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寒假阶段练习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寒假阶段练习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寒假阶段练习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寒假阶段练习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寒假阶段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下·上海·八年级上海市回民中学校考期中)默写。(1),白露为霜。(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潭西南而望,,。(4)一日不见,。(5),儿女共沾巾。2.(2023下·上海松江·八年级统考期中)古诗文默写。①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③挑兮达兮,。(《子衿》)④公园里,老人们有的打拳,有的下棋;小朋友有的玩滑板,有的放风筝,老人小孩全都很快活,让人觉得《桃花源记》中“,”很应此景。3.(2023下·上海浦东新·八年级统考期中)默写(1),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2)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安安同学下半夜起身去登山。山里半夜凄清的氛围让他感到寒冷与恐惧,她可以用《小石潭记》中“,”的句子来体现这种心情。4.(2023下·上海普陀·八年级统考期中)默写(1)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悠悠我心。(《诗经·郑风》)(3)坐观垂钓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中描写鱼儿轻快迅捷地在水里游动的句子是:,。5.(2023下·上海·八年级校考期中)默写(1)求之不得,。《关雎》(2),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蒹葭萋萋,。(《蒹葭》)(4)蒙络摇缀,。(柳宗元《小石潭记》)(5)星期天,丽丽到公园散步,看到老人在公园下棋、锻炼身体,孩子们在玩耍嬉戏,她想到了《桃花源记》中“,”的景象。1.(2022下·上海·八年级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关雎(1)“窈窕”在文中的意思是:。(2)下列对本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出自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共305篇诗歌的《诗经》。B.“君子好逑”中“好逑”的意思是好的配偶;“好”读第四声。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比喻手法,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2.(2022下·上海·八年级校考期中)阅读诗歌,完成问题。关雎(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B.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如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能使表情达意含蓄委婉。C.诗歌五节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词句的反复,节省了诗歌的创作时间。D.“辗转反侧”用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君子对淑女思念之深,抒发了“求之不得”的苦恼。(2021下·上海松江·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3.这首诗描绘深秋凄清的景象,表达诗人追求“”的深情执着和可望难即的惆怅。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托物起兴,渲染气氛,烘托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从白露“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表明地点转换。D.这首诗共分三章,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行文富有变化。5.《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三个部分。诗中“沚”的的意思是。6.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021下·上海徐汇·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诗歌,完成各题。7.“萋萋”的意思是。8.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露为霜”写出了深秋露重霜浓的环境。B.“溯洄从之,道阻且跻”写出了主人公追寻思慕之人。C.诗歌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D.诗歌直接抒发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2023下·上海普陀·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诗文,完下面小题。【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4.【甲】诗“淑女”的意思是;【乙】文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15.对【甲】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物起兴,诗人借助眼前的景物以兴起后文君子对淑女的追求。B.全诗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将热恋之情推向高潮。C.全诗有声有色,诗文最后还描绘了鼓乐齐鸣、热闹非凡的婚礼盛况。D.全诗感情真挚,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向往。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7.【甲】诗划线句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主人公;【乙】文划线句与前文“”呼应,突出了环境的幽僻,表现了主人公的心情。(2023下·上海松江·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注释】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18.甲文作者是(人名),是“”之一。19.乙文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青溪水像跳动的珍珠溅落到雪上,这和其他地方的泉水没有什么不同。B.青溪水像跳动的珍珠溅落到雪上,这就是和其他地方的泉水不同的地方。C.青溪的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D.青溪的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就是和其他地方泉水不同的地方。20.阅读上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表格(请用原文回答)。

21.甲乙两文都是游记,都借景抒情,甲文作者借小石潭周边景的特点,含蓄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乙文则通过青溪之景,表现了作者的感情。(2023下·上海·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甲)《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1)黄发垂髫(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尝采药至衡山(4)深入忘反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24.(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一词相仿。25.(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1.(2022下·上海·八年级校考期中)课内古诗文。【甲】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乙】桃花源记(节选)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甲]诗属于“风”“雅”“颂”中的“”,[乙]文作者自号(2)[甲]诗中的主人公要寻找的是“”,[乙]文中太守派人寻找的是桃花源。[甲]诗中的主人公三次寻找的最终结果全都是(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太守派人寻找的最终结果是“”(用文中的话回答)(3)下面对两篇古诗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每章的开头都描写了冬日清晨的景色,渲染凄迷悲凉的氛围。B.[乙]文中写刘子骥“欣然规往”,能表现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C.[乙]文中写桃源人是为了躲避秦汉时的战乱,来到了这个世外桃源。D.[甲]诗中写白露“为霜”“未晞”“未已”,暗示了时间没有变化。1.(2023下·上海·八年级上海市回民中学校考期中)默写。(1),白露为霜。(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潭西南而望,,。(4)一日不见,。(5),儿女共沾巾。【答案】蒹葭苍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如三月兮无为在歧路【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易错字词:蒹葭、旷、俨、折、兮、歧。2.(2023下·上海松江·八年级统考期中)古诗文默写。①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③挑兮达兮,。(《子衿》)④公园里,老人们有的打拳,有的下棋;小朋友有的玩滑板,有的放风筝,老人小孩全都很快活,让人觉得《桃花源记》中“,”很应此景。【答案】天涯若比邻气蒸云梦泽在城阙兮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涯、泽、阙、垂髫、怡。3.(2023下·上海浦东新·八年级统考期中)默写(1),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2)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安安同学下半夜起身去登山。山里半夜凄清的氛围让他感到寒冷与恐惧,她可以用《小石潭记》中“,”的句子来体现这种心情。【答案】微君之躬天涯若比邻欲济无舟楫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躬、涯、舟楫、凄、怆、幽邃。4.(2023下·上海普陀·八年级统考期中)默写(1)海内存知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悠悠我心。(《诗经·郑风》)(3)坐观垂钓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5)《小石潭记》中描写鱼儿轻快迅捷地在水里游动的句子是:,。【答案】天涯若比邻青青子衿徒有羡鱼情黄发垂髫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详解】考查对诗文的理解与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天涯、衿、羡、髫、俶、翕”等字词容易写错。5.(2023下·上海·八年级校考期中)默写(1)求之不得,。《关雎》(2),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蒹葭萋萋,。(《蒹葭》)(4)蒙络摇缀,。(柳宗元《小石潭记》)(5)星期天,丽丽到公园散步,看到老人在公园下棋、锻炼身体,孩子们在玩耍嬉戏,她想到了《桃花源记》中“,”的景象。【答案】寤寐思服无为在歧路白露未晞参差披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寤寐、歧、晞、披拂、髫、怡”等字的正确书写。1.(2022下·上海·八年级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窈窕”在文中的意思是:。(2)下列对本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出自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共305篇诗歌的《诗经》。B.“君子好逑”中“好逑”的意思是好的配偶;“好”读第四声。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比喻手法,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答案】(1)文静美好的样子(2)D【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解释。“窈窕淑女”句意为:善良美丽的姑娘。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A.《诗经》收录的是“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不是“到战国时期;B.“好”意思是美好,应读第三声;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兴”的手法,而不是“比喻”;故选D。2.(2022下·上海·八年级校考期中)阅读诗歌,完成问题。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2)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B.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如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能使表情达意含蓄委婉。C.诗歌五节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词句的反复,节省了诗歌的创作时间。D.“辗转反侧”用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君子对淑女思念之深,抒发了“求之不得”的苦恼。【答案】(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C【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旨的能力。《关睢》写的是一位“君子”(就是一个青年男子)思念仰慕一位“窈窕淑女”的感情。为了她夜不能寐,翻来覆去地思念。想象着能够有机会向她表白爱意。是一首积极向上的情歌。它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据此可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这首诗歌的领起句。(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旨的能力。C.有误,诗歌五节反复吟咏,不仅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也能够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不是为了节省诗歌创作时间。故选C。(2021下·上海松江·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3.这首诗描绘深秋凄清的景象,表达诗人追求“”的深情执着和可望难即的惆怅。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托物起兴,渲染气氛,烘托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从白露“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表明地点转换。D.这首诗共分三章,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行文富有变化。【答案】3.伊人4.C【分析】3.本题考查抒情对象的理解。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可以看出诗人追求的是“伊人”。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白露“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都表示时间,“表明地点转换”理解不当,故选C。(2021下·上海浦东新·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5.《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三个部分。诗中“沚”的的意思是。6.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5.风、雅、颂;水中的小块陆地6.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诗中“沚”的意思是水中的小块陆地。2.本题考查对诗歌画面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诗中景物,描绘即可。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2021下·上海徐汇·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诗歌,完成各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7.“萋萋”的意思是。8.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露为霜”写出了深秋露重霜浓的环境。B.“溯洄从之,道阻且跻”写出了主人公追寻思慕之人。C.诗歌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D.诗歌直接抒发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答案】7.茂盛的样子8.D【分析】7.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蒹葭萋萋”意思是:芦苇茂盛。萋萋:茂盛的样子。8.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诗中“白露为霜”,点明时令,已是深秋;天破晓时,看到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此时诗人为追寻思慕的人而来到河边,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经历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仍无法接近伊人;“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诗人是借景抒情,不是“直接抒发”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故选D。二、跃升精炼,5篇,难度三星(2022下·上海黄浦·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9.本诗出自诗歌总集,其中“风”里面收集的诗歌都是各地的。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B.诗中“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起兴的事物与吟咏的对象形成和谐的画面。C.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伊人忽隐忽现,若即若离,给人留下了更生动、鲜明的印象。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直接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和勇敢追求。【答案】9.《诗经》民歌、民谣10.D【解析】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风、雅、颂是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有160篇十五国风,多是民歌。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1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直接表现”’错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通过比兴的手法委婉表现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和勇敢追求。故选D。11.(2022下·上海·八年级上海市娄山中学校考期中)阅读诗歌,完成问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颂三个部分,本首诗主要运用了的表现手法。(2)下面对两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诗人以水鸟和鸣声点出恋爱的主题,“求”字是全篇的中心。B.本诗写采摘荇菜的情景,既比喻淑女难求,又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君子与淑女结婚时的欢乐场面。D.第二章“悠哉悠哉”,形容君子对女子思念不断,情思深种。【答案】(1)雅兴(2)C【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的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本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诗经》手法主要是赋比兴,本诗中运用了“兴”,以雎鸠的鸣叫引起对女子的思念。(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想象中君子与淑女结婚时的欢乐场面,表现了思念之深,选项中“以写实的手法”理解有误;故选C。(2023下·上海松江·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乙】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2.以上甲乙两诗均出自《诗经》中的“”这一类别。(风、雅、颂)13.对这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的标题各取自第一句“关关雎鸠”“蒹葭苍苍”。B.这两首诗的情感都重在表现男主人公对心仪女子的追求。C.这两首诗都使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和“兴”的手法。D.甲诗叙事线索明晰,感情坦率;乙诗意境含蓄,场景朦胧。【答案】12.风(国风)13.B【解析】12.考查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关雎》出自《国风·周南》,《蒹葭》出自《秦风》。两诗都出自“风”这一类别。13.考查诗歌赏析。B.《关雎》重在表现男主人公对心仪女子的追求,《蒹葭》重在表现男子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故选B。(2021下·上海黄浦·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作品,完成各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4.“好逑”的意思是。15.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流之”“采之”“笔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答案】14.好的配偶15.D【详解】1.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要结合整句诗的意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好逑:好的配偶。2.D.错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的是男子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不是“窈窕淑女”。故选D。(2023下·上海·八年级上海市回民中学校考期中)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6.本诗选自《》。属于,是各地的民歌。“寤寐”在诗中的意思是。诗中应填上的诗句为。17.以下对《关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首优美的爱情诗,是以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B.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C.《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这首诗歌的第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D.诗中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答案】16.诗经“国风”(“风”)日日夜夜君子好逑17.B【解析】16.考查诗歌常识。前两空,《关雎》选自《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内容上属于“国风”,是各地的民歌。第三空,“寤寐”指醒和睡、日日夜夜,引申指日夜思念、渴望。第四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为: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注意“逑”字写法。17.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B.有误,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因为看到了“淑女”,君子“好逑”了,然后才会发生后边的事情,以及出现后面的描写;故选B。(2023下·上海普陀·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诗文,完下面小题。【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4.【甲】诗“淑女”的意思是;【乙】文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15.对【甲】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物起兴,诗人借助眼前的景物以兴起后文君子对淑女的追求。B.全诗重章叠句,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将热恋之情推向高潮。C.全诗有声有色,诗文最后还描绘了鼓乐齐鸣、热闹非凡的婚礼盛况。D.全诗感情真挚,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向往。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7.【甲】诗划线句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主人公;【乙】文划线句与前文“”呼应,突出了环境的幽僻,表现了主人公的心情。【答案】14.善良美好的女子柳宗元15.C16.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17.对意中人的思念“隔篁竹”或“伐竹取道”孤寂凄凉【解析】14.考查对文学常识和内容的理解。(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淑女:指善良美好的女子。(2)【乙】文段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15.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C.“琴瑟友之”是取悦淑女。最后一句“钟鼓乐之”是主人公求之不得后的幻想,幻想自己能用钟鼓来取悦淑女。选项“诗文最后还描绘了鼓乐齐鸣、热闹非凡的婚礼盛况”的理解是错误的。故选C。1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凄神(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骨(寒气透骨)、悄怆(凄凉)、邃(深)”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17.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1)【甲】诗划线句“辗转反侧”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结合“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可知,语句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而难以入睡的情形;(2)【乙】文划线句“四面竹树环合”与前文“隔篁竹”和“伐竹取道”相呼应,都写出小石潭被竹林环绕的情形,突出了环境的幽僻,表现了主人公因遭受贬谪后的孤寂凄凉的心境。【点睛】参考译文:【甲】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啊,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乙】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2023下·上海松江·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