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0课劝学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0课劝学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0课劝学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0课劝学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0课劝学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劝学(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31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君子曰:学不行以已 已:停止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大,嘹亮C.以为轮,其曲中规 规:规则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解析:选C。C项,规:圆规。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木直中绳,以为轮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解析:选C。A项,“”同“煣”;B项,“有”同“又”;D项,“生”同“性”。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而寒于水D.蚓无爪牙之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解析:选B。A项,动词,凝聚成/动词,写作。B项,都是表转折的连词,然而。C项,介词,从/介词,比。D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记/动词,到。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木直中绳,以为轮B.蚓无爪牙之利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解析:选D。A项,“以为”,古义是“把……做成”;今义是“认为”。B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比方坏人的党羽(贬义)”。C项,“寄予”,古义是“寄身、托身”;今义是①“托付”,②“把志向、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D项,“须臾”古今意义相同,都是“片刻”的意思。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甚矣,汝之不惠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以为轮,其曲中规解析:选A。例句和A项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是主谓倒装句;C项是推断句,也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省略句。6.名句默写。(6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须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就会才智明达,行为无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_______________”。在后面又用雕刻作比从正面阐明白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3)《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学不行以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有人依据现在的学习状况,写了《劝学新篇》,这里选了前半部分,请你续写四句话,使意思完整。(5分)劝学新篇父母之心,天下一般;生儿养女,连心连肝;盼子成龙,望眼欲穿;操劳儿女,心血耗干。家务农活,全部担当;夏顶烈日,冬冒寒冷;春经雨露,秋经霜寒;饱尝辛苦,历尽苦难。节衣缩食,养咱吃穿;长年辛苦,发白腰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的续写实力。答题时,要留意句子的总结性、启示性和音韵的和谐性。答案:(示例)父母之恩,重于泰山要当强者,扬起风帆闯过暗礁,越过险滩宏志骄子,目标实现8.把下面的几句话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也可依据须要变换叙述角度,但不得变更原意,也不能遗漏内容要点。(5分)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化家,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朴实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治”,又要重视教化,同时兼用“礼治”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是他提出的。答: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实力。将几个短句改写成长单句,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成分,“……荀子提出了……思想”,然后将其他句子进行压缩,变成主句的附加成分即可。答案: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化家、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朴实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的老师荀子提出了治理天下既要靠“法治”,又要重视教化,同时兼用“礼治”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9.阅读漫画《收获的父子》,依据要求答题。(5分)(1)简要说明漫画主要内容。(2分)答:(2)点明漫画寓意。(3分)答:解析:先要结合题目弄清图中两人的身份,看清图中的三处文字,即“高等学府”“毕业证”“债”,再视察两人的神态举止。答案:(1)儿子从高等学府毕业,收获的是一纸文凭;父亲头白背弯,收获的是沉重的债务。(关键词“文凭”“债务”)(2)漫画揭示了一般家庭不堪子女教化的经济重负的社会现实和高等教化存在的制度缺陷。(关键词“一般家庭”“经济重负”“制度缺陷”,意思对即可)二、阅读提升(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人之性恶,其善者伪①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②亡焉。然则从③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故枸木必将待栝④、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行学,不行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行学、不行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行学明矣。(节选自《荀子·卷十七》,有删改)【注】①伪:通“为”,人为努力。②文理:区分等级的礼仪制度。③从:通“纵”,纵容。④(yǐn)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行学明矣B.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行学明矣C.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行学/明矣D.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行学明矣解析:选C。依据文段大意断句即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性恶:荀子、孟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都主见性恶论。B.忠信:忠于君主,取信于挚友,与孝悌(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同为古之仁人志士追求修身的基本要求。C.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期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与孔子并称“孔孟”。D.《荀子》:《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荀子所写。解析:选A。孟子主见“性善论”。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荀子认为人缺少谦让、诚信、礼法,是因为人天生好利、有忌恨之心、好声色。B.荀子依据古圣王所为,认为只有师法教化、礼义引导才能使人远离恶。C.荀子用驳论的方式,从“性、伪之分”入手,否定了孟子“性善”的观点。D.荀子论人性与《劝学》中所阐释的道理相近,所用的手法却完全不同。解析:选D。本文同样用了比方、排比等修辞手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5分)译文:(2)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5分)译文:答案:(1)因此肯定须要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这样之后,)(人们)才会从推辞谦让动身,遵守礼法,(国家)就能最终走向安定太平。(2)因此针对这种状况建立了礼义,制定了法度,用来矫正整治人的性情从而让他们端正,用来驯服感化人们的性情以便引导他们。参考译文: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那些和善的行为是人后天的努力而来。现在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喜好财利,依从这种本性,所以争抢掠夺产生了,而推辞谦让就消逝了;一生下来就有嫉妒憎恨(的心理),依从这种本性,所以残杀陷害产生了,而忠诚守信就消逝了;一生下来就有视听方面的贪欲,有喜爱音乐、美色的本能,依从这种本性,所以淫荡混乱产生了,而礼义、礼仪制度就消逝了。既然这样,那么放纵人的本性,依从人之常情,就肯定会出现争抢掠夺,肯定跟违犯等级名分、扰乱礼义法度的行为相合,而最终趋向暴乱。因此肯定须要师长和法度的教化、礼义的引导,(这样之后,)(人们)才会从推辞谦让动身,遵守礼法,(国家)就能最终走向安定太平。用这些看人的本性,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道理就很明显了,那些和善的行为是人后天的努力而来。所以弯曲的木料肯定要经过加热并运用栝矫正,这样以后才能变直,钝的金属器具肯定要经过磨砺,这样以后才能锐利。现在人的本性邪恶,肯定要经过师长和法度的教化后才能正直,用礼义加以引导后才能根除。现在的人假如没有经过师长和法度的教化,就会偏向险恶而不正直;没有礼义的引导,就会迷惑昏乱而得不到治理。古代圣明的君王因人的本性是邪恶的,认为(人)是偏向险恶而不正直的,迷惑昏乱而得不到治理的,因此针对这种状况建立了礼义,制定了法度,用来矫正整治人的性情从而让他们端正,用来驯服感化人们的性情以便引导他们。使他们都是遵从社会秩序、合乎道德原则的。现在的人,被师长和法度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学问,遵行礼义的就是君子,(假如)放纵性情、安于暴戾傲慢而违反礼义的就是小人。用这些看人的本性,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道理就很明显了,那些和善的行为是人后天的努力而来。孟子说:“人们之所以学习,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和善的。”(我)说:这是不正确的。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