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课件_第1页
手足口病课件_第2页
手足口病课件_第3页
手足口病课件_第4页
手足口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关区手足口病疫情通报兰州市城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缪晓兰手足口病(2)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2手足口病(2)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Echovirus,ECHO)等。其中以EV71及CoxA16型较为常见。3手足口病(2)病毒的抵抗力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4手足口病(2)流行病概况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道。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正式命名“手足口病”。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5手足口病(2)流行特征该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全年均可发生,一般5-7月为发病高峰。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6手足口病(2)流行病学传染源: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肠道病毒可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易感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产生的中和抗体可在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但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

7手足口病(2)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一般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有些人又称它为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的四不特征(口腔溃疡后会感疼痛);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8手足口病(2)9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手足口病(2)10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手足口病(2)2008-2013年城关区手足口病发病数统计手足口病(2)2013年全年疫情情况全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2013年我区共报告手足口病810例,发病率为63.39

/10万,占丙类传染病发病(2035例)的39.80%,其中报告1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12手足口病(2)地区分布132013年城关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比较集中且前五位的街道有:雁北街道132例、东岗街道98例、雁南街道91例、拱星墩街道48例、靖远路街道43例。发病前五位的街道发病特点为都具有聚集病例发生,且流动人口居住比较集中。手足口病(2)手足口病时间分布图142013年直报系统报告810例。5月、6月、7月为发病高峰,随后有所下降,10月、11月又呈现发病的小高峰,主要原因与幼托机构、学校在校时间的人群接触频率有关,导致发病数有所反弹。手足口病(2)手足口病职业、年龄分布图15报告病例数中发病年龄分布0~40岁组,以1~、2~、3~、4~、年龄组发病数最高,分别占发病数的17.65%、16.30%、19.13%、21.11%、;男女性别比为1.4:1,职业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发病为主,分别占发病数的48.40%、43.70%、6.91%。手足口病(2)2013年全年疫情情况

患者临床表现以手足口部位红色疱疹为主,多数患者有口腔粘膜疹,部分病例伴有发热症状。报告的810例病例中除1例报告为重症,其余全为轻型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我中心共采集手足口病病例标83例,分别送往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其中EV71感染病例19例,CoxA16感染病例11例,其他肠道病毒感染5例。16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手足口病(2)2014年1月1日-4月7日手足口病疫情情况2014年1月1日至4月7日城关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6例,发病率1.25/10万,与去年同期(33例)相比下降51.52%。地区分布:报告病例数较多的街道为盐场路街道3例,

渭源路街道3例,

焦家湾街道2例。时间分布:二月份1例,三月份12例,四月1日-7日3例。报告的病例中,年龄最小的为1岁,最大为8岁,托幼儿童8例,散居儿童7例,学生1例。无重症病例报告,无死亡病例,对具有聚集性病例托幼机构建议停班1所。

17手足口病(2)防控建议手足口病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1)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发热、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3)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4)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5)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18手足口病(2)防控建议

根据(兰教发[2008]69号

):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2周;1周内累计出现6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建议托幼机构停园2周;出现1例及以上重症或死亡病例,建议托幼机构停园2周。希望各医疗机构完整、及时、准确的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幼托儿童和学生的工作单位必填,填写就读学校名称、年级、班级。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