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地质实习报告_第1页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地质实习报告_第2页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地质实习报告_第3页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地质实习报告_第4页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3地质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地质实习报告姓名:学号:2013.9.19讲座1、地质学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天文变化的影响,所以各个层圈均在不断演变。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现象,于是生物成为一种地质营力。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出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2、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目的是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评价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建筑物或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工程地质学产生于地质学的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经验的积累中。17世纪之前,许多国家成功地建成仍享有盛名的伟大建筑物,可是人们在建筑实践中对地质环境的考虑,完全依赖于建筑者个人工程地质学的感性认识。17世纪以后,由于产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出现并逐渐积累了关于地质环境对建筑物影响的文献资料。5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学逐渐吸收土力学、岩石力学与计算数学中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完善和发展了本身的内容和体系。在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基本上始自50年代。泥石流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在暴雨期具有群发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它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而享誉内外。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老馆为一幢具有德式风格的红色3层建筑物,占地面积约2500平米。展出标本1万余件,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个展厅。《地学摇篮》展厅包括中国古代的地质学思想、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发展历程、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及其他地质机构、地学院士风采等部分。《中国石文化》展厅包括宝玉石文化、文房石文化、观赏石文化等部分。《矿产资源》展厅分世界矿产资源、中国矿产资源、江苏省矿产资源、中国古代采矿技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部分。《地质环境》展厅包括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江苏主要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地质遗迹等部分。新馆为玻璃质,共有“恐龙世界”、“地球星体”、“生物演变”、“临时展厅”四个展厅,内容丰富多彩,值得一看。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形成由老馆和新馆组成的一个内容相对完整、国内一流的地质博物馆展示体系,涵盖中国近现代地质发展历史、地球和生命的起源、岩石与矿物赏析、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宣传,以及恐龙世界复原等内容,构成生动有趣、富于科普教育意义和地学知识宣教的综合性地学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将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以地球科学知识为基础,以地学科普为宗旨,以宣传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为目的,兼顾地球科学研究,是集地学科普与科研为一体的博物馆,将以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国内第一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20多万人次。本馆现为全国和江苏省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南京市中小学课外科技教育基地、江苏省国际旅游定点单位,2002年被命名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刚进入大厅,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大型生命进化浮雕以及一个大型地球仪。转身,最吸引我们目光的无疑是这些大型的恐龙骨架,我们对着骨架想象着恐龙时代可能会发生的场景,将来要是能够让恐龙复活又会如何。博物馆对我们还是相当热情的,还有派专门的解说员给我们进行讲解。我们跟随解说员的脚步,从古至今的参观了整个博物馆。首先来到上山之路,这个主要展示的是南京地区震旦系-侏罗系地层的仿真岩层剖面,其中还镶有许多南京地区的化石。接着我们参观了化石奥秘,这里的化石果然配得上奥秘两个字,从化石定义、化石类型、化石形成、化石作用等方面都有介绍,不同世纪的动植物化石和一些大型古生物化石都深深吸引了我们,我们可是大饱眼福了。接着,我们按照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顺序一一的观看了各世纪的生物。最后我们来到了生命进化专题展厅,主要有澄江动物群特展厅、恐龙天地、围观事件、菊石展台、无脊椎动物化石大观展墙、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恐龙时代的海洋、海百合化石幕墙、热河生物群、南京直立人等。通过这次参观,把我们脑子里原有的零零碎碎的关于地球进化的知识给串了一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鸟类是如何产生的。看着墙上的画,配上老师热情的讲解,仿佛鸟类就是由恐龙进化的,并且我们正在见证这次进化。这种感觉是美妙的,让我觉得能在专业人员的讲解下来这参观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南湖社区服务中心地质勘探现场今天我们来到了地质实习的第二站,也是终点站——南湖社区服务中心地质勘探现场。拟建在南湖社区服务中心为一幢主楼12F、裙房5F的框剪结构建筑、地下满堂3层地下室;主楼柱下最大轴力12500KN,裙房之下最大轴力13000KN。据工程师介绍说,场地共布置勘探孔23个,其中9个为取土孔,14个为标贯孔。室内土工实验项目主要分三项:=1\*GB2⑴土层的常规、直剪快剪、渗透试验、固结快剪、三轴剪切实验等。=2\*GB2⑵岩层的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岩石密度。=3\*GB2⑶水土的腐蚀性的试验还有进行原位测试试验,分为=1\*GB3①标准贯入试验:对20米深度范围内遇有粉土、砂土层进行液化判别,试验间距按照1.5米/次,留取扰动样,一下深度按照2.0-3.0米间距进行标贯测试。听了工程师对现场的大概讲述后,我们又看到了灌入机器等。我们到现场的时候,正好有一台机器进行标准灌入试验,并且开始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