之战是项羽与秦朝之间进行的一次决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大败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C.根据材料图结合所学可知,图反映的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胜曹操军队,这是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则趁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战西川,所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故C项正确;

D.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的一场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掌握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14.D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分立,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因此,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属于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D符合题意;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是战国时的特征,排除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分立,与选项中“社会安定”不符,排除B;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分立,与选项中“国家统一”不符,排除C;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的特征。难度适中,总结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15.D根据题干信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材料体现了内迁少数民族归附于西晋,有利于民族交流发展,所以该印文可以用来了解西晋时期的民族关系,故选D项。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关系发展,与“农业发展”无关,排除A项。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关系发展,与“海外贸易”无关,排除B项。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关系发展,与“朝政腐败”无关,排除C项。

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魏晋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16.C17.B18.A据题干“《齐民要术》引书有书名可考的共计155种(实际为162种),无书名可考的不下数十种;所引的每一句话,都标明出处,态度极为严肃。”可知,《齐民要术》引用大量古籍,所引的每一句话,都标明出处,态度极为严肃。这说明《齐民要术》的编写十分的严谨科学,A项正确;

题干未进行对比,不能说明《齐民要术》领先世界,排除B项;

题干强调的是《齐民要术》严谨的写作态度,并不能说明推崇传统、注重创新,排除CD项。

故选A项。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齐民要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9.C根据所学可知,在北朝时期,农学家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对后世农学影响深远,C项正确;

《水经注》是地理学作品,贾思勰为我国古代农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祖冲之首次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排除ABD三项。

故答案为: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20.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因此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秦朝”“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出现的网页中涉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陈胜、吴广,B符合题意;

秦孝公任用商鞅办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排除A;

李斯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是秦朝的丞相。秦二世是秦朝的第二代皇帝,与题意无关,排除C;

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楚汉之争”,排除D。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21.C22.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①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

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时还没有科技,只有比较原始落后的生产生活工具,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的ACD项。

故选B项。

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要求识记基础史实。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23.D根据题干“在这场战役中,炎黄部落联盟大败蚩尤部落。”结合所学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因此该战役发生在涿鹿,故选D项。

阪泉曾发生过炎帝和黄帝之间的战役,排除A项;

牧野曾发生过周灭商的战役,排除B项;

阳城相传是夏朝的都城,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远古神话传说。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远古传说的相关史实。24.A25.C根据题干“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结合所学可知,那么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发展,C正确;

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A错误;

题干并没有涉及民族交融,B错误;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题干并没有涉及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错误。

故答案为:C。

本题考点是郡县制。解题方法:结合郡县制的影响来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26.D27.D28.B29.(1)齐桓公。(2)不正确。理由:春秋时期诸侯国的争霸战争虽然给社会带来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各民族在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所以说小历的观点是不正确的。30.(1)特点:我国早期人类遗址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感想: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2)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居民:人们要科学合理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协调发展。(3)炎帝、黄帝;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4)方法:禅让制:依据:德行和才能。(1)根据材料一图片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早期人类遗址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

(2)根据材料二图片和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图一半坡人干栏式房屋,图二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根据材料三“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和结合所学可知,“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炎帝、黄帝;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

(4)根据材料四“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和结合所学可知,相传黄帝之后,尧、舜、禹时期,他们采用推举的办法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禅让制的依据是德行和才能。

故答案为:

(1)特点:我国早期人类遗址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感想: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

(2)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居民;人们要科学合理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炎帝、黄帝;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

(4)方法:禅让制;依据:德行和才能。

(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相关史实。

(2)本题考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3)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考查学生准确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作答。

(4)本题主要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31.(1)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3)法家学派;公平无私、不畏强权、雷厉风行的原则。

(4)时间:公元前221年;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5)名称:郡县制;统一文字:秦始皇令李斯订定文字,统一使用小篆;货币:秦始皇规定,以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6)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勤政爱民;为政以德;与民休养生息等。(1)因素:由材料“铁制农具、穿有鼻环的牛尊”可知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内容:由材料“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奖励军功。(3)名称:由材料“秦孝公重用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可知商鞅主张以法治国,这是法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原则:由材料“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可知商鞅推行改革坚持的原则是公平无私、不畏强权、雷厉风行的原则。(4)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齐国,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意义:根据材料“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并结合所学知识,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5)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在地方普遍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