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1T 090-2014 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标准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B/2A/wKhkGWer-I-AW54eAADjzkaOeR0402.jpg)
![DBJ41T 090-2014 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标准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B/2A/wKhkGWer-I-AW54eAADjzkaOeR04022.jpg)
![DBJ41T 090-2014 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标准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B/2A/wKhkGWer-I-AW54eAADjzkaOeR04023.jpg)
![DBJ41T 090-2014 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标准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B/2A/wKhkGWer-I-AW54eAADjzkaOeR04024.jpg)
![DBJ41T 090-2014 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标准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1B/2A/wKhkGWer-I-AW54eAADjzkaOeR040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DBJ41/090-2014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broadbandnetworkinfrastructuresofhousing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DBJ41/090—2014主编单位: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河南省信息咨询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原河南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批准单位: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5年1月1日黄河水利出版社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技术标准/河南省通信管理局主ISBN978-7-5509-0983-0设备-技术标准-河南省Ⅲ.①宽带通信网-房屋建筑IV.①TU855-65②TN91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85430号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发行部电话66020550、66028024、66022620(传真)E-mail:hhslcbs@126.com印张:1.625版次:2014年12月第1版印次:2014年12月第1次印刷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豫建设标〔2014〕84号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房屋建筑宽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郑州航空港经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DBJ41/T090—2008)由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河南省信息咨询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进行了修订,已通过评审并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意备案,名称变更为《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技术标准》,编号为DBJ41/090—2014,现予批准发布,自2015年1月1日在我省施行。其中,第3.0.1、3.0.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2008)同时作废。此标准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技术解释由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河南省信息咨询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负责。2014年12月2日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和试验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结合宽带网络设施的技术特征,并在广城乡建设厅、河南省通信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评审通过后,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并发布实施。本标准共6章,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施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河南省信息咨询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郑州市花园路63号,邮编:45000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河南省信息咨询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原河南省电主要起草人员:朱光军黄岗张开进张锁肖建东主要审查人员:胡伦坚李全成田立伸段玉荣柳中茹 2术语 2 4 5 54.2通信机房 7 74.4无线基站设备间 84.5室内分布系统设备间 94.6电信间 4.7通信管道 4.8室外线缆 4.9入室线缆 4.10配线设备 5.1施工前检查 5.2通信管道敷设 5.3配线线缆敷设 5.4配线设备安装 6质量验收 条文说明 促进资源节约,保障省内县级及以上城区(含产业集聚区)房屋建1.0.2本标准适用于本省新建房屋建筑规划用地红线内宽带网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如本标准与新颁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有不一致或未涵盖的内容,以国家或行业新颁标准2.0.1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boradbandnetworkinfrastructureofhousing指在县级及以上城区(含产业集聚区)房屋建筑与建筑群内,为实现语音、数据、多媒体等通信业务所配套的通信机房(有线通信设备间、无线基站设备间和室内分布系统设备间等)、基站天2.0.2用户接入点accesspointforsubscriber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共同接入的部位,是电信业务经营者与房屋建筑建设方的工程界面。2.0.3设备间equipmentroom具备线缆引入、安装通信设备条件的通信机房,按用途分为有线通信设备间、无线基站设备间和室内分布系统设备间等。2.0.4有线通信设备间wirecommunicationsequipmentroom指供安装有线通信设备及配线设备的通信机房。2.0.5无线基站设备间wirelesscommunicationsequipmentroom指供安装无线通信基站设备的通信机房。2.0.6室内分布系统设备间indoordistributionsystemequipmentroom指供安装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设备的通信机房。2.0.7电信间telecommunicationsroom放置配线设备并进行线缆交接的专用空间。2.0.8交接箱opticalcableintersectionbox连接配线线缆和用户线缆的配线设备。2.0.9配线设备wiringfacilities连接通信线缆的配线机柜(架)、配线箱的统称。2.0.10信息插座telecommunicationsoutlet指支持各类通信业务的线缆终端模块,一般是安装在室内墙面上(也有桌面型和地面型),为实现通信业务接入的插座。2.0.11通信管道communicationduct指在建筑规划用地红线内供通信布缆使用的地下通道,由管道、人(手)孔、室外引上管和建筑物引入管等组成。主要包括主2.0.12配线管网wiringpipelinenetwork指在建筑物内供布放通信(光)电缆、网线等线缆使用的通2.0.13配线区wiringzone根据房屋建筑的分类、住户密度,以单体或若干个房屋建筑组成的配线区域。2.0.14配线线缆wiringcable用户接入点至设备间配线设备、设备间至与公用通信管道互通的人(手)孔之间连接的线缆。2.0.15用户线缆subscribercable用户接入点配线设备至多功能配线箱之间连接的线缆。2.0.16入室线缆dropcable建筑物楼宇单元/弱电竖井的单元(楼层)配线箱至室内配线2.0.17室内线缆indoorcable室内配线箱至室内信息插座之间连接的线缆。2.0.18共用人(手)孔commonmanhole(handhole)指通信管道与公用通信网管道互通的部位,为多家电信业务3.0.1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工程的设计,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可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3.0.2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必须符合城乡规划要求,与通3.0.3在公用电信网络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新建其他建筑的通信设施宜采用光纤接入方式建设。设备间等宽带网络设施,必须与房屋建筑同步建设(同步设计、同3.0.5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工程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无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证明材料、质量文件或与设计要求不符的器材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国家认证的新设备、新材料可优先。4.1工程设计一般规定4.1.1用户接入点的位置应依据不同类型房屋建筑形成的配线《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 用户接入点配线设备设置:(1)电信业务经营者和建筑建设方共用配线箱或交接箱时,(2)电信业务经营者和建筑建设方分别设置配线箱或配线柜方负责建设。房屋建筑规划用地红线以内的共用人(手)孔、通信管(1)共用人(手)孔位置宜尽量靠近用地红线,以便于与公用(2)主干管道、配线管道、引入管道应相互衔接;(3)管孔数应能满足规划终期通信容量需求,并预留2~3个备用管孔;用ITU-TG.652技术标准的光纤,用户光缆宜采用ITU-TG.657预留公用电话区域,位置应靠近道路两侧或住宅区公共广场处。4.2.1通信机房指有线通信设备间、无线基站设备间、室内分布4.2.2通信机房不宜设窗,室内应做好防水防潮处理,严禁其他的上层不应设卫生间,且不宜与厨房、卫生间等易潮湿的地方毗邻。通信机房门宜采用丙级防火外开门。4.2.3通信机房室内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8m,门宽不应小于4.2.4通信机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2级。4.2.5通信机房设置应远离电磁干扰区,并应符合《民用建筑电4.2.6通信机房的供电等级应按与该建筑物最高供电等级一致,通信机房应设置不少于三个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220V/4.2.7通信机房应设置一般照明和备用照明,一般照明的水平面照度不应小于150lx,备用照明的照度不宜低于普通照明,且持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180min。4.2.8通信机房应预留安装空调所需的孔洞。4.2.9通信机房应设置等电位接地端子板,接地电阻值不宜大于4.3有线通信设备间4.3.1在住宅建筑内,有线通信设备间的设置和使用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分类使用面积(m²)备注(宽×深)(mm×mm)单个建筑至少可安装4个机柜(600×600),按列设置多个建筑至少可安装4个机柜(800×800),按列设置设备间。无线基站设备间的位置应尽量安排在建筑群的中心区区域占地面积(km²)使用面积(m²)0.2<区域占地面积≤0.3不宜小于500.3<区域占地面积≤0.5应根据建筑群分布情况,设置2个无线基站设备间,基站设备间位置应均匀合理,使用面积不宜小于50区域占地面积>0.5应根据建筑群分布情况,由通信设计单位规划设置3个以上无线基站设备间,位置应均匀合理,使用面积不宜小于504.4.2无线基站设备间应尽量靠近弱电竖井,且便于无线基站设备间进出线缆,便于与通信管道衔接;无线基站设备间内应预留馈线穿墙洞和通道,以便于基站馈线布放至天面,馈线穿墙洞大小及个数宜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多系统布放需求。4.4.3在房屋建筑物顶部应考虑预留有通信塔的天面空间,天面空间宜满足多家运营企业、多系统布放的需求,同时须根据所有设备的重量、尺寸、排列方式及楼面结构布置等对机房楼面结构进行4.4.4无线基站设备间所处建筑物底部必须设置接地引出点,保证接地点的可用性。4.4.5无线基站设备间所处建筑物必须有完善的防雷装置。4.5室内分布系统设备间4.5.1为便于楼内室内分布系统信号源设备的安装,宜在房屋建筑区域内设置室内分布系统设备间,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5m²。一般情况下,每幢高层楼宇宜设置一个室内分布系统设备间,多层楼宇区域内宜设置一个室内分布系统设备间。室内分布系统设备间可与无线基站设备间、有线通信设备间以及电信间合设,合设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两者使用面积之和。4.5.2新建房屋建筑应预留室内分布系统设备间至室内分布系4.5.3室内分布系统设备间须设置接地引出点,保证接地点的可4.5.4房屋建筑内有弱电井的,宜在弱电井里设置接地引出点,并保证接地点的可用性。弱电井应预留设备安装空间,空间大小宜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多系统布放的需求。近配线区入口处的第一个分支路口(配线电缆的交汇处),宜选择4.6.4单个电信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²(4m×2.5m),可安装4个机柜(宽600mm×深600mm),按列设置。4.7通信管道4.7.1应选择地下、地上障碍物较少的易于维护管道的路由,其4.7.2通信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之间最小净距应符合表4.7.2的规定。若最小净距由于条件限制达不到规定要求,应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名称平行净距(m)交叉净距(m)给水管直径300mm以下直径300~500mm直径500mm以上污水排水管0.15(2)热力管续表4.7.2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名称平行净距(m)交叉净距(m)燃气管压力≤300kPa(压力≤3kg/cm²)0.30(³)300kPa<压力≤800kPa(3kg/cm²<压力≤8kg/cm²)电力电缆35kV以下0.50<4)35kV及以上高压铁塔基础边绿化乔木灌木地上杆柱0.50~1.00马路边石边缘沟渠(基础底)已有建筑物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注: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侧各加长2m,厚度为5~8cm。及备用孔数确定。管孔总数量应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的需4.7.5通信管道可根据线缆敷设要求采用不同管径的管材进行孔式塑料管(包括蜂窝式塑料管和栅格式塑料管等)。材料应采4.7.7在穿越主要道路和特殊地段时,应采用外径为φ100~4.7.9通信管道在两人(手)孔间应有一定坡度,坡度应为3%~4‰,不得小于2.5‰。严禁采用“V”形敷设。埋深(管顶至路面)应符合表4.7.10的规定。塑料管的最小埋深管材类别绿化带(草坪、花坛)(m)人行道下(m)车行道下(m)塑料管钢管段弯管道内严禁采用“S”形或“U”形敷设。其他管线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4.7.19的规定。其他管线电力线路压缩气管给、下水管热力管(不包封)热力管(包封)煤气管平行净距交叉净距路(如顶管)的两端等场合时,宜设置人(手)孔;(2)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建筑和图书馆等应以单幢楼为单位建设人(手)孔;(3)多层住宅建筑及别墅应以单元为单位建人(手)孔,高层住宅建筑应以单幢楼为单位建设人(手)孔;(4)与公用通信网管道相通的共用人(手)孔位置,应便于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管道衔接。位较高时,还应增设渣石基础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4.7.22人(手)孔的制作应符合《通信电缆配线管道图集》YD5062和《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5178的有关规定。4.8室外线缆4.8.1室外线缆应包括从通信机房或配线交接间内的交接设备布放至单元(楼层)配线箱的线缆,容量应满足覆盖区域所有用户的接入需求。缆设计应满足用户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需求。型与容量,应按照接入光纤类型及芯数配置。4.8.4当电信业务经营者和建筑建设方共用配线箱(柜)或交接箱时,共用箱(柜)体应分区域设置各家电信业务经营者的配线模4.9.1入室线缆应包括建筑物单元/弱电竖井的单元(楼层)配4.9.2入室线缆经室内配线管网敷设至室内配线箱,敷设路由宜4.9.3入室线缆纤芯按照覆盖区域所有用户数量1:1冗余配置,4.9.4室内配线箱至室内各信息插座的4对对绞电缆应一次布4.9.5线缆布放在管与线槽内的管径与截面利用率,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线缆做不同的选择。管内穿放大对数电缆或4芯以上光缆时,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管内穿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光缆时,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布放线缆在线槽内的截面利用率应为30%~50%。4.9.6入室线缆预留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配线柜处预留长度应为3~5m。(2)在楼层配线箱处光纤预留长度应为1~1.5m。(3)在室内配线箱成端时,预留长度不应小于0.5m。(4)光缆纤芯在用户侧配线模块不作成端时,应保留光缆施工预留长度。4.9.7建筑物内综合布线工程设计选用的电缆、光缆应从建筑物防火线缆,并应满足与外部通信网络的互通。(1)配线光缆接续采用熔接方式,对不具备熔接的环境可采用冷接法。(2)用户光缆成端可采用冷接或利用速磨技术的光纤成端器(3)每一光纤链路中采用相同类型的光纤连4.9.9建筑物内综合布线系统选用的线缆和接插器件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信光缆系列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GB/T13993.3、《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2部分:综合布统第3部分: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YD/T926.3的有关4.9.10综合布线线缆的敷设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综合布4.10配线设备4.10.4落地型交接箱的设置位置应考虑方便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小区内部的监控系统又能对其进行4.10.5单元(楼层)配线箱选择应根据用户实际规模考虑确定。(1)宜放置在楼道处或弱电竖井内,楼道处或弱电竖井的空(2)每一幢高层建筑宜分层设置楼层配线箱。元配线箱。(4)单元配线箱样式、色彩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且箱体有明显的通信专用字符和编号。中的要求。分类占用空间(高×宽×深)备注单元配线箱(72芯含以下)450×450×200设于单元或楼层单元配线箱(144芯)750×550×300设于单元或楼层于1.5m,墙挂式箱体底面距地不宜小于1.8m。功能成套配置。5.1施工前检查倒灌、防鼠的措施。数量、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器材外包装应完整,并应无破损、凹陷、受潮等现象,且应有材料合格证明。5.2通信管道敷设进行处理。色泽均匀,不得有气泡、凹陷、凸起和杂质;两端切口应平整、无裂口、无毛刺,并与中心线垂直;硬质实壁管、栅格管的管材弯曲度不宜大于0.5%。将不同规格、型号的管材进行对接。5.2.5管道在进入人(手)孔喇叭口处,其外侧长度2m范围内应铺设钢筋混凝土基础且钢筋搭在人(手)孔墙上不得少于105.2.7管道出入口部位应采取封堵措施。5.2.8高层建筑物应将水平配线管网汇集到所属电缆竖井(弱5.2.9竖井(弱电间)内设置专用的通信线槽或电缆支架(桥5.2.11建筑物内预埋敷设的暗管应便于线缆的布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暗管弯曲敷设时,其路由长度应小于15m,且该段内不得(2)暗管的弯曲部位应安排在管路的端部,管路夹角(弯曲角(3)引入线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其他暗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墙体不宜短于25mm。(5)暗管敷设后,应保证管内畅通,暗管内应穿放引线。(6)暗管与其他设施管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7)如明敷塑料管,在距接线盒300mm处、弯头处两端和直线段每隔1m处,应采用管卡固定。5.2.12人(手)孔井盖及口圈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人(手)孔井盖及口圈装置(包括外盖、内盖、口圈防盗装置等)的规格应符合标准图或设计的规定。(2)人(手)孔井盖应用灰铁铸铁或球墨铸铁铸造,或者复合钢纤维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浇铸等,井盖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3)井盖与口圈应吻合,盖合后应平稳、不翘动。(4)井盖的外缘与口圈的内缘间隙不应大于3mm;井盖口圈5.2.13人(手)孔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2)人(手)孔壁四周的回填土,不应有直径大于100mm的(4)砌体面应平整、美观,不应出现竖向通缝。(5)砖砌体砂浆饱满程度不应低于80%,砖缝宽度应为8~(6)砌块砌体横缝应为15~20mm,竖缝应为10~15mm,横缝砂浆饱满程度不应低于80%,竖缝灌浆应饱满、严实,不得出现跑漏现象。5.2.14管道进入人(手)孔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进入人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宜小于400mm,管道顶部距人孔上覆底部的净距不应小于300mm,进入手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手孔基础顶部不宜小于200mm。(2)引上管进入人孔处宜在上覆顶下面200~400mm范围(3)人(手)孔内相对管孔高差不宜大于500mm。暴露的地下设施做必要的保护。对于重要地下设施,开挖前应征5.2.16隐蔽工程应进行随工检验并具有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应在隐蔽工程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5.2.17通信管道、人(手)孔建筑还应符合国家标准《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4的有关规定;建筑物内桥架/槽5.3配线线缆敷设及布放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5.3.2建筑物室外通信管道光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光缆敷设后应平直、无扭转、无损伤,在人(手)(2)人工敷设时,一次敷设长度不得超过1000m;光缆出管孔150mm以内不得做弯曲处理,管孔出口处应采取避免损伤光(3)光缆在建筑物外人(手)孔引入楼宇管孔时,光缆应设置5.3.3敷设线缆时,牵引力应限定在线缆允许的范围内,通信线缆曲率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表5.3.3的规定。光缆类型静态弯曲(mm)动态弯曲(mm)室内外光缆室内光缆10D/10H/且不小于30mm20D/20H/且不小于60mm注:D为缆芯处圆形护套外径,H为缆芯处扁形护套短轴的高度。(2)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中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楼内弱电竖井、桥架/槽道内敷设光缆时应平直,不得(2)光缆垂直敷设时,应在光缆上端和每隔1.5m处进行固定,水平敷设时应在光缆的首、尾、转弯以及每隔5~10m处进行(3)如桥架/槽道内敷设多条光缆时,应对光缆进行分束绑(4)入室线缆敷设时,应利用墙壁暗管内的引线进行穿放,应免线缆混错。(5)建筑物入室线缆敷设时,线缆两端应考虑成端熔接及维(1)光缆接续应使用专用工具,避免损伤光纤,接续前应核对光缆的端别、纤序,接续后不得出现纤序错接情况;线缆端别及纤序应作永久性标识。(2)光缆成端时,尾纤在机架内的盘绕应大于规定的曲率半径要求;集纤盘内余留的裸纤、尾纤或蝶形光缆盘绕方向应一致,(3)机柜(箱)内的光缆(纤)与其他线缆应分类绑扎、排列整(4)光纤的接续衰耗、纤序分配及光缆金属构件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5.3.6建筑物室内用户ONU至室内信息插座间,敷设对绞电缆(1)每对对绞电缆应保持对绞线的扭绞状态,电缆扭绞松开(2)对绞线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应按色标和线对5.4配线设备安装5.4.5机柜的主要维护操作侧距墙净距离不应小于800mm。松紧适度。6.0.1工程质量评判应符合下列规定:(1)通信管道的管孔试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工(2)建筑物通信光缆敷设及成端接续测试等的验收标准,应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及《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847的有关规定。(3)工程安装质量应按10%的比例抽查,符合设计要求时,被检项检查结果应为合格;被检项的合格率为100%时,工程安装质量应判为合格。6.0.2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工程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1)工程质量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2)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3)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6.0.3用户接入点至配线箱之间的光纤链路应全部检测,宜采用6.0.4性能测试的各项测试结果应有详细记录,测试记录应作为竣工文档资料的一部分。6.0.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按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适当调整抽样复验、试验数量,调整后的抽样复验、试验方案应由施工单位编制,并报监理单位审核确认。(1)同一项目中由相同施工单位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使用(2)同一施工单位在现场加工的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用于同一项目中的多个单位工程。(3)在同一项目中,针对同一抽样对象已有检验成果可以重复利用。6.0.6检验批的质量检验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有关规定。(1)安装工程量。(2)工程说明。(3)设备、器材明细表。(4)竣工图纸及设计文件。(5)测试记录。(6)工程变更、检查记录及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记录。(7)随工验收记录。(8)隐蔽工程签证。(9)工程决算。6.0.8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工程宜按表6.0.8所列方式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阶段检验项目检验内容检验方式1施工前检查设备安装环境设备间和电信间环境条件施工前检查器材检验2.通信管道和人(手)孔器材检查;3.线缆及连接器件检验;4.配线设备检查序号阶段检验项目检验内容检验方式2管道敷设通信管道1.室外预埋管道路由及施工条件;2.管道沟开挖和回填土;3.管道埋深;4.管道敷设和连接;5.进入建筑物及防护措施;6.子管敷设随工检验隐蔽工程签证记录人(手)孔1.地基、外形、尺寸等;2.施工质量;3.管道进入位置建筑物内配线管网1.导管敷设;2.梯架、托盘、槽盒敷设;3.其他3线缆敷设与连接室外光缆1.管孔孔位及占用数量;2.敷设及保护措施随工检验建筑物内线缆1.线缆敷设路由;2.线缆保护措施线缆接续及成端1.光缆接续与成端;2.对绞电缆成端与终接4设备安装交接箱、配线设备、多功能配线箱等设备1.规格、容量;2.安装位置及安装工艺;3.抗震加固措施;4.接地措施随工检验续表6.0.8阶段检验项目检验内容检验方式5系统测试光纤链路测试光纤链路衰减指标随工或竣工检验对绞电缆布线系统测试1.接线图;2.衰减;3.进墙串音6工程总验收竣工技术资料清点、交接技术资料竣工检验工程验收评价考核工程质量,确认验收结果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可参照……的要求(或规定)"。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技术标准DBJ41/090—2014 3基本规定 4.1工程设计一般规定 4.2通信机房 4.7通信管道 4.9入室线缆 1.0.1为全面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规范河南省新建房屋建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实现电信基础设施资源共享、促进资源节约,保障省内县级及以上城区(含产业集聚区)房屋建筑和建筑群区域内电信业务的公平进入,特制定本标准。建筑宽带网络设施技术标准》,将进一步明晰建设各方职责界面,的自由选择权。对于深入贯彻执行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加快“宽3.0.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第五十二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阻止或者妨碍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依法从事电信设施管道和驻地网建设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信部规〔2005〕330号)中“民用建筑的开发者和管理者应当为各电信业务经营者使用民用建筑内的通信管线等公共电信配套设施提供平等的接入和使用条件,保证电信业务在民用建筑区域内的接入、开通和使用。”的要求而提出的。3.0.4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规划用地红线内的通信管道、配线管网、电信间、设备间等宽带网络设施作为房屋建筑的基础设施,应当纳入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在工程建设前期应与土建后同期交付。4.1工程设计一般规定4.1.1用户接入点的位置应依据不同类型房屋建筑形成的配线《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 (4)用户接入点交换局侧以外的配线设备及配线光缆,应由电信业务经营者负责建设;用户接入点用户侧以内的配线设备、用户光缆及室内家居配线箱、终端盒、信息插座、用户线缆,应由建筑建设方负责建设。(1)用户接入点的位置应设于公用通信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共用电信间共用电信间室内管道楼宇配线设备(开发商)(运营商)用户光缆配线光缆配线光缆用户接人点通信设备通信设备|(语音、宽L带)通信设备(语音、宽配线设备(运营商)配线设备运营商)配线设备(运营商)终端盒配线箱室内线缆楼层楼层配线箱(开发商)运营商运营商运营商室内室内配线箱(开发商)人人(手)孔基础设施(空调、电源、接地等)公用网通信管道建筑红线配线设备商)建筑物外配线设备(运营商)配线设备(运营商)配线设备(运营商)配线箱体设备间用户光缆用户光缆信息插座等)建筑,建筑建筑,建筑(运营商局域网楼宇配线设备(开发商配线箱体(空调、电源、接地用户光缆配线光缆通信设备(语音、宽带)通信设备(语音、宽带)配线设备(运营商)配线设备(运营商(运营商)配线设备(运营商)设备(开发商)基础设施(空调、电源、接地等)电信间(运营商)通信设备(语音、宽基础设施等)公用网通信管道设备间建筑红线配线光缆管道电信业务经营者负责建设;用户接入点用户侧以内的配线设备、综合布线系统应由建筑建设方负责建设。(1)无线基站系统应由电信业务经营者负责建步进行。厚)黄沙,再采取横铺红砖方式予以保护。简易管道施工工艺应符合图4.7.4(管道施工断面图)的要求。在横穿房屋建筑内道路及管道覆土层在300~500mm时,应采取混凝土包封(包封厚度为50~80mm)或使用经防锈处理的镀锌钢管等保护措施。横铺(警示红砖)细土回填横铺(警示红砖)细土回填黄沙横铺(警示红砖)细土回填黄沙横铺(警示红砖)黄沙细土回填黄沙230图4.7.4管道施工断面图(单位4.7.14楼宇引入管道应与建筑物室外管道人(手)孔连通,多层楼宇每一单元应设置一处引入管,高层楼宇(如地下室相通)每幢楼不应少于一处引入管。楼宇引入管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宇引入管数量不应少于3孔,管孔外径应不小于50mm。(2)引入管出口端应伸出外墙至少2m,并应在人(手)孔方向下沉,坡度系数不应小于0.4%。(3)建筑物楼宇引入管处应做防水措施。(1)入室段暗管应从单元配线箱敷设至每户室内家居配线(2)应将水平暗网汇集到该楼宇单元配线箱内,单元配线箱(3)每户应设置2根入室暗管至室内家居配线箱。(5)暗管直线敷设每30m处,应加装过路箱(盒),弯曲敷设(6)线缆暗管曲率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引入线暗管曲率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7)暗管穿越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应做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升本申请书范文500
- 2025年度水利工程改造施工合同
- 2025年度卫星通信技术务工人员劳动合同范本
- 中学生贫困生申请书
- 2025年度架子工安全施工安全设施配备及使用协议
- 眼睛保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申请书晚自习
- 2025年度智能机器人研发与制造合作协议-@-1
- 2025年度探矿权转让合同范本(特殊矿种类)
- 2025年度学校宿舍家具健康环保采购合同
- 酱香型白酒工厂设计
- 第3章 环境感知技术
- 牵引管道孔壁与管道外壁之间注浆技术方案
- 肛周脓肿完整版课件
- 公司(工厂)厂牌管理规定
-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 初一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知识点整理
- 定点医疗机构接入验收申请表
- 脓毒血症指南
- 四年级下册口算练习-减法简便计算
- 【企业杜邦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60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