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历史(时长:8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1.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A.隋炀帝的暴政 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实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A项正确;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也是因为隋朝的暴政,排除A项;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是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是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的表现,属于隋朝的暴政,排除D项。故选A项。2.《隋书》中记载: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征调河北民工一百多万,因当时“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漕运”。引沁水南通黄河,北至涿郡,全程二千余里。引文所指的渠是隋朝大运河的哪一段?A.邗沟 B.通济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漕运”结合所学知识,永济渠北起涿郡,南至洛阳,是隋朝粮食的主要渠道,也是对北方用兵时,输送人员与战备物资的运输线。故C正确;邗沟南至江都,故排除A项;通济渠北起洛阳,南至淮水,故排除B项;江南河北起江都,南至余杭,故排除D项。故选C。3.学者毛汉光根据中国古代正史所载官员的出身背景资料,对统治阶层的社会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寒素”(门第寒微)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东晋后期、隋朝和唐朝初期分别为6.1%、17.3%和28.4%。这一变化有利于A.提高基层官员的地位 B.建立清廉的官僚队伍C.保证选拔程序公平公正 D.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寒素”(门第寒微)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东晋后期、隋朝和唐朝初期分别为6.1%、17.3%和28.4%”,可知,从东晋到唐初,“寒门”出身的官员占比不断提高。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确立的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相对公平公正,使一些优秀的寒门子弟得以晋升,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状况,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基层官员地位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员出身的变化,无法体现官僚队伍是否清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官员的选拔程序,排除C项。故选D项。4.贞观四年,有官员认为南蛮林邑国的奏章中有对朝廷不恭顺的言辞,建议兵讨,唐太宗回应“言语之间,何足意”,竟不讨之。据此可推知,唐太宗时期()A.中央集权稳固 B.地方州县失控 C.政策开明 D.君主专制强化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不因言语不恭而动用武力,体现了民族政策的开明,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对少数民族的政策,不是中央集权、地方州县、君主专制,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5.下图为1970年在西安何家村出土的产于广东怀集的“庸调银饼”,为开元十九年文物。唐朝赋税制度规定,每丁每年服劳役20天,“不役者折收绢,非蚕乡则输银”这表明唐朝税收制度具有()A.强制性 B.灵活性 C.单一性 D.苛刻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庸调银饼”“不役者折收绢,非蚕乡则输银”可知,材料反映了唐朝赋役征收的方式多样,劳役或者是用布帛代替或者折纳银饼,说明了唐朝税收制度具有灵活性,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体现强制性,排除A项;唐朝税收制度具有多样性,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唐朝税收制度的苛刻性,排除D项。故选B项。6.依据以下两幅图片,对唐朝农业描述准确的是曲辕犁筒车A.北方农业生产恢复 B.发明并推广重要的生产工具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全国各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曲辕犁、筒车是农业生产工具,它们的出现说明唐朝发明并推广重要的生产工具,B项正确;曲辕犁、筒车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说明不了是农业生产恢复、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修建许多水利工程,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7.下表为唐朝时期重用的部分外国人情况表。这表明唐朝时期()姓名国家在唐朝担任的职务高仙芝高丽人河西节度使卑路斯波斯人左威卫将军阿史那思摩突厥人右武卫将军李彦升大食人受翰林学士A.民族交融出现高潮 B.社会开放包容并存C.国内人才数量不足 D.政府统治异常清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唐朝时期重用的部分外国人情况表”可知,材料体现了许多外国人在唐朝时期受到朝廷的重用,担任重要的职务,说明唐朝社会开放包容并存,B项正确;材料中的是外国人,不是中华民族之间的交融,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国内人才数量不足”,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唐朝“政府统治异常清明”,排除D项。故选B项。8.由玄奘口述,弟子撰文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的概况,包含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等。这说明了《大唐西域记》()A.主要记载了佛学经典 B.是中印友好交往的见证C.有利于文明交流的研究 D.是佛教中国化的史料依据答案:C解析:《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的概况,内容包括地理、历史、风土人情及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等,这些都促进了文明交流的研究,C项正确;《大唐西域记》内容广泛,材料无法体现主要记载的是佛学经典,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印友好交往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佛教的中国化,排除D项。故选C项。9.《新唐书》曾记载:武夫悍将即使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也占据险要、专制一方,既有百姓,又有甲兵、财赋,分布在天下。这一现象导致了唐朝A.藩镇割据 B.重文轻武 C.宦官专权 D.外戚干政答案:A解析:J据材料可知,“武夫悍将即使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也占据险要、专制一方,既有百姓,又有甲兵、财赋,分布在天下”,结合所学这说明在唐朝中后期武夫悍将在地方拥有较大的权力,最终导致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局面,A正确;材料未涉及重文轻武的政策,且“重文轻武”是宋代中央集权的特征,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武夫悍将,与“宦官”“外戚”无关,C、D排除。10.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B.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C.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D.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制度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时,为了防止出现唐末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宋初制订了“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官品秩低,却能节制高品级武官,D项正确;重文轻武的政治体制决定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如表为北宋部分时期军队人数统计表。这种状况的出现()年份人数968﹣975年378000人995﹣997年666000人1017﹣1022年912000人1041﹣1048年1259000人A.确保了军事力量的强大 B.改变了重文轻武的国策C.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开支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中前期,军队人数快速增加的情况。结合所学可知,北宋统治者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来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造成了冗兵冗费的局面,导致政府财政开支增加,D项正确;北宋军队人数不断增加,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军队战斗力并没有增强,排除A项;北宋始终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排除B项;北宋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君权,政局并不动荡,排除C项。故选D项。12.由于打了败仗,宋神宗想要处死一个后勤文官,但遭到当时宰相的拒绝,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这反映当时宋朝A.武将受到多方牵制 B.政府行政效率低下C.读书风气非常浓厚 D.士人受到普遍尊重答案:D解析:据材料“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重文轻武,文官受重视并被尊重,故出现了材料中“由于打了败仗,宋神宗想要处死一个后勤文官,但遭到当时宰相的拒绝”的现象,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待“文官”的问题,未涉及“武将”的内容,A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行政效率”的内容,故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对待“文官”的问题,未涉及“读书风气”的情景,C排除。13.王安石变法数年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利田面积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达到3600多万亩。这表明王安石变法A.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 B.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C.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D.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的“王安石变法数年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利田面积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达到3600多万亩。”可知王安石变法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王安石变法没有改变北宋积弱的局面,排除B项;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4.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A.西夏的建立B.澶渊之盟C.金灭北宋D.元朝建立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军掳走,因宋钦宗的年号是靖康,史称靖康之变。故“靖”、“康”与金灭北宋有直接联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党项族首领元昊在1038年建立,B项是发生于1004年北宋与辽国之间,D项是蒙古族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5.如下图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此文物可以佐证以下观点的是()①造船业很发达②纸币铜钱并行于市③海外贸易发达④南宋都城临安繁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图片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此文物可以佐证的观点是造船业很发达、海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图片不能体现纸币铜钱并行于市、南宋都城临安繁荣,排除BCD选项。故选B项。16.某同学将唐朝到清朝的经济发展情况作了梳理,绘制为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9中的①处应为A.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开始出现“交子” C.“瓦子”随处可见 D.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唐朝到清朝的经济发展情况”并结合图示可知,①处应为“宋朝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项正确;示意图展示的是经济发展情况,而A项属于政治方面、C项属于生活方面、D项属于科技方面,排除ACD项。故选B项。17.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元朝时开始形成新的民族——回族。这说明回族的形成源于()A.封建专制 B.民族交融 C.蒙古政权建立 D.民族对峙答案:B解析:根据“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人,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回族正是此期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融而形成的,B项正确;回族的形成得益于民族交融,与封建专制统治无关,排除A项;回族形成在蒙古政权建立以后,排除C项;回族的形成得益于民族交融,与民族对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8.宋朝非常重视唐朝传下来的市舶司制度,据《唐宋时代市舶司制度》介绍,宋军刚攻克番禺(广州),太祖就诏令潘美设立市舶司并出任市舶使。市舶司的职能是()A.推销中国商品 B.管理海上外来贸易C.推销进口商品 D.管理陆上外来贸易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故市舶司的职能是管理海外贸易,B项正确;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主要管理海外贸易,而不是推销中国商品,也不是推销进口商品,排除A、C项;宋代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故市舶司的职能是管理海外贸易,而不是管理陆上外来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19.据时人记载,北宋“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即难以携持,动辄肩挑车载,民苦转贸重。”此材料可以佐证A.宋代纸币的诞生 B.宋代夜市的出现 C.宋代草市的出现 D.宋代瓦肆的出现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即难以携持,动辄肩挑车载,民苦转贸重。”可知,材料反映四川使用铁钱,不便于携带流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项正确;宋朝,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排除BC项;宋朝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排除D项。故选A项。20.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辽西夏北宋政权并立。辽在北宋的北部,而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故C正确;A错误;据所学可知,金灭辽,蒙古灭的西夏,故B错误;辽在北宋的北部,而西夏在北宋的西北,而不是西南,D错误。21.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褫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A.杨坚 B.李世民 C.武则天 D.赵匡胤答案:D解析:根据“杯酒之间销兵权”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兵权,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D;ABC都和”杯酒释兵权“无关,排除22.“路漫漫其修远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形式。文学形式出现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C.印刷术等技术的创新 D.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中外交流答案:B解析:根据题所学知识,“路漫漫其修远兮”属于楚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属于唐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属于宋词。楚辞、唐诗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宋词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娓娓道来,出现这种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原因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学与艺术等必然会走向寻常百姓,走到普通民众生活当中,B正确;科举考试是从隋朝开始的,不是题干描述文学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印刷术等技术的创新与文学形式的变化无关,排除C;“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中外交流”不是题干文学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B。23.六百五十年前,一个王朝结束了自己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这个王朝为“这是第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些蛮族征服者做的第一个反应是夷平各城市,将新臣民并入传统的蒙古部落社会”。关于这个王朝说法有误的是()A.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B.这个王朝定都于大都(今北京)C.这个王朝时形成了新民族回族D.这个王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朝代是元朝。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都城在大都(今北京)。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一批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断被签发到中国来,成为形成回族的主体人群。元代是地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面积是我国历史最大。成吉思汗建立的是蒙古国。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4.根据波斯史学家拉施特在《史集》中的记载,“元朝的驿路从地区讲,帖里干和木怜道,多用于岭北至上都、大都间邮驿;纳怜道仅用于西北军务,大部分驿站在今甘肃省境内,所以亦称“甘肃纳怜驿”。可见,元代驿路主要是用于()A.发展陆上丝路的需要 B.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C.对西域地区军事征服 D.加强同海外市场的联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元朝的驿路从地区讲,帖里干和木怜道,多用于岭北至上都、大都间邮驿;纳怜道仅用于西北军务,大部分驿站在今甘肃省境内,所以亦称“甘肃纳怜驿”可知,元朝的驿站多于都城相连,且一些驿路专供军务使用,可见,元朝的驿路主要是用于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B项正确;发展陆上丝路的需要、对西域地区军事征服、加强同海外市场的联系题干都未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25.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由此可知行省的设置A.推动了教育公平 B.削弱了君主权力C.结束了藩镇割据 D.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依据“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和所学知识可知钱穆认为元朝行省实际上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即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行省是元朝行政机构,并不是教育机构,题干也没有体现教育公平,排除A项;行省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并不是削弱君主权力,排除B项;北宋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已经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26.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作者旨在说明行省制()A.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巩固了元朝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C.消除了地方分权和实现了中央集权 D.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行省制是郡县制的延续,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力,故A正确;元朝已经成为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故B错误;行省制下地方有一定的权力,故C错误;中央和地方一直有矛盾,行省制没能解决矛盾,故D错误。27.忽必烈的改制顺应了蒙古游牧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的趋势,在征服中原后接受了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原汉族为主体的农业封建文明。其统治特点包括()①推行汉法②仁政治国③施行暴政④反对嗜杀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答案:B解析:忽必烈重视选拔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种政治制度,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体现仁政治国,①②正确;忽必烈推崇儒术,反对嗜杀,重视农业的恢复与发展,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选B;忽必烈统治期间,采用汉法,推崇儒术,反对嗜杀,③错误,故排除AC;D项不全面,排除。28.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这表明()A.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 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C.封建制度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D.市坊分离、严禁夜市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宋初在都城东京对商业活动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政府逐步取消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空间的限制,由此得出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宋朝定都东京考虑到经济因素,而是指出定都东京之后经济政策的变化,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封建制度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反而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国家政策的调整,排除C项;“市坊分离、严禁夜市”反映了宋朝前期在都城东京实行的经济政策,但是没有体现此后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排除D项。故选A项。29.《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材料意在说明元代戏曲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科举考试的需要答案:A解析:依据“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可见,材料意在说明元代戏曲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统治者终止科举考试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专心于戏曲创作,由此可见这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A正确;题干主旨是说明元代统治者废止科举考试而促使知识分子从事戏曲艺术创作,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或元朝的行省制度,BC排除;题干反映的不是科举考试的需要,而是反映元朝统治者终止科举考试的客观影响,D排除。故选A。30.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中国的印刷术……而不是新思想;火药……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印刷术推动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兴起,火药有利于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有利于欧洲开辟新航路、开拓海外市场,因此三大发明有利于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而中国仍然在封建社会的道路上徘徊,因此作者旨在通过三大发明在东西方应用的比较,说明其未能推进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故B正确,ACD排除。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共40分)31.读唐诗,品唐史。阅读下列唐诗,回答问题。材料一:唐诗《忆昔》《春望》。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杜甫材料二:唐诗《送和蕃公主》[唐]张籍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邑司犹属宗卿寺,册号还同虏帐人。九姓旗幡先引路,一生衣服尽随身。毡城南望无回日,空见沙蓬水柳春。(1)请写出《忆昔》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春望》的创作背景,据此概括杜甫生活时代的特征。(2)联系上述两首诗的特点,说说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的原因。(3)例举两位“和蕃公主”,并依据这首唐诗阐述她们“和亲”的历史意义。(4)上述唐诗体现出哪些“盛唐气象”?答案:(1)《忆昔》反映的社会现实: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繁荣,国力鼎盛;《春望》的创作背景: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下洛阳和潼关,逼近长安。时代特征: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2)因为杜甫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3)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她们的“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汉藏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解析:(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忆昔》反映了开元盛世时期的经济繁荣,国力鼎盛;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春望》的创作背景是: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下洛阳和潼关,逼近长安,据此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2)根据材料一《忆昔》《春望》及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位“和蕃公主”是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藏族的祖先在唐朝时称吐蕃,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几次向唐求婚,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8世纪号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她们的“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汉藏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唐诗体现出了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等“盛唐气象”。3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丰岛和非洲东海岸,外国商人是中海船的常客。材料三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1)李传宁同学选用材料一四幅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你认为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该是()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写出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答出两点)(4)宋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答案:(1)A(2)市舶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的使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或经济重心南移);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等等。(两点即可)(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两点即可)(4)大量引进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保持安定的社会环境;政府重视经济发展;重视发展民族关系。(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分析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图一宋代针铺商标反映当时商业广告的运作,图二《清明上河图》反映当时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商业状况,图三“交子”反映北宋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图四南宋海船反映海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四幅图片的共同主题是宋代商业繁荣,A项正确,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宋代商业的繁荣,没有体现元朝国家统一或元朝首都大都闻名世界,排除CD项。故选A项。(2)依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宋代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依材料二“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广州、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再结合所学知识,除此之外,原因还包括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的使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或经济重心南移),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等等。(3)根据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 四 快乐足球-比例尺信息窗3 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第2课时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
- 书法文学类试题及答案
- 诺瓦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16《太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 自考视觉传达实操技巧试题及答案
- 小自考汉语言文学重点难点试题及答案
- 全国甘肃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新授课 第1课认识机器人 教学设计
- 10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Unit 4 Reading:The art of paper cutting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
- 合作合同模板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政策调整与历年试题)
- 罗明亮小数的意义课件
- 202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总部招聘笔试考点考试题库答案及解析
- 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模拟检测(一)化学试题(含答案)
- 2025高职单招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139人(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抖音客服考核试题及答案
- 《第4课 算法的程序体验》参考课件3
- 核能行业智能化核反应堆与辐射防护方案
- 硅pu球场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