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分层练)-2024-202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课件(中图版)(解析版)_第1页
2.1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分层练)-2024-202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课件(中图版)(解析版)_第2页
2.1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分层练)-2024-202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课件(中图版)(解析版)_第3页
2.1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分层练)-2024-202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课件(中图版)(解析版)_第4页
2.1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分层练)-2024-202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课件(中图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课堂(中图版2024)

2.1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分层练)

填图一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①→②→③→④。

填图一答案:天圆地方太阳和月亮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填图二地球的大小

(1)图中A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极半径,B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赤道半径;A(大于、小

于)B,因此,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球体。

(2)C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是,长约千米。

(3)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千米,地球表面积约平方千米。

【答案】(1)小于赤道略鼓

(2)赤道4万

(3)63715.1亿

第1页共12页.

填图三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1)A:B:C:D:E:

(2)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对着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上的最(方向)。与北极对应的

点叫。

【答案】(1)北极纬线南极经线地轴

(2)北极星北点南极

一、单选题

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下图为航天员拍摄的地球图片,读

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空间站每日绕地球运行16圈。通过航天员的连续观察,可以推测出地球的形状是()

A.球体B.圆弧C.椭圆D.方形

2.航天员在太空中能真切感受到地球的巨大,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有()

①赤道位置②平均半径③公转轨道④表面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第2页共12页.

【答案】1.A2.D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我国空间站每日绕地球运行16

圈,通过连续观察,航天员基本能观察到地球的全貌,可以推测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结合所学知识,赤道位置不能描述地球的大小,①错误;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可以描述地球的

大小,②正确;地球公转轨道不能描述地球的大小,③错误;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可以描述

地球的大小,④正确。故选D。

影片《流浪地球》在中国内地上映,该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读图,完

成下面小题。

3.读图①至③,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

4.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

①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②月食③远处驶来的帆船④登高望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关于图④地球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半径为6378千米B.表面积为5.1平方千米

C.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极半径是6371千米

【答案】3.D4.D5.C

【解析】3.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是”天圆地方“说,再是根据太阳与月球的形

状提出地球是正球体的假设,直到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最后到了现代有了卫星照片能够

清楚地认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认识顺序是③→②→①,故选D。

4.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站得高,看得远、月食\远方驶来的船只先看到船杆后看到船身等现象都能

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跟地球的形状无关。②③④正确,

故选D。

5.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

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周长约4万千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年8月31日,我国杭州某公司发布了用“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影像。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6.从“地卫智能应急一号”拍摄的地球全景影像中可知地球的形状为()

第3页共12页.

A.圆形B.方形C.球体D.半球

7.为更好认识地球,某同学自选材料制作地球仪,正确的是()

A.B.C.D.

【答案】6.C7.D

【解析】6.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正确。天

圆地方是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不正确认识,地球并不是椭圆形,也不是正方体,排除ABD,故选C。

7.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是极点,上边为北极点(N),下边为南极点(S);地轴是倾斜的,与水平

面呈66.5°夹角。分析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能正确反映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先后过程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9.下列能够说明地球大小的语句是()

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米

C.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D.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

10.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第4页共12页.

①苹果掉落

②站在海边看归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见船身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地球公转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答案】8.C9.C10.D

【解析】8.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③天圆地方→④

据太阳、月球形状推测→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②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

不规则球体。排序正确的是③④①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地球是一个球体说明的是地球的形状,A不符合题意;地球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B错误,不符合题意;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正确,符合题意;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是地球的运动,D不符合题

意。故选C。

10.站在海边看归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见船身和麦哲伦环球航行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②③正

确;苹果掉落是由于万有引力,与地球形状无关,①错误;地球公转与地球的形状无关,④错误。综上所

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解答题

11.“世界有多大,我想去看看。”我们生存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读下图完成问题。

(1)填出图中A、B代表的数据。A:B:

(2)读图可知,地球极半径(大于/小于)赤道半径,由此判断地球是个的球体。

(3)是根据地球的形状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它是个(规则/不规则)球体。

【答案】11.(1)5.16371

(2)小于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3)地球仪规则

【解析】11.本题以地球剖面及大小为材料,涉及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点,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

握情况。

(1)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

第5页共12页.

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由图分析可知,中A代表的数据是地球表面积

为5.1亿平方千米;B代表的数据是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地球极半径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小于赤道半径(6378千米),由此判断地球是个一个两极稍

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制作成地球的模型,它是个规则的球体。

12.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上相应的方框内标出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

(2)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3)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长度(相等、不相等),0°经线也叫,它与经组成一条完整的

经线圈,且两者经度之和为。

(4)所有纬线当中最长,往南北两极逐渐,(缩短、变长),度数相等两条纬线长度(相等、

不相等)。

(5)一架飞机从龙岩起飞,一直向南飞,最终到达的地点是()

A.北极B.南极C.赤道D.厦门

(6)人类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A.卫星照片B.郑和下西洋C.麦哲伦环球航行D.海岸观船

【答案】12.(1)见图示

(2)南北东西

第6页共12页.

(3)相等本初子午线180°180°

(4)赤道缩短相等

(5)B

(6)C

【解析】12.本大题以“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轴、北极、南极、经线、纬线、

地球形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运用的素养。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轴是地球旋转的轴;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经线是连接

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如下图: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0°经线也

叫本初子午线,它与180°经线组成一条完整的经线圈,且两者经度之和为180°。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

极纬线圈逐渐缩短,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度数相等两条纬线长度相等。

(5)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因此,一架飞机从龙岩起飞,一直向南飞,最终到达

的地点是南极,A错误、B正确;要想到达赤道、厦门,需要改变方向,CD错误。故选B。

(6)人类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C正确;卫星照片和海岸观船不是首次证明地球

是球体,AD错误;郑和下西洋没有证明地球是球体,B错误。故选C。

一、单选题

(2024·新疆·中考真题)生活处处有地理,同学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通过实验来探究学习地理知

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7页共12页.

1.手持帆船模型沿着伞面移动的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地球的()

A.大小B.质量C.形状D.海陆分布

2.下列物品中,便于用来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是()

A.纸盘B.纸杯C.魔方D.乒乓球

【答案】1.C2.D

【解析】1.伞面是个半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两者局部有相似之处,手持

帆船模型沿着伞面移动的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地球的形状,C正确;此实验无法探究地球的质量、大小、海

陆分布,ABD错误;故选C。

2.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乒乓球是圆形球体,故便于用来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是乒乓球,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甘肃平凉·中考真题)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读“地球基本数据”图,完成下

面小题。

3.地球是一个()

A.半径为6371千米的正球体B.周长为4万千米的正球体

C.两极稍鼓,赤道略瘦的不规则球体D.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从地球仪上看,赤道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D.过南北两极点的线圈

【答案】3.D4.C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不是正球体,D正确,ABC

错误。故选D。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地球仪上看,赤道是0°纬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C正确;赤道是地球仪上

最长的纬线,排除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由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排除A;赤道是东西走向,不

经过南北极点,排除D。故选C。

第8页共12页.

(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题)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有多名宇航员进入太空。下图为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天宫”中看到的绝美地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在空间站能观测到地球表面的()

A.经线B.纬线C.地轴D.海洋

6.在空间站,可见证地球()

A.是巨大的球体B.天圆地方C.围绕太阳公转D.围绕月球公转

【答案】5.D6.A

【解析】5.经线和纬线以及地轴都是存在地球仪上,在地球上并没有经线、纬线和地轴。但是地球上的陆

地和海洋是真实存在的,在太空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在太空中,可以看到直观的看到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不是天圆地方,也不能见证地球围绕太阳转动,

空间站是围绕地球转动的,月球是绕地球转动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

形成经纬网。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9页共12页.

7.甲点的经纬度位置是()

A.(30°N,30°W)B.(30°N,30°E)

C.(30°S,30°W)D.(30°S,30°E)

8.关于乙点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极圈上B.位于甲点西南方C.位于西半球D.位于北温带地区

【答案】7.B8.B

【解析】7.由图可知,甲位于30°经线上,位于0°经线东侧,所以甲位于30°E经线;由图可知,乙处为赤

道,甲位于赤道以北,所以位于30°N纬线,综合来看,甲的经纬度位置是(30°N,30°E),排除ACD,

选B。

8.极圈的度数是66.5°;乙位于甲的西南方向;乙位于0°经线,属于东半球;乙地处赤道,属于热带地区,

所以排除ACD,选B。

(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图为某同学用铁丝、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9.铁丝弯成的角①的度数应为()

A.66.5°B.45°C.30°D.23.5°

10.乒乓球上线条②代表的是()

A.最长的经线B.0°经线C.最长的纬线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答案】9.A10.C

【解析】9.读图铁丝代表地轴,根据所学知识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3.5°,所以地轴和地面的夹角和黄赤交角

的度数互余为66.5°,A正确,BCD错误。

10.读图②和地轴垂直应表示赤道,赤道为0°纬线,是最长的纬线,经线长度均相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为20°W和160°E,ABD错误,该题选C。

二、解答题

第10页共12页.

11.(2023·宁夏·中考真题)【实践出真知】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仪是地理学习的工具,让我们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

【器材准备】乒乓球、粗铁丝、量角器等。

【制作过程】

步骤一:确定赤道和两极并绘制纬线。在乒乓球中部画一个圆圈作为赤道,离赤道等距顶端处各钻一

个小孔,为南、北极点。如图a,以赤道为起点每隔30°画一条纬线。

(1)请在图a中用阴影表示低纬度地区的范围。

步骤二:做地轴。

(2)如图b所示,请指出用粗铁丝制作地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