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同步课时作业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同步课时作业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同步课时作业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同步课时作业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同步课时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全册同步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1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弥望(i)点缀(zhui)幽僻(pi)

B.倩影(qi4n)袅娜(nu6)斑驳(b6)

c.参差(ci)脉脉(。)名曲(qti)

D.梵婀玲(fdn)空隙(king)颤动(chdn)

【解析】D项的“梵”读“fdn”。

【答案】D

2.选出下面的字形有两处错误的一项()

A.没精打采参差剑裾和谐

B.翁翁郁郁点辍幽僻苍茫

c.纤腰束素倩影班驳酣眠

D.迷迷糊糊袅娜渺茫婉然

【解析】A.剑f敛;B.翁一蓊辍一缀;c.班一斑;

D.婉一宛。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是独处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

To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着些白花。

③树缝里也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

人的眼。

A.好处盛开漏着B.妙处点缀透出

c.妙处点缀漏着D.好处盛开透出

【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这是高考的一个重要

考点。辨析近义词,不能只是孤立地去分析词的义项,一定

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灵活运用。解答此题我们可以联系

课文,抓住“点缀”“漏着”这两个关键词去分析。如“点

缀”,意思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美好。

【答案】c

4.下面加点词或语素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眠歌(睡眠)

弥望(满)

B.袅娜(柔美的样子)

丰姿(也作“风姿”,风度仪态,一般指丰满的姿态)

c.倩影(美丽)

脉脉(这里形容水流的声音)

D.妖童媛女(艳丽)

兼传羽杯(双方)

【解析】A.“眠”指催眠;B.“丰姿”指美好的姿态;

C.“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

【答案】D

5.下列哪些景物引发了作者由喜悦而哀愁的情绪变化,

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边的荷香月色

②幽僻、阴森的小煤屑路

③没精打采的路灯光

④热闹的蛙声、蝉声

⑤江南采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希望有一

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投

下去的第一年,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出现什么东西。

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风光,我翘盼

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灰了心,以为那

几颗硬壳莲子,不会再长出荷花了。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发现在

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颜色极惹人喜爱,

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

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有点少,希望多

长出几片来。我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有农民来捞水草,

我请求他们手下留情,不要碰断叶片。经过了漫漫长夏,凄

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是孤零零的五六个叶

片。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仍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严冬一过,池塘里溢满春水。

到了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

之间,突然长出一大片绿叶,而且在离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

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速度之

快,范围之大,都是惊人的。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

已全为绿叶所覆盖。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

叶片,不知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竟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

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

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一池

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

天地萌生万物,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力量和极其

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

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

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

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

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遮蔽了半

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据了解荷

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

都不一样。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一朵

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凌驾于莲

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

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

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

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

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

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

在塘边,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

花荷叶的清香。水面上,我看到的是绿肥与红瘦。倒影映入

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飘落。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

影从下边向上升,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

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

落,沙鸟带声飞。”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有几人

能参悟透呢?

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

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

都看不到了。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花朵。

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我

虽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实的朵数。在荷

叶底下,石头缝里,杳音兄兄,不知还隐藏着多少,都是在

岸边难以看到的。

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虽然仍是绿油一片,但是

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

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

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

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文章有改动)

17.文章开头两段写“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的记忆及现

在没有荷花的“心病”,从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看,各有什么

作用?

答:从内容上看,作用是

从结构上看,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现了作者的恋荷情结;为引出下文“种荷”

起了铺垫作用。

18.为什么“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就能够遮蔽半个

池塘?

答:

【解析】问题集中在原因分析,所以要透过现象抓住本

质东西。要把握住第一句话的深刻含义,以及在文段中所起

的统领作用。“荷叶遮蔽半个池塘”是因为它“一夜之间,

就能出来几十枝”,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荷叶有一种无法抗御

的扩展蔓延的力量。

【答案】因为荷叶有一种无法抗御的扩展蔓延的力量,

所以才有如此惊人的扩散蔓延速度。

19.“季荷”同燕园其他池塘的荷花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答:

【解析】抓住重要信息,去伪存真,两相比较,则可见

“季荷”的独特之处。从荷花外形特征到给作者带来的独特

的审美体验两方面入手。

【答案】“季荷”荷花颜色红淡、花瓣繁多、迎风弄姿、

异常逗人,使荷塘呈现西湖景象,填补了作者未见西湖莲花

的缺憾。

20.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作者感觉非常有趣。作

者从“季荷”中感受到哪些趣味?

【解析】在辨析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的基础上重

点是体悟作者的心境,抓住问题中的“趣味”二字。作者所

表现的是一种从“荷韵”中感到欣慰的情感倾向。

【答案】静静吮吸荷香,感受“池花对影荷”的妙境,

从而使自己在耄耋之年有一种生命再新之感。

21.文章结尾说“我为我的'季荷'祝福”。联系全文,

说说作者“祝福”的内容是什么。

答:

【答案】(1)这里的“季荷”既指清塘残荷,也指作者

自己。(2)对池塘中的荷花的祝福,是祝福荷花来年越开越

盛;对自己的祝福,是希望自己能够像荷花一样充分展示出

生命之美。(3)这既是对残荷的美好的祝福,更是作者人生

理想的体现。

课时作业2

[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饱尝(chdng)赏(sh方ng)玩

领略QU4)疏疏落落(Id。)

B.陪衬(ch4n)落蕊(rui)

颓废(tu1)混混沌沌(d(1n)

c.譬如(bi)幽远(y6u)

萧索(suB)潭柘寺(zhe)

D.折去(zh6)情趣(q€i)

点缀(zhui)一椽破屋(chu6n)

【解析】A项中“落”应读lu。c项中“譬”应读p

1“索”应读su小D项中“折”应读sh6

【答案】B

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领略策略掠夺攻城略地

B.清净清静净土耳根清静

c.缓慢慢待曼妙轻歌慢舞

D.橄榄悠闲幽怨枉废心机

【解析】B项“耳根清静”应为“耳根清净”。指耳朵旁

边很干净,也说“六根清净”。c项“轻歌慢舞”应为“轻歌

曼舞”。形容音乐轻快,舞姿柔美,“曼”是柔美,不是缓慢。

D项“枉废心机”应为“枉费心机”,指白白花费心思。

【答案】A

3.选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

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

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

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

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解析】比喻是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

【答案】B

4.下列句子,表述最确切的一项是()

A.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

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少风。

B.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有味,

下得奇,下得更像样。

c.墙头,屋角,灶房门口,茅房边上,它都会一株株的

长大起来。

D.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西山

的虫唱,钓鱼台的柳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解析】B先说“奇”,突出自己的总体印象,再说“有

味”说明自己的感受。c按空间位置应为:屋角、墙头、茅

房边上、灶房门口。D按空间位置,西山景物不应分开说。

【答案】A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秋景,有声有色,有人有物,有动有静,

色彩缤纷,气氛喧闹。

B.文章开头与结尾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且前后照应,抒

写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深爱之情。

c.本文通过描写故都秋景,寄寓了作者在特定的时代里,

作为一个文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的落寞之感。

D.秋蝉的残声在文中具有以动衬静的效果,与“蝉噪林

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使故都的秋更显

得“清、静、悲凉”。

【解析】本文总体格调是清、静、悲凉,并非“色彩缤

纷,气氛喧闹”。

【答案】A

6.课文中“廿四桥的明月”出自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原诗四句的合理语序是()

①二十四桥明月夜②秋尽江南草未凋③玉人何处教

吹箫④青山隐隐水迢迢

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

【解析】此诗有三个韵脚,不押韵的“二十四桥明月夜”

必然处在第三,故AB可以排除。再从句意看,全诗由远及

近,由概括到具体(“草未凋”),第④句应放在第一。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①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②在南方每年到了秋

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③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

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

一碗浓茶,向院子里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

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④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

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

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

意。⑤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

次之,淡红者最下。⑥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

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7.这段文字通过描写清晨在院子里所见到的景象,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这段文字融情于景,可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整体

品味,进而体味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了深

远的忧思和孤独落寞之感。

8.这段文字共有6句话,请用“/”把它们分成两个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第①②句是提出身“在南方”常常想起北平之

秋这一话题。③④⑤⑥句具体描写了北国的秋景。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

9.这段文字是现实写真,还是想像中的真实?这从哪些

词语中可以看出?

答:

【解析】透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写景抒情

并不是现实的写真,而是作者对北国之秋的怀念与遐思。

【答案】想像中的真实。从“能看得到、听得到、能感

觉到”等词语可以看出。

10.这段文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解析】这段文字没有一个“情”字,但句句含情,字

字蕴意,其浓厚的感情全都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

【答案】将故都的秋色与个人的情思巧妙、自然地融为

一体(或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3题。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

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

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

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

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

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

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1.作者从、、这几个方面描

绘了清晨在院中的所见所闻。

【答案】形音(或声)色

12.文中对牵牛花颜色的评说“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有

什么表达作用?

答:

【答案】“蓝色”或“白色”是冷色,与清晨的“一椽

破屋”“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破壁,,等意象协调,突出

了寂寞、冷落之感。

13.“牵牛花底”为什么还要用“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

长的秋草”作陪衬?

答:

【答案】这一虚笔描绘,让人更加体会到秋的意蕴,更

加细腻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悲凉心境。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4〜16题。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

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

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

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纳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

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4.选出能概括南国之秋特点的句子()

A.南国之秋没有什么特异的地方。

B.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c.南国之秋色彩很浓,同样有它的特异之处。

D.南国之秋虽无特异之处,但同样令人回味。

【答案】B

15.概括两节内容。

答:

【答案】第一节:写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

第二节: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16.模仿第1节最后一个比喻句的形式造一个句子。

答:

【答案】提示:①有表示两者相比的事物。②运用博喻。

[创新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写给秋天

罗兰

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

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

金风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韵。

一向欣赏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从读

小学的童年,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

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

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禾,就

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地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

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

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

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

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

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

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

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

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导引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

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

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你一定也还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

他掩悲哀”的那两年苍凉的日子。情感上的折磨使我们觉察

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多少残忍,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

但是,红叶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沉重的烦恼和忧

郁;如今时已过,境早迁,记忆中倒真的只残留着当时和我

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寞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

脂”,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那感伤落寞的心

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愁,如加以诗情和智慧

去涂染,将都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曾如此有力启迪了我

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年,始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

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

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

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愤和哀伤;你也容纳了

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生命的

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

荡终会过去,一切彩色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

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一切

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

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

随着那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

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

你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读到你智慧的低语。

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

礼赞的心情去记念那几年一一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的

刻骨的悲酸与伤痛。

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冲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

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

17.第2段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秋天安闲明澈的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怡然地拥有了万物;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

色。

18.“你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

时候清醒”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活中有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也

有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愤和哀伤。都应该以平常心

对待。

19.作者说:“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读

到你智慧的低语。”“智慧的低语”具体含义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

寻找到迷失的自我。②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智慧

去涂染,都将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③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

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④生命不是空虚,它如厚重的

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

20.试用七八十字的篇幅简要概括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特色。

答:

【答案】作者欲表达的是对秋天的爱。爱秋天的宁静,

爱秋天的安闲,爱秋天的宽容和博大。文章用拟人手法,视

秋天为有情人,用写信的形式和语言,写出了对秋天的一往

情深。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1〜23题。

《故都的秋》中说:“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

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

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阅读欧阳修的《秋声赋》(节选)解答文后问题。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

“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