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动物多样性的进化-原体腔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_第1页
普通生物学:动物多样性的进化-原体腔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_第2页
普通生物学:动物多样性的进化-原体腔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_第3页
普通生物学:动物多样性的进化-原体腔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_第4页
普通生物学:动物多样性的进化-原体腔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0动物多样性的进化-2普通生物学•第六篇生物多样性的进化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原体腔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主要几个门:原体腔动物门(Protocoelomata)

原体腔动物又称假体腔动物或线形动物,是一类庞大而复杂的动物类群,种类达18000多种,形态差别很大,并且他们的发展历史不详,亲缘关系不明,但他们都有假体腔。有些学者又把它分为若干门(腹毛动物、轮虫动物、线形动物、棘头动物等)。一、生物学特征:

三胚层,假体腔;出现有口、有肛门的完全消化道;筒形神经系统;排泄器管属原肾管系统。5外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假体腔1、具有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1)概念:是指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空腔。(2)特点:①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②假体腔直接与肌肉为界,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和肠系膜③是一封闭的腔,充满体腔液。假体腔出现意义:A.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促进肠道与体壁独立运动,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B.体壁肌肉层及体腔液的流动压力,运动摆脱了单纯依赖体表纤毛的摆动,运动能力得到加强;C.由于腔内充满了体腔液,腔内的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2、体形圆柱形,体不分节,无明显头部,外覆角质膜3、具完全消化系统:口→食道→中肠→直肠→肛门

管型或腺型原始的种类只有1-2个大型的腺细胞进行排泄及水分调节。腺型肾细胞延伸成管型排泄器,多呈H型管。5、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6、筒状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简单神经环神经节纵神经干(前后各6条)二、分类

腹毛动物(Gastrotricha)轮形动物(Rotifero)动吻动物(Kinorhyncha)线虫动物(Nematoda)线形动物(Nematomorpha)棘头动物(Acanthocephala)内肛动物(Entoprocta)线虫纲

种类和数量最多,最主要的一个类群,已知有15000多种,且分布广泛,单单寄生于人体就有100多种线虫。

1

、代表动物——人蛔虫:成虫与幼虫均在人体内寄生。(1)外形、内部结构:

20—30cm

雌虫:粗长雄虫:细短、尾呈钩状,具交合刺血丝虫软体动物门动物界第二大门,共约13万种,5个纲。大多数软体动物具有贝壳,俗称“贝类”。1.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及外套膜;2.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的贝壳;3.具三个胚层和不发达的真体腔;4.排泄系统是后肾型,出现了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一、门的主要特征1、身体一般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头部位于身体的前端,是觅食、感觉中心。运动敏捷的种类头部十分发达:其上有口、眼、触角等摄食和感觉器官,如乌贼、蜗牛、田螺等;行动迟缓的种类头部不发达:如石鳖;穴居或营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部消失:如河蚌、角贝等。

足:位于身体腹面,为肌肉质突起。运动器官块状(腹足纲)、斧状(瓣鳃纲)、柱状(角贝)或腕状(乌贼)等。也有退化,失去运动功能,如扇贝等。内脏团:即躯干部。是内脏器官集中的地方,代谢、生殖中心。外套膜(特有)

胚胎发育中,躯体背侧皮肤褶襞向腹面延伸而成的膜状外套,常覆盖在内脏团的背面或侧面,包裹整个内脏团和鳃。功能:分泌贝壳;保护躯体;形成外套腔,辅助呼吸、排泄、摄食。2.具贝壳:

由外套膜外层表皮分泌形成。常分为3层:①角质层——很薄,由贝壳素构成,具各种色泽。②棱柱层——很厚,由碳酸钙结晶所构成。③珍珠层——由碳酸钙组成,表面光滑。3.消化系统:

消化管发达,由口、口腔、胃、肠、肛门构成。少数寄生种类退化。4、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鳃。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陆生种类外套腔内部一定区域的微血管密集成网,形成肺,不过这种"肺"只能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所以这些陆生种类多数在夜间或阴天活动。5、真体腔和假体腔同时存在,真体腔退化

。次生体腔仅残存于围心腔、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的内腔,而体内广阔的体腔是假体腔。

6、多数软体动物具有开管式循环系统,头足纲为闭管式循环。专职的心脏、血管、血窦、血液心脏(二心耳一心室)位于围心腔中,血液无色、兰色或红色。

8.排泄系统:

两种类型:1、后肾管: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于围心腔,称肾口;另一个开口于外套腔,称肾孔。2、围心腔腺:也有排泄的功能,可将代谢产物排于围心脏内,由后肾管排出体外。一、单板纲

新碟贝为原始贝类,称为贝类的“活化石”。二、腹足纲--圆田螺三、头足纲--乌贼、鹦鹉螺四、瓣鳃纲--河蚌、牡蛎、扇贝、珍珠贝、花蛤五、掘足纲--角贝六、多板纲--石鳖七、无板纲--毛皮贝、新月贝软体动物分类多板纲-石鳖腹足纲-圆田螺瓣鳃纲(双壳类)掘足纲-角贝乌贼章鱼头足纲鹦鹉螺环节动物门一、主要生物学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循环系统;身体除头部外,各体节基本相同,一些内部器官(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也依体节重复排列;同时体壁向外延伸成扁平状的疣足和刚毛;后肾管型排泄系统腹部神经系统为链状。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囊胚腔原肠腔体腔二、环节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一)真体腔的形成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而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之谓假体腔 假体腔的形成假体腔

初生体腔

原(始)体腔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真体腔的形成:腔肠动物两胚层扁型动物三胚层无体腔原体腔动物三胚层假体腔环节动物三胚层真体腔

1.肠壁外附有肌肉,肠道蠕动,消化能力加强;

2.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原肾管型→后肾管型;

3.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

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闭管式循环系统。

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同律分节:分节较原始,除前二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基本相同(外形相同,内部神经;排泄;循环;生殖等器官亦相同)

各体节大多有附肢(疣足)或刚毛,加强了运动功能 异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各体节的生理分工较显著。如沙蚕

(二)身体分节身体分节的意义

1.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2.体节的出现使每一体节等于一个单位,加强新陈代谢作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力;3.异律分节使动物生理分工更显著,不同的体节群有不同的功能身体分化更复杂,各部分分工更细,对有机体进一步分化为头胸腹等部分提供可能性,也是发展为节肢动物的一个重要前提。 (三)出现运动器官:刚毛和疣足多毛类的疣足疣足背肢腹肢功能:呼吸(内密布微血管)运动背须背肢舌状叶刚毛腹肢腹须(四)闭管式的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流速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

(六)排泄器官:多后肾管型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形成的,为一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前一体节的体腔,具带纤毛的漏斗,叫肾口,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叫肾孔(七)链索状神经系统脑(咽上神经节)围咽N咽下N节腹N索三、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约17000种(一)多毛纲(Polychaeta)头部明显,感官发达具疣足,用于爬行、游泳、呼吸雌雄异体,螺旋型卵裂,有担轮幼虫沙蚕(二)寡毛纲1.特征头部不明显,感官不发达具刚毛,无疣足有生殖带,♀♂同体,直接发育(三)蛭纲

特征体节数目固定(一般34节,有些种类是17节或31节)头部无触手、触须等感觉器官,无疣足,无刚毛,雌雄同体,性成熟时有环带,有口吸盘和后吸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