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311
浙江省丽水市地方标准
DB3311/T134—2020
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建设规范
2020-03-10发布2020-04-10实施
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11/T134—2020
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应急保障、宣传教
育、应急协调、风险预警、应急响应和评估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市、县、乡、村四级自然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
本标准中有关预警和人员转移的时限要求仅适用于可预警的自然灾害。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应急预案
针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事先制定的,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环节中责任主体、工作
方法、时间安排、资源保障的应急工作方案。
2.2
预警
根据监测到的自然灾害信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中的相关规定,提前发布相应级别的警
报,并提出相关应急措施建议。
2.3
应急处置
对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所采取的一系列的应急对策措施。
3基本原则
3.1各级政府、部门及组织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和分步实施。
3.2各级政府、部门及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职责,突出建设重点,注重高效实用,整合所需资源,
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3.3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3.4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应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提升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
3.5各级政府、部门及组织按照需求为导向,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既要满足当前应急管理工作需
要,又要适应长远发展。
4组织机构
4.1总指挥部
4.1.1市、县级政府应成立总指挥部,研究部署、指导协调自然灾害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4.1.2由政府主要领导或常务副职领导为总指挥,常务副职领导或分管水利、自然资源、地震等政府
副职领导为常务副总指挥,政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和军分区(人武部)负责人及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
人为副总指挥,其他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1
DB3311/T134—2020
4.1.3下设办公室在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
4.2专项指挥部
4.2.1总指挥部下设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抗震救灾指挥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
指挥部和减灾委员会等专项指挥部,由总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开展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4.2.2各专项指挥部由政府常务副职领导为指挥长,分管行业领域的政府副职领导为常务副指挥长,
政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和军分区(人武部)负责人及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副总指挥,其他有关
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
4.2.3各专项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应急管理部门,分管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分管
负责人为常务副主任。
4.3基层指挥机构
4.3.1乡镇(街道)应设立应急指挥机构,统筹负责编制防灾应急预案,建立应急信息系统,安排应
急值班人员、做好值班记录,配备抢险队伍和救援物资。
4.3.2村(社区)应建立应急指挥工作小组,统筹负责健全防灾责任网格,编制防灾应急工作预案,
管理监测预警设备和救援物资,设置应急避灾场所和应急警示牌,开展防灾宣传和培训演练。
4.4责任单位
4.4.1市、县、乡人民政府和行政村、居民委员会为纵向防灾责任单位,每个层级主要负责人、分管
负责人、其他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均具有相应工作责任。
4.4.2各专项指挥部的成员单位为横向防灾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业务科处室人员及
气象、水利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延伸到乡镇(街道)的山塘水库管理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护林员、
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综合网格员等基层网格员均具有相应工作责任。
5应急保障
5.1救援队伍
5.1.1综合救援力量包括军分区(人武部)、武警部队、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5.1.2行业救援力量包括公安、交通运输、水利、电力、建设、卫生、农业、自然资源、应急管理、
通信等部门(单位)及行业企业的救援力量。
5.1.3社会救援力量包括当前政府培育的社会抢险救援队伍和乡镇、村民抢险救援队伍。
5.1.4救援队伍宜按梯队分级响应出动,接到指令后立即出动的为第一梯队,2小时内出动的为第二
梯队,4小时内出动的为第三梯队,12小时内出动的为第四梯队。
5.1.5各级指挥部为应急救援队伍的统一协调机构。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调动本系统或向
外市派遣救援队伍的,应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情况紧急特殊的,应在调配后的1小时内,向指挥部办
公室报备。
5.2物资装备
5.2.1各级指挥部为物资装备的统一协调机构。
5.2.2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建立储备标准,对照储备标准配备应急救援物资,重点保障应对山区突发自
然灾害下的物资装备。
5.2.3应设置物资仓库,实行定期检查、维护更新。
5.3应急预案
5.3.1各级政府、部门和组织应针对所确定的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与上级预
案相互衔接。
5.3.2市、县、乡级应根据预案定期开展演练,村级每年组织或参与防灾预案演练不少于一次。
5.3.3应对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修订。
5.4指挥平台
2
DB3311/T134—2020
5.4.1平台集成应实现市、县、乡联动,宜实现跨部门和跨层级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5.4.2应包含综合业务管理、风险监控、预测预警、指挥调度、应急保障、应急评估、模拟演练、新
闻发布等功能需求。
5.4.3宜包括应急指挥、会商研判、办公会务、值班值守、新闻保障、技术保障等功能空间。
5.4.4宜承载应急决策、可视指挥、协调会商、态势分析、政务办公、风险监测预警和各种通讯手段、
视频资源融合等网络需求。
6宣传教育
6.1能力培训
各级防灾责任人每年应参加应急能力提升培训,包括防汛防台抗旱、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森林防
灭火、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和应急管理等防灾减灾专题内容。
6.2普及宣传
各级政府、部门和组织应开展防灾避险自救知识宣传教育,开展防灾减灾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
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6.3警示教育
收集、编辑自然灾害事故和防灾自救等典型案例,制作灾害警示教育资料,开展防灾减灾警示教育。
7应急协调
7.1会商研判
7.1.1防灾体系日常工作常态会商(应急响应期除外)实行科(处)长、部门分管负责人、部门主要负
责人、政府分管负责人、政府主要负责人五级会商工作模式,开展每周、每半月、每月、每季度、每半
年定期或不定期会商。
7.1.2应急响应紧急会商实施AB岗下的全天候24小时会商,即政府领导层面重要关口会商、部门领
导层面响应期间每天和重要事项会商、科处室负责人层面随时随地会商的三个层级会商模式。
7.1.3会商牵头机构宜出具会商工作报告,督促落实会商工作要求。
7.2协调部署
7.2.1涉及多部门事项需进行协调的,应由牵头部门向专项指挥部提出。专项指挥部协调各方提出解
决方案,宜形成协调会议纪要。
7.2.2对分歧较大或需要政府层级进行协调的议题,提出决策参考意见,提交总指挥部或政府议定。
7.2.3根据会商工作报告,由专项指挥部召开会议,部署工作落实。
7.3指令下达
各级指挥部根据会商情况及工作需要,直接下达工作指令。
7.4跟踪落实
7.4.1根据指令下达事项整改的难易程度,实施分类管理。
7.4.2整改责任单位根据指令要求,按期向指挥部反馈工作落实情况。
7.4.3指挥部办公室跟踪督查会议议定和指令下达事项落实,实施结果运用。
8风险预警
8.1风险识别
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应对管辖范围的风险进行识别,建立风险清单,并向专项指挥部报备,同时
函告属地乡镇(街道)。包含但不限于以下风险:
3
DB3311/T134—2020
a)台风、暴雨、雷电、低温冰冻、干旱等气象灾害风险;
b)地质灾害风险;
c)森林火灾隐患风险;
d)小流域山洪风险
e)山塘水库、江河堤防等水利工程风险;
f)危旧房、城市内涝风险;
g)民宿、农家乐经营风险;
h)船舶出行风险;
i)交通运输风险;
j)旅游安全风险;
k)建设施工安全风险;
l)电力、通讯等设备设施运行风险。
8.2风险管控
应急响应期间,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和属地乡镇(街道)应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管控风险。管控措
施包括但不限于:
a)加强巡查检查频率,增加监测测量频次;
b)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停止施工作业;
c)暂停生产经营行为,停止船舶、车辆出行;
d)关闭危险区域,开放避灾场所。
8.3信息监测
各级政府、部门及组织应针对本辖区或本部门主管的行业(领域)确定的自然灾害风险,按照规定
的程序对相关监测信息进行识别、分析、传递。监测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a)气象(降水、气温、风、雷电、能见度等)信息;
b)地质灾害隐患信息;
c)水情(山塘水库、江河水位等)信息;
d)森林火险信息。
8.4预警发布
8.4.1各级政府、部门及组织根据监测的情况,对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件,采取预警措施,将突发
事件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有关政府和部门,必要时直接传递到突发事件受影响的市民群众。
8.4.2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应建立完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网络,明确信息报告渠道、权限、时限,
研判灾害达到相关预警级别后,按照权限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
8.4.3市、县级政府建立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系统,确保突发事件预警信息3小时内到达辖区
所有基层一线市民群众。
8.4.4市级指挥部和部门接收到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后,通过会商研判,对灾害可能达到应急响应级别
或造成人员伤亡的,宜在预报灾害发生前36小时发布预警指令,部署灾害防御工作。
8.4.5县级指挥部和部门接收到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和市级预警指令后,宜在预报灾害发生前24小时开
展灾害防御工作。
9应急响应
9.1响应分级
9.1.1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响应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
般),具体分级标准由专项指挥部制定的应急预案予以明确。
9.1.2应根据监测信息和会商研判情况决定启动或结束应急响应:
a)Ⅰ级应急响应由各专项指挥部指挥长决定;
b)Ⅱ级应急响应由各专项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及以上人员决定;
c)Ⅲ级应急响应由各专项指挥部副指挥长及以上人员决定;
4
DB3311/T134—2020
d)Ⅳ级应急响应由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及以上人员决定。
9.2值班值守
9.2.1各层级应急响应责任人应快速进岗到位。成员单位应第一时间向专项指挥部“报到”,Ⅲ、Ⅳ
级响应由各单位分管负责人报到,Ⅰ、Ⅱ级响应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到。
9.2.2根据专项应急预案要求,实行分级派驻值守。
9.2.3对专项指挥部通过钉钉群下达的工作指令和通知,成员单位应在第一时间报告“收到”,并按
指令时间要求,向指挥部报告落实情况。
9.2.4根据灾害影响情况,宜实施市派指导组到重点县,县领导驻守联系乡镇,乡镇领导和驻村干部
入驻到村,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带班一线值守的市、县、乡、村四级联防联动。乡镇(街道)党、政主要
负责人和村(居)书记、主任中,宜至少各一人在位在岗指挥调度。
9.3巡查排查
9.3.1宜建立以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风险点、景区(点)、民宿(农家乐)、危旧房、工棚、易涝点
等为重点的巡查工作清单,明确巡查路线、巡查时间、巡查内容,做好巡查记录。
9.3.2基层单位和各类巡查员、综合网格员应扩大巡查排查范围,加密巡查排查频次。
9.4转移避险
9.4.1乡镇(街道)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和自然灾害类别建立应急情况下需转移的人员名单,每年重新
全面评估确认至少一次。
9.4.2乡镇(街道)接收到县级指挥部工作指令后,宜在预报灾害发生前12小时制定防范措施,组织
开展灾害防御具体工作。
9.4.3村(社区)在接收到乡镇(街道)工作指令后,应落实具体人员,宜在预报灾害发生前6小时
且在天黑前完成危险区域人员转移。
9.4.4乡镇(街道)、村(社区)实施转移人员回流前,宜先开展安全性评估。
9.5抢险救援
9.5.1由灾害发生地政府负总责,专项指挥部负责综合协调,指挥部成员单位指导、落实本行业领域
的抢险工作,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联动参与。
9.5.2县级指挥部统一调配应急抢险队伍,保障救援物资装备供应。市级指挥部根据县级指挥部的支
援请求和应急响应情况,统筹调配物资、队伍、装备支援抢险救援。
9.6信息管理
9.6.1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科技、公安、应急管理等单位的监测预报结果信息应实现
共享。
9.6.2专项指挥部应建立定期报告制度,成员单位按制度向专项指挥部办公室报送书面信息。紧急情
况下宜先第一时间电话报告,后补报书面信息。
9.6.3各专项指挥部宜采用工作简报、专报等形式向上级指挥部和当地党委政府报告风险隐患研判及
防御、自然灾害事件处置等工作动态。
9.6.4宜由指挥部对外统一发布重大决策部署、综合灾情和抢险救灾等重要信息。
9.7恢复重建
9.7.1灾害发生地政府负总责,专项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指导本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211.7-2025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程第7部分:蚜虫
- 联合体施工合同协议书
- 行政单位租车协议
- 出资转让协议经典
- 股份合作细节文书与权益分配方案
- 钢材购销合同格式
- 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及未来规划
- 物流企业信息化升级改造服务协议
- 文化艺术品展览销售协议
- 江苏省房屋买卖合同
- 2025年业务员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模版(3篇)
- 2024年连云港市赣榆区区属国企对外招聘笔试真题
- 海南省海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注射用赖氮匹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江西吉安市新庐陵投资发展限公司招聘1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图示图集
- 2025年山东出版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完整版课件(全)
-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硬笔书法字帖
-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