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6课两次鸦片斗争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斗争是不能避开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快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鸦片斗争爆发时间是19世纪40年头,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所以材料中的“世界大势”主要是指西方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与中国保守封闭的农业文明相对,两种文明必定会发生冲突和碰撞,故B项正确。船坚炮利是英国取胜的缘由,不是必定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斗争的缘由,解除A项;“闭关锁国”并不必定招致外来侵略,解除C项;新航路开拓以后,西方列强就在世界各地扩张,解除D项。2.1838年,林则徐奉召进京期间受到不寻常的礼遇,他以私人身份被道光帝召见竟达十九次,随后不久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鸦片走私已引起清廷重视B.道光帝坚决捍卫大国颜面C.鸦片输入威逼到清朝统治D.禁烟主见得到了朝廷认可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由于鸦片输入威逼到了清朝统治,道光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并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中“本质问题”的要求,解除A、B、D三项。3.19世纪40年头,英国起先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斗争的目的是()A.要求中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B.要求中国大幅度降低关税C.打开中国的市场D.把中国变成英国的殖民地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世纪40年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英国发动鸦片斗争,故C项正确。A、B两项均从属于C项,解除;D项不符合史实,解除。4.“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他国夷商,仍不得援以为例。”材料反映了()A.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B.门户开放政策C.英国商人的利益受到爱护D.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可知,材料中的主见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一特权是指领事裁判权,是在鸦片斗争后《南京条约》附件中取得的,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最惠国待遇,故解除A项;B项是1899年美国提出的,解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英国商人利益的爱护,故解除C项。5.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斗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协定关税 B.勒索大量赔款C.开放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岛答案A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基于发展资本主义的须要,英国迫切须要广袤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协定关税指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从今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起先丢失,它有利于英国压迫中国降低税率以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故选A项。勒索大量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反而导致国内市场相对狭小,不利于扩大对华商品输出,解除B项;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若关税不降低,列强依旧难以扩大商品输出,解除C项;割占香港岛,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与列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没有干脆关系,解除D项。6.其次次鸦片斗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 B.主见自由贸易以求自强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答案D解析清政府部分官员认为“公使驻京”比“全免关税”更能危及统治根本,这说明这些官员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故D项正确。材料正是华夷观念的体现,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是清政府缺乏国际法的表现,故C项错误。7.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的两年内,先是俄国拒绝与理藩院接着往来,将理藩院致俄国的照会原封退还,接着美、英、法三国公使中止与管理通商事务的地方总督兼钦差大臣的关系,都将其照会干脆送到军机处。这一做法()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在着明显的卑视B.使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力C.反映出《天津条约》是一个屈辱的条约D.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因为清政府原有的外事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不符,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日益不满,西方列强的这些行为使清朝政府不得不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的外事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不符,没有体现出中英之间的关系和《天津条约》的内容,故解除A、B、C三项。8.右图昭示世人:中华民族曾经遭遇斗争的劫难。它是指()A.鸦片斗争B.其次次鸦片斗争C.俄、美军队所为D.南京下关场面答案B解析图片为圆明园遗址,圆明园在其次次鸦片斗争时被英法联军毁坏。故B项正确。9.《海国图志》序言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上述言论反映出作者()A.主见与外国礼尚往来 B.主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C.主见主动进攻西方国家 D.主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的序言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见,主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反抗外国的侵略,而非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不行能提出变更社会制度,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信息主见学习西方技术以反抗外国侵略,无法体现与外国礼尚往来、主动进攻西方国家,解除A、C两项。10.《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这主要是因为()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C.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想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答案C解析《海国图志》向国人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等学问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与当时统治者固守的“天朝上国”思想相悖,因此,王茂荫的主见石沉大海,故C项正确。清廷是否接受王茂荫的建议与《海国图志》是否为官修无关,故A项错误;B项表述太肯定;鸦片斗争后,清政府锁国政策已经破产,D项错误。[等级提升]11.造成下图所示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百姓普遍贫困 B.对外贸易萧条C.农业严峻歉收 D.鸦片大量走私答案D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和所学学问可知,因为鸦片贸易,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故D项正确。百姓普遍贫困,与银贵钱贱现象无关,解除A项;对外贸易萧条不会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解除B项;农业严峻歉收,与银贵钱贱现象无关,解除C项。1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稳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 B.居住及租地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门户开放”政策答案C解析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赐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赐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实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材料中所述正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故选C项。A项是司法方面的权利,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中国法律无权管制;B项与材料无关;D项是指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13.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清政府起先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这反映了()A.中国近代外交半殖民地化进程加速B.中国外交渐渐步入近代化C.传统朝贡体系外交退出历史舞台D.清廷外交受制于西方列强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清政府外交事务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运作流程均初步向国际惯例看齐,这一过程体现的是外交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出的是外交的近代化,不是外交半殖民地化,故A项错误;传统的朝贡体系外交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清廷外交并不是完全受制于西方列强,故D项错误。14.下图是签订《南京条约》的情景,这一事务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B.道光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始终不予批准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鸦片贸易合法化举杯庆贺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领事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答案D解析《南京条约》中有关于协定关税的内容,故选D项。A项中“普遍”、B项中的“始终”,均不符合事实,解除;“鸦片贸易合法化”是其次次鸦片斗争后侵略者获得的权益,故解除C项。15.姚莹在《康輶纪行》中,阐述了英法历史、英印关系、英俄关系,以及印度、尼泊尔、锡金入藏交通要道等,并建议清政府提防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这部著述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相像的是()A.推动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主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面对民族危亡,探究救国之路D.促使人们普遍面对现实答案C解析“建议清政府提防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与《海国图志》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及《瀛寰志略》介绍西方政治、军事、地理、风俗的目的基本一样,都是为探究救国之路,故C项正确。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即就发展到依据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裕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程度……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很多悲观,……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材料二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市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材料三两次鸦片斗争形势示意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依据材料一,你认为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缘由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其次次鸦片斗争后开放通商口岸的特点。这反映了什么实质?(3)依据材料,分析其次次鸦片斗争和第一次鸦片斗争的关系。答案(1)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同等条约。缘由: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2)特点:列强获得对中国的侵略已经扩大到整个东部沿海,并起先深化到长江沿岸和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实质:列强获得更多侵略权益,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3)两次鸦片斗争的目的和实质相同,都是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斗争,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