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主题12 含沙量与输沙量 学案(含解析)_第1页
专题三 主题12 含沙量与输沙量 学案(含解析)_第2页
专题三 主题12 含沙量与输沙量 学案(含解析)_第3页
专题三 主题12 含沙量与输沙量 学案(含解析)_第4页
专题三 主题12 含沙量与输沙量 学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12含沙量与输沙量含沙量输沙量概念指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的干沙的质量,计量单位为kg/m3或g/m3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重量,单位为千克或吨影响因素产生影响①影响水质、透明度的高低及营养盐类的多少,进而影响水生生物;②影响三角洲面积大小和海岸线的进退;③影响土壤肥力和河床深浅,堵塞河道;④影响航运(选择题1~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广东地理)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图1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图2示意该段河道流量超过15000m3/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据此完成1~2题。1.由图1可知,当流量从14278m3/s降至6888m3/s时,该河段()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2.根据图2,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A.河道来沙量减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江苏地理)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3~4题。3.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5.(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选择题1~4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024·广东大湾区模拟)水沙环路曲线可较好地反映流域泥沙输移过程。1976年8月濂水流域发生了一次暴雨,流域内某水文站观测到的水沙环路曲线呈顺时针(右图)。据此完成1~2题。1.此次暴雨导致该水文站所在河段涨水期内的含沙量()①先增后减②先减后增③总体大于退水期④总体小于退水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推测此次暴雨产生的河流泥沙来源,主要位于该水文站()A.上游河段较远地区B.上游河段较近地区C.下游河段较远地区D.下游河段较近地区河流入海水体悬沙浓度的变化直接反映该流域人类活动和自然应力的影响。下图示意密西西比河下游距入海口较近的某监测站第一时期(1976~1987年)与第二时期(1988~2015年)月均径流量与月均悬沙浓度的关系。据此完成3~4题。3.与第一时期相比,第二时期月均悬沙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河床趋于平坦 B.河道裁弯取直C.土壤保持工程 D.流域径流量减少4.第二时期月均悬沙浓度峰值比第一时期提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泥沙粒径 B.河床淤积量C.河流流速 D.河流径流量5.(2024·福建宁德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大型引黄灌区簸箕李(图1),是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的主产区。早期簸箕李灌区渠道渠首段淤积严重,当地采用挖沙堆积到周边盐碱地的方式清淤,但加剧了周边地区的土地沙化,后改造渠道减轻泥沙淤积(灌区渠道淤积程度受引水流量、纵比降、渠道糙率等因素影响)。1999年小浪底水库运行后,灌区引水引沙发生较大变化(图2)。近年来,灌区采用远程智能遥控节水灌溉系统等“智慧型水利”设施,取得较好成效。(1)早期簸箕李灌区渠首段采用挖沙堆积法清理泥沙淤积,简析其有利条件。(2)为减轻泥沙淤积,说明改造渠首段所采取的工程措施。(3)指出小浪底水库运行后灌区引沙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4)分析“智慧型水利”设施对灌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影响。6.(2024·福建福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黄河千年的流淌与沉淀,在入海口形成了中国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湿地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鱼类、鸟类在此栖息,盛产黄河口刀鱼、三疣梭子蟹等。下表为1919~2019年间黄河年均输沙量统计。年份1919~19591960~19791980~19992000~2019输沙量(亿吨)1614.77.92.4(1)依据表中资料,转绘柱状统计图(要求标注图名及坐标的名称),并概括输沙量的变化特点。(2)简述黄河湿地的存在对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主题12含沙量与输沙量真题演练1.A2.A[第1题,图中流速曲线显示,流量由14278m3/s减小为6888m3/s时,流速明显降低,并且在边滩体处的流速已经降到0.25m/s以下,处于泥沙起动流速以下,意味着边滩体处已经不能被流水侵蚀起沙,相反应处于淤积状态,边滩体会增大;深槽区的流速则明显大于0.5m/s,高于泥沙起动流速,会继续侵蚀河床,选A。第2题,边滩体体积大小取决于冲淤平衡。从图中信息看,近年来的边滩体面积呈减少趋势,而流量超过15000m3/s持续的天数也呈减少趋势,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意味着流量变化导致了边滩体的面积减小。流量减小,河流挟带的泥沙数量减少,淤积在边滩体的泥沙数量随之减少,所以边滩体面积减少,选A。近年来,受三峡水库削峰补枯的调节作用,河道水位丰水期会降低,枯水期会升高,B错;河岸护坡工程会降低流速,加大淤积量,边滩体面积会增加,C错;图2显示流量超过15000m3/s的天数减少,洪峰流量会减少,D错。]3.B4.C[第3题,首先确定潼关站的位置——位于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上游流域自然植被恢复,使得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少;大量引水灌溉使地表径流减少,泥沙挟带能力减弱。因此①③说法正确,B项正确。②做法容易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气候变暖是缓慢的,并不能使环境快速发生改变,④说法错误。第4题,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是由于中游大量水库的兴建拦沙能力得到提升,C项正确;地形起伏状况和流域面积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A、B项错误;水土保持工作并非是从2016年才开始,D项错误。]5.(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3)(任选一区作答即可)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模拟预测1.A2.B3.C4.B[第3题,据图可知与第一时期相比,第二时期月均悬沙浓度明显变小。图中悬沙浓度为密西西比河下游某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密西西比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河床地势变化不大,A错误;河道裁弯取直,河水流速加快,搬运能力增强,悬沙浓度应变大,与图示不符,B错误;土壤保持工程能够有效减小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降低河流悬沙浓度,C正确;据图可知流域内径流量变化较小,D错误。第4题,与第一时期相比,第二时期入河泥沙总量减少。在河流流量增加的过程中,水流冲刷前期沉降于河床的泥沙,使其再悬浮进入水体,致使悬沙浓度增大。由于第二时期河床淤积的泥沙量有限,随着流量继续增大,冲刷量会不断减小,导致水体悬沙浓度呈现降低态势,因此,第二时期月均悬沙浓度峰值比第一时期提前,选B。]5.(1)劳动力充足廉价(便于使用大型机械),清淤成本低;周边盐碱荒地面积广,可供泥沙堆积空间大;距盐碱荒地近,运输方便;淤积泥沙较为肥沃,利于改良盐碱地。(2)加大渠道口,采取大流量集中引水;增加渠道纵比降,加大流速,实现泥沙的远距离输送;渠道硬化,降低渠道粗糙度,加大水沙通过能力。(3)变化:灌区引沙量减少。原因:小浪底蓄水拦沙,灌区引水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引沙量减少。(4)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人工和管理成本;减轻土壤盐碱化,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6.(1)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