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一高二语文寒假作业(10):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_第1页
2025年高一高二语文寒假作业(10):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_第2页
2025年高一高二语文寒假作业(10):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_第3页
2025年高一高二语文寒假作业(10):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_第4页
2025年高一高二语文寒假作业(10):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恩格斯年纪轻轻就接触到了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并对时刻处于失业危机、生死边缘的工人产生了同情。同时,受进步书刊的影响,恩格斯萌生了拯救贫苦工人、改变阶级不平等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1841年,恩格斯到柏林服役,在此期间,他遇到了毕生挚爱——爱尔兰纺织女工玛丽·白恩士。①在她的帮助下,②恩格斯打破了横亘在资本家少爷与工人群众之间的障碍,③得以能够近距离观察工人生活中的细节,④获得了对于工人阶级状况“有血有肉”的第一手资料。恩格斯根据其1842年至1844年在英国的亲身调研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反映工人阶级状况的专著、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的经典作品——《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至今日,这部著作所蕴含的调查研究思想仍

A

,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为了解工人的生产状况,恩格斯详细考察,发现了大量

B

的现象。他了解到,大多儿童9岁起就开始劳动,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工人的活动基本上局限在琐碎的纯机械性的操作上,无休止地重复着,一年又一年。妇女甚至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婴儿无人照顾,便灌麻醉剂让他们安静。其实,在恩格斯对英国工人阶级进行调研之前,(甲)。恩格斯在翻阅大量已有的调查资料之后,很快就发现了这类调研的弊端。他说:“资产阶级调查委员会的这些长篇大论的报告注定要永远沉睡在废纸堆里。”原因在于这类调查都是受资产阶级委托的,其特定的调查立场,使得调查者只把工人阶级的生存状态当作无关大局的个别现象,只是提出一些

C

的改良建议,调查最终沦为了走过场的形式。(乙),但恩格斯既没有天然地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去审视工人的状况,也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无价值立场的旁观者,而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价值立场上,去观察工人的工作生活状况,思考他们的现实困境和斗争问题。正因为恩格斯的整个调查贯穿着鲜明的价值立场,才对工人阶级的状况作了“最尖锐、最露骨”的揭露,对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罪恶性作了“最无情、最彻底”的批判。1.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请在文中字母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他遇到了毕生挚爱——爱尔兰纺织女工玛丽·白恩士”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复活》)B.别里科夫说:“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装在套子里的人》)C.“几点钟?”米考伯先生问道,“我可以——”“8点左右吧。”昆宁先生回答。(《大卫·科波菲尔》)D.夜空沉寂,灯光传递着一个信念——只要心中有光,世界就有希望。(《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5.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题组二(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特别的门类。为什么叫“山水”而不叫“风景”?因为“山水”是人格化的图像,其重点是借用自然的形态,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精神境界。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传神,这里的传神可以有三个层次:一、画家描绘出所画对象的精神;二、画家通过描绘对象体现出自己的精神;三、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笔墨揭露普遍的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所以,在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中,形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造型元素的组合来表达画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理想。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赞扬画家曹霸的绘画充分表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6.下列句子中的“根本”与文中标红的“根本”,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矛盾面前,大家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回避最根本的问题。B.棘手的修复工作在技艺高超的技师手里已经得到根本解决。C.在生活的磨砺面前,这个女孩根本没有把那些困难当回事。D.面对复杂的局面,我们要紧握根本,才能不迷失方向。7.下列各项中,和文字加粗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D.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文学改用白话,不再写文言,但是文言的智能与语法却靠数以千计的成语保留了下来,像一笔丰富的遗产,不用交税,也无须兑现,口头笔下,永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金。成语用在白话文里,可以润滑节奏、调剂句法、变化风格。我们很难想象,一篇文章能

,因为那样的文章必然累赘冗长;也难以想象一篇文章每逢紧要关头,只会用成语来应付,因为那样的作家只能靠古人来思想,拾古人的牙慧。满口成语的人似乎油嘴滑舌,反之,绝口不用成语的人却要费许多唇舌。大凡够格的作家,

。“惟成言之务去”,是散文大家韩愈的主张。敏捷的作家要活用成语而不拘泥于成语,就应该悟出如何因势导势,借力使力,以我之四两,

。活用成语,就如向传统借本钱,加些巧力,来赚创造的利息,其妙正如活用典故,务必化古为今,推陈出新。如此移花接木,读者见了,似曾相识,就如见到熟人的孩子,认得出很像他父亲,却另有自己的几分可喜。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10.文章文字标红的句子如果用成语“拾人牙慧”来表达,与原文相比,表达效果上哪一个更好?请结合文中的观点及语境加以分析。详解答案

1.②删去“能够”

④将“对于”改为“关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②重复赘余,“得以”和“能够”语义重复,应删去“能够”;二是④搭配不当,“对于工人阶级状况‘有血有肉’的第一手资料”搭配不当,应改为“关于工人阶级状况‘有血有肉’的第一手资料”。2.根据1842年至1844年在英国的亲身调研,恩格斯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这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反映工人阶级状况的专著,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的经典作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首先要抓住句子主干,然后切分枝叶(修饰成分),调整语序后使其各自独立成句。画线句主干是“恩格斯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然后把状语“根据其1842年至1844年在英国的亲身调研”和定语“世界上第一部反映工人阶级状况的专著”“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的经典作品”变成独立的句子。再将语序进行适当调整,这样就可以拆分为四个短句,再适当增删词语使其通顺即可得出答案:根据1842年至1844年在英国的亲身调研,恩格斯撰写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这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反映工人阶级状况的专著,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开展社会调查研究的经典作品。3.A.熠熠生辉B.触目惊心/匪夷所思/骇人听闻C.无关痛痒/无关紧要/无足轻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由后文“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可知,此处应填写表示“调查研究思想”光辉闪耀的成语,故填“熠熠生辉”。熠熠生辉:光彩闪耀的样子。B处,本空是用来修饰“现象”的,由后文所举实例“9岁起就开始劳动,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妇女甚至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婴儿无人照顾”可知,此处应填写表示情况严重的词语,故可填“触目惊心”或“匪夷所思”“骇人听闻”。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C处,根据前文“只把工人阶级的生存状态当作无关大局的个别现象”及后文“调查最终沦为了走过场的形式”可知,此处应填写表示改良建议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的意思的成语,故可填“无关痛痒”或“无关紧要”“无足轻重”。无关痛痒: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或无足轻重。无关紧要:指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无足轻重:无关紧要。也说无足重轻。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表示插入语;B.表示总结上文;C.表示话语的中断;D.表示解释说明。故选D。5.甲:资产阶级调查委员会也进行了调查乙:虽然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由前文“在恩格斯对英国工人阶级进行调研之前”及后文“很快就发现了这类调研的弊端”可知,在恩格斯之前已有人进行过调查;由后文“资产阶级调查委员会的这些长篇大论”可知,之前的调查是由资产阶级调查委员会做的。故此处应填“资产阶级调查委员会也进行了调查”。乙处,由后文“但”可知,此处应填写一个与后文构成转折关系的句子;由后文“没有天然地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可知,恩格斯的出身与其立场构成转折关系。故此处应填“虽然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的能力。例句“根本”是副词,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A.形容词,主要的,重要的;B.副词,彻底,全部(表示毫无保留);C.副词,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D.名词,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故选C。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丹青不知老将至”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丹青”代指绘画。A.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白雪比喻为“梨花”。B.运用了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樯橹”代船只、战船,“灰飞烟灭”是夸张。C.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夸张天姥山之高。D.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8.示例一: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示例二:画家通过描绘对象及运用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有三处语病:“描绘的对象”和“运用笔墨”是并列关系,结构应该一致,所以应该改成“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或“描绘对象及运用笔墨”;“揭露”与“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搭配不当,把“揭露”改为“表达”;“普遍的人们的”多项定语顺序不当,领属性定语“人们的”应在形容词定语“普遍的”前面,应改为“人们普遍的”。9.①完全不用成语;②都会恰当运用成语;③拨彼之千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面说的是成语的好处,而后面“文章必然累赘冗长”应该是不用成语的结果;也可以根据分号分析,此句与“只会用成语来应付”相反,可填:完全不用成语;②前面列举了“满口成语”和“绝口不用成语”两种情况的弊端,此处说“够格的作家”,表明他们运用成语的量恰到好处,可填:都会恰当运用成语;③由“四两”可想到“四两拨千斤”的俗语,句式上与“以我之四两”一致,可填:拨彼之千斤。10.原文更好。①作者认为,写作时要活用成语而不拘泥于成语;原文“拾古人牙慧”是对成语“拾人牙慧”的活用,且与前句“靠古人来思想”在结构上保持一致;②而改用“拾人牙慧”,则是直接套用成语,违背作者观点,且缺乏对“古人”一词的强调,表意不够精准。【解析】本题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