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试题(本试题共8页,27小题;考试时限:150分钟;卷面总分:120分)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积累与运用(20分)学校开展“诗意校园·诗韵青春”文化节活动,请你和同学们参加。(2分)文化节诗歌朗诵展示环节中,下列同学的处理存在明显错误的一项是()小英这样处理节奏: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小华诵读“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时,句尾延长语音,模拟喊声回响效果小华这样处理字词读音:“那轻,那娉(pin)婷”“百花的冠(guàn)冕你戴着”为以对象之微突出思乡之浓,小英这样处理重音:“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2.(2分)文化节对联展示台前,小华正在书写一副对联,他想请同学们帮助在上下联空白处各 添加一个双音节叠词,使其读起来更有韵味。你觉得各加一个什么叠词合适?花开富贵_____喜运转乾坤_____高3.(3分)小英同学参加文化节诗会活动时发表如下感言:很高兴能莅临这次活动,聆听老师的指导,这是一场心灵之旅。《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等作品_________,传诵不衰。诗人用语言捕捉瞬间的美与深邃的情感,用意象和韵律触动读者的心弦。在这个过程中,使我体会到文字的力量。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文中横线上。(1分)(填序号)A.炙手可热B.脍炙人口C.巧夺天工D.玲珑剔透(2)文中有一个二字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改正。(1分)(3)文中画横线句有语病,请予以修改使其通顺。(1分)在这个过程中,使我体会到文字的力量。小华收集到一些与“AI写诗”主题相关的材料,请阅读下列材料后完成4-5题:材料一:在执行写诗任务时,AI(人工智能)有三件事要做:首先通过评估字词的使用概率来决定选择哪些字词。其次,检查每一行诗的节奏,确定哪些地方用单字或双音节字词,哪些组合更符合人类的阅读习惯。最后,确保每一行诗都遵循韵律方案。其实人类写诗的思路也是这样的。材料二:“春雨暗池塘,垂杨扶短墙。月明山色淡,风静水声凉。”这是AI随机创作的一首诗。AI拥有超大存储空间与超高运算速度,能在极短时间内学习古人海量的诗词,设计出成千上万套诗词方案并从中选取最优解。像这样的诗,AI一分钟能写一百首。材料三:学者:“人工智能写的诗即使有漂亮的句子,也只是模仿人组合字句,没有内涵这是人工智能的不足。”他还补充道:“诗歌最重要的是情感,人类的情感,机器人是无法计算的。人工智能永远代替不了李白杜甫。”4.(2分)关键词便于读者了解材料内容,请仿照示例用二字词语给前两则材料确定关键词:材料一:____________材料二:___________材料三:不足(3分)小英说:“人工智能会写诗。以后,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我都可以用AI完成不用 自己动脑筋了。”小华却不赞成这一观点。请你站在小华的立场结合材料对小英予以规劝。(8分)小华将搜集到的诗歌以情感分类,列出以下表格,请你完善。阅读与鉴赏(45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共4分)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_____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①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②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注】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①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②圣代:圣明的时代或圣明的君主。7.(2分)联系《三峡》中的内容,在颔联横线上填写一个符合诗歌意境和对仗要求的词语(意 象)。8.(2分)作为送别诗,本诗主要表达了两方面的情感,请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共14分)【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A)。至于负者歌干途,行者休干树,前者呼,后者应,伛提携,往来而不绝者,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着野,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白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循小秦淮折而北,陂岸起伏多态,竹木蓊郁,清流映带。人家多因水为园亭树石溪塘幽窃·而明瑟,颇尽四时之美。擎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如垂虹下饮于涧;又如丽人靓妆袨②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游人登平山堂,率至法海寺,舍舟而陆径,必出红桥下。桥四面皆人家荷塘。六七月间菡萏作花,香闻数里,青帘白舫,络绎如织,胜游矣。予数往来北郭,必过红桥,顾而乐之六月十五日,与箨庵、茶村、伯玑③诸子倚歌而和之……嗟乎!丝竹陶写④,何必中年;山水清音,自成佳话,予与诸子聚散不恒,良会未易遘⑤,而红桥之名,(B)反因诸子而得传于后世,未可知者。(节选自王士祯《红桥游记》有删改)【注】①幽窃:幽深。②袨(xuàn):华美,鲜艳。③庵、茶村、伯玑:三人是作者同游的朋友。④丝竹陶写:用音乐陶冶性情。⑤遘(gòu):相遇。(4分)参考“方法提示”,解释加点文言词语(2分)从下列备选项中选择恰当的文言词语分别填在【甲】【乙】文中括号里。(填序号)①之②夫③或④也(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又如丽人靓妆祛服流照明镜中所谓红桥也12.(4分)翻译【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②擎小艇,循河西北行,林木尽处,有桥宛然。13.(2分)【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的“乐”。他们为何而“乐”?请分别说明。(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共7分)让诗歌的精神火焰熊熊燃烧、光照时代之江轩①让诗歌的精神火焰熊熊燃烧、光照时代,对我们来说,是历史宿命使然,也是时代使命所在。②诗歌点燃个人的志趣。好的诗歌,记录生活、抒发情感、启迪思想。诗里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人闲桂花落”的松弛、“短笛横吹隔陇闻”的童心、“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的岁月。③而读诗、写诗不只是文人墨客的专属,当“把酒问青天”的志趣激荡心间,你也可以是自己的诗人。如叶嘉莹所说:“当你们想起家乡的亲人,想起家乡的小河,就是你的心在走路。如果再用语言说出来,那就是诗啊!”为心爱的人写三行诗、跟着主播“每日一诗”、超60万人在某短视频平台写诗……若有闲情逸致,所思所想皆可成诗,它是你生活的刻录,也是你心灵的自白。④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说诗歌是古代文人骚客一展才华、开启仕途的重要途径困那么现在我们读诗、写诗的意义在于,它是对抗喧嚣、照拂心灵、疗愈自我的“缕缕阳光”无论身处舒适区,或是至暗时刻,抑或寂静时分,诗歌都能予人慰藉、启人思考。⑤当下,变动越是剧烈,内心越是彷徨,年轻人越能从诗歌中寻求给养,用它来观照自己的成长阅历,开启知人论世、思考表达的智慧,寻找更多诗性和诗意。“外卖诗人”王计兵写下了“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身体并不“自由”的余秀华,思想却辽阔无疆界,她说“我身体里也有一列火车,但是,我从不示人”……诗歌也能让你看清自己与世界,毕竟,“世界永远焦虑,诗却是一种定力”。⑥诗歌记载时代的气象。个体的悲欢离合,离不开时代的兴衰浮沉,因此,诗歌并不总是关乎个体,它也能成为一种公共记录。将一篇篇散落的诗汇集起来,就是一本时代的诗集。借由它们,我们能建立起更为超拔的历史观,了解更为清晰的时代面貌。⑦从《诗经》的兴观群怨,到汉乐府的慷慨悲壮,再到唐诗的气象万千,时代在变,诗歌也在变。如今,那些众口相传的歌词,是诗也是词,如“沧海笑,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人生是美梦与热望,梦里依稀,依稀有泪光”……诗歌言说自我,也在描摹时代。⑧诗歌看似无用,却有大用。它不只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精神选择和时代追求。“只要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长安的诗在、书在,长安就在”,心里有诗,一个人,也能活出一个春天。(选自2024年7月18日“浙江宣传”公众号,有改动)14.(2分)下面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文开篇提出观点并单独成段,从历史和时代两个角度阐述“让诗歌的精神火焰熊熊燃烧、 光照时代”的重要性。B.第③段列举叶嘉莹的言论和许多人积极写诗的事例,意在论述“读诗、写诗不只是文人墨 客的专属”。C.上文第⑤段画横线句用三个“越”字,强调诗歌在年轻人变动剧烈和内心彷徨时能起到积 极的引导作用。D.第⑦段按文学地位由低到高的顺序,从《诗经》、汉乐府、唐诗到如今歌词,指出诗歌风格随着时代在变化。(2分)根据语境,在第段段首横线上将本段中心句补充完整。(3分)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内涵深刻,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只要黄鹤楼的诗在,黄鹤楼就在;只要长安的诗在、书在,长安就在。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共12分)故乡的声音桑明庆①故乡不但有形状和色彩,还有声音。这声音或高亢,或低沉,或洪亮,或微弱。但不论如何,都像天籁一样,萦绕在我的心头。②天麻麻亮,鸡圈里那只花冠大公鸡便勤快地开始工作了。只见它扬起脖子,扯着嗓子“咯咯哏--”,那鸣叫穿透院墙,响遍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顷刻间,东院、西院、南院、北院,以及村里其他的公鸡,像是得到命令,全都抖擞起精神,你唱我和,引高歌起来。这庄严而古老的“语言”,将整个村庄叫醒,也把黎明的曙光拽到床前。③“铛铛铛铛--”,这是母亲在给鸡圈里那群老母鸡做早饭。母亲用菜刀把萝卜缨子、白菜帮子剁成细碎的菜末,再撒上麸皮、粗糠,加水搅拌均匀添加到鸡槽里。鸡们很聪明,听见“铛铛”的声响就都跳跃、活泼起来,挤挤抗抗将头伸到鸡槽里--它们心里明镜似的,美味的饭食就要来了。母亲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喂养着这群鸡,因为她知道,家里的零用花销全靠这群鸡下的蛋来换呢,④“哞--哞--”这是老牛的叫声。父亲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牛棚看看他最喜欢的那头老黄牛。先用笤帚顺毛扫扫身上的草屑,然后提一桶水让它饮饱。每每这时,老黄牛会伸长脖子,扬起头哞叫一声,仿佛在告诉主人,“我已经休息好,吃饱喝足,可以下地干活了”于是,吃罢早饭,父亲便扛上那张老步犁,牵着牛出门了--牛头山下的二亩山坡地该种玉米咯。再看老黄牛,把“啪嗒啪嗒”的脚步声留在了院内,出门后又是“”的一声,生生将土路两边还在树梢熟睡的“小虫儿(麻雀)”惊醒了,“扑楞楞”地飞向天空⑤“叮叮当当--”老牛脖子上的铃铛声回响在弯弯曲曲的山路间。⑥阳光正好,牛头山披上了一层朝霞。在霞光的映照下,山岭上盛开的花朵显得更加鲜艳浓烈。山坡的梯田里,父亲先将老牛套在老步犁上,随后挽起袖子,右手紧握犁把,左手高高“起墒(shāng)啦--”这一声呼喊,像是炸响的春雷,回荡在天地举起长鞭,高声叫道:之间,把树枝震得颤抖。紧接着,父亲再次高举长鞭,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啪”地打在老牛的屁股上,老牛便“哞--哞--”着,迈步拉着步犁向前挺进……⑦傍晚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放学后,孩子们要么三五成群来到村边的小树林玩,要么成群结队在村恭里耍。有时是“藏老闷”(捉迷藏),有时是“狼吃羊羔”,有时是“老鹰抓小鸡”……忘记了回家,忘记了作业,忘记了吃饭。直到日头落了山,却还在兴头上。这时母亲们就会扯着嗓子,你一声我一声地喊起来:“狗蛋--回家喽!”“四妮--饭做好啦!⑧故乡的声音在夜晚也很别致,甚至很温馨。月黑风高,一个人行走,心跳的声音都能听得到。这时,前方传来断断续续的狗吠,让人有了回家的亲切感。夜深人静,蛐蛐在草丛里“哪唧吱吱”,长一声短一声地叫唤,像是在说,“一天辛苦了,好好休息吧。”⑨于我而言,无论这声音来自故乡何处,都是在向游子真真切切地问候:“你在他乡还好吗?(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04月20日09版)(3分)小华读完上文想将上文改写成一首小诗,准备从文中选取几个关于声音的意象,你觉得可以选取哪几种声音?请你仿照示例帮他再选出3种。示例:母亲喂鸡声(2分)请从修辞或炼字角度为第②段中画横线句作批注。这庄严而古老的“语言”,将整个村庄叫醒,也把黎明的曙光拽到床前批注:(2分)文中描写声音的时候,多次用到破折号。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2分)上文注重首尾呼应,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说明其作用。(3分)小英希望将此文转发到学校文学社社刊上,但不知放在哪个栏目合适。你觉得应该放在哪一个栏目呢?请你帮助从以下栏日中选择一个,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栏目:A.辩论之台B.青春之歌C.乡愁之韵D.校园之声(五)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2-25题。(8分)【甲】(宋江)独自一个,一杯两益,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上人,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调,便唤酒保,索借笔砚。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其酒兴,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频,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十九回)【乙】他打算写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科托夫斯基的英勇的骑兵师,书名不用考虑就出来了:《暴风雨的儿女》。从这天起,保尔把全部精力投入了这本书的创作。他缓慢地写了一行又一行,写了一页又一页。他忘记了一切,完全被人物的形象迷住了,他第一次尝到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情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却找不到恰当的词句表达,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缺少火一般的激情。已经写好的东西,他必须逐字逐句地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停顿。母亲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写作过程中,保尔往往要凭记忆整页整页地,甚至整章整章地背诵,母亲有时觉得他好像疯了。儿子写作的时候,她不敢走近他,只有乘着替他把落在地上的手稿拣起来的机会,才胆怯地说:“你干点别的不好吗,保夫鲁沙?哪有你这样的,写起来就没完没了……对母亲的担心,他总是会心地笑一笑,并且告诉老人家,他还没有到完全“发疯”的程度。 小说已经写完了三章。保尔把它寄到教德萨,给科托夫斯基师的老战友们看,征求他们的意见。他很快就收到了回信,大家都称赞他的小说写得好。(节选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部第九章)(2分)【经历梳理】甲、乙文中两人写作抒怀,都因身处逆境。请理前后情节。甲文:本回目标题为:“A(楼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