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1页
第2讲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讲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3页
第2讲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4页
第2讲古典国际贸易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理论评价与比较以及比较利益的分解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第1节重商主义的贸易观一、产生背景二、基本观点三、政策主张四、对重商主义主义的评价一、产生的历史背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14~18世纪,全盛于16至17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产生于英国和法国二、基本观点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两种方式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安徒安·德·孟克列钦说:货币是军事的神经,黄金比铁更有威力,所以大国都在寻找获得黄金的办法,并且证明获得黄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业。3、多卖少买,奖出限入,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实施扩张战略。4、国家干预经济。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把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托马斯·孟说:如果我们只看到农夫在播种时节在田里抛撒下许多谷物,我们会把他看成疯子而不是农夫。但是,如果我们在收获季节考虑到他的劳动成果时,我们就会看到他的行为的价值以及这种行动带来的增益。三、政策主张1、货币政策2、奖出限入政策3、保护关税政策4、扶持本国幼弱工业的政策四、对重商主义主义的评价

积极意义: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提供了前提。不足之处:1.贸易建立在一国之所得,必为另一国之所失的基础上即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国际贸易关系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因此,这种解释是相当原始和粗陋的。2.未从根本上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为什么会产生国际贸易呢?逐利意识的驱动利差的存在价格差异成本差异不同的解释(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各国之间要素存量比率差异)第2节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一、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三、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四、绝对利益说的评价一、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背景: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映。

(一)绝对利益说的基本概念在某一种商品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则一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假设条件(1)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

(6)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7)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国家X产品Y产品共计分工前A国124B国21分工后A国306B国03一个2X2的模型:A国和B国,且A+B=W,每个国家均生产X、Y两种产品。

A、B两国劳动耗费均为3单位。在分工前,A国生产X产品只耗费1单位劳动,生产Y产品要2单位,B国相反。此时,A国在生产X产品上占有绝对优势,B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全世界X、Y商品共4单位。进行专业分工之后,A国将全部的3个劳动单位用于生产3单位X产品,B国将3个劳动单位全部用于生产3单位Y产品。两国按照1X:1Y进行X产品和Y产品的交换,两个的消费总量均会有所增加。全世界X、Y共6单位,较之分工前各增加一单位。在A、B两国组成的世界总消费也得到了提高。

三、绝对利益说的图形说明

X1X0XOY1Y0YⅡⅠACDA,TwY,B,ⅠⅡY1,X1,X0,X,C,BD,o,Y0,Tw,(a)(b)出口X进口Y进口X出口Y区分生产点和消费点

假设A国与B国各生产X与Y产品。左图为A国的基本情况,右图为B国基本情况。图形表明,当两国发生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后,两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出现了空间上的分离。A国的产业优势在于生产、出口X产品,B国产业优势则在于生产、出口Y产品。因此A国使用全部资源生产X产品,并用X产品按照国际交换比率Tw交换Y产品进行消费。

四、绝对利益说的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存在这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便不具有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的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进行国际贸易,也未因此而使得本国产业走向衰亡)。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斯密的学说符合18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国家那样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但是在自己劳动价值论的坚持方面,却无法说明X、Y两种产品进行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理论对比绝对利益学说与重商主义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财富的定义。认为社会财富应以商品劳务生产衡量(金银)鼓励经济自由主义(政府干预下的对外贸易,财富只产生于流通流域)绝对利益学说与相对利益学说李嘉图指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商品的相对劳动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绝对劳动成本。而绝对利益学说则认为产生于绝对成本差异第3节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一、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二、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图形说明三、对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四、机会成本与比较利益一、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另一个国家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贸易。根据这一理论,国际贸易可能只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任何贸易。这显然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1871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其中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所谓比较利益(ComparativeAdvantage),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中提供某种商品比提供其他商品相对来说更为便宜合算。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称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假设条件(1)使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的模型(2)市场处于完全竞争之中,两国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无任何贸易限制;(3)要素(劳动)在一国内自由流动,在两国之间不能流动;(4)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即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隐含着用一种要素进行生产);(5)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效益,不考虑运输、保险等价值;(6)收入分配不受贸易的影响。在此假设条件下,李嘉图证明: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非绝对利益。基本内容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加国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上论点便是古典甚至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基础。简单的数字说明(分工前、后比较)国家X产品Y产品A国B国6142国家X产品Y产品A国B国03100数字说明现假定两国分别只生产一个单位的X,Y,其消耗的劳动量如下表所示:分工前

分工后国家

1单位

X产品1单位Y产品A国

6(1)

4(1)B国

1(1)

2(1)国家

3单位X产品2.5单位Y产品A国

0(1)

10(1.5)B国

3(2)

0(1)

解释说明:分工前,世界总产量A(1X,1Y)+B(1X,1Y)=(2X,2Y)

按照绝对优势理论判断可知A国在X,Y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而在X,Y得生产率对比上,Y产品处于相对优势产品。同理X产品在B国绝对优势产品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应生产分工后,世界总产量A(

0X,10*1/4Y)+B(3X,0)=(3X,2.5Y)假设世界价格交换比率为1X:1Y,完成交换以后世界总产量,总福利增加二、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图形说明常用微观分析工具: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组合。假定:该经济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Y;并且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其他的一些基本假设如下所述:其他假设为完全市场假设且资源充分利用。

均衡条件:满足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或相对价格),即:(1.5)我们就可以得到均衡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述过程可通过所谓的埃基沃斯盒状图(Edgeworthbox)来描述。从而绘制出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

AOY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X机会成本&边际转换率机会成本

定义:机会成本,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来解释这两个概念

社会无差异曲线YXO距离原点越远社会福利越大成本价格线OLKC=w*L+r*K与等产量线确定最优产量A二、图形解释封闭条件下的均衡XX0OYY0A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李嘉图点

BC:李嘉图点DOFAYXA国B国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BC,原点是D,相对优势产品是X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AC,原点是F,相对优势产品是Y

ACB是两个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叠加,即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BC段,A国完全分工C点,A、B国完全分工AC段,B国完全分工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XT’X2B’X1OY2Y1JYTWC’BⅡ’出口(X)E’TBTWTAHX1X2OY1Y2AICA’T’E进口(X)出口(Y)ⅡI’比较利益学说图解以A国为例YXOTAX1Y1X2Y2ECHTWA,A进口X出口YⅡⅠ分工前:生产点即消费点,A点。A国的绝对劣势中的相对优势产品是Y产品分工后: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为C点交换比率是1:1消费量增加的同时,社会福利上升至Ⅱ线三、对比较利益说的评价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的评价(1)比较利益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成本相对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2)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如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3)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展开,但事实是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4)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得利益,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1)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交换比率的不同,这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2)该理论并未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从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功能都是为了实现商品价值的角度看问题,即便国际贸易不存在超额利润,即比较利益,只要能使商品得到实现,贸易就会发生,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微观厂商理论)(3)比较利益说隐含有一层意思,即越落后的国家参加贸易,则越会受益,这里实际没有看到国际贸易具有的不等价交换和价值的流向,难于为相对落后国家接受。(三)我国理论界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20世纪50年代:没有坚持劳动价值论,掩盖交换中存在的不等价交换与国际剥削60年代初:批判地吸收改革开放后:分成两方观点四、机会成本与比较利益

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costtheory)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的关系机会成本递增、不变、递减PPC1PPC2PPC3YXO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的关系如果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而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那么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例题1.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计算机小麦中国100小时4小时加拿大60小时3小时第4节贸易利益的分解

比较利益可以分解:得自贸易的利益:来源于在资源配置不变、产出不变、未实行产品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一部分产品以国际价格而非国内价格进行交易。

得自分工的利益:主要来源于资源按照比较利益进行的重新配置。1.来自于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前提条件:资源配置不变、产出不变、该国并未实行产品专业化生产)YY0Y10X0X1X‘WXB’TWTBⅠⅡC与国际价格线TW相切所产生的无差异曲线Ⅱ距原点更远,即说明此时的社会福利更高。2.来自于国际分工的比较利益YY0Y10X0X1XB’TBⅠⅢT‘W由于更高价格的吸引,该国将生产更多的X产品,而生产较少的Y产品。无差异曲线Ⅲ进一步向外推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贸易利益图形分解:合成分析与评价得自贸易的利益:从Ⅰ→Ⅱ生产点保持不变产品交换价格采用国际价格线使得社会福利增加得自分工的利益:从

Ⅱ→Ⅲ,生产点与消费点分离使得社会福利增加

无差异曲线Ⅰ到Ⅲ是总的利益BTXYY0X0X1Y1OⅡⅠⅢTw1Tw2B,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迈克道格尔(MacDugall)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实证检验:以1937年为例,考察了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行业或产品美国劳动生产率/英国劳动生产率美国出口/英国出口大于2收音机3.58生铁3.65容器2.44罐头5.23.5机械2.715表2-4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