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_第1页
专题01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_第2页
专题01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_第3页
专题01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_第4页
专题01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就是通过文章中对于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与事件,进而分析其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思想感情等,从而了解作者对这个刻画的人物是否寄托情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首先要关注文章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明确人物刻画运用的描写方法,抓住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不能忽视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具有深层含义)的描写词语。人物描写作用:外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神态: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情感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心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二、通过故事情节、环境分析人物故事情节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对人物性格的塑造相当重要。从整体上去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从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等。答题思路:单一事件分析人物形象①分析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行为(起因、经过、结果);②结合对应描写与关键词,分析人物精神品质;③综合答案,分点作答。多个事件分析人物形象①阅读全文,梳理文中主要事件;②结合文章人物描写,根据事件提炼概括人物精神品质;③综合答案,分点作答。答题模式:XX是个……的人(至少从不同角度回答两点)XX是个……的人,表现在……XX是个……的人,表现在……主题阅读一、(2021·广东潮安·七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守护苍生——记战“疫”中的钟南山熊育群①2020年1月18日晚,腊月二十四,钟南山赶到了人山人海的广州高铁站。正当春运,去武汉的车票早已卖光,事情紧急,颇费周折他才挤上G1102次列车,在餐车找了一个座位。②他走得非常匆忙,羽绒服都没有带,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接到请他紧急赶到武汉的通知,他就感觉此行不同寻常。尽管疲惫,他还是打开电脑,仔细研究每个材料和文件。③还有4个小时才到武汉,钟南山不时看一看手表。实在太困,他在低矮的座椅靠背上仰头睡了一下。火车上,乘客都在低头看手机,他是那节车厢里唯一的老年人。④深夜时分,钟南山抵达武汉。⑤在会议中心住下,钟南山的神经仍是紧绷的。武汉出现的病例让他高度警惕。这一路奔走,如同在梦境中穿行,不只是空间在跨越,时间似乎也在这个时刻恍惚。⑥17年前那场令国人记忆深刻的抗击“非典”战争中,钟南山临危受命,担任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那一年,疫情在广东突发,不久,北京等地也开始出现。病人接触过的人倒下了,医生护士也不能幸免。一时谣言四起,人们开始抢购罗红霉素、板蓝根、醋……这一次,武汉的病人症状与“非典”既相似又不一样。他判断,两者相比,尽管有很多同源性,但应是平行的完全不同的两种病毒。这种新型病毒到底有多危险,会怎么变异,他并不了解。这正是他忧虑的地方。⑦一夜难眠,等来天亮,钟南山早早投入到实地调研当中。窗外,树叶落尽,枝Y光秃,凛冽的北风刮过街巷。前天、昨天、今天,每天情况都在变化,两天内确诊了139例,出现了人传人的情况,还有医务人员被感染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⑧历史似乎在重复,他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文出现了。面对电视观众,钟南山再一次说出了真相,他郑重公布:“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⑨事态急剧发展,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爆发式增长,武汉“封城”,全国各地的人们关在家里,不再相聚欢庆,不再串门拜年。⑩中央沉着指挥,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打响,保卫生命必须争分夺秒!⑪1月29日,大车初五下车,一直没停歇下来的钟南山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他领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团队与武汉前方的广东医疗队ICU团队进行远程视频会诊,5个危重症患者出现在大屏幕上。会诊室里,他坐在中心位置,通过视频察看患者病情,讨论对策。关键时候,他怕ICU医生听不清他的话,摘下了口罩……这次会诊持续了6个多小时。⑫30日早上6点,钟南山要赶到北京参加全国疫情防治策略座谈会。在前往机场的车上,他与到访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利普金探讨疫情;在飞机上,他确定了几个危重病人的治疗方案;下了飞机赶往会场的车上,他接受了北京卫视记者的专访;到达目的地下车后,他大哲流星直奔会场……⑬座谈会在中国疾控中心召开,李克强总理亲自参加,就进一步加强科学防控疫情听取专家意见。总理进入会场,对专家说,本该与大家握手的,但按你们现在的规矩,握手就改拱手了。会议结束,李克强总理与专家们告别,他特意走过来对钟南山说:“还是握一次手吧!”⑭会议结束后,钟南山又赶回广州,为另一批广州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送行。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像军人开赴前线一样开赴武汉,虽不能说是生死诀别,但谁又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平安归来?这些白衣战士有的是钟南山的学生,有的是他的同事,他得细细叮嘱。他对他们说:“你们是去最艰苦的地方、最前线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进行战斗,我向你们致敬!我们等你们胜利回家!”他一直把他们送到车上。⑮冠状病毒肆虐,人们惶恐无助,盼望权威出现。钟南山不得不频频出镜,及时为大众答疑解惑。他的出现给了众人信心,安定了人们紧张的情绪。⑯网络上,流传着一张钟南山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视频截图。他讲到“相信武汉能够过关,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时,两眼噙泪,嘴唇紧紧报成了一道弧线。这张照片把他的刚毅与深情展露无遗。⑰抗击“非典”那年钟南山67岁,今年他84岁,17年岁月不改白发医者的体命担当,耄耋之年,他依然冲杀在与病毒交战的战场。他是在用生命守护天下苍生!⑱中国有个钟南山,这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据《光明日报》2020年3月3日,有删改)1.选文主要写了钟南山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1)他是那节车厢里唯一的老年人。(2)他讲到“相信武汉能够过关,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时,两眼噙泪。4.文章结尾说:“中国有个钟南山,这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二、(2021·内蒙古海拉尔·七年级期末)熟读精思,完成下面小题。秋天的喜讯(1)“嘎吱——”(2)袁隆平院士急不可待地迈出自家小院的门。(3)翠绿的禾苗,在风中齐刷刷弯腰点头,仿佛在向这位“稻田老兵”鞠躬行礼。(4)半个月前,袁隆平在长沙马坡岭这个幽静的院内过了九十岁生日。他年事已高,已不能频繁奔走在全国各地的杂交水稻基地。省农科院便在袁隆平住宅旁开发一块试验田,让他拉开窗帘就可以看到禾苗,走上几米就能与它们亲密接触。(5)袁隆平紧走几步,蹲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禾苗。禾苗像调皮的孩子,在他的怀抱中嬉笑。(6)“袁老师,您慢着点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退休干部李超英匆匆走出小铁门,焦急地叫道。“您别这么性急,走快了要气喘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辛业芸也紧随其后。(7)“小李、小辛,没事的,我现在是正宗的‘90后’啦!”袁隆平一回头,笑着说,“小李,去挑一个壮实的稻禾。”(8)李超英双手娴熟地将一株稻禾一合拢,挑出一枝剑叶又长又壮的穗子,小心翼翼地拔出来。(9)“这个穗子大!”袁隆平拿着穗子,左看右看,又摸又闻,爱不释手。(10)这片青葱翠绿、还在孕穗期的水稻,可不是普通的晚稻,而是近几年由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开发研究并取得基本成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袁隆平是个急性子,不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只要水稻一打苞,他就迫不及待地数一数,以预测产量。这一习惯保持了五十多年。(11)回到客厅,剥开剑叶,取出苞子,辛业芸、李超英和袁隆平的老伴邓则,分头数起来。袁隆平从桌子上拿起记录本和笔,等待她们报数。(12)“三百一十九粒。”辛业芸第一个报数。“三百五十一粒。”李超英第二个。“二百二十七粒。”老伴邓则最后一个。(13)袁隆平一笔一画写好后,说:“再数两遍。”(14)第二遍,第三遍,都没有更改数字。(15)“袁老师,拿手机来统计吧!”辛业芸说。(16)“手机屏幕太小,怕算错,还是拿计算器稳妥些。”袁隆平说着,随手从桌子上拿过一台计算器来。(17)“八百九十七粒!”一阵噼里啪啦后,袁隆平兴奋地喊起来。(18)辛业芸凑了过来,有点怀疑地问,“袁老师,您没算错吧!”(19)“我们再数一次,再算一次。”袁隆平也慎重起来。(20)又是一阵噼里啪啦,还是八百九十七粒。(21)袁隆平在记录本上的数字后郑重写上:“记录人:袁隆平,2019年8月23日中午12点15分。”(22)这是袁隆平连续第三天数孕穗期的第三代杂交晚稻穗子,抽穗期和灌浆期他还会不断数。冬天,湖南没有水稻,他就跑到海南基地数。五十多年来,这一习惯,从未间断。(23)随后,袁隆平又算起来,他要根据这三天的平均数,来预测试验田里的第三代杂交晚稻的亩产量。8月21日数了一穗有六百六十七粒,8月22日数了一穗有六百五十四粒,加上今天的八百九十七粒,三天平均七百三十九粒。袁隆平非常保守地按百分之八十五的结实率,算出一穗稻谷的重量,然后乘以一亩田的稻穗数和估计的粒重,得出亩产量。(24)“亩产可达一千零六十七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大有可为。”袁隆平望着窗外的试验田说。(25)这是今年立秋以来的一个喜讯。(26)早在1964年,袁隆平就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体系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1973年,三系配套成功。三系法优点是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但也有缺点:配组的时候受到恢保关系的制约,因此选择优良稻组合的几率比较低,难度大。此乃第一代杂交水稻。(27)袁隆平继续培育研究。1995年,两系法杂交稻通过多年的努力开始在生产上应用,它的主要优点是不育系配组自由,能选择到优良稻组合的几率比较高。但也不十全十美:光温敏不育系受气候和光照影响较大,使制种存在风险。此乃第二代杂交水稻。(28)其实不论第一代还是第二代,都已是世界奇迹。然而,袁隆平不服老,更不满足。(29)“要是有一种杂交水稻,既兼具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优点,又能克服二者的缺点,那该多好啊!”袁隆平想。(30)2011年,袁隆平领衔启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并成功研发出以遗传工程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利用该技术获得的不育系,克服了前两代的缺点,又兼具前两代的优点。(31)目前,第三代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当然,基本成功并不代表完成任务与使命,要真正形成产品,全面推向市场,走向高产,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32)袁隆平的科研之路,不光有“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更有敢于创新的前瞻性思维。“我们的团队已经开始研究第四代C4型杂交稻了,这种杂交水稻具有光合效率高的优势,预计2022年C4型水稻可基本研究成功。”“还有第五代,那是一系法杂交水稻,通过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一代的杂种优势,我们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已经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在杂交稻中引入无融合生殖特性。”(33)袁隆平年岁已高,但他作为一名国际农业战略家的本色没有褪。5.文章详细叙述了袁隆平的一件什么事?6.熟读精思,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1)翠绿的禾苗,在风中齐刷刷弯腰点头,仿佛在向这位“稻田老兵”鞠躬行礼。(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2)小李、小辛,没事的,我现在是正宗的“90后”啦!(赏析划线词语)7.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的最后一段的作用。8.袁隆平五十多年如一日坚持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是什么?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链接材料】学农有学农的乐趣!只要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就不会觉得苦!我的研究水稻,要待在水田里,还要在太阳底下晒,工作是辛苦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很苦,吃不饱,但我觉得乐在苦中,因为有希望、有信念。我认为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大好事。我现在身体还不错,老骥伏枥,壮心未已。我还要迎接新的挑战,向新的目标迈进。三、(2022·安徽经济开发区·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下面小题。老舍先生汪曾祺①北京东城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②【甲】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③【乙】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④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⑤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⑥【丙】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仁约到家里聚两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⑦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自然也要处理一些“公务”,看文件,开会,作报告(也是由别人起草的)……【丁】⑧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⑨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9.下面两句话应该分别放在文中、处。①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访的客人不断。作家,画家,戏曲、曲艺演员……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谈得很投机。②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10.阅读文章后,你发现了老舍先生的哪些生活情趣?请简要概括。11.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12.本文记叙的是老舍先生的事迹,在④⑤两段却写了齐白石老人的逸事,其作用是什么?1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老舍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四、(2021·江西·一模)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风雨中忆萧红丁玲①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②就在这样的风雨中,我想起了天涯的故人,那些死去的或是正受着难的。前天我想起了雪峰,昨天我又苦苦地想起秋白,今天我想起了刚逝世不久的萧红。③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初次见她,她的苍白的脸,紧紧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回忆,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吧。④我们相处了一个春天,彼此都很亲切,并不感觉到有什么孤僻的性格。我们尽情地在一块儿唱歌,每夜谈到很晚才睡觉。当然我们在思想上、感情上、性格上不是没有差异。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并不会因为不同独见或不同嗜好而争吵,而揶揄。我们痛饮过,我们也曾在风雨之夕互相倾诉。然而现在想来,我们谈得是多么地少啊!我们似乎从没有谈到过自己,尤其是我。然而我却以为她从没有一句话是失去了自己的,因为我们实在都太真实,太爱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神。但我仍会觉得我们是谈得太少的,因为,像这样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惕着谈话的人是太少了啊!⑤抗战开始后,劳累奔波使她迷茫,不知在何处安顿自己的生活。延安虽不够作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或者会使她能更健康些。但萧红却南去了。⑥我们分手后,就没有通过一封信。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告诉我,萧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东西会来似的。有一次我同白朗说:“萧红决不会长寿的。”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寥寥啊!⑦不幸的是我的杞忧竟成了现实,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⑧生在现在的世界上,死对于自己也是莫大的损失。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鲁迅先生的“阿Q”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地诠释。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就难免于这种灾难。⑨只要我活着,朋友的噩耗一定将陆续地压住我沉闷的呼吸。尤其是在这风雨的日子里,我会更感到我的重荷,但我一定可以支持下去的。我特压榨我生命所有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哪怕就仅仅为着你们也好,因为你们是受苦难的劳动者,你们的理想就是真理。⑩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我为着明天的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14.文章第一段中有关“风雨”的描写有何作用?1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萧红的性格特点。16.赏析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1)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2)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17.结合文章对萧红的回忆,探究作者蕴含其中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五、(2021·山东·周村二中八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悼路遥史铁生①我当年插队的地方,延川,是路遥的故乡。②我下乡,他回乡,都是知识青年,那时我在村里喂牛,难得到处去走,无缘见到他,我的一些同学见过他,惊讶且叹服地说那可真正是个才子,说他的诗、文都作得好,说他而且年轻,有思想有抱负,说他未来不可限量,后来我在《山花》上见他的作品,暗自赞叹,那时我既未做文学梦,也未及去想未来,浑浑噩噩,但我从小喜欢诗、文,便十分地美慕他,十分的羡慕很可能就接近着嫉妒。③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北京,其时我已经坐上了轮椅,路遥到北京来,和几个朋友一起来看我,坐上轮椅我才开始做文学梦,最初也是写诗,第一首成形的诗也是模仿了信天游的形式,自己感觉写得很不像话,没敢拿给路遥看。那天我们东聊西扯,路遥不善言谈,大部分时间里默默地坐着和默默地微笑,那默默之中,想必他的思绪并不停止,就像陕北的黄牛,停住步伐的时候便去默默地咀嚼,咀嚼人生。此后不久,他的名作《人生》便问世,从那小说中我又听见陕北,看见延安。④第二次见到他是在西安,在省作协的院子里,那是1984年,我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回陕北看看,路过西安,在省作协的招待所住了几天,见到路遥,见到他的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我知道我的话没用,他肯定以默默的微笑抵挡了很多人的劝告了。那默默的微笑,必是说,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我至今不能判断其对错,唯再次相信“性格即命运”然后我们到陕北去了,在路遥、曹谷溪、省作协领导李若冰和司机小李的帮助下,我们的那次陕北之行非常顺利、快乐。⑤第三次见到他,是在电视上,“正大综艺”节目里。主持人介绍那是路遥,我没理会,以为是另一个路遥,主持人说这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我定睛细看,心重重地一沉,他竟是如此的苍老了,若非依旧默默地微笑,我实在是认不出他了,此前我已听说他患了肝病,而且很重,而且仍不在意,而且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奋争不已。但我怎么也没料到,此后不足一年,他会忽然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⑥他不是才42岁吗?我们不是还在等待他在今后的42年里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吗?如今已是“人生九十古来稀”的时代,怎么会只给他42年的生命呢?这事让人难以接受,这不是哭的问题。这事,沉重得不能够哭了。⑦有一年王安忆去了陕北。回来对我说:“陕北真是荒凉呀,简直不能想象怎么在那儿生活。”王安忆说:“可是路遥说,他今生今世是离不了那块地方的。路逸说,他走在山山川川沟沟峁峁之间,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桃花、杏花,就会泪流满面,确实心就要碎了。”我稍稍能够理解路遥,理解他的心是怎样碎的,我说稍稍理解他,是因为我毕竟只在那儿住了3年,而他的42年其实都没有离开那儿,我们从他的作品里理解他的心。他在用他的心写他的作品。可惜还有很多好作品没有出世,随着他的心,碎了。⑧这仍然不止是一个哭的问题。他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倒下去,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流传得比42年要长久得多了,就像那块黄土地的长久,像年年都要开放的山涧的那一树繁花。18.请根据“作者三次见到路遥”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次数地点“我”眼中的路遥路遥给“我”留下的印象第一次北京不善言谈,默默地坐着、默默地微笑①第二次西安②为了文学创作,不顾身体第三次③苍老、默默地微笑④19.品味文中画线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两个“默默地微笑”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我定睛细看,心重重地一沉,他竟是如此的苍老了。(“竟”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0.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作者眼中的路遥是怎样的一个人。21.文章标题为“悼路遥”,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在对路遥的悼念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解析版)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本单元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就是通过文章中对于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与事件,进而分析其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思想感情等,从而了解作者对这个刻画的人物是否寄托情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一、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首先要关注文章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明确人物刻画运用的描写方法,抓住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不能忽视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具有深层含义)的描写词语。人物描写作用:外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神态: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情感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心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二、通过故事情节、环境分析人物故事情节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对人物性格的塑造相当重要。从整体上去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了解人物在各个情节中的表现。从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性格等。答题思路:单一事件分析人物形象①分析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行为(起因、经过、结果);②结合对应描写与关键词,分析人物精神品质;③综合答案,分点作答。多个事件分析人物形象①阅读全文,梳理文中主要事件;②结合文章人物描写,根据事件提炼概括人物精神品质;③综合答案,分点作答。答题模式:XX是个……的人(至少从不同角度回答两点)XX是个……的人,表现在……XX是个……的人,表现在……主题阅读一、(2021·广东潮安·七年级期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守护苍生——记战“疫”中的钟南山熊育群①2020年1月18日晚,腊月二十四,钟南山赶到了人山人海的广州高铁站。正当春运,去武汉的车票早已卖光,事情紧急,颇费周折他才挤上G1102次列车,在餐车找了一个座位。②他走得非常匆忙,羽绒服都没有带,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接到请他紧急赶到武汉的通知,他就感觉此行不同寻常。尽管疲惫,他还是打开电脑,仔细研究每个材料和文件。③还有4个小时才到武汉,钟南山不时看一看手表。实在太困,他在低矮的座椅靠背上仰头睡了一下。火车上,乘客都在低头看手机,他是那节车厢里唯一的老年人。④深夜时分,钟南山抵达武汉。⑤在会议中心住下,钟南山的神经仍是紧绷的。武汉出现的病例让他高度警惕。这一路奔走,如同在梦境中穿行,不只是空间在跨越,时间似乎也在这个时刻恍惚。⑥17年前那场令国人记忆深刻的抗击“非典”战争中,钟南山临危受命,担任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那一年,疫情在广东突发,不久,北京等地也开始出现。病人接触过的人倒下了,医生护士也不能幸免。一时谣言四起,人们开始抢购罗红霉素、板蓝根、醋……这一次,武汉的病人症状与“非典”既相似又不一样。他判断,两者相比,尽管有很多同源性,但应是平行的完全不同的两种病毒。这种新型病毒到底有多危险,会怎么变异,他并不了解。这正是他忧虑的地方。⑦一夜难眠,等来天亮,钟南山早早投入到实地调研当中。窗外,树叶落尽,枝Y光秃,凛冽的北风刮过街巷。前天、昨天、今天,每天情况都在变化,两天内确诊了139例,出现了人传人的情况,还有医务人员被感染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⑧历史似乎在重复,他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文出现了。面对电视观众,钟南山再一次说出了真相,他郑重公布:“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⑨事态急剧发展,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爆发式增长,武汉“封城”,全国各地的人们关在家里,不再相聚欢庆,不再串门拜年。⑩中央沉着指挥,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打响,保卫生命必须争分夺秒!⑪1月29日,大车初五下车,一直没停歇下来的钟南山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他领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团队与武汉前方的广东医疗队ICU团队进行远程视频会诊,5个危重症患者出现在大屏幕上。会诊室里,他坐在中心位置,通过视频察看患者病情,讨论对策。关键时候,他怕ICU医生听不清他的话,摘下了口罩……这次会诊持续了6个多小时。⑫30日早上6点,钟南山要赶到北京参加全国疫情防治策略座谈会。在前往机场的车上,他与到访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利普金探讨疫情;在飞机上,他确定了几个危重病人的治疗方案;下了飞机赶往会场的车上,他接受了北京卫视记者的专访;到达目的地下车后,他大哲流星直奔会场……⑬座谈会在中国疾控中心召开,李克强总理亲自参加,就进一步加强科学防控疫情听取专家意见。总理进入会场,对专家说,本该与大家握手的,但按你们现在的规矩,握手就改拱手了。会议结束,李克强总理与专家们告别,他特意走过来对钟南山说:“还是握一次手吧!”⑭会议结束后,钟南山又赶回广州,为另一批广州驰援武汉的医疗队送行。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像军人开赴前线一样开赴武汉,虽不能说是生死诀别,但谁又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平安归来?这些白衣战士有的是钟南山的学生,有的是他的同事,他得细细叮嘱。他对他们说:“你们是去最艰苦的地方、最前线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进行战斗,我向你们致敬!我们等你们胜利回家!”他一直把他们送到车上。⑮冠状病毒肆虐,人们惶恐无助,盼望权威出现。钟南山不得不频频出镜,及时为大众答疑解惑。他的出现给了众人信心,安定了人们紧张的情绪。⑯网络上,流传着一张钟南山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视频截图。他讲到“相信武汉能够过关,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时,两眼噙泪,嘴唇紧紧报成了一道弧线。这张照片把他的刚毅与深情展露无遗。⑰抗击“非典”那年钟南山67岁,今年他84岁,17年岁月不改白发医者的体命担当,耄耋之年,他依然冲杀在与病毒交战的战场。他是在用生命守护天下苍生!⑱中国有个钟南山,这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据《光明日报》2020年3月3日,有删改)1.选文主要写了钟南山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情达意的效果。(1)他是那节车厢里唯一的老年人。(2)他讲到“相信武汉能够过关,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时,两眼噙泪。4.文章结尾说:“中国有个钟南山,这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1)春节前夕,钟南山赶赴武汉判定疫情;(2)春节期间,钟南山来回奔波防治疫情。2.插叙了他17年前临危受命抗击“非典”的往事,丰富人物形象,突出表现了钟南山以守护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大爱情怀及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1)形容词,这里是“仅仅一个”的意思,突出表现了钟南山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2)动词,这里是“含住”的意思,形象生动写出了钟南山的坚强和刚毅。4.文章结尾高度赞扬了钟南山以守护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大爱情怀及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他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科学严谨的态度、全力救治病人的仁爱之心,值得这个时代牢记。这些精神品质是中国战胜当前困难必备条件,这些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根据提示将文章划分层次:①—⑤段写的是钟南山春节前夕赶赴武汉,对武汉疫情做出判定疫情的经历;第⑥段是叙述钟南山17年前临危受命抗击“非典”的往事;从第⑦到⑭段开始,写钟南山春节期间,多地奔波,展开疫情防治的工作,充分展现了他“在用生命守护天下苍生”的大爱情怀。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考查对插叙及作用的理解。由第⑦段“17年前”可知此段是运用插叙写法,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此文所写的是当前武汉疫情,由此联想到终南山17年前临危受命抗击“非典”的往事,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并且丰富人物性格,让我们体会到他“以守护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大爱情怀。3.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①句,“唯一”,形容词,本义指只有一个,仅仅一个。突出火车上那节车厢里的老人只要他一个人,疫情来临,人们没必要都不会外出,更何况是抵抗力弱的老人,更是不外出,终南山却冒着危险奔赴武汉,这个词语,体现出终南山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高尚情怀。②句,“噙”,动词,本义指含在里面。钟南山接受采访时说到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时,眼里含着眼泪,表明他对武汉的信任,他坚信武汉能战胜疫情,表现他的坚强和刚毅。4.考查对文章结尾的分析理解。“中国有个钟南山,这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此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高度赞扬了终南山的精神品质。无论是抗击“非典”,还是武汉疫情,他都不辞辛苦,耄耋之年,多地奔波,展开疫情防治的工作,表现他满腔热热忱用生命守护天下苍生的大爱情怀。还有他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科学严谨的态度,全力救治病人的仁爱之等,这些精神品质值得这个时代铭记,这些精神品质是中国战胜当前困难,实现时代梦想的必备条件。二、(2021·内蒙古海拉尔·七年级期末)熟读精思,完成下面小题。秋天的喜讯(1)“嘎吱——”(2)袁隆平院士急不可待地迈出自家小院的门。(3)翠绿的禾苗,在风中齐刷刷弯腰点头,仿佛在向这位“稻田老兵”鞠躬行礼。(4)半个月前,袁隆平在长沙马坡岭这个幽静的院内过了九十岁生日。他年事已高,已不能频繁奔走在全国各地的杂交水稻基地。省农科院便在袁隆平住宅旁开发一块试验田,让他拉开窗帘就可以看到禾苗,走上几米就能与它们亲密接触。(5)袁隆平紧走几步,蹲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禾苗。禾苗像调皮的孩子,在他的怀抱中嬉笑。(6)“袁老师,您慢着点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退休干部李超英匆匆走出小铁门,焦急地叫道。“您别这么性急,走快了要气喘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辛业芸也紧随其后。(7)“小李、小辛,没事的,我现在是正宗的‘90后’啦!”袁隆平一回头,笑着说,“小李,去挑一个壮实的稻禾。”(8)李超英双手娴熟地将一株稻禾一合拢,挑出一枝剑叶又长又壮的穗子,小心翼翼地拔出来。(9)“这个穗子大!”袁隆平拿着穗子,左看右看,又摸又闻,爱不释手。(10)这片青葱翠绿、还在孕穗期的水稻,可不是普通的晚稻,而是近几年由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开发研究并取得基本成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袁隆平是个急性子,不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只要水稻一打苞,他就迫不及待地数一数,以预测产量。这一习惯保持了五十多年。(11)回到客厅,剥开剑叶,取出苞子,辛业芸、李超英和袁隆平的老伴邓则,分头数起来。袁隆平从桌子上拿起记录本和笔,等待她们报数。(12)“三百一十九粒。”辛业芸第一个报数。“三百五十一粒。”李超英第二个。“二百二十七粒。”老伴邓则最后一个。(13)袁隆平一笔一画写好后,说:“再数两遍。”(14)第二遍,第三遍,都没有更改数字。(15)“袁老师,拿手机来统计吧!”辛业芸说。(16)“手机屏幕太小,怕算错,还是拿计算器稳妥些。”袁隆平说着,随手从桌子上拿过一台计算器来。(17)“八百九十七粒!”一阵噼里啪啦后,袁隆平兴奋地喊起来。(18)辛业芸凑了过来,有点怀疑地问,“袁老师,您没算错吧!”(19)“我们再数一次,再算一次。”袁隆平也慎重起来。(20)又是一阵噼里啪啦,还是八百九十七粒。(21)袁隆平在记录本上的数字后郑重写上:“记录人:袁隆平,2019年8月23日中午12点15分。”(22)这是袁隆平连续第三天数孕穗期的第三代杂交晚稻穗子,抽穗期和灌浆期他还会不断数。冬天,湖南没有水稻,他就跑到海南基地数。五十多年来,这一习惯,从未间断。(23)随后,袁隆平又算起来,他要根据这三天的平均数,来预测试验田里的第三代杂交晚稻的亩产量。8月21日数了一穗有六百六十七粒,8月22日数了一穗有六百五十四粒,加上今天的八百九十七粒,三天平均七百三十九粒。袁隆平非常保守地按百分之八十五的结实率,算出一穗稻谷的重量,然后乘以一亩田的稻穗数和估计的粒重,得出亩产量。(24)“亩产可达一千零六十七公斤,第三代杂交水稻大有可为。”袁隆平望着窗外的试验田说。(25)这是今年立秋以来的一个喜讯。(26)早在1964年,袁隆平就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体系来培育杂交水稻,可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1973年,三系配套成功。三系法优点是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但也有缺点:配组的时候受到恢保关系的制约,因此选择优良稻组合的几率比较低,难度大。此乃第一代杂交水稻。(27)袁隆平继续培育研究。1995年,两系法杂交稻通过多年的努力开始在生产上应用,它的主要优点是不育系配组自由,能选择到优良稻组合的几率比较高。但也不十全十美:光温敏不育系受气候和光照影响较大,使制种存在风险。此乃第二代杂交水稻。(28)其实不论第一代还是第二代,都已是世界奇迹。然而,袁隆平不服老,更不满足。(29)“要是有一种杂交水稻,既兼具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优点,又能克服二者的缺点,那该多好啊!”袁隆平想。(30)2011年,袁隆平领衔启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并成功研发出以遗传工程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利用该技术获得的不育系,克服了前两代的缺点,又兼具前两代的优点。(31)目前,第三代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当然,基本成功并不代表完成任务与使命,要真正形成产品,全面推向市场,走向高产,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32)袁隆平的科研之路,不光有“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更有敢于创新的前瞻性思维。“我们的团队已经开始研究第四代C4型杂交稻了,这种杂交水稻具有光合效率高的优势,预计2022年C4型水稻可基本研究成功。”“还有第五代,那是一系法杂交水稻,通过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一代的杂种优势,我们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已经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在杂交稻中引入无融合生殖特性。”(33)袁隆平年岁已高,但他作为一名国际农业战略家的本色没有褪。5.文章详细叙述了袁隆平的一件什么事?6.熟读精思,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1)翠绿的禾苗,在风中齐刷刷弯腰点头,仿佛在向这位“稻田老兵”鞠躬行礼。(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2)小李、小辛,没事的,我现在是正宗的“90后”啦!(赏析划线词语)7.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的最后一段的作用。8.袁隆平五十多年如一日坚持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是什么?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链接材料】学农有学农的乐趣!只要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就不会觉得苦!我的研究水稻,要待在水田里,还要在太阳底下晒,工作是辛苦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很苦,吃不饱,但我觉得乐在苦中,因为有希望、有信念。我认为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大好事。我现在身体还不错,老骥伏枥,壮心未已。我还要迎接新的挑战,向新的目标迈进。【答案】5.袁隆平反复细数稻粒,预测产量。6.(1)采用拟人手法,赋予禾苗以人的形态、情感,委婉表达作者对长年坚持在田间地头从事科学研究的袁隆平的敬意。(2)指袁隆平刚满90岁。且与“90后”年轻人相提并论,自称正宗的“90后”,体现袁隆平幽默乐观的性格和不服老的心态。7.总结全文,点明或深化文章中心,高度赞美了年事已高的袁隆平仍然是一名敢于创新具有前瞻性思维的国际农业战略家。(以上两点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而“本色没有褪”与前文的“数稻谷,预测产量的习惯保持了五十年”形成呼应。8.心中有为国为民的理想和信念,能怀有乐趣坚持从事科研工作,懂得粮食对于国计民生的战略意义。(以上三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细读文本,从文首第(1)段到第(22)段“五十多年来,这一习惯,从未间断”为叙事,记叙了袁隆平在实验田里采集了稻穗,并要求辛业芸、李超英和自己的老伴邓则反复细数稻粒,并用计算器计算总数,从而科学预测产量。可概括为:袁隆平反复细数稻粒,预测产量。6.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1)“弯腰点头”“鞠躬行礼”把禾苗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语境第(4)段“省农科院便在袁隆平住宅旁开发一块试验田,让他拉开窗帘就可以看到禾苗,走上几米就能与它们亲密接触”可知,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禾苗们向袁隆平表达敬意,其实是作者借禾苗来表达自己对袁隆平先生的崇高敬意。(2)“90后”本来指的是出生于九十年代的青年人。袁隆平说自己是“90后”,一个实际年龄九十岁的老人称自己是“90后”,表现了他的幽默和不服老的乐观心态。7.本题考查分析文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从结构上来看,本文末段是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对前文叙事的总结,点明了袁老“国际农业战略家”的本色没有变,点明了文章中心,并深化了主旨。从内容上,“国际农业战略家”是对袁老的高度评价,并与前文第(10)段“他就迫不及待地数一数,以预测产量。这一习惯保持了五十多年”形成前后呼应的关系,使文章结构完整,正是因为五十年严谨踏实的本色不变,他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相继研究成功杂交一代、二代、三代水稻,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国际农业战略家。8.本题考查对文章及材料的理解分析。根据链接材料“学农有学农的乐趣”可知,袁老能怀着乐趣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根据链接材料“只要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就不会觉得苦”“我还要迎接新的挑战,向新的目标迈进”可知他心中有着为国为民的理想和信念。根据链接材料“我认为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大好事”可知他懂得粮食安全对于国家,对于百姓的重要意义。这些精神品质都是袁隆平五十多年如一日坚持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三、(2022·安徽经济开发区·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下面小题。老舍先生汪曾祺①北京东城丰富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亲自侍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②【甲】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间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③【乙】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④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⑤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⑥【丙】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仁约到家里聚两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加,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⑦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自然也要处理一些“公务”,看文件,开会,作报告(也是由别人起草的)……【丁】⑧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⑨一九五四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9.下面两句话应该分别放在文中处。①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访的客人不断。作家,画家,戏曲、曲艺演员……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谈得很投机。②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10.阅读文章后,你发现了老舍先生的哪些生活情趣?请简要概括。11.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12.本文记叙的是老舍先生的事迹,在④⑤两段却写了齐白石老人的逸事,其作用是什么?1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老舍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9.丙丁10.①爱花成性②摆杏闻香③喜藏画作(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