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格局两种制度殖民体系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矛盾仍在社会主义:巨大成就+艰难曲折崩溃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主题
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第18课)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9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变化(第20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新变化(第21课)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2.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课程标准1945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一个十分友好的场合送给美国大使哈里曼一份珍贵的礼物——一面雕刻得异常精美的美国国徽,也就是一只木雕老鹰。哈里曼珍爱地将它挂在自己的书房里。七年后美国情报人员偶然发现它是一个窃听器,恼怒之余,美国将计就计,利用这个窃听器向苏联输送了大量假情报,直到八年后即1960年才公开此事。你偷听我七年,我欺骗你八年【国际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17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什么是国际格局?1648年左右在欧洲范围内形成的,确立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1815年,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达成了欧洲均势(欧洲中心)一战后,帝国主义分割世界的体系,欧洲衰落,美日崛起二战后,在美苏实力的基础上,根据雅尔塔等会议规定的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维也纳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一)冷战的含义: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1947-1991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的状态。涉及领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雅尔塔体系(1945—1991)冷战(1947—1991)两极格局(1955—1991)*三者关系: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2、“冷战”是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3、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二)冷战的原因:材料一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而美苏在战时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这些矛盾包括其固有的矛盾(如意识形态)以及战后美苏分配利益中的一系列矛盾,如波兰问题、土耳其问题、伊朗问题等。这些矛盾加深了双方相互间的怀疑和不信任。
——沈志华《冷战五书》材料二
共产主义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杜鲁门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斯大林材料三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罗斯福的演说》材料四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1945年2月斯大林的讲话》阅读材料,分析冷战爆发的原因。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尖锐对立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将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美国全球扩张战略
美苏两国国家利益严重冲突——根本原因1.【2022海南13】下图是1953年苏联报刊上发表的一幅漫画,它揭示了A.热核武器竞赛的现实B.意识形态的斗争C.热战一触即发的危险D.冷战对峙的加剧B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反映。——·1946年3月5日,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年2月22日,乔治凯南“长电报”·——1946年9月27日,诺维科夫“长报告”——·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拉开冷战序幕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实质:用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共同“遏制”苏联·——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三)冷战的表现:阅读书本,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按照时间顺序梳理经过——·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14日,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1946.21946.9凯南电报诺维科夫报告
(凯南)电报中认为,为了求得安全,苏联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
——整理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遏制战略解析》
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并正在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
——整理自书110页“历史纵横”两份报告在措辞上有何共同点?
共同点:夸大其词,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差异,互不信任,甚至以“自现预言”的方式“制造敌人”,体现了“冷战思维”。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三)冷战的表现: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三)冷战的表现: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年3月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德里亚海的特里亚斯特,一个铁幕降落在欧洲大陆。在铁幕后面,是中欧和东欧古老国家的首都......所有这些著名的城市以及居住在这些城市附近的人民......都在以各种方式遭受苏联的影响,而且越来越被莫斯科控制......”——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讲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是进行战争的方针,即号召同苏联开战。——斯大林就丘吉尔演说答记者问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三)冷战的表现:1、政治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的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国家”,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国会演说1947年“杜鲁门主义”实质:反对共产主义,称霸世界影响:标志美苏冷战开始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1、政治上:1947年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针对杜鲁门主义,1947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以统一和协调各国党的行动,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互相敌对与斗争的阵营。巩固了苏联对欧洲各国共产党的干涉和控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三)冷战的表现:苏联的对策:目的:控制西欧,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实现称霸世界战略。影响:有利于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二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这种状况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共产主义是在贫困和不满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长的”,为了“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防止西欧“变质”,无论如何也要稳定欧洲、复兴欧洲。于是美国政府出台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从1948年4月到1950年,共有16个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美国“慷慨举动”的目的和对西欧的影响。马歇尔苏联与东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2、经济上:美国——马歇尔计划(1948年)1949.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5华沙条约组织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国核垄断。1945年美国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1956年苏联发射洲际导弹成功。1953-1960年艾森豪威尔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美国开始大规模向海外部署核武器。核武器成为外交筹码,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46年美国提出“巴鲁克计划”,维持美国核垄断,排除与苏联原子能合作。……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三)冷战的表现:3、军事上: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三)冷战的表现:1948年6月24日,苏联全面切断德国西占区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试图把西方国家赶出西柏林。柏林危机由此产生。美国派出大批飞机空运急需物资到西柏林,并对苏占区进行反封锁,中断东西占区之间的贸易。……四国经过几番周折的秘密谈判,于1949年5月达成协议,危机平息。4、地缘政治上:第一次德国危机导致德国分裂(1949年)概念:把地理因素(如地理位置、战略军备等)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一、冷战与两极格局(五)两极格局:
美国和它的伙伴国实际上要比苏联集团强大,例如,在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苏联的3倍,北约联盟加上日本的财富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财富的4-5倍。经济地缘政治军事政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具有明显地缘政治特点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系统双方存在利益之争特点?第二次柏林危机与“柏林墙”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发展古巴导弹危机二、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一)冷战的发展1.特征:20C50S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2.表现:①缓和:美苏开展对话1959年,赫鲁晓夫受邀请访美,图为赫鲁晓夫与好莱坞女星玛丽莲梦露1972年在莫斯科签署《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2、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C二、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一)冷战的发展2.表现:②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全长165公里,分内外两层,两墙之间有100米宽的“无人地带”。美苏坦克在街头对峙古巴导弹危机影响: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二、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二)多极力量的成长阅读教材,分析归纳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①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美日欧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及民族利己主义。
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中苏关系破裂。
③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两弹一星”发射,国防实力增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④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万隆会议;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3、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到:“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A.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B.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C.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D.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B4、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C二、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认知深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影响(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材料:20世纪70年代,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世界上出现了包括美国、苏联、欧共体、日本在内的多种力量;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进行了要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各种原料输出国和生产国组织团结起来,一批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脱颖而出。世界经济力量结构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世界形成多个政治力量中心,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可见,经济多极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原因影响①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②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三、两极格局的瓦解(一)美苏关系的变化1、关系紧张:1979——1985年表现: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入侵阿富汗三、两极格局的瓦解(一)美苏关系的变化2、关系缓和:1985年以后[苏]戈尔巴乔夫美苏会晤1985-1991年,美苏进行了5次会晤裁军事宜签署《中导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苏东关系苏联不再武力干涉东欧事务;统一两德统一;华约解散中苏关系中苏关系正常化第三世界从阿富汗撤军,较少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中导条约》推翻柏林墙美苏会晤三、两极格局的瓦解(二)两极格局瓦解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外部原因:东欧剧变和西方的“和平演变”。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目前是“一超多强”
美苏争霸结束了,美俄关系依然紧张;冷战结束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三)当今世界格局思维拓展:如何评价冷战?材料一: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同盟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压滤机械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2029年中国网络媒体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 《处处可学习》(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道德与法治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彩钢瓦产品进出口贸易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大型工程氧气乙炔安全供应与保障合同
- 2025年船用防爆荧光灯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试剂耗材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加工纸箱合同范本
- 2025年高档生物显微镜项目建议书
- 门窗补充合同范本
- 大学有机化学(王小兰) 绪论
- 自动驾驶数据安全白皮书
- 工期定额-民用建筑
- 黄土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害性评估
- 交际德语教程第二版A1Studio[2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最新修改 班组安全管理建设--5831模式通用课件
- 气割、电气焊作业的应急救援预案
- 2018年柴油机大修工程量单
- 超级精美PPT模版美国经典ppt模板(通用珍藏版2)
- 中医内科方歌-八
- 气动控制阀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